[分享] 如何與人應對?從差序格局與心理距離談起

看板humanity作者 (庫卡)時間14年前 (2009/12/02 20:50), 編輯推噓1(104)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差序格局由費孝通所提出,意指: 中國人的群已關係就如同一顆石頭丟到水裡, 由石頭為中心,向外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水波。 此想法的原意其實就是指儒家所謂的「親、疏、遠、近」 如果說人際關係用同心圓來比喻 第一圈是父母 第二圈是兄弟姊妹 第三圈配偶 第四圈是知己 第五圈是朋友 第六圈是同學及普通人 然而在現代,圈的排序未必是以家為出發, 而是以自身的喜好作為評量, 知己、朋友可能在更內圈位置,其實這說明了熟人╱陌生人, 我們是會有差別待遇,不只是東方如此,西方也是,這是一種普遍的人性。 我們對人存在著一種心理距離的評斷,會試著區分我群╱他群 常常也會在某個名義下,我們允許有不同的關係界線, 心理距離會表現在物理距離之上,那麼是不是越近就表示關係越好呢? 原則上是如此,但是自己和他人之間往往會有一條界線存在, 畢竟,自己不是別人,想法再相近也會有差異, 而在心理學上,有個叫做「刺蝟理論」的說法: 「刺蝟渾身長滿針狀的刺,天一冷,它們就會彼此靠近,湊在一塊。 但仔細觀察後發現它們之間卻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原來,距離太近,它們身上的刺就會刺傷對方;距離太遠,它們又會感到寒冷。 只有若即若離,距離適當,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溫度,又不傷害對方。」 一方面我們可以用來解釋過度的討好會引來反感,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有時候愛反而會造成壓力, 因為跨進了對方的界線,但對方並不想讓你進入呀。 因此,藉由回應的熱切程度或者實際上的物理距離, 可以判斷別人對你的感受,如果想要維持關係,採取待人如他待己是最保守的方式。 以上的方式只適用於不客套、不欺瞞的狀況, 也就是說如果對方表面所表現出來,背後有更深的涵義的話, 那當你待人如他待己時,就會發現不自在的感覺, 這時就要靜下來好好思考了。 當然,人際關係是互動的,有時不一定要被動觀察對方,先主動展現出自己的距離, 再靜待對方的回應,決定是否要調整自己,是更積極的方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06.234

12/04 18:45, , 1F
寫的很好耶,專業推!
12/04 18:45, 1F

01/03 21:40, , 2F
人性板主tjackalym親身示範醜陋惡毒壞人性:
01/03 21:40, 2F

01/03 21:40, , 3F
tjackalym=說謊狡辯大白賊!誣陷無辜大黑官!
01/03 21:40, 3F

01/03 21:40, , 4F
鐵證→About_Life板精華區z-8-1
01/03 21:40, 4F

01/03 22:02, , 5F
還有z-8-12
01/03 22:02, 5F
文章代碼(AID): #1B5c9-wD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