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文] 遼及以前的蒙古語系部族

看板historia作者 (加美尤)時間17年前 (2007/07/15 16:50),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發信站: 香港地 (bbs.hkday.net) 作者 kameyou (馬小九在哪?) 看板 History 標題 遼及以前的蒙古語系部族 Re: 西遼 時間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22:16:58 ────────────────────────────────── 這是《遼史.天祚紀》所收錄的耶律大石之史事 (1122年) 西至可敦城,駐北庭都護府,會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 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 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札而畢 十八部王... 所謂可敦城, 就是在外蒙古, 即唐中後期回鶻王朝建的可敦城, 此城一直沿用到遼代. 耶律大石召集了漠北七州的遼人駐軍, 在與漠北的十八個部族會盟. 這18部有些是可以考證的. 王紀剌, 是蒙元年代的「宏吉剌」, 即100年後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的部族. 茶赤剌, 即蒙元的「札只剌/札答蘭」, 即成吉思汗的勁敵札木合之一族. 密兒紀, 即蒙元的「蔑兒乞」, 是蒙古族的敵人, 最後被成吉思汗殲滅. 忽母思, 即和林一帶胡母思山區的「札剌亦兒」部, 札剌亦兒部是蒙古族世代的僕人, 成吉思汗的四傑木華黎也是. 以上的都是一直到13世紀仍然存在的蒙古語系民族. 而當中最重要的是「阻卜」. 阻卜, 又名朮不姑, 是蒙古人興起前漠北草原最強大的遊牧民族. 阻卜或朮不姑之名皆不見於蒙元史. 其實, 他們就是《蒙古秘史》記載的「塔塔兒」(Tatar) 諸部~ 到了成吉思汗的時代, 塔塔兒部是與金人結盟的部落, 將蒙古人從前的領袖俺巴孩 (Ambaqai) 綑送金朝, 被金所殺, 又毒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 直到成吉思汗壯年之時, 塔塔兒部反叛並劫略金朝, 金朝派承相完顏襄連結克烈部王汗及蒙古部成吉思汗共滅塔塔兒部. 此戰役後, 克烈部君主被封為「王」, 所以才叫「王汗」, 成吉思汗也被封為招討使. 完顏襄更在克魯倫河曲雕阿蘭之地 (即後來停放成吉思汗四大帳之地) 刻石紀功. 此碑文於10年前被考古學者發現. 碑文將「塔塔兒」寫為「朮孛」. 這更能證明, 遼金時代的阻卜/朮孛/朮不姑, 就是蒙元的塔塔兒. 朮不姑 (Jubaghu) 依從蒙古語系民族的長元音化習慣, aghu > u: 變成了 Jubu: ~ Zubu: 即是「朮孛~阻卜」. 朮不姑之名遠至中亞亦知道, 西元1000年寫成的《突厥語大詞典》就記載了草原東方有一個 Yubuqu 族, Yubuqu 即 Jubuqu, 是突厥語方言 Y- / J- 互轉之結果. 朮不姑當是遼金之際在塔塔兒諸部之間最強大的一部, 因而遼金之人習慣而「朮不姑/阻卜」一名統稱所有塔塔兒部. 然而, 可以相信, 塔塔兒部才是這班民族的原名. 而且, 他們是最早從大興安嶺搬遷到蒙古草原的蒙古語系民族. 塔塔兒 (Tatar) 就是唐代的「韃靼」. 用突厥魯尼文寫成、第二突厥汗國的《闕特勤碑》就記載了 汗國的汗弟闕特勤 (685-731年) 的功業, 此碑就記載了回鶻人大敗東方的「卅姓韃靼」(otuz Tatar) 用突厥魯尼文寫成、回鶻汗國的鐵爾肯碑 (Tekhin) 就記載了 回鶻王朝第一代可汗磨延啜 (745-759年) 的功業, 此碑就記載了回鶻人大敗東方的「九姓韃靼」(toquz Tatar) 由此可知, 早在唐代中葉, 蒙古語系民族的 韃靼/塔塔兒 (Tatar) 人 已經遷入漠北草原, 威脅突厥語系民族了. 所以, 蒙古諸族不是在12世紀才突然出現的, 而是早在 7世紀開始已經漸漸滲透到漠北草原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9.133.133

07/15 16:56, , 1F
好文!好考證!
07/15 16:56, 1F

07/15 18:02, , 2F
寫得太讚了 推!
07/15 18:02, 2F

07/15 18:22, , 3F
那……契丹自己是……東胡(通古斯?)還是蒙古語族?
07/15 18:22, 3F

07/15 18:31, , 4F
契丹是蒙古語系的, 破譯的契丹小字 (拼音節字) 已經證明了
07/15 18:31, 4F

07/15 23:35, , 5F
大推!
07/15 23:35, 5F

07/16 23:05, , 6F
推!!!
07/16 23:05, 6F

07/17 19:55, , 7F
超讚!
07/17 19:55, 7F
※ 編輯: kameyou 來自: 58.152.171.63 (07/26 23:16)
文章代碼(AID): #16cT-xBi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