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文]波斯末代皇族亡命絲綢之路 來長安做光復夢

看板historia作者 (wladimir)時間8年前 (2015/10/14 01:2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news.163.com/09/0907/10/5IJR9QCJ00011247.html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絲綢之路是波斯帝國的生命之路。然而,人間事往往陰差陽錯。 當波斯帝國命懸一線的最后時刻,本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命之路”的漫漫絲路, 卻成了這千年帝國運數的末路。 公元七世紀,薩珊波斯被阿拉伯人終結。絲綢之路,成了波斯皇族的逃亡之路,其終點 正是大唐帝國的長安城。這末代王族宿命般的悲情故事與復國夢想,在伊朗與中國的典 籍中,若隱若現。 ◆波斯札記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打通了亞歐大陸的經濟大動脈,也成就了波 斯帝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長期雄踞亞洲西部,掌控著亞歐大陸的經濟貿易。在某種意義 上可以說,絲綢之路是波斯帝國的生命之路。然而,人間事往往陰差陽錯。當波斯帝國 命懸一線的最后時刻,本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命之路”的漫漫絲路,卻成了這千 年帝國運數的末路。 ■綴滿珠寶的卡維戰旗被阿拉伯人撕成碎片,統帥戰死,傳說應驗,薩珊波斯的榮光終 結了 公元7世紀初葉,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先知穆罕默德以宗教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四大哈里發時期,強悍的阿拉伯軍隊開始了向外擴張的征程,比鄰的薩珊波斯帝國首當 其沖。在635年的卡迪西亞戰役之前,阿拉伯軍隊與波斯軍隊就已數度交鋒,互有勝負, 應當說無礙大局。真正讓波斯軍隊喪失抵抗信心的是在卡迪西亞戰役中慘敗。 卡迪西亞,位于今伊拉克庫法城以西約100公里,它是薩珊波斯帝國首都麥達因的西部防 線。635年初,阿拉伯軍隊抵達卡迪西亞,剛剛登基不久的波斯國王耶茲德古爾德三世( 632-651年在位)派統帥魯斯坦姆率大軍迎戰,并將卡維戰旗授予魯斯坦姆,以鼓舞士氣 。 卡維戰旗承載著波斯帝國千年的光榮與輝煌,源自伊朗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伊朗國王 賈姆席德晚年昏庸無為,阿拉伯暴君佐哈克趁機率軍進攻伊朗,賈姆席德逃至中亞阿姆 河邊,被追兵所殺。佐哈克統治伊朗,暴虐無度。又有惡魔助紂為虐,吻佐哈克雙肩, 所吻之處頓時長出兩條蛇,每天必須喂之以兩人頭腦。鐵匠卡維的18個兒子中已有17個 被抓去喂了蛇,當最后一個兒子又要被抓走之時,卡維用一木桿挑起自己的皮圍裙,號 召百姓奮起反抗,并最終推翻佐哈克的殘暴統治。卡維的皮圍裙由此成為伊朗戰旗代代 相傳。歷史中的卡維戰旗實物不知始自何時,但在薩珊王朝時期世代相傳,波斯軍隊每 打一次勝仗,就在上面綴一顆寶石。當這面戰旗交在魯斯坦姆手中時,上面已經密密麻 麻地綴滿了各種珠寶。 魯斯坦姆高擎著卡維戰旗與阿拉伯軍隊在卡迪西亞鏖戰三天三夜,不分勝負。正當兩軍 相持不下之時,天公為阿拉伯軍隊助陣,只見霎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逆風的波斯 軍隊頓時被順風的阿拉伯軍隊沖擊得潰不成軍。混亂中,魯斯坦姆戰死,卡維戰旗落入 阿拉伯人手中。阿拉伯人為爭搶卡維戰旗上的珠寶,將旗子撕成了碎片。 匹夫不可奪其志,三軍不可奪其帥。沒了統帥也沒了戰旗的波斯軍隊完全喪失了斗志, 只知逃命。在菲爾多西的史詩《列王記》中,伊朗上古時期輝煌與榮光的終結,以傳說 中的伊朗第一勇士魯斯坦姆的死為肇始,之后不久伊朗就被亞歷山大征服。哲人說,歷 史會重演。薩珊波斯帝國輝煌與榮光的終結,以歷史人物波斯軍隊統帥魯斯坦姆的死為 肇始。 ■薩珊皇帝望穿了漫漫絲路也沒等來唐朝援軍,唐太宗以路途太遠為由,沒有出兵 薩珊都城麥達因位于底格里斯河東岸,阿拉伯軍隊在大河西岸休整,做各種渡河準備。 這時,如若國王耶茲德古爾德抱著死戰的決心,抓住阿拉伯軍隊休整的時機,積極備戰 ,再憑借大河之天然屏障,不一定就守不住。然而,卡迪西亞戰役的慘敗給波斯人的自 信心以致命的打擊。宮廷中主逃派占了上風,認為麥達因地處平原,不宜堅守,而伊朗 高原西南部的克爾曼沙山區更適合與擅長平原作戰的阿拉伯軍隊周旋和較量。于是,耶 茲德古爾德收拾金銀細軟,帶著后宮家眷逃往克爾曼沙。 一國不可失其都。耶茲德古爾德在棄都而逃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他亡命君主的命運 。這時,都城雖留有軍隊守衛,但已無主心骨的大廈怎堪狂風暴雨的襲擊?637年3月, 阿拉伯軍隊輕松攻取麥達因,進入了這座長期以來阿拉伯人心目中的人間天堂。 躲在克爾曼沙大山里的耶茲德古爾德惶惶不可終日,自忖無力抵抗阿拉伯軍隊,便將希 望寄托于絲綢之路另一端的強大帝國,于638年和639年兩次派使者到長安,請求唐王朝 出兵相救。然而,耶茲德古爾德望穿了漫漫絲路也沒等來唐朝援軍。唐太宗以路途太遠 為由,沒有出兵。 克爾曼沙的崇山峻嶺并沒能阻擋住阿拉伯人的進攻。波斯軍隊雖然節節抵抗,但節節敗 退。在阿拉伯軍隊的不斷追擊下,耶茲德古爾德帶著家眷,沿著絲綢之路不斷東逃。同 時,仍將希望寄托于唐王朝,于647年和648年又兩度派使者到長安朝貢求援,但唐太宗 仍未出兵。651年,耶茲德古爾德逃到中亞阿姆河附近的木鹿城,被殺害于一座磨房內。 傳說,磨房外有一棵高大的雪松。于是,“木鹿的雪松”成為千年波斯帝國最后氣脈的 象征,在伊朗現代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 ■大唐冊封的“波斯王”稱號對復國毫無用處,絲路盡頭的長安最終成為他生命的終點 耶茲德古爾德的兒子卑路斯沿著絲綢之路繼續東逃到吐火羅(大致區域為今天的阿富汗 和巴基斯坦北部),受到當地部落酋長保護,得到些許的喘息機會。卑路斯意欲東山再 起,于654年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一如唐太宗以路途太遠為由,拒絕出兵。 這時,阿拉伯軍隊盤踞在波斯東北呼羅珊地區,對強盛的唐王朝能控制的中亞地區基本 上采取打了搶、搶了就退回呼羅珊的戰術。卑路斯在吐火羅部落武裝的幫助下,一度打 到呼羅珊,但又被阿拉伯人打了回來。661年,卑路斯再次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特 使王名遠入西域中亞,設置州縣,立卑路斯為當地都督,662年唐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 。這其實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復國的夢想依靠“波斯王”這個虛銜只能是紙上談兵。 卑路斯在吐火羅茍延殘喘了一些年月,后在阿拉伯軍隊的不斷威逼下,又沿著絲綢之路 東逃,最終于675年初抵達長安。這絲路的起點成為卑路斯生命的終點。唐高宗授予他右 威武將軍,又專門為他在長安城內修建了一座拜火寺,可謂照顧優厚。677年,卑路斯在 長安去世,其子泥涅師承襲“波斯王”稱號。 ■波斯的末代王族又一次踏上絲路,此時阿拉伯軍隊在中亞已占優勢,光復談何容易 泥涅師在繁華的長安城內并沒有樂不思蜀,時時夢想復國。679年,唐高宗派裴行儉率兵 護送泥涅師返國,波斯帝國的末代王族又一次踏上絲路。裴行儉護送泥涅師至安西碎葉 。這時,阿拉伯軍隊在中亞地區爭奪戰中已經占據較大優勢,光復波斯談何容易!裴行 儉知難而返。 泥涅師抱著光復之夢,獨自繼續沿絲路西行,進入吐火羅——他父親曾做過光復夢的地 方。泥涅師在吐火羅召集了數千追隨者,但終未成氣候,人們見大勢已去,漸次離散。 泥涅師客居吐火羅20余年,未能實現光復夢。8世紀初葉,阿拉伯軍隊征服中亞大部分地 區和印度河流域,泥涅師無處棲身,只得像他父親一樣沿絲路東逃,707年至長安,唐中 宗授予他左威武將軍。泥涅師死于長安,卒年不詳。 泥涅師之子普尚滯留中亞地區,仍被唐朝視為波斯王。據《冊府元龜》記載,在唐玄宗 開元、天寶年間仍不斷有“波斯王”遣使來朝,這“波斯王”應當是普尚及其子嗣。也 就是說,波斯帝國雖亡,其余脈仍長期在中亞地區縈繞不散。 到了9世紀,波斯地方王朝正是從中亞阿姆河流域——神話與歷史中伊朗國運氣數兩度被 阿拉伯人終止的地方——崛起,逐漸擺脫了阿拉伯人的統治。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穆宏燕)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3.206.14.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4757315.A.9B9.html

10/14 11:36, , 1F
10/14 11:36, 1F

10/15 08:03, , 2F
奇妙
10/15 08:03, 2F
文章代碼(AID): #1M7Jz3cv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