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請教真的有可能靠木筏橫越海洋嗎?

看板historia作者 (work hard, play hard)時間6年前 (2018/02/06 18:39), 編輯推噓7(7016)
留言23則, 9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據一些南島民族的傳說 以及大洋洲一些民族口耳相傳的故事 他們的祖先是乘坐簡陋的船隻甚至木筏 就這樣橫越海洋到來 當然有一種說法是 南島民族的起源是從台灣而來 但也有其他說法 例如南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島群 據說南美洲本來有一隻紅頭髮白皮膚的白種人,被稱為大耳人 西元五世紀,被印加人擊敗後,為尋找新的國土 一次建造了幾千隻木筏,向著日落的方向出發 靠著信風和洋流 順利抵達玻里尼西亞島群底端 後來Thor Heyerdahl 建造 康提基號(Kon-Tiki) 木筏 學古人這樣跑一趟 西元1947年,成功從祕魯卡亞俄港出發,最終到達南太平洋的圖阿莫圖群島, 航程4,300海里 (約8千公里)。 這樣看來似乎也是有可能? 但畢竟隔了這麼久時間 且現代人的準備也更充分 所以要逆向推論古代人也必然會成功,也是有點疑問 大家相信光靠木筏就可以順利越過海洋嗎?可操作性高嗎? 請教大家認為木筏橫越海洋是真實歷史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115.8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17913564.A.146.html

02/06 18:53, 6年前 , 1F
達悟人以前與菲律賓巴布延群島之間有貿易與親戚關係
02/06 18:53, 1F

02/06 18:54, 6年前 , 2F
兩地相距約一百公里,達悟的大船至少可以划這麼長的距離
02/06 18:54, 2F

02/06 18:55, 6年前 , 3F
這是夏曼.藍波安的書裡描述的
02/06 18:55, 3F

02/06 19:08, 6年前 , 4F
至少要是拼板舟之類的船隻吧
02/06 19:08, 4F

02/06 19:20, 6年前 , 5F
聯想到湯姆漢克浩劫重生 要先學會在海裡抓魚吃
02/06 19:20, 5F

02/06 19:21, 6年前 , 6F
不過我猜 光靠竹筏應該很難控制方向 主要靠洋流吧?
02/06 19:21, 6F

02/06 19:31, 6年前 , 7F
康提基號只是說明 存在著能從南美洲「漂」過去的 可能性
02/06 19:31, 7F

02/06 19:32, 6年前 , 8F
他們的航程到後面幾乎是崩潰的,木筏上的成員差點死光光
02/06 19:32, 8F

02/06 19:33, 6年前 , 9F
後來的考古、語言學以及遺傳學研究,定調南島語族是從
02/06 19:33, 9F

02/06 19:34, 6年前 , 10F
亞洲這一側遷移過去的,而非從美洲這一側
02/06 19:34, 10F

02/06 20:27, 6年前 , 11F
最好奇的是又沒地圖 航向無知還願意在海航行這麼久
02/06 20:27, 11F

02/06 21:29, 6年前 , 12F
被風向和洋流影響很大吧
02/06 21:29, 12F

02/07 02:33, 6年前 , 13F
他們不一定是一次出航就確認移民地點吧,可能是幾十年
02/07 02:33, 13F

02/07 02:34, 6年前 , 14F
摸索居住地附近的海洋才有移居行動
02/07 02:34, 14F

02/07 02:58, 6年前 , 15F
是的,簡單來說就像跳棋那樣
02/07 02:58, 15F

02/07 03:00, 6年前 , 16F
所以南島語族的祖先在數千年前開始跳島遷移,直到八百年
02/07 03:00, 16F

02/07 03:00, 6年前 , 17F
前才到達紐西蘭
02/07 03:00, 17F

02/07 14:43, 6年前 , 18F
太平洋上的南島語族有不少口傳的看星空和分辨洋流的方式
02/07 14:43, 18F

02/07 14:44, 6年前 , 19F
所以沒地圖地圖還是可以辨明方向
02/07 14:44, 19F

02/08 10:44, 6年前 , 20F
反正又沒保證安全,大部分移民者應該都死在海上了,我們
02/08 10:44, 20F

02/08 10:44, 6年前 , 21F
看到的只是幸存者。
02/08 10:44, 21F

02/08 10:45, 6年前 , 22F
島嶼的生存容量小,人口到上限後就開始移民,死活不重要
02/08 10:45, 22F

02/12 01:11, 6年前 , 23F
他們有造帆和使用的技術 逆風、逆流東行都辦的到
02/12 01:11, 23F
文章代碼(AID): #1QUONS56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