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請不吝指教小弟的中通(二)課綱

看板historia作者 (齊格飛)時間11年前 (2013/05/29 22: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齊格飛中國通史(二)各周指定閱讀】 http://siegfried777.pixnet.net/blog/post/96477545 授課範圍: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 指定教科書: 1.錢穆,《國史大綱》[修訂十五版]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12-33章。 2.伊藤道治等著,吳密察等譯,《中國通史》(台北:稻鄉,1990),〈世界帝國的形成 〉(不含第一章)、〈征服王朝的時代〉(不含第六章)。 2月22日 一、課程介紹;魏晉南北朝(一):三國鼎立 1.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1988),〈三國政權的社會基礎〉,頁 107-137。 3月1日 二、魏晉南北朝(二):西晉與南朝的政局發展 1.唐長孺,《唐長孺文集: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2011),〈西晉分 封與宗王出鎮〉,頁124-141。 2.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釋王與馬共天下〉, 頁1-31。 3.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83),〈荊州與六朝政局〉,頁93-115。 4.毛漢光,〈五朝軍權轉移及其對政局之影響〉,王健文編,《政治與權力》(北京: 中國大百科,2005),頁239-276。原收於毛漢光,《中國中古政治史論》(台北:聯 經,1990),頁281-322。 5.李妙虹,〈論東晉南朝的土斷政策〉,《中興史學》7(2001),頁27-41。 3月8日 三、魏晉南北朝(三):華北胡漢衝突與融合 1.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中華書局,2011),〈晉代北境各族「變亂」 的性質及五胡政權在中國的統治〉,頁122-184。 2.蔡幸娟,〈時論與北朝女主政治─兼論漢魏時代女主政治時論之濫觴〉,《成大歷史 學報》25(1999),頁67-92。 3.康樂,〈從西郊到南郊─拓跋魏的國家祭典與孝文帝的「禮制改革」〉,王健文編, 《政治與權力》(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208-238。原載於《中央研究院第二 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研院,1989),頁141-168。後收入康樂,《從西 郊到南郊─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台北:稻禾,1995),頁165-206。 4.蕭璠,〈東魏、北齊內部的胡、漢問題及其背景〉,邢義田、林麗月編,《社會變遷 》(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160-185。 5.陳寅恪,《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台北:雲龍,1995),〈宇文氏之府兵及關 隴集團〉,頁337-363。 3月15日 四、魏晉南北朝(四):中古門閥社會 1.何啟民,〈鼎食之家─世家大族〉,杜正勝編,《吾土與吾民》(台北:聯經,1982) ,頁37-87。 2.鄭欽仁,〈九品官人法─六朝的選舉制度〉,鄭欽仁編,《立國的宏規》(台北:聯 經,1982),頁213-256。 3月22日 五、魏晉南北朝(五):中古經濟 1.陳彥良,〈中古貨幣的流動性特徵─從貨幣數量變動論魏晉南北朝自然經濟的制度根 源〉,《政大歷史學報》38(2012),頁51-96。 2.唐長孺,〈均田制度的產生及其破壞〉,《中國社會經濟史參考文獻》(台北,華世 ,1984),頁431-475。 3.劉淑芬,〈三至六世紀浙東地區的經濟發展〉,陳國棟、羅彤華編,《經濟脈動》( 北京:中國大百科,2005),頁48-85。 3月29日 六、魏晉南北朝(六):學術思想與宗教 1.唐長孺,《唐長孺文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魏晉玄學的形成及其發 展〉,頁157-193。 2.蒲慕州,〈神仙與高僧─魏晉南北朝宗教心態試探〉,《漢學研究》8:2 (1990):14 9-176。 3.林富士,〈試論六朝時期的道巫之別〉,周質平、Willard J. Peterson編,《國史 浮海開新錄:余英時教授榮退論文集》(台北:聯經,2002),頁19-38。 4.康樂,〈轉輪王觀念與中國中古的佛教政治〉,《中研院史語所集刊》67:1 (1996) ,頁109-143。 4月5日 七、學術交流周放假一次 4月12日 八、隋唐五代(一):隋史概說及其歷史地位 1.高明士,〈隋代中國的統一─兼述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中國歷史上的分與 合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編,《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 經,1995),頁89-128。 2.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緒論」及「結論」〉,韓復智編,《中國通史論文選輯 (下)》(台北:南天,1987),頁145-162。 3.李弘祺,〈科舉制度─隋唐至明清的考試制度〉,鄭欽仁編,《立國的宏規》(台北 :聯經,1982),頁257-315。 4月19日 九、期中考試 4月26日 十、隋唐五代(二):唐代政局變動與東亞局勢 1.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台北:里仁,1994),〈政治 革命與黨派分野〉,頁201-274。 2.高明士,〈隋唐天下秩序與羈縻府州制度〉,《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 會「國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台北,國史館,2000),頁255-293。 3.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台北:元照,2012),〈唐律中的禮刑思想〉,頁225-26 3。 5月3日 十一、隋唐五代(三):社會文化 1.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87),〈唐人的生活〉,頁117-147。 2.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87),〈唐代夷夏觀念之演變〉,頁209-22 6。 3.榮新江,〈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新問題與新探索〉,榮新江編,《唐代宗教信仰與 社會》(上海:上海辭書,2003),頁1-12。 4.李貞德,〈唐代的性別與醫療〉,鄧小南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 ,2003),頁415-446。 5.陳弱水,〈論中唐古文運動的一個社會文化背景〉,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編輯 委員會編,《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台北:稻鄉,1999),頁217-246。 6.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北大出版社,2001),〈緒論〉,頁1-12。 5月10日 十二、隋唐五代(四):隋唐經濟 1.全漢昇,〈唐代物價的變動〉,《中國經濟史研究》(板橋:稻鄉,1991),頁143-20 7。 2.胡如雷,《隋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唐代 租庸調制的作用及意義〉,頁93-117。 3.黃永年,《唐史十二講》(北京:中華書局,2007),〈唐兩稅法雜考〉,頁101-130 。 5月17日 十三、隋唐五代(五):五代十國與唐宋變革概說 1.毛漢光,《中國中古政治史論》(台北:聯經,1990),〈五代之政治延續與政權轉移 〉,頁391-445。 2.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時代觀〉,劉俊文編,黃約瑟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 選譯(第一卷 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10-18。 3.柳立言,《宋代的家庭與法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何謂“唐宋變革 ”?〉,頁3-42。 4.高明士,《律令法與天下法》(台北:五南,2012),〈唐宋令與「唐宋變革」的下限 ─天聖令的發現與歷史意義〉,頁273-313。 5月24日 十四、兩宋(一):北宋祖宗家法與黨爭 1.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三聯,2006),〈「事為之防,曲 為之制」:宋太祖、太宗的創法立制與「祖宗之法」基調的形成〉,頁184-280。 2.鄧廣銘,《鄧廣銘治史叢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宋朝的家法和北宋 的政治改革運動〉,頁124-143。 5月31日 十五、兩宋(二):背海立國與南宋政治 1.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台北:聯經,1987),〈背海立國與半壁山河的長期穩 定〉,頁21-40。 2.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台北:聯經,1987),〈包容政治的特點〉,頁41-77 。 3.黃寬重,《南宋軍政與文獻探索》(台北:新文豐,1990),〈從害韓到殺岳─南宋收 兵權的變奏〉,頁105-140。 4.黃寬重,《史事、文獻與人物:宋史研究論文集》(台北:東大,2003),〈從和戰到 南北人:南宋時代的政治難題〉,頁3-26。 6月7日 十六、兩宋(三):宋代社會與經濟 1.柳立言,《宋代的家庭和法律》(上海:上海古籍,2008),〈養兒防老:宋代的法律 、家庭與社會〉,頁375-407。 2.黃寬重,〈政治、地域與家族─宋元時期四明士族的衰替〉,《新史學》20:2(2009) ,頁1-41。 3.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下冊)》(板橋:稻鄉,1991),〈略論宋代經濟的進步〉 ,頁551-569。 4.梁庚堯,〈從坊市到村鎮:唐宋牙人活動空間的擴大〉,黃寬重編,《基調與變奏: 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第2冊)》(台北:政大歷史系等出版,2008),頁68-104。 6月14日 十七、兩宋(四):士人與士風 1.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2003),〈 理學與政治文化〉,頁159-251。 2.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台北:聯經,1987),〈略論宋代武官群在統治階級中 的地位〉,頁173-184。 3.陳元朋,〈宋代的儒醫─兼論Robert P. Hymes有關宋元醫者地位的論點〉,《新史 學》6:1(1995),頁179-203。 6月21日 十八、期末考試 --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視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居易‧放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4.11.172
文章代碼(AID): #1HfWlDt6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