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為什古人會認為士大夫人格和道德較高?
共 6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推噓19(19推 0噓 32→)留言5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souldragon (太極螺旋)時間10年前 (2014/08/15 15:01), 10年前編輯資訊
1
0
1
內容預覽:
士大夫會被認為人格和道德應該較高 通常是因為有讀過聖賢書的關係. 不過就現代的學術研究和實際經驗來看 會唸書的人和道德完全是兩回事. 1. 理性不等於道德 感性(同理心)才是道德. 認為完全理性=完全道德 那是古典學者的錯誤認知. 2. 利益有範圍問題 自私的人通常指的是考量的範圍很小. 而博奕論或
(還有256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a00080245 (啊)時間9年前 (2014/08/18 00:41), 編輯資訊
0
0
1
內容預覽:
這個其實古人有想到過,就是墨子的交相利、兼愛非攻. 墨子從算計上得出所有人都互相相愛,不打仗,即是最大利益. 至於抨擊這個學說的就是孟子,他罵墨家無父,也罵楊氏無君. 楊朱的學說是拔一毛利天下弗為也. 看起來跟墨家完全相反,但其實也是一種算計的學問. 楊朱認為如果所有人都能顧全自己的最大利益,即是社
(還有456個字)

推噓6(6推 0噓 25→)留言3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a59876324 (它它)時間9年前 (2014/08/24 01:09), 編輯資訊
1
0
1
內容預覽:
難道只有我覺得某種程度來說其實沒錯嗎?. 不能說有經過教育就一定會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教育,會更加重視禮義廉恥的表現. 當然,自己寫自己,都是讚揚很正常. 不過不能否認教育仍然有其意義. 其他還有士大夫等不用反惱生存的貴族階級才更有機會表現出善的一面. 連生存都有困難的貧民沒本錢談
(還有13個字)

推噓3(3推 0噓 3→)留言6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allgod (歐尬德)時間9年前 (2014/08/25 01:47), 9年前編輯資訊
0
0
1
內容預覽:
萬曆15年倒是提到了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廣土眾民的中國社會. 要靠精準的數字管理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於是發展出道德這項管理工具. 在這個脈絡下. 不是士大夫品德較高. 而是品德較高才能成為士大夫. 至於如何篩選品德較高者,就靠是否熟讀四書五經. 道德式而非數字的管理. 也形成中國濃厚人治而非法治的社
(還有324個字)

推噓1(1推 0噓 0→)留言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in09時間9年前 (2014/08/25 08:51), 編輯資訊
1
0
1
內容預覽:
先問一下原來的標題 : "古人認為士大夫人格和道德較高" 這說法是哪裏來的?. 我直覺是古人的書上寫的, 所以才推文說: '士大夫自己說的'. 不過仔細想了一下, 一時想不出哪本書有寫, 有人可以引述一下嗎?. 然後我又想到, 不知明清流行的商人/庶民書(像萬寶全書之類的),. 裏面有沒有對士大夫的
(還有333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