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在中階市場勝出的NV G73核心

看板hardware作者時間17年前 (2006/11/17 16:07), 編輯推噓44(4406)
留言50則, 4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篇專題主要內容如下: 本文多達35頁以上,長文注意 1.詳細分析G73核心的勝出原因 以及與上一世代中階市場NV43核心的對比 2.軟體設定中的D3D mipmap LOD bias調整,對效能與畫質的影響 3.由產業面作主要的切入,預測下一世代G8X中階繪圖核心的效能 前言:中階市場對於GPU產業的重要性 在獨立顯示卡的市場中,ATI (AMD)與NVIDIA是兩個主要的公司 彼此的產品實力都非常的優秀,既然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當中 為何中階市場是如此的重要呢?? 顯示卡市場大略共可分為4級 High-End-->ATI與NVIDIA在當時的製程技術下,儘可能作出最高效能的核心晶片 高階-->大多為High-End市場共用且相同的核心晶片,降頻或disable部分單元而成 中階-->另設計的晶片,die size與發熱量都比高階卡為低 低階-->也是另設計的晶片,die size與發熱量在低水準,一般而言免風扇即可散熱 事實上,High-End的GPU往往是A與N雙方陣營的技術宣示 核心的效能擺第一,再者High-End的市場非常小, 發熱量以及成本並不是首要之務,只要在效能上贏過競爭對手取得首位就行了 雖然高階市場與High-End效能與價格也差了一個等級,但是對製造商來講 生產成本並沒有顯著的差別,畢竟都是同一顆核心的晶片 中階市場就不相同,採用經過另外設計的晶片 就理想而言,每一個電晶體與每一吋die size都有意義,都可以帶來效能 而且中階市場也被大部分的消費者所接受,也就是所謂的"主流" 因此中階市場比高階市場的規模還要大,這是不難想像的 所以單就高階市場對顯示卡廠商而言,獲利的幅度不一定比中階市場高 設計出高效能的High-End等級晶片,是為了面子 設計出低成本但有合理效能的中階晶片,是為了裡子 當一家公司一昧的追求業界效能龍頭,專注於研發High-End等級晶片 卻忽略了中階市場的重要性,相信獲利會因此而下跌 中階市場取向GPU效能的相對定義: 什麼是一家顯示卡公司的中階產品? 除了可以使用上文的定義之外 還可以依照實際的效能來決定 個人對標準中階顯示卡的定義:同世代最高階卡的大約50%效能 例如:(3DMARK03大約分數) 6800ultra(12000) vs 6600 GDDR2(6500) X850XT PE(13500) vs X700PRO(7000) 9800XT(6500) vs 9600PRO(3200) 分析NV G73核心在90nm世代取得絕對優勢的主要原因: 1.核心架構基於G71,可以說是G71少掉部分管線另作成的核心 而G71核心在高階市場裡,是一個成本與效能都有兼顧的少見例子 不但die size只有196mm2,也取得過業界效能王的寶座 雖然到最後被ATI R580(X1950XTX)追過,可是別忘了R580的die size高達352mm2 同樣的核心架構拿來設計中階市場的核心(G73), 其(效能/die size)比值非常理想,這也是不難想像的事了 2.就效能上來講,G73明顯在中階市場上勝出 原本2006年雙方陣營的中階產品線藍圖大約是如此 Radeon X1600XT(RV530) Geforce 7600GT(G73) Radeon X1600Pro(RV530) Geforce 7600GS(G73) Radeon X1300Pro(RV515) Geforce 7300GT(G73-V) 可以很輕易的發現,ATI在同級產品中實際的效能落後於同級的NV 消費者選擇效能較高的產品,也是尋常的事 3.就生產成本(die size)來分析 G73(125mm2)明顯低於RV530(150mm2),如果同樣是委由台積電的90nm製程 雙方的理論生產成本差不多,G73會略領先一點點 4.就價格來分析 以下是RV530與G73系列產品發表時的價格 X1600XT 256MB -->$249USD (2005/11/30) X1600PRO 256MB-->$199USD (2005/11/30) 7600GT 256MB --> $199USD (2006/03/10) 7600GS 256MB --> $149USD (2006/03/26) 7300GT 256MB --> $99USD (2006/05/21) 雖然RV530系列在發表時的價格較高,不過等到隔年G73系列發表時 價格也降至與G73相仿,所以這方面也可說是雙方無太大差異 至於台灣的情況比較特殊,ATI卡較國外的數量少而且價錢較貴 5.就耗電量這點來分析 對於GPU來講,推斷耗電量或發熱量大概離不開以下的條件 die size 核心時脈 標準散熱下的核心溫度 die size前面已經提過G73明顯比較小 不過就時脈來講,X1600XT與PRO各為590MHz與500MHz 7600GT與7600GS各為560MHz與400MHz,雙方在上位產品時脈上差的並不多 就以上這兩個條件來推斷,RV530的耗電量與發熱量將會比G73多上一些 至於硬體網站實測的結果如下 (3D尖峰耗電量 by x-bit labs) 7600GT:35.8W 7600GS:27.4W X1600XT:41.6W X1600PRO:41.1W http://www.xbitlabs.com/articles/video/display/power-noise.html 所以單就耗電量這點,RV530也處在不利的局面 G73核心與上一世代中階NV43核心的對比: 暫且就先單獨討論NV這兩世代在中階市場的表現 7600GT(G73)與6600GT(NV43),都是NV在不同世代有名的中階顯卡 也都算是成功的例子,而G73目前在各界都認為比上世代的NV43來的優秀 至於這兩顆核心的特色就請看以下的分析 G73主要規格如下: 代表型號:7600GT 介面:PCI-E 製程:90nm die size:125mm2 電晶體數:17700萬 核心時脈:560MHz 記憶體:1.4GHz有效時脈,256MB/128bit 1.4ns GDDR3 Pixel管線:12 Texture單元:12 Vertex管線:5 ROPS:8 ALU:24 發表日與定價: 7600GT 256MB --> $199USD (2006/03/10) 7600GS 256MB --> $149USD (2006/03/26) G73-V主要規格如下: 代表型號:7300GT 介面:PCI-E 製程:90nm die size:125mm2 電晶體數:17700萬 核心時脈:350MHz (公板) 記憶體:666MHz有效時脈,256MB/128bit 2.8ns GDDR2 (公板) Pixel管線:8 Texture單元:8 Vertex管線:4 ROPS:8 ALU:16 發表日與定價: 7300GT 256MB --> $99USD (2006/05/21) NV43主要規格如下: 代表型號:6600GT 介面:PCI-E 製程:110nm die size:159mm2 電晶體數:14300萬 核心時脈:500MHz (公板) 記憶體:1000MHz有效時脈,256MB/128bit 2.0ns GDDR3 (公板) Pixel管線:8 Texture單元:8 Vertex管線:3 ROPS:4 ALU:8大8小 發表日與定價: 6600GT 256MB --> $229USD (2004/08/16) 6600標準256MB --> $179USD (2004/08/16) 6200標準256MB --> $149USD (2004/10/11) (NV43-V核心,規格與NV43不同) 就效能來看,G73與NV43是否為所謂的"標準中階卡"呢?? 依照文初提過的"50%效能定律"來看,這兩者是否也符合呢?? 7900GTX(22000) VS 7600GT(13500) 6800ultra(12000) VS 6600GT (8000)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比值分別達到了60%與66%的高水準 因此我們可以再把市場區隔細分,7600GT與6600GT在當時都可以算是頂級的中階卡 7600GS與6600 GDDR2才比較符合該世代標準中階卡的定義 而在當時購買"標準中階卡"需要多少錢呢?? 以下由價格來方面分析 6600剛出來的時候尚未有GDDR2的版本,因此效能略遜於GDDR2 不過就暫時忽略這個差異 根據以上資料,具有標準中階卡效能的6600與7600GS 當時價格分別在$179與$149的水準,也就是說7600GS比6600標準板 在各自屬於它的世代中,更具有價格上的競爭力 不過這G73的價格優勢到這裡還沒完,之後各廠又推出GDDR3版本的7300GT 128MB約在$99USD,256MB約在$119USD的水準,但是它的效能相當於7600GS標準版 因此7300GT GDDR3就效能來講,也可以稱為NV在90nm世代的標準中階卡 總合以上,消費者如果要分別在這兩個世代購入具有中階標準效能的顯示卡 在110nm NV43的世代,需要$179才能入手 但是在90nm G73的世代來看,消費者只要花上$119就可以買到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給消費者便宜是否就代表廠商少賺錢? 事實不一定是這樣子,這一切都要歸功於G73非常漂亮的die size 假設在該時代生產一片12吋晶圓都是相同的成本且100%良率 依照公式計算,一片12吋晶圓可產出約391個NV43晶片,或505個G73晶片 因此在發佈時的定價7600GS比6600標準板低了大約兩成,這是其來有自的 另外就是7300GT DDR3不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廠商來說,完全是意外的驚喜 還有一個常被許多使用者提起的問題就是: 既然現在7300GT效能這麼強勢,那麼和前代中階王者6600GT相比呢? 看起來平平都是8管,那些其他有差別的規格vs rops又是啥,可以吃嗎?? 特別是同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之下,兩者的效能會如何?? 以下就是我這次特別的測試 同時脈之下,NV43與G73-V效能比較測試 測試配備與相關軟體設定: CPU:Core2 Duo E6300 (OC 2.8G 400x7) 主機板:技嘉 965P-DS3 (BIOS:F6) 記憶體:Micron fatbody D9 DDR2-667 1Gx2 顯示卡:旌宇獨角獸 P600 GDDR3 128M (頻率調整至500/500) 麗台7300GT GDDR3 128M (頻率調整至500/500) ATI RageXL PCI <--測試平台耗電量用 VGA driver:91.47 HDD:日立80G 2M IDE 音效:on board Realtek ALC883 POWER:全漢Bluestrom 350W 散熱裝置:intel盒裝原廠風扇 螢幕:EIZO L465 (SXGA/16吋) UPS:台達電天秤座500VA 室溫測定:26度 兩張卡正面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img01.jpg
反面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img02.jpg
散熱器移除後正面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img03.jpg
NV43與G73 die size的比較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img04.jpg
雖然兩張卡的GDDR3不見得是三星同系列的產品 (K4J55323QF-GC20與K4J55323QG-BC14,分別是110nm的die rev.F與90nm製程的rev.G) 在VRAM的記憶體參數上也許會有落差,但是因為NV顯示卡調整記憶體參數麻煩 因此這部分的小差異暫時不列入考量 因為執行SPECviewperf 9.0,與英雄聯隊特效最大時, 尖峰記憶體使用量分別在1.1G以及1.25G,故採用2GB的主記憶體 而且cpu超頻至400x7=2.8G DDR2-800 5-5-5-15 讓CPU與記憶體確定不會變成系統的效能瓶頸 實機遊戲--AOE3測試設定: 使用XGA以及SXGA解析度作測試,所有特效全開或最大 測試主選單分別在SM2.0以及SM3.0狀態下的FPS 並加上反鋸齒的設定 實機遊戲--真三國無双BB測試設定: 真三國無双BB benchmark設定高畫質,標準畫質與低畫質進行測試 實機遊戲--Company of Heroes英雄聯隊測試設定: DEMO版,所有特效全開或最大 使用XGA以及SXGA解析度與反鋸齒作測試組合 測試結果: (XGA=1024*768 SXGA=1280*1024) 測試軟體/項目 G73-V 500/500 NV43 500/500 百分比 3DMARK03 標準XGA 10028 9448 +6.14% 3DMARK03 XGA 4xAA 8xAF 5740 4758 +20.64% 3DMARK03 SXGA 7336 6865 +6.86% 3DMARK03 SXGA 4xAA 8xAF 4030 3282 +22.80% 3DMARK05 標準XGA 3943 3927 +0.41% 3DMARK05 XGA 4xAA 8xAF 3102 2790 +11.18% 3DMARK05 SXGA 3155 3076 +2.57% 3DMARK05 SXGA 4xAA 8xAF 2284 1929 +18.40% 3DMARK06 標準XGA SM2.0 1041 821 +26.80% SM3.0 1007 772 +30.44% 3DMARK06 SXGA SM2.0 812 661 +22.84% SM3.0 761 588 +29.42% PCMARK04 Graphics 5628 5242 +7.36% PCMARK05 Graphics 4315 3921 +10.05% AOE3 XGA SM2.0 50.3 44.2 +13.80% AOE3 XGA SM3.0 40.1 32.0 +25.31% AOE3 XGA SM2.0 AA 40.3 35.2 +14.49% AOE3 XGA SM3.0 AA 27.0 21.8 +23.85% AOE3 SXGA SM2.0 38.0 33.2 +14.46% AOE3 SXGA SM3.0 29.2 23.3 +25.35% AOE3 SXGA SM2.0 AA 29.3 25.8 +13.57% AOE3 SXGA SM3.0 AA 19.1 13.6 +40.44% 無双BB 低畫質 9999 8377 +19.36% 無双BB 中畫質 3450 3119 +10.61% 無双BB 高畫質 2252 1887 +19.34% COH XGA AVG 22.5 19.1 +17.80% MAX 65.0 63.0 MIN 10.5 8.5 COH XGA AA AVG 23.9 19.5 +22.56% MAX 65.0 59.0 MIN 10.5 7.5 COH SXGA AVG 22.6 17.3 +30.64% MAX 66.0 74.0 MIN 8.8 6.9 COH SXGA AA AVG 21.8 17.9 +21.79% MAX 82.0 66.0 MIN 8.7 6.5 SPECviewperf 9.0 3dsmax-04 6.982 12.020 catia-02 4.411 14.060 ensight-03 5.994 7.505 light-08 7.096 14.650 maya-02 24.220 23.400 proe-04 1.235 10.800 sw-01 1.671 15.940 tcvis-01 0.2812 2.145 ugnx-01 2.481 2.018 由以上結果可以看來,在3D03 3D05尚未開啟反鋸齒之前 同時脈的G73-V領先幅度不超過10% 一但開啟反鋸齒之後,G73-V開始以20%左右的幅度領先NV43 再來就是最新版的3DMARK06,比較老舊的NV43根本拿它沒辦法,差距擴大到30% 在AOE3遊戲使用SM2.0的畫面設定測試中,G73-V領先的幅度為14% 一但開啟SM3.0差異就更明顯了,最後SXGA+反鋸齒的畫面差到40%之多 無双BB以及COH遊戲項目,G73-V仍是比NV43快了20~30%左右 唯一的例外就是專業繪圖軟體的效能,結果令人意外 我做了兩次的結果都是G73-V大幅落後於較舊的NV43,也許這部分有待探討 結論就是,同時脈之下的G73-V與NV43核心 前者的效能領先程度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出來 耗電量溫度與超頻測試: ATI RageXL根據我之前看到的資料TDP=2.6W,加上那顆SDRAM應該不會超過3W 因此就當做這個測試項目的對照組,僅供參考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img06.jpg
為了公平考量,兩張顯示卡同樣都使用麗台7300GT的散熱器測試 旌宇6600 GDDR3安裝麗台7300GT散熱器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img05.jpg
溫度測試: G73-V 500/500 NV43 500/500 GPU idle 50c 36c GPU loading 64c 53c 系統總耗電量測試: G73-V 500/500 NV43 500/500 ATI RageXL PCI GPU idle 102w 105w 84w GPU loading 132w 147w 99w 由以上數據看來,雖然同時脈G73-V的核心溫度明顯比NV43還要高 但是在die size細小這個條件綜合之下,整體的耗電量仍比NV43還要小 中階卡另外吸引人的一個地方就是超頻 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兩年前的ATI導入130nm製程的Radeon9550 (RV350) 250/200 預設時脈之下,3DMARK03分數約為2300左右 但是有不少比例的GPU可以翻倍上500MHz的時脈, 要是幸運配上體質不錯的VRAM,分數可以拉到3500~4000左右 有某些"怪物卡"可以上到4500,效能增進幅度近100% 再調一些記憶體參數之類的東西,突破5000分仍是有可能的 圖:Radeon9550 3DMARK03 5030分 (去年9月初做的測試) http://219.84.132.86/ftproot/msi9550/5030.png
不過最近熱門的中階卡7300GT,人氣高漲的理由到底是預設時脈就物超所值? 還是有相當的超頻性呢? 前面的理由在文前就講過了,預設時脈下的效能就已經非常的理想 至於超頻性我認為可有可無,有的話更好 沒有的話也無傷大雅 以下測試皆在空冷環境,無改卡 無軟硬體MOD 無改散熱 測試中無任何破圖,因為破圖會嚴重拉低測試的成績 7300GT OC 650MHz/900MHz 3DMARK03:14808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G73V_14808.png
不過人總是有怨念的,只差一點就可以達到15K的整數關卡 所以從VRAM的散熱方面下手,畢竟在500MHz的時脈全速運作 記憶體封裝的表面溫度達到了63~64度, 若是以900MHz時脈運作,溫度超過了70度的可測溫上限 於是就在VRAM表面黏貼散熱片,花費成本約$100 7300GT OC 660MHz/920MHz 3DMARK03:15042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G73V_15042.png
3DMARK03:15113 (D3D mipmap LOD bias+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G73V_15113.png
最後我要說的是,在顯示卡超頻中 想要找到一張好卡,最重要憑藉的是運氣 散熱裝置的效果次之,但已經差異不大 像是這次在貼VRAM散熱片之前,我原本的預想是可以上到950MHz沒問題, 但最後只能拉到920MHz,一但設定在923MHz時脈以上就會開始輕微的破圖 最後才是廠牌,依照現在都以公版作為基礎 顯示卡廠牌是超頻中最無關緊要的條件,幾乎可以忽略 選擇自己心目中滿意的保固與廠商就行了,不必再去特地挑選號稱可以超頻的某些型號 只要有人說xxx牌的顯示卡或某系列好超,千萬不要一窩蜂的去買 就像我這篇文章中的麗台7300GT,有人大推過這張卡嗎?? 單純只是我運氣好能遇到這種可破15000分的體質,與廠牌絕對沒有關係 再來就是前面那張的微星的ATI 9550 提到微星 9550這兩個關鍵字,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3.3ns的洛克人系列 老實講我這張9550不是洛克人系列,而且上面是5.0ns的記憶體 說出來又有幾人能信,除非把超頻性=某特定廠牌的迷思給丟掉.才能接受這個說法 再來進入本專題的第二個主題: 軟體設定中的D3D mipmap LOD bias調整,對效能與畫質的影響 某知名的硬體網站在測試顯示卡時,卻調整一些鮮為人知的軟體設定 造成有"測試作假"的一個風波,大家應該都還對這件事記憶猶新 15714 2010/14 oijkue □ [News] 某知名硬體網站被踢爆測試作假 我相信調整其中的"D3D mipmap LOD bias"項目 有95%以上的的使用者會不曉得這項目是什麼東西,畢竟這只有在超頻界才會知道的事 今天就來探究開啟與調整這項設定之後,對畫面品質與效能的影響 首先就是效能方面,前面幾行已經有提到了 在3DMARK03的測試之下,調整mipmap LOD+3對效能的影響微乎其微 15042-->15113 但是在比較高精度的畫面之下,例如3DMARK05以及3DMARK06 效能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像是3DMARK06可以差到15~20%左右 因此只要3DMARK05/06有明顯偏高嫌疑的話,不妨合理懷疑有開啟mipmap LOD+3作測試 再來是對畫面品質的影響 這部分多說無益,看圖就行了 3DMARK03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1.jpg
3DMARK03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1.jpg
3DMARK03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2.jpg
3DMARK03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2.jpg
3DMARK05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3.jpg
3DMARK05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3.jpg
3DMARK05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4.jpg
3DMARK05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4.jpg
3DMARK05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5.jpg
3DMARK05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5.jpg
AOE3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6.jpg
AOE3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6.jpg
AOE3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7.jpg
AOE3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7.jpg
真三國無双BB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8.jpg
真三國無双BB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8.jpg
真三國無双BB標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_9.jpg
真三國無双BB LOD+3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lod3_9.jpg
由以上圖片可見,開啟D3D mipmap LOD bias+3後 畫面的品質嚴重的低落,而且是精度越高的畫面影響越大 不過在低精度畫面中 (例:3DMARK03 GAME1 TEST),是否有開啟LOD+3對畫質影響不大 結論就是,調整D3D mipmap LOD bias的設定 對實際應用毫無意義以及無效果,雖然可以提升效能些許 但換到的是品質嚴重低落的輸出畫面,一般人的觀念應該都不會接受這個"交換" 至於在東窗事發之後,該員為了"脫罪"考量 宣稱一大堆人都在用這方法來作顯示卡的測試與超頻, 指出了國外著名的超頻論壇xtremesystems,有一大堆人都會作此事 而且由該出包網站的有頭有臉人物背書,表示世界著名的超頻者確實都會使用此法 並且點名了kingpin等資深超頻玩家 以上內容見PCDVD爭議討論串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62332 話說這消息最後還是傳到XS去了,當事者也就是kingpin本人 在最新的測試文當中特別用粗體加註了"NO LOD AT ALL"的字樣 http://www.xtremesystems.org/forums/showthread.php?t=122394 表示他本人挑戰相關的超頻紀錄都是正大光明的,絕對沒有使用LOD的小步數 某知名論壇的不實發言又被打了一次嘴巴 也間接證明了知道"D3D mipmap LOD bias"這項小設定的人很少 會去實行的人更少了,畢竟對一般人而言這是毫無意義的東西 最後是本篇專題的結論,以及下一世代中階顯卡的相關規格作一些預測: 由以上的測試,我們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 G73-V的核心效能本身就比NV43核心還要好 更何況隨著製程的進步,不但GPU的時脈較上一世代越來越高 而且連VRAM也是同樣如此,例如本測試兩張卡顯卡上的VRAM 一個是三星GDDR3 256Mb die rev.F (110nm),另一個是die rev.G (90nm) 單從VRAM這點來討論,兩者的體質就已經差非常多了 所以除了G73-V的效能較上代的NV43明顯增進之外 再加上更高頻率的這個因素,使得76系列與66系列的實際效能越拉越遠 無論NV43在當時是如何的風光與高價,遇到核心效能與製程都更好的G73系列 還是不得不向事實來低頭,這也是顯示卡界當中無情的宿命 文章最末,希望能對NV下一世代G8X的中階卡的相關情報作一個預測 因為ATI(AMD)對於下一世代中階卡的情報目前還不足,難以下手與分析 不過我並非業界人士,僅是個"預測"而已 僅供參考請勿100%當真 首先就產品輪替週期來分析G8X上市的時間: NV43 110nm 2004Q3 G73 90nm 2006Q1 (相隔6季) G73-B1 80nm 2006Q4 (相隔3季) G8X 65nm(?) 2007Q3 (與G73相隔6季,G73-B1相隔3季) 重點還是要取決於台積電何時能把65nm製程良率搞好 可成為主流量產的技術 就依照以前的經驗來看,2007Q3發佈 採用65nm製程是最可能的 就本文中提出的60% 50%法則作分析: 目前G80系列的高階卡,效能已經確定得知了 8800GTX採用90nm製程,3DMARK05分數約16500 比照G70-->G71的經驗,加上90nm轉65nm的幅度 要是日後轉換到65nm,8800GTX的效能應可再提升個20%, 3DMARK05可以逼近20000分,依照這個數據再配上60% 50%法則 下一世代中階頂級卡的效能(地位相當於目前的7600GT),大約在12000左右 已經可以和7900GTX的效能相提並論,很可能7900GTX到明年Q3的價值只剩$6000~7000 標準效能的中階卡3DMARK05可以在10000分左右,NV43時代必須用$179購得 G73時代要用$149購得,所以取個平均大約在$165並不過分 換句話說到明年Q3付出台幣$5500就可享有目前7950GT的效能 第三個就die size的角度作分析: 假使NV真的懶到極點,直接把目前90nm G71核心丟到65nm生產 連研發中階核心的成本都省了 將會出現die size大約在120mm2左右(此數字真的僅供參考)的晶片,比目前的G73略小 也是符合中階卡身分的die size,時脈方面800MHz應該不過份吧 就算配上已經精簡過的128bit/256MB記憶體(0.9ns GDDR4 2.2G) 效能大概也可以和目前的7900GT與7950GT相提並論 總合以上,GPU的進步是毫不留情的前進 尤其是高階卡方面,下一世代中階卡大幅超前目前的中階卡 以及和目前高階卡的效能相當或更高是常有的事 不論是從150nm世代的9800pro以來-->被130nm與110nm世代的6600GT完勝 而130nm世代的6800ultra-->又被90nm中階的7600GT給完勝 90nm世代的7900GTX被下一世代頂級中階卡完勝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不過前提是65nm製程成為主流為止,所以這日期說近不近,說遠也不會很遠 至於可以嗅出顯示卡或CPU大跌價的線索為何? 我認為還是以晶片製程來做一個判斷的準則 例如90nm的8800GTX上市之後,同樣是90nm的79系列並沒有出現腰斬的情況 頂多出現跌價8~9折的現象,幅度並不明顯 另一例就是intel的kentsfield四核心,同樣都是65nm製程 自發佈以來conroe的價格依然還是那樣子,那些認為conroe會大跌價的期待也許早了一點 要大幅跌價? 等更下一世代的製程(cpu:45nm gpu:65nm)再說吧 所有相關測試圖: http://219.84.132.86/ftproot/060404/G7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32.86

11/18 00:00, , 1F
頭推! *** *\( ̄︶ ̄)/** **
11/18 00:00, 1F

11/18 00:09, , 2F
頸推*** *\( ̄︶ ̄)/** **
11/18 00:09, 2F

11/18 00:11, , 3F
這篇寫的很棒, 幫忙推一個
11/18 00:11, 3F

11/18 00:12, , 4F
看完了XD
11/18 00:12, 4F

11/18 00:23, , 5F
11/18 00:23, 5F

11/18 00:24, , 6F
好棒! XD
11/18 00:24, 6F

11/18 00:25, , 7F
推!!記得宣告版權免得被盜
11/18 00:25, 7F

11/18 00:31, , 8F
看完了,很詳細的好文阿,大推阿XD
11/18 00:31, 8F

11/18 00:35, , 9F
有看有推~
11/18 00:35, 9F

11/18 00:41, , 10F
從頭看到尾 真的很棒
11/18 00:41, 10F

11/18 00:43, , 11F
推 好精闢阿 好像在寫論文 Q.Q 利害利害 ..
11/18 00:43, 11F

11/18 01:00, , 12F
研究生xxx簽名,指導教授ATI&Nvidia.....
11/18 01:00, 12F

11/18 01:01, , 13F
本站顯示卡版 oijkue君所提論文 xxx已合碩博士標準
11/18 01:01, 13F

11/18 01:02, , 14F
業經本委員會評審認可。
11/18 01:02, 14F

11/18 01:03, , 15F
推的人這麼少,好文章啊!推一個!
11/18 01:03, 15F

11/18 01:11, , 16F
推!
11/18 01:11, 16F

11/18 01:13, , 17F
看完馬上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11/18 01:13, 17F

11/18 01:15, , 18F
大推
11/18 01:15, 18F

11/18 01:25, , 19F
推:)
11/18 01:25, 19F

11/18 01:28, , 20F
推!!
11/18 01:28, 20F

11/18 01:29, , 21F
推好文...
11/18 01:29, 21F

11/18 01:29, , 22F
大推
11/18 01:29, 22F

11/18 01:34, , 23F
推阿~~ 版主 真是辛苦您了 ...真是詳細s
11/18 01:34, 23F

11/18 01:48, , 24F
推 版主辛苦了 努力推爆<( ̄︶ ̄)>
11/18 01:48, 24F

11/18 01:55, , 25F
push push push push push push push push push push pu
11/18 01:55, 25F

11/18 01:59, , 26F
11/18 01:59, 26F

11/18 01:59, , 27F
看的有點累 推
11/18 01:59, 27F

11/18 02:09, , 28F
看完要花許久時間..不過很有參考價值
11/18 02:09, 28F

11/18 02:16, , 29F
非常好! 另外,65nm製程的良率其實已經達到量產標準了(TSMC)
11/18 02:16, 29F

11/18 02:23, , 30F
推啦....評審委員的點心也很好吃...合格再加第一名..
11/18 02:23, 30F

11/18 03:19, , 31F
這真是太屌了...看完以後對顯卡的超頻跟認知又多了很多!
11/18 03:19, 31F

11/18 08:03, , 32F
大推~又增加不少顯卡知識
11/18 08:03, 32F

11/18 08:39, , 33F
大推 ~~~~~
11/18 08:39, 33F

11/18 09:46, , 34F
推~~~~~
11/18 09:46, 34F

11/18 10:24, , 35F
推!太厲害了
11/18 10:24, 35F

11/18 11:21, , 36F
腳底板推
11/18 11:21, 36F

11/18 11:24, , 37F
大推,寫的很精闢!!!
11/18 11:24, 37F

11/18 11:43, , 38F
推~~版主真是辛苦~~~
11/18 11:43, 38F

11/18 13:02, , 39F
好文 一定要好好閱讀
11/18 13:02, 39F

11/18 13:48, , 40F
90->65對func是不會改進的,重點還是rtl的修改
11/18 13:48, 40F

11/18 14:13, , 41F
超棒文!
11/18 14:13, 41F

11/18 15:45, , 42F
11/18 15:45, 42F

11/18 21:17, , 43F
完美
11/18 21:17, 43F

11/18 23:32, , 44F
太強了~~~推
11/18 23:32, 44F

11/19 00:18, , 45F
太強了
11/19 00:18, 45F

11/19 11:41, , 46F
很有參考價值:P
11/19 11:41, 46F

11/19 13:13, , 47F
!!
11/19 13:13, 47F

11/19 23:58, , 48F
精闢!!!
11/19 23:58, 48F

11/25 03:38, , 49F
自PO自m,這樣爽嗎?
11/25 03:38, 49F

11/26 00:17, , 50F
樓上說得一點都沒錯,建議你也可以弄一個板主位置來試試
11/26 00:17, 50F
※ 編輯: oijkue 來自: 219.84.132.86 (12/08 14:34)
文章代碼(AID): #15NMt5ax (hard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