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房價泡沫到底是誰在支撐??已回收

看板home-sale作者 (hifree)時間12年前 (2012/05/16 10:04), 編輯推噓15(15038)
留言53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0/41 (看更多)
房價泡沫誰在支撐? 就是寬鬆貨幣政策在支撐嗎 至於其他什麼供給需求,空屋率,成交量,人口成長率都是假的 根據央行的統計,截至101年3月為止貨幣供給餘額(M1B)為118,798 足足是91年1月50,322的二倍多 大量貨幣供給的結果,造成貨幣貶值 你以前一塊錢可以買到的東西 現在要二塊錢,三塊錢甚至四塊錢才能買到 現在的一千萬,可能還不值三年前的八百萬元 屋主三年前一千萬買的房子 三年後怎麼可能原價賣出? 就算不計交易成本 他至少也得賣個1250萬元才不虧本 在這種情況下,房價怎麼可能跌? 那你說央行不會升息?回收資金? 問題是在全球一片寬鬆貨幣政策下 央行獨自升息,豈不更造成熱錢的湧入 使得貨幣供給餘額提高? 更別提升息對於其他企業所帶來的負面效果 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借不到錢週轉不靈而倒閉 對於經濟成長不是更糟? 所以房價要跌? 慢慢等吧 ※ 引述《reiwang (下雨西哩嘩啦)》之銘言: : 上面那篇西班牙報導寫得很好!!! 看完有股淡淡的憂傷,多少人的錢美夢都一夜消失了。 : 西班牙2011年 年輕人失業率是百分之46.2 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失業 : 從1992奧運發展到現在2012,20年之間 做了一場大夢。 : 存款全部變成房子與貸款,最後被銀行收走,不好意思你還欠一屁股債。 : 房價永遠大漲不敗神話,變成崩盤。 : 70萬的新成屋沒有人住... : 對照台灣 : 2010年空屋率為11.67% 92萬間住宅無人居住 : 這兩年又蓋了超多的新成屋,房價繼續高漲 : 最近2012台灣住宅房市的空屋率高達19.3%,比香港(4.7%)、新加坡(6.8%)都要高, : 房市疲軟許久的日本(13.9%)也比台灣低。其中稍低價的新北市住宅空屋率更高達22%。 : 而且未來2、3年新案還會陸續推出,顯示房市供給過剩的嚴重性。 : 六年後 2018台灣人口開始負成長,這些房子究竟給誰住? : 租給誰住? 放著生蚊子,貸款怎麼辦? : 口袋很深的是那些有錢人,但是連一般人都跳下去一頭熱的時候, : 其實聰明人的目標都是在找最後一個替死鬼。 : 從三十年前開始,台灣的房價一直往上,但是2008金融海嘯後,我眼睜睜的看著家中附近 : 一坪10萬的房子,現在沒有20萬不賣,也漲的太誇張了吧,三、四年翻一倍。反觀薪水不 : 僅沒漲,一堆公司生意也不太好開始緊縮,員工也不敢抱怨,怕沒了工作。 : 明顯的泡沫在加速增大,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破掉?? : 我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才會破掉? : 早該破掉的不是嗎?? : 1.空屋率 百分之19 : 2.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 : 3.薪資到退到十年前 : 4.台北房價比日本東京還貴 : 難道要等四年後 馬先生下任,小英上任後,才是最好的時機嗎??? : 馬先生的任務的就把大到不能在大的泡泡交給下一位 : 戲謔的拍一下對方的手 : (換你當鬼了) : 大家來討論看看......這樣的泡沫是怎麼支撐的? : 又要怎麼破掉?? 利息調高? 銀行破產? 股票躺平? 自殺率升高到20趴? : 失業率30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05/16 10:14, , 1F
台灣房地產只漲不跌,政府應全力發展,電子業算什麼對吧!?
05/16 10:14, 1F

05/16 10:19, , 2F
日本近15年的貨幣政策也非常寬鬆,零利率好久了。
05/16 10:19, 2F
日本我不清楚,但美國房地產崩是因為不動產證券化高槓桿風險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但這些在台灣並不存在 台灣銀行還是看你的抵押品價值 而且不動產證券化在台灣並不盛行 所以美國房地產崩跌的情況不會在台灣發生

05/16 10:21, , 3F
原po這樣的論點 很多版友不會支持的 因為這邊很多股票的
05/16 10:21, 3F

05/16 10:21, , 4F
那我們也學日本人把寬鬆出來的錢買國債救國好了
05/16 10:21, 4F

05/16 10:22, , 5F
版友 所以他們會認賠殺出 也用這個特性看待買屋的族群
05/16 10:22, 5F

05/16 10:22, , 6F
他們沒有想到股票不能住 房子可以住
05/16 10:22, 6F

05/16 10:36, , 7F
典型的台灣不一樣理論
05/16 10:36, 7F

05/16 10:40, , 8F
事實如此 可是這版還是很多人用奇怪的數字安慰自己會跌
05/16 10:40, 8F

05/16 10:41, , 9F
都已經自慰幾年了 台灣比較接近香港 地狹人稠易漲難跌
05/16 10:41, 9F

05/16 10:43, , 10F
台北 我覺得台北比較特殊
05/16 10:43, 10F

05/16 10:44, , 11F
不過舉香港也有點不妥 香港高度投機社會 房產有大落過
05/16 10:44, 11F

05/16 10:44, , 12F
我不是說不會大落 修正是難免的 所以我才說
05/16 10:44, 12F

05/16 10:45, , 13F
差別只在於是5年漲1倍還20年1倍 長期來說一定是會賺的
05/16 10:45, 13F

05/16 10:47, , 14F
一個人是能住幾間房子? 股票不過就是變現性高,所以漲跌
05/16 10:47, 14F

05/16 10:47, , 15F
週期比房市快而已,投資商品的性質都是大同小異
05/16 10:47, 15F

05/16 10:50, , 16F
@sper大 所以我就說 很多人跟您一樣 把他當"股票"一樣
05/16 10:50, 16F

05/16 10:50, , 17F
事實上會買房當投資的族群想的跟股票不同 #1FgqVlKa
05/16 10:50, 17F

05/16 10:56, , 18F
去除掉通膨係數,把房市曲線縮小來看,跟股市有何不同
05/16 10:56, 18F

05/16 10:56, , 19F
這篇的認知是對的 但只對了前半段 房價真的是央行創造出來的
05/16 10:56, 19F

05/16 10:57, , 20F
大泡泡 但如果用實質購買力去看 房價漲幅跟購買力差距越拉越
05/16 10:57, 20F

05/16 10:57, , 21F
不同之點,大概在於土地的有限性和加上通膨因素
05/16 10:57, 21F

05/16 10:58, , 22F
大 這泡泡遲早會破掉 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那老美的房地產崩盤
05/16 10:58, 22F

05/16 10:58, , 23F
其實不單純是兩房的CDO,CDS搞怪 很重要原因在葛林斯潘過度
05/16 10:58, 23F

05/16 10:58, , 24F
20年漲一倍,那是通膨,5年漲一倍? 去問問當初買高雄的~
05/16 10:58, 24F

05/16 10:59, , 25F
降息衍伸的房產泡沫越吹越大 市場實質購買力支撐不起泡沫化
05/16 10:59, 25F

05/16 10:59, , 26F
後的價值 必定崩潰 只是由兩房這個引信提前引爆
05/16 10:59, 26F

05/16 11:00, , 27F
同樣情況 老美現在也重新上演 現在股市的泡泡...有崩掉的
05/16 11:00, 27F

05/16 11:00, , 28F
可能...靜觀其變ing
05/16 11:00, 28F

05/16 11:02, , 29F
s大 您真的有看我那篇文嗎....您還是用股票投資思考
05/16 11:02, 29F

05/16 11:03, , 30F
房市谷底的時候,怎麼都沒看過易漲難跌,5年漲一倍的言論
05/16 11:03, 30F

05/16 11:03, , 31F
會買房的族群 可以自住自用放第一位 投資第二位
05/16 11:03, 31F

05/16 11:03, , 32F
跟買保險、定存的族群一樣 不求什麼漲幾倍
05/16 11:03, 32F

05/16 11:04, , 33F
一個人可以買幾間??我對面那個鄰居附近就買了五間...
05/16 11:04, 33F

05/16 11:04, , 34F
房屋不過是一種投資商品在台灣 又不是德國是必需品
05/16 11:04, 34F

05/16 11:04, , 35F
投資就是會有漲跌
05/16 11:04, 35F

05/16 11:04, , 36F
本業賺錢就買房放著 以後可以傳給兒女
05/16 11:04, 36F

05/16 11:06, , 37F
現在自住客也是半個投資客,將來可能會跌價的地區誰會買?
05/16 11:06, 37F

05/16 11:10, , 38F
講到問題的重點,還有遺產稅調降也是原因之一....
05/16 11:10, 38F

05/16 11:12, , 39F
以前買房子的人會考慮虧本的問題嗎?現在連自住客都會計較
05/16 11:12, 39F

05/16 11:15, , 40F
我聽說很多有錢人都要買房了,有錢人太多了,欣慰^^
05/16 11:15, 40F

05/16 12:01, , 41F
出現了 這一次會不一樣
05/16 12:01, 41F

05/16 12:30, , 42F
美國更大的原因在於信貸氾濫~二胎過多就像他們自己檢討的
05/16 12:30, 42F

05/16 12:30, , 43F
他們根本是閉著眼睛放貸~~但台灣呢??目前的償還能力有那麼
05/16 12:30, 43F

05/16 12:31, , 44F
令人擔憂嗎??房貸放款對象有這麼差嗎
05/16 12:31, 44F

05/16 12:31, , 45F
假如不違約信用違約交換只是個定期扣款罷了
05/16 12:31, 45F

05/16 12:32, , 46F
CDS的確拉倒了AIG加劇了這一切~~但是回歸最初還是得看看
05/16 12:32, 46F

05/16 12:33, , 47F
最早違約的是什麼樣的人~~後續的信貸緊縮又是矯枉過正
05/16 12:33, 47F

05/16 12:42, , 48F
老實說以目前放款的狀況來說離美國那樣還遠的咧
05/16 12:42, 48F

05/16 12:43, , 49F
現在想貸個9成都超難的了
05/16 12:43, 49F
※ 編輯: hifree 來自: 114.34.53.151 (05/16 12:44)

05/16 12:46, , 50F
有錢人會去買房當投資 受薪階級的需求量也會是個支撐
05/16 12:46, 50F

05/16 12:47, , 51F
當受薪階級願意當小螞蟻奮力工作就為了還房貸 這個循環
05/16 12:47, 51F

05/16 12:48, , 52F
也是會成立 只是壓的久了 總有一天會爆炸 要看台灣人
05/16 12:48, 52F

05/16 12:48, , 53F
有多會撐...
05/16 12:48, 53F
文章代碼(AID): #1FimiKgd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0 之 41 篇):
文章代碼(AID): #1FimiKgd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