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分享] 利簋見證武王克商

看板historia作者 (zmcse)時間14年前 (2009/11/13 14: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利簋見證武王克商 作者:齊吉祥 加入時間:2008-12-21 13:02:23 牧野之戰,武王克商,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 然而,長時間以來,人們對這一事件的認識,憑藉的都是文獻資料,而沒有 直接的實物見證。 雖然說傳世文獻的記載還比較豐富,但畢竟不是出自當事人之手。 有的真偽難辨,有的互相抵牾,還有的使人不敢採信。 如《逸周書》記載武王克商的時間是“甲子朝”,司馬遷也在《史記》中說 “甲子日,紂兵敗”。 《韓非子》記載“戰,一日而破紂之國”。 大家知道,我國古代是採用乾支紀日的,那麼,難道周武王真的就是於甲子 那天在牧野大敗商紂王的嗎? 再說,一場決定性的大戰真的一天就見分曉了嗎? 利簋的出土,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1976年3月,陝西臨潼的農民在搞水利建設時,挖到一個窖藏,出土了青銅 製品151件,其中就有這件引起學術界轟動的銅簋。 簋是古代盛裝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的器皿,相當於現在的大飯碗。 (北京東直門內大街集中了眾多的飯店,是人們吃飯的好場所,故被稱作“ 簋街”。)在祭祀或宴享時,它又是一種重要的禮器,和鼎配套使用。 按週的禮制,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 這件簋上半部為圓形,兩側有兩隻獸形耳,獸形耳上還有垂珥,下半部為方 形底座。 該器表面最引人注目的紋飾是獸面紋,細看,還有夔龍紋分飾在獸面紋兩側 和圈足部位,並以雲雷紋為地紋。 該器最有價值的是腹內底部鑄的銘文,共4行32個字。 銘文開頭即講“王武徵商,惟甲子朝,”這與上述文獻中周武王在甲子日早 上出兵伐紂的記載完全一致。 銘文還講述武王滅商七天后,在陝西闌師賞賜有功人員,“利”得到了周武 王賞賜的金(商周時指銅為金),為紀念這一榮耀,就鑄造了這件簋和銘文。 由於簋的主人是利,所以被稱為利簋。 又因為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紂的史實,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利簋的發現,使我們首次看到武王克商的實物證據,尤其是其銘文的內容同 歷史文獻能相互印證,自然提高了相關歷史文獻的可信度,所以意義非常重 大。 再有一點,也是值得人們注意的,利簋的發現為青銅器鑑定提供了一件標準 器。 大家知道,鑑定古器物時代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標準器的比較法。 通過同可以確定時間概念的器物相比較,鑑別器形、紋飾、文字、色澤等要 素上的異同,確定其它器物的年代和真偽。 利簋是已知西周時代最早的一件銅器,其方座的器形是西周初期銅簋的典型 造型,其銘文字體扁長,並保留有商代銘文字體首尾尖中間粗的特徵,堪稱 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作之一。 最後再說幾句關於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 由於歷史記載的缺失,我國一直沒有找到武王克商的確切年代,有的只是漢 代以來人們推算的年代,因為推算的依據和方法的不同,所推算的年代也不 相同,據較權威的專家統計,關於武王克商的年代竟有44種說法,其年代最 早的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為公元前1018年,前後相差112年。 1996年,我國啟動了舉世矚目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歷史學、考古學、天 文學和測年技術等領域的200多名專家,經過5年的聯合攻關,於2000年10月 公佈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性成果,將公元前1046年定為武王克商之年。 作者係國家博物館解說員、研究員插圖:徐振鐸 http://www.qxzc.com/zgwh1/html/2008/12/322.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18.166.3.133 bll135: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1/13 00:17 foxness:轉錄至看板 crystaltear 11/13 01:05 rogertai: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1/13 07:09 ypyp:轉錄至看板 einsamerPlut 11/13 12:51 weihsi:轉錄至看板 weihsi 11/13 12:55 ※ 編輯: rigor 來自: 122.126.98.211 (11/13 14:10)
文章代碼(AID): #1A_FWVbp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