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哈布斯堡王朝奠基者魯道夫一世

看板historia作者 (QQXDD2012)時間1年前 (2023/04/14 16:5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讀歷史人物傳記,最值得討論的就是一代王朝開始的創業故事了,畢竟創業維艱,尤其是 白手起家,不僅本身要是天生神力,能力出眾擊敗各路競爭對手,還要是個天選之人,避 開各種不可控因素,這些都是創業故事好看之元素。相反富二、三代守成、改革之路就顯 得一翻兩瞪眼,不足以大書特書,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似乎彰顯著某種難以突破之壁 ,沒有一個帝王學能夠保障王朝蒸蒸日上,一代強於一代。 但說到是否有成功的例子,歐洲著名的哈布斯堡王朝可說是帝王學的典範,這個源自瑞士 鷹堡的小貴族,發家致富的開始,竟是如司馬懿、德川家康那樣亂世撿漏、簡單而粗暴。 此家族似乎固守某個被神話的歷史,世世代代對於獲得領地、頭銜異常的執著,他們像是 蒐集王冠般,從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西班牙帝國、墨西哥王國等... ,直到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端而崩解,接近十世紀,其中15到20世紀都是歐洲首屈一 指的王朝,當末代皇帝弗蘭茲約瑟夫被匈牙利伯爵嗆說,當哈布斯堡還只是瑞士小貴族時 ,它們已經是大領主,皇帝回答說:是的 但我們至今做得更好,哈布斯堡在歐洲的屹立之 處現在是13個共和國。「是的,但我們至今做得更好,哈布斯堡在歐洲的屹立之處現在是 13個共和國。」 起源 哈布斯堡家族的先祖已不可考,早期的傳說都帶有政治宣傳的動機,已知老魯道夫·哈布 斯堡是一個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紀瑞士阿勒曼尼和阿薩爾斯(現今法國)的有錢領主,領地的 核心是現今阿爾高州的哈布斯堡,又稱"鷹堡",處於歐洲當時的中心和商業文化的交匯處 得以發財,他們控制了阿爾卑斯山間的收費關卡。從1212年為年輕的康拉德(Conrad IV of Germany)支付了1000馬克時,這位"小伯爵"的財力已然顯現,總金額3200馬克中,梅 因茨大主教,沃姆斯主教和其他四位領主共出了700馬克。 神聖羅馬帝國 說到康拉德(Conrad IV of Germany),不免提及當時的背景,他是神聖羅馬皇帝霍亨斯陶 芬家族(Hohenstaufen)的最後一位成員,在他之後帝國進入大空位時代,也就是沒有皇帝 沒人作主的年代。為什麼會這樣? 這要從這要從神聖羅馬帝國說起,從公元800年起,作 為一個日耳曼蠻族逐漸德意志化的國家,最初的設想是直接繼承舊羅馬帝國皇權和天主教 精神帝國神權來強化其統治力,結果就是皇權和神權的激烈碰撞(敘任權鬥爭),霍亨斯陶 芬家族與德國大城鎮的上層關係良好,但卻與義大利北方的倫巴底同盟起衝突,該同盟與 教廷聯合,兩者是吉爾福黨(Guelph party)的主力,制衡皇帝與其支持者吉貝林黨 (Ghibellines party)的集權擴張,教宗藉著神權概念,主動開除皇帝教籍,儘管吉爾福 黨受到皇帝打擊,嚴重的挫敗弗里德里希二世(Frederick II)在1250年12月不敗而亡, 兒子康拉德繼續了這場毫無希望的衝突。他在1268年凱旋進入羅馬後,同年在塔利亞科佐 被擊敗,最終在那不勒斯被處決,並標誌著教會和帝國之間世俗爭端中教廷的暫時勝利。 大空位時代 這引發了1257年的雙重選舉,皇帝當選人同時有英國的理查德(Richard of Cornwall)和 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of Castile),分別是萊茵地區諸侯及教皇的政治魁 儡,理查德在科隆加冕後就返回英格蘭,未曾管理過皇帝事務,阿方索十世則是從未到過 德意志。因此1254~1273年這段期間被稱為大空位時期,在這段時間神聖羅馬帝國分裂成 許多公國,諸侯們忙著擴張領土,在這之中就包含我們的主角魯道夫一世(Rudolf I of Germany)。 1239年父親阿爾伯特四世(Albert IV)死於十字軍遠征,21歲長子魯道夫繼任,作為家族 第一個被人們知道的人物,編年史中描述他高大手腳長、皮膚細緻蒼白,飲食與其他事務 都有分寸,聰明而睿智,關於性格的描寫同樣優良,善良虔誠、謙虛,簡單來說就是天主 教騎士的所有美德,但這些是在後世理想化的,掩蓋了他的冷酷和野心。 大空位期間,魯道夫擊敗強大的斯特拉斯堡主教以便佔有一部分霍亨斯陶芬家族遺產。並 在基堡末代伯爵哈特曼被薩伏依伯爵逼迫時扮演其保護人,在1265年哈特曼死後迅速奪取 其土地。 轉折點發生在1272年,魁儡皇帝康理查德(Richard of Cornwall)去世後,德國城鎮和諸 侯已經厭倦無政府狀態,必須再次找到一位合適的候選人繼承王位,然而經歷這麼長的空 位,檯面上已無具有合法性的人選,其中神羅中最強大的諸侯,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 對皇位虎視眈眈。 "小伯爵" vs "波西米亞雄獅" 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Pmysl Otakar II)在位時期是波希米亞最強大的時代,被譽 為「鐵與金之王」,也被同時代的但丁在《神曲》中,描述為「當代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在魯道夫父親死亡的那次遠征中建立克拉洛維茨(今日的加里寧格勒)便是紀念他的戰功 ,可見其武功強大。 不過他自1251年迎娶巴本堡遺孀,奪得原有皇帝的奧地利諸國,又非法奪取斯洛文尼亞, 引起教皇和德意志諸侯的不滿,畢竟大家都想分杯羹,卻被他整碗端走,因此選帝的過程 一波三折,諸侯既不想要外國魁儡,也不希望看到奧托卡二世繼續擴張。 精明的魯道夫便是抓到這種情緒,透過紐倫堡伯爵談判競選皇位,一方面魯道夫與霍亨斯 陶芬家族有關聯,另一方面魯道夫具有某種"盤子"特質,年邁、有錢,既不會擾亂那些有 權諸侯、又有資源支持帝國事務。 諸侯們低估了魯道夫的手腕和雄心,他在談判上表現得很熟練,他贏得了薩克森、布蘭登 堡和普法茲選侯的支持,讓他們娶他的女兒作為妻子,決定性的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世 (Pope Gregory X)決心恢復阿爾卑斯山北部的秩序,而魯道夫答應了一旦在羅馬加冕為皇 帝就會組織十字軍東征,這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奧托卡二世對哈布斯堡伯爵這樣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競選感到憤怒,而且其他諸侯以他是斯 拉夫人為藉口阻止其參選。就這樣魯道夫於1273年10月1日在法蘭克福當選,10月24日在 亞琛加冕,史稱魯道夫一世。 杜恩克魯特戰役 魯道夫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受到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的野心威脅,因此被迫採 取完全不同的政策。他放棄了標誌著大多數前任權威終結的義大利王冠,而是選擇將精力 投入到恢復秩序和王權,魯道夫再次發揮其政治才華,對奧托卡二世處以帝國禁令,為軍 事行動謀取合法性,並策反其盟友巴伐利亞、蒂羅爾諸侯發動突襲,拿回其非法持有的奧 地利領地。 不甘失敗的奧托卡二世轉向波蘭,他招募薩克森和巴伐利亞騎士入伍,準備用其擅長的武 力奪回失地。魯道夫則是領導了3000名來自萊茵地區騎士組成的軍隊,還與匈牙利拉迪斯 勞斯四世(Ladislaus IV of Hungary)結盟。關鍵的戰役發生在1278年8月26日的杜恩克魯 特(Dürnkrut)。 1278年奧托卡二世入侵奧地利,在維也納北部的杜恩克魯特與魯道夫的盟軍對壘。此戰是 一場象徵性的騎兵戰,是中世紀中歐最大一場騎兵戰鬥之一,雙方共有13500名騎兵,其 中匈牙利騎兵發揮重要作用。 兩軍均由純騎兵組成,分為三個師,零散地向敵人發起進攻。 在第一階段的戰鬥中,匈 牙利軍隊中的庫曼弓騎兵包抄包圍波西米亞人左翼,用箭矢分散其左翼,而匈牙利輕騎兵 則衝入波西米亞人的陣地,將其趕出戰場。 第二階段,騎士和重騎兵在中央發生了激烈 的碰撞,魯道夫的部隊被擊退。 魯道夫的第三師由其親自率領,進攻並阻止了奧托卡二 世的衝鋒。 魯道夫在混戰中被打下馬,差點喪命。 在決定性的時刻,由烏爾里希·馮· 卡佩倫 (Ulrich von Kapellen) 指揮的一支由 200 名騎兵組成的德國騎兵部隊從後方伏 擊並襲擊了波希米亞人的右翼。 奧托卡二世的軍隊同時遭到兩個方向的夾擊,潰不成軍 ,奧托卡本人也在混亂和屠殺中喪生。為了彰顯他的勝利,魯道夫在維也納展示了奧托卡 二世的遺體,來自哈布斯堡的"小伯爵"確保了奧地利公國的所有權。 野心畢露 魯道夫的注意力接下來轉向了奧地利和鄰近省份的財產,奧地利是哈布斯堡王朝崛起的中 心地帶及基礎,在1282年的奧格斯堡議會中,他命任兒子阿爾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 為奧地利公爵,為此他花費了許多努力消除諸侯們的敵意。然而在1286年授予魯道夫國王 將從奧托卡二世手中奪回的卡林西亞公國完全授予阿爾伯特的岳父邁因哈德伯爵時,受到 諸侯們強力的反對,他們開始警覺到哈布斯堡家已經變得太強大了。 之後儘管魯道夫積極鞏固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繼任,稱帝計畫也因教皇的更迭落空,故無 法以皇帝加冕國王的方式傳位,在魯道夫死後,諸侯將王位交給拿騷的阿道夫,哈布斯堡家族要等待將近一世紀才迎來 下一波的崛起。 https://vocus.cc/article/6431a012fd89780001a6c3b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69.37.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81462529.A.3AF.html

04/15 13:22, 1年前 , 1F
推、最近有去皇家墓穴參觀,很有感
04/15 13:22, 1F
文章代碼(AID): #1aEHK1El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