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東漢末年五斗米的學費是否算高呢?

看板historia作者 (大文)時間1年前 (2022/07/28 07:04), 編輯推噓2(2061)
留言63則, 5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說到古人主食以吃飯為主,少配菜,我想起以前看過一個日本節目黃金傳說的特番,邀請 藝人草翦剛體驗日本戰國時代生活,不僅住居、生活起居如戰國時代,連配菜、吃食也限 制戰國時代日本有的菜蔬。 當吃飯的時候,他很驚訝飯碗裡米飯的高度,好像還評論道原來當時的人吃這麼多飯(滿 久以前看的,印象有點模糊...)。中國古代的飯量可能也有點相近吧。 也想到偶爾在近代作品裡會看到飯碗裡的飯堆得比鼻尖高的敘述,看來古人的吃飯真的是 「吃飯」是真有其事,所以五斗米可能真的不夠一家人吃,或許也只能供給幾餐想要入道 求仙的青壯年人士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6.22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58963048.A.731.html

07/28 09:34, 1年前 , 1F
應該說現代白領做辦公室整天不動,所以才懷疑不可信
07/28 09:34, 1F

07/28 09:36, 1年前 , 2F
還有加工食物如巧克力是高密度能量塊=好幾碗飯熱量
07/28 09:36, 2F

07/28 09:39, 1年前 , 3F
爬山越嶺輕易消耗6-8千大卡。說穿了白領過太爽。
07/28 09:39, 3F

07/28 09:41, 1年前 , 4F
農夫的話天天活動。台灣人一堆五分路程也要騎車開車
07/28 09:41, 4F

07/28 09:45, 1年前 , 5F
本質和飯無關,本質是熱量。你穿越給巧克力,飯量少
07/28 09:45, 5F

07/28 13:46, 1年前 , 6F
你知道嗎,戰國時期朝鮮人的食量是日本人的3到4倍
07/28 13:46, 6F

07/28 13:48, 1年前 , 7F
同時期記載也說,朝鮮人一頓吃的飯量等於中國人一天吃的
07/28 13:48, 7F

07/28 13:48, 1年前 , 8F
飯量,但是日本又比中國同期的吃得更少
07/28 13:48, 8F

07/28 16:55, 1年前 , 9F
樓上出處跟解讀一定有錯。一般平民需求是一日四合(
07/28 16:55, 9F

07/28 16:56, 1年前 , 10F
約600g),雖然實際上不一定能取得這麼多。朝鮮人要吃
07/28 16:56, 10F

07/28 16:56, 1年前 , 11F
到3-4倍,要嘛日本人富有到只吃150g,其他靠脂肪、蛋
07/28 16:56, 11F

07/28 16:56, 1年前 , 12F
白質或麵食彌補,要嘛朝鮮人人都是大胃王,一天吃2.4k
07/28 16:56, 12F

07/28 16:56, 1年前 , 13F
g白米。
07/28 16:56, 13F

07/28 19:58, 1年前 , 14F
朝鮮人一頓就可以淨吃一公斤的米飯,這還不算醬湯和菜
07/28 19:58, 14F

07/28 20:03, 1年前 , 15F

07/28 20:04, 1年前 , 16F
琉球,歐洲人的記錄都說了朝鮮人食量異常
07/28 20:04, 16F

07/28 20:05, 1年前 , 17F
他們一天三餐,一餐兩升米
07/28 20:05, 17F

07/28 20:25, 1年前 , 18F

07/28 20:57, 1年前 , 19F
我不相信,這代表胃的構造異於常人 朝鮮每個人都大胃王?
07/28 20:57, 19F

07/28 21:31, 1年前 , 20F
以軍人需求拉高到一日六合(約900g)來說,米煮成飯
07/28 21:31, 20F

07/28 21:32, 1年前 , 21F
膨脹一倍,一次吃一公斤左右的“飯”合理,但當時是一
07/28 21:32, 21F

07/28 21:34, 1年前 , 22F
日兩餐。我想是有人分不清生米跟煮熟成飯的重量落差。
07/28 21:34, 22F

07/28 21:54, 1年前 , 23F
100g糙米可提供約300多大卡,煮成熟飯會膨脹至少2倍。
07/28 21:54, 23F

07/28 21:54, 1年前 , 24F
600g米提供約1800-2000大卡熱量。假如朝鮮每人每日攝
07/28 21:54, 24F

07/28 21:54, 1年前 , 25F
取2.4kg“糙米”,每日吃飯近5公斤,攝取7200-8000大
07/28 21:54, 25F

07/28 21:55, 1年前 , 26F
韓國人自己寫的解釋是當時朝鮮人缺乏動物蛋白,只能碳水就
07/28 21:55, 26F

07/28 21:55, 1年前 , 27F
卡。看來朝鮮人消化吸收基因很差,而且寄生蟲很猖獗。
07/28 21:55, 27F

07/28 21:55, 1年前 , 28F
著碳水來吃
07/28 21:55, 28F

07/28 21:55, 1年前 , 29F

07/28 21:55, 1年前 , 30F
動植物蛋白都缺?有個東西叫黃豆有沒有聽過?
07/28 21:55, 30F

07/28 21:56, 1年前 , 31F
現代韓國電視節目拿朝鮮老碗裝的飯
07/28 21:56, 31F

07/28 21:59, 1年前 , 32F
而韓國在50年代後刻意將飯碗型制縮小過3,4次,使碗容量從
07/28 21:59, 32F

07/28 21:59, 1年前 , 33F
老式的大碗減少至現在的小飯碗
07/28 21:59, 33F

07/28 21:59, 1年前 , 34F
而且朝鮮人是一日吃三頓
07/28 21:59, 34F

07/28 22:02, 1年前 , 35F

07/28 22:02, 1年前 , 36F
這是朝鮮畫家金弘道畫的風俗畫
07/28 22:02, 36F

07/28 22:04, 1年前 , 37F
他是18世紀中期的代表性畫家,畫了很多平民生活情景的畫
07/28 22:04, 37F

07/28 22:05, 1年前 , 38F

07/28 22:06, 1年前 , 39F
這個是1925年德國神父在朝鮮拍下的紀錄片場景
07/28 22:06, 39F

07/28 22:20, 1年前 , 40F

07/28 22:34, 1年前 , 41F
1毫升水重約1公克。生米比重約1.1,煮成飯理論上會略
07/28 22:34, 41F

07/28 22:34, 1年前 , 42F
降,盛飯時飯粒間也會有空隙。概算先視為與水相等,則
07/28 22:34, 42F

07/28 22:35, 1年前 , 43F
舊式碗公盛飯量約700g飯(350g米)之熱量,膨脹率如果
07/28 22:35, 43F

07/28 22:35, 1年前 , 44F
以2.5估計則剩280g米熱量。
07/28 22:35, 44F

07/28 22:44, 1年前 , 45F
07/28 22:44, 45F

07/28 22:45, 1年前 , 46F
你的出處根據“網路”搜尋結果如下
07/28 22:45, 46F

07/28 22:45, 1年前 , 47F

07/28 22:46, 1年前 , 48F

07/28 22:46, 1年前 , 49F
一頓七合米,厲害厲害。
07/28 22:46, 49F

07/28 22:58, 1年前 , 50F

07/28 22:58, 1年前 , 51F
文化上大碗公不代表大食量的可能理由,其實同一篇文也
07/28 22:58, 51F

07/28 22:58, 1年前 , 52F
有說:彰顯身份、生活無虞及共同分食。
07/28 22:58, 52F

07/28 23:48, 1年前 , 53F
吃這麼多飯,結果每個男的都比千千瘦
07/28 23:48, 53F

07/28 23:50, 1年前 , 54F
其實分食挺合理的,只是大多都是用盤分食,比如滿漢全席,
07/28 23:50, 54F

07/28 23:51, 1年前 , 55F
基本一菜吃不了幾口,就換一道菜吃。只是朝鮮用碗,會很容
07/28 23:51, 55F

07/28 23:51, 1年前 , 56F
易當成自己吃超大碗
07/28 23:51, 56F

07/29 11:24, 1年前 , 57F
朝鮮是幾個人坐一個房間吃,自己那張小桌子都放這麼大的碗
07/29 11:24, 57F

07/29 11:24, 1年前 , 58F
而且我前面放了朝鮮畫家畫的風俗畫,市井吃飯也是每個人
07/29 11:24, 58F

07/29 11:24, 1年前 , 59F
捧著這麼大的碗
07/29 11:24, 59F

07/29 11:25, 1年前 , 60F
所以不是單純的彰顯身份,而是真的也是吃這麼多
07/29 11:25, 60F

07/29 12:41, 1年前 , 61F
捧大碗就代表吃得多,所以高句麗時代吃得比高麗時代多
07/29 12:41, 61F

07/29 12:41, 1年前 , 62F
,高麗時代吃得比李氏朝鮮時代還多囉。
07/29 12:41, 62F

07/30 00:46, 1年前 , 63F
高句麗占的地也比李氏朝鮮時要多啊(
07/30 00:46, 63F
文章代碼(AID): #1YuSHeSn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YuSHeSn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