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 中國古代鋼鐵業

看板historia作者 (李沃克)時間9年前 (2015/01/24 12:22), 9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看完下文之後有幾點疑問 主要是西法傳來前 中國鋼鐵業自己是如何運行 1.古人是如何探勘鐵礦 又和如何選廠址 也是原料區位 2.能鑑定鐵礦含磷量嗎 對於不同質量的鐵礦 又是如何處理 個人意見 在採用西法以前 中國鋼鐵業應該有自己的經驗傳承 只是說漢陽鐵廠興辦時 有意無意不去採用 ----------------------------------------------------------- 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官辦企業的案例 作者:梁小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和訊讀書 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之後,煉鐵廠計劃移至湖北,這就有了以後的漢陽鐵廠。張之洞以 “務宏大,不問費多寡”的思想來辦漢陽鐵廠,又對鋼鐵業一無所知而自以為是,一切由 他決定。這就使辦漢陽鐵廠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耗資巨大的鬧劇。錢花得很瀟灑,但結果並 不妙。這似乎成了以後一切官辦企業共同的模式。 先來看選址。湖北的鐵礦在大冶,這是光緒元年就由盛宣懷雇用的英國工程師勘探出 來的,並由盛宣懷賣給了張之洞。張之洞把鐵廠辦在漢陽,與大冶的運輸距離為120公裏 ,僅每噸鐵砂的運費就達三角四分。每日產鐵百噸,所需運鐵砂費用就達六十多元。而且 ,漢陽附近無煉鐵所用之焦煤。馬鞍山的煤雖產量大,但所含灰分與磺質太多,無法使用 ,江西萍鄉的煤是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後才發現的。這就只能用河北開平的焦煤或國外進 口的焦煤。加上運輸費用,每噸焦煤要白銀16~17兩,而進口鐵在上海的售價才白銀30余 兩。 把煉鐵廠選在漢陽已經錯了,張之洞又堅持建在大別山麓。這裏地勢低窪而潮濕,必 須先墊高地基才能建廠。共計填高一丈多,填土用30余萬兩白銀。相當於包括購買機器及 運費在內的建廠經費300萬兩白銀的十分之一。手筆是夠大的,錢也相當可觀。哪一個私 人資本家會做這等蠢事? 建好了廠要買機器。煉鐵煉鋼用什麽設備是有技術要求的。鋼的含磷量超過0.2%,就 質量不高,容易斷。因此,要根據所用的鐵礦含磷量來決定采用哪種設備。如果鐵礦含磷 量超過0.2%,就必須選用可以脫磷的馬丁爐,含磷量在0.2%之下,才可以用不脫磷的貝塞 麥轉爐。當張之洞訂設備時,劉瑞芬公使就打來電報,要求把鐵礦的樣品送至英國檢驗, 以便確定采用哪種設備。但這時大冶鐵礦尚未開工,張之洞又擔心運去礦石耗費時間,只 想早日開工,竟告對方,什麽爐子方便就采用什麽,我們中國什麽礦都有。結果英國運來 了貝塞麥轉爐。煉鐵爐不適用,漢陽鐵廠的鋼鐵,易脆裂折斷,不能用於鍛制或鑄造,造 成的鋼軌也無法用。鋼鐵質量低,價格當然上不去。光緒二十年,漢陽鐵廠的鋼鐵上市。 當時進口鋼鐵每噸售價30余兩白銀,漢陽廠的產品僅每噸23兩白銀都無人問津。 官辦的企業就是官場衙門的翻版。中國社會發展到晚清是官場最腐敗的時候。由張之 洞辦漢陽鐵廠,自然又是一個衙門。不懂企業的官員當政,專家無發言權。官員任用私人 ,公款消費,貪汙肥己。一位洋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洋務是絕對辦不成的,因為“ 中國的官員不是在辦洋務,而是在發洋財”。無論張之洞個人品質操守如何,他辦的企業 是無法避免低效率和貪汙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唐浩明先生的歷史小說《張之洞》。 雖然是小說,還是反映出漢陽鐵廠之混亂和貪汙成風的。這樣的企業即使沒有選址、選設 備這種技術上的失誤,也註定是要失敗的。漢陽鐵廠光緒二十年開始生產,到光緒二十四 年,僅僅四年,累計的虧損已達到一百多萬兩白銀。無論強國的動機多麽高尚,賠錢的企 業只能誤國。這才有了以後把漢陽鐵廠轉給盛宣懷官督商辦的舉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117.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Reewalker (114.38.102.110), 01/24/2015 12:22:20 ※ 編輯: Reewalker (114.38.102.110), 01/24/2015 12:23:26
文章代碼(AID): #1KmntzUc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