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菲特烈戰史(5):七年戰爭緒論篇

看板historia作者 (KAU)時間14年前 (2010/01/21 16:38),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七年戰爭:緒論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之後的局勢】 自1745年,普魯士見好就收地退出戰鬥後,事實上已經取得了西利西亞地方的統治權。在 那之後的局勢,不管泰莎是否贏得王位繼承戰的勝利,都已經與菲特烈無關───他已經 達到原先預設的戰略目標。 西利西亞是富庶的工商業省份,人口密集,而且設置了大量的手工業作坊,對於提升普魯 士的總體國力有極大助益。除此之外,該地以德語系為主的人口構成亦有益於普魯士接收 後的統治,對普魯士來說不輒為一塊寶地。 然而,對於奧地利來說,丟失這個省份卻是難以忍受的;尤其是自尊心極強的泰莎女皇, 對於菲特烈趁火打劫襲奪西利西亞一事一直視為奇恥大辱。然而,因為奧地利王位繼承戰 的戰況打得很辛苦,比起普魯士來說,法國才是更嚴重的敵手,因此只好先放任普魯士退 出戰局,集中全力擊退西線的法軍。另一方面來說,英國則在同時在海外趁火打劫得很快 樂,造成法國的不少困擾。 由於列強在進行了漫長的消耗戰之後終感不支,於是自1748年的亞琛條約終結了奧地利王 位繼承戰,承認瑪麗亞.泰莎的皇位正統性。 亞琛條約的內容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切回歸原狀」。法國把佔領的低地小國歸還給奧地 利,交換英國在加拿大佔領的殖民地堡壘。除此之外,對於列強在戰爭期間於西印度、美 洲、加勒比海等地進行的戰鬥與損害作出總結算,儘可能的讓交戰雙方都很體面的找到台 階可下。這是非常典型的歐式外交和約。 不過,普魯士因為中途退出,因此其奪取的西利西亞不在條約歸還的規範內。 【普魯士的黃金12年】 1745年退出戰爭後,得到了為期12年修養生息機會的菲特烈,決定採用以強化工商業為重 心的國策。菲特烈任用了啟蒙時代大師伏爾泰作為國策顧問(不久後兩人鬧翻),在伏爾 泰的建議之下,他先在和平時期動用軍隊,在國內沿著奧得河等大河週邊興建大量引水道 和運河,推廣獎勵農民種植美洲引進的甜菜、馬鈴薯等等熟成快產量大的新型農作物,他 聘用許多歐洲各國的學者專家,研究農產品的改良與對土地的施肥技術,並透過出口多餘 的農產品來賺取建設工業必須的資金。 菲特烈對外國商品設下高昂的關稅保護本國的手工製品;隨後,他再以發展成熟的工業製 品外銷國際市場,這套發展策略非常有效而且成功,迅速地提升了普魯士的經濟力,和戰 爭時期生產供應充足的糧食槍彈之實力。 除了對軍事與國政的關心,菲特烈也是從王子時代就以喜好鑑賞藝術、詩歌創作而聞名的 國君,他在少年時就很擅長吹奏橫笛,一生共創作了百餘首奏鳴曲、四首交響曲,他在戰 勝敵人時也會隨興所致的當場譜出紀念用的戰曲,平時也花費了不少心思研究能使將士步 伐整齊、戰意高昂的軍樂歌。在沒有了嚴厲的老爸限制之後,他蓋起柏林歌劇院,資注各 國的音樂家與藝人到訪演出;並翻修菲特烈威廉時代建立的皇家圖書館,補充了原始館藏 四倍以上的藏書和資料。 菲特烈由於厭惡路易十四式繁華奢侈的宮廷藝術,因此特別鼓勵洛可可式的簡樸高雅之建 築藝術,因此其在位任內的建築被後世稱為「菲特烈式洛可可」;受到他的影響,德意志 境內諸邦與自由都市的領主也都開始崇尚洛可可的風格。 【戰雲密怖】 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結束之後,為了避免被奧地利秋後算帳,好不容易把普魯士從五流弱 國升級成三流小國的菲特烈開始積極尋求外援。此時,苦惱於法國的國勢自路易十四後不 斷增強的英國,也極欲抑制法國的掘起,因此希望在中歐扶植一個第三勢力,用以牽制法 國和奧地利的勢力並保護英國王室宗親的領地漢諾威。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菲特烈與英國簽訂了西敏寺協議,內容約定好英國將每年提供資金與 船舶的援助給普魯士,並交換普魯士需出兵保護漢諾威的攻守同盟。 同時,泰莎委任奧地利的鬼才外交官,溫柴爾.安東.考尼次伯爵(Wenzel Anton Graf Kaunitz)出任外務大臣,遣往法國晉見路易十五世,要求締結盟約。考尼次用以說服對 方的武器,乃是法國作為傳統陸權國,恐懼新興陸權勢力興起的畏懼感;以及和奧地利聯 手瓜分普魯士、德意志各邦的巨大可得利益。於是,考尼次與路易十五於1756年五月一日 簽訂了第一次凡爾賽盟約,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波旁王家和哈布斯堡王家如今正式站在一起 ,加上得知消息後也打算跳進來分一杯羹撈點好處的俄羅斯帝國、瑞典王國,他們的目標 明確而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新興的小國.普魯士。 第一次凡爾賽盟約簽訂的消息之後,令菲特烈產生強烈的危機感。 攤開地圖來看,如今菲特烈又再度面臨了非常不妙的局勢,不過此回的不妙程度遠大於先 前在戰場上所遭遇的;這一次,菲特烈得面對極度惡劣的大戰略怖局。 在普魯士的西邊,是當時世界最強的陸軍大國法蘭西.波旁王朝。南方有與普魯士交戰多 次的德意志邦國薩克遜,以及在它背後撐腰的主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及其統領的 神聖羅馬帝國諸候勢力。東方的俄羅斯也計劃加入瓜分普魯士的行列,唯一沒有敵人的方 向是北方的丹麥和尼德蘭,但只要戰爭一爆發,瑞典人很快就會登陸這兩地擁向北德意志 。 除了英國、漢諾威與布朗胥百克以外,菲特烈所領導的普魯士將與全歐陸對抗───正如 同字面上的意思,當時歐陸所有戴冠的國王都將與他為敵。 英國人的支援在開戰後很快就會被瑞典海軍的封鎖切斷,更何況英國人援助普魯士,目的 只不過是希望讓他們在滅國以前多牽制一些法軍留在本土,好讓英國能放心的把加拿大、 路易斯安那和印度等法國的海外殖民地趁機奪取而已。 若是坐待原地,恐怕在秋天到來、糧草收成之後,普魯士就得面對總合五十萬人以上的各 路歐洲列強聯軍的圍剿,屆時不管普魯士的將兵如何用命頑強,最終都必然只有全滅這唯 一的可能下場了。 於是,在菲特烈的心中,作出了某個決定。這一年,他44歲。 這個決定無疑代表著到十八世紀為止史上最大規模戰爭的爆發、普魯士將主動與全歐洲為 敵...對普魯士軍民來說,長達七年、令人絕望的漫長黑暗開始了。 但是,這位正值壯年的君主深信他已經見到了在黑暗之後的曙光───普魯士將會勝利! 帶著這樣的信念,1756年8月29日,菲特烈率領普魯士的十萬大軍,翻越奧得河、入侵撒 克遜。 七年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待續~ 【下回:羅波西茲會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61.131

01/21 17:32, , 1F
熱血沸騰!!
01/21 17:32, 1F

01/22 00:19, , 2F
未看先推
01/22 00:19, 2F

01/22 14:44, , 3F
菲特烈大帝太帥了...推!!
01/22 14:44, 3F

01/22 16:07, , 4F
真威 這開戰狀態比WW1或2還要險峻
01/22 16:07, 4F

01/24 01:13, , 5F
讚阿
01/24 01:13, 5F
文章代碼(AID): #1BM1A1hf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