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天,從「陰天」淺談吉他轉調 (下集)

看板guitar作者 (我愛底片機)時間5年前 (2019/05/10 21:49), 5年前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五月天,從「陰天」淺談吉他轉調。】(下集) 承上集,在開始之前,建議先閱讀上一篇喔 (https://pse.is/GBGET ) 這首跟五月天一起在1999年出道的歌曲 「陰天」, 初聽時,就覺得這是一首很神奇的歌, 充滿王家衛電影畫面感的歌詞裡, 只用三言兩語就把現代男女的愛情觀, 寫得如此赤裸又不失公平, 百轉千迴的主旋律,與驚喜處處的和弦轉調技巧,讓整首歌絕無冷場,完全不浪費聽眾的 時間, 也正如歌詞裡說的 "這歌裡的細微末節就算都體驗 若想真明白 真要好幾年” 2019年的現在再聽,依然精彩如昔。 試著分享一些,從這首歌獲得的一些音樂心得, 如有觀念不周或筆誤,還請多海涵指正。 先分享簡單全曲和弦譜,重點的部分有用藍色區域標注( https://imgur.com/xbtNTks
) 原曲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WufUugeUc
) 原曲是從Bb Key出發,然後在副歌時轉為Db大調, 為了簡化彈奏,在此編成在吉他開放把位上,帶有柔和感的A key轉C key來彈奏,所以接 下來都以A key來討論。 在上集中,曾經提到過【平行大小調】可以互轉或和弦互相代理,例如:A大調與A小調彼 此是可以互轉或和弦互相代理的。 在此分別列出它們的順階和弦: 《A大調》 : A Bm C#m D E F#m G#7-5 《A小調》: Am Bm7-5 C Dm Em F G 但本曲的A大調轉C大調是怎麼一回事呢? 來複習一下上篇中提過的【關係大小調】概念 從任何一個大調音階的第6個音開始看, 就會發現,第6個音之後的音程, 會形成小調的關係(全半全全半全全) 我們把這樣共用同一組音階,但由於起始音不同, 造成兩個聽覺對比強烈的組合, 則稱之為關係大小調。(C大調與A小調為關係大小調) 由於共用一組音階與和弦, 所以A大調只要藉由C大調的5級和弦(G7), 也就可以轉進C大調, 同樣會帶來在兩個不同時空中跳躍的感受,而且是很常見的。 A大調可以轉A小調,也可以轉A小調的關係調(C大調) 例如, 我們先隨便寫一段A大調的和弦行進 //A /F#m /Bm /E7 // A // 然後再隨便寫一段C大調的和弦行進 //C /Am /F /G7 //C // 接著,我們運用終止式2m-5-1的概念, 在兩個平行時空中, 加入C大調的IIm與V7和弦,也就是Dm與G7和弦 現在把譜改寫一下,彈彈看: //A /F#m /Bm /E7 // A /Dm G7 //C /Am /F /G7 //C // 是不是有一種穿梭在兩個國度間,很夢幻的感覺呢? 看到這裡,應該會有一種好像懂了,並且覺得 『只要把”A小調的和弦”隨便塞入”A大調的行進”中,就會很酷很好聽吧?』 或是覺得 『只要找到”要轉的調的5級和弦”,就可以隨意完成好聽的轉調了吧?』的想法。 很遺憾,不是的。 在這裡提供一個簡易的想法, 和弦其實是為旋律的流動帶來色彩的,例如某個小節中用到了C音,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小 節中填入任何一個帶有C音的和弦,例如C大調家族的C、F、Am, 甚至是C小調家族的Cm、Abmaj7 (Ab、C、E、G)、Bb(9) (Bb、D、F、C) 不同的和弦都為這個小節中的旋律, 帶來不同的感受與色彩。 但是,在這一句,到底要用那一個和弦呢? 和弦的行進,是時間的流動與感受。 要看與前一個和弦與旋律銜接下來的感受,是否好聽,與對歌曲的想像, 同時這個決定,當然也會影響後面的和弦行進。 而當你想要隨著歌曲把和弦一個一個接著, 導引到要轉的調的5級和弦時,如何處理的好聽, 就很需要許多的臨摹練習與概念補充了。 【陰天】這首歌主歌到副歌,是第一個轉調的區域,就很有趣。(譜面如附圖 https://imgur.com/JxgdAxs
) 主歌結束在A大調的一級和弦,然後進入副歌是C大調...... 等等,不是說轉調要有5級和弦作緩衝區嗎? 但是沒有出現G7...... 但是,你會覺得難聽嗎?不會,而且感覺很酷。 另外,你是否會有一種從Aadd9彈到Fmaj7時,聽起來其實是突然變"幽暗"的感覺? 為何從A大調的Aadd9和弦可以直接走到C大調的Fmaj7呢? 簡單來說,是由於這裡的歌詞旋律”開始總是分....”的"分"這個字,剛好走到A大調的5 音,也就是"E"這個音, 還記得之前提過的觀念嗎? 只要有E的音的和弦,就可以用, 所以C大調的C和弦、Am、Fmaj7、Em"基本上"都可以用。 *但為何是Fmaj7呢? *以及為何當Aadd9彈到Fmaj7時 聽起來其實是突然變"幽暗"的感覺呢? 因為事實上在這個行進中,對於A大調來說,其實是轉進了幽暗的A小調,而不是明亮的C 大調。 Aadd9和弦原本可以接平行A小調的一級和弦Am(組成音是A、C、E),作平行互換, 但是由於A小調的6級, 也就是Fmaj7(組成音是F、A、C、E), 同樣有A、C、E音,由於和聲非常近似, 所以在和弦功能上同樣,有作為A小調一級主和弦(家)的功能, 可以代理原本的A小調一級(Am)來使用,而且在這裡使用Fmaj7, 顯然更好聽更有張力,而且那種幽暗的感覺,非常符合歌詞的情境。 另外一個判斷的方式是,在”開始總是分......” 的歌詞旋律是A B C D E A小調結構上最重要的小3度音與2音、5音都出現了, 不覺得聽起來就很小調嗎? 但是,為何大家都常說【陰天】這首歌是A大調(主歌)轉C大調(副歌)呢? 這是因為副歌的和弦,在Fmaj7之後,出現了一個Dm7 -> Dm7/G ->Cmaj9, 由於這個終止式的出現,所以副歌會被視為C大調。 或許你會有點困惑,這樣一來, 不是應該說是"A大調轉A小調再轉C大調"嗎? 但那其實是不必要的,還記得嗎? 和弦的行進,是時間的流動與感受。 轉調的目的是讓音樂的行進更好聽並符合想像的情境,並不是在表演或解釋"轉調"這件事 目前為止,或許會覺得, 光是兩段行進的內容就需要用到這麼多概念, 創作者寫歌時真的有想那麼多嗎? 別忘了,轉調是為了讓歌更好聽, 而不是為了證明你"會"轉調, 如果你聽(學)的都是從來不轉調的歌,或許還會覺得"轉調"好奇怪,而且彈不出來...... 如果你聽(學)的都是大量轉調的歌,或許會覺得,不轉調的歌好無聊, 但是如果自己要寫一段轉調的東西,還是要經過一定的練習,才能從心所欲。 沒有理論不行,但理論只是工具,唯一能讓歌更好聽的,是耳朵的品味與敏銳度。 ----------------------------------------------------------------------------- 看到這裡,如果你還在,辛苦了,請保持清醒。 以上的這一段的招式,在第一次副歌結束後的第二段轉調區,會被再次大量用到!! (譜面如附圖 https://imgur.com/yB8oMAp
) 從Dm7-Dm7/G (C大調終止式2m-5),轉進平行的C小調 但是如同之前的段落一樣, 是以同樣有近似和聲功能的6級和弦(Abmaj7) 來代用原本的一級和弦(Cm), 下一小節再次同一招,轉進A小調,同樣是6級和弦(Fmaj7) 來代用原本的一級和弦(Am)。 再下一小節又再次同一招,轉進F#m小調,同樣是6級和弦(Dmaj7) 來代用原本的一級和弦(F#m)。 (*在此複習一下為何C小調可以轉A小調, 由於C小調可以轉平行C大調, 而C大調的關係調為A小調,共用同一組音階與和弦,所以C小調是可以與A小調互轉的* 文字敘述可能有點複雜, 用大家熟悉的五度圈來看就會比較清楚。(五度圈 https://imgur.com/JgFfpHM
) 請注意綠色箭頭處,從C小調(Cm)轉到A小調(Am)再轉到F#小調(F#m) 若把Eb小調也加進來一起看,剛好在圖上看起來會是個正四邊形,所以五度圈其實就是一 個”方便查詢”的索引圖, 如果你很熟悉讓音樂好聽的邏輯, 不用五度圈也是可以執行。 【陰天】這首歌,在聽到第一次間奏時, 是不是很百轉千迴, 有一種在各個幽暗的小調中潛行的感覺呢? 直到Bm7與E7sus4的出現(A大調的2-5), 才終於把情緒轉回明亮的A大調,很酷。 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試著注意一下,在這段一直轉一直轉的間奏中, 作為主旋律的管樂,到底奏出了哪些音? 應該會更清楚如何處理,不斷轉調時的即興演奏方式。 ----------------------------------------------------------------------------- 下一個討論的區域,是第二次的間奏 (譜面如附圖 http://imgur.com/CzPaDjd
) 這一段是延續主歌的A大調, 並用到在上集中提到的次屬和弦應用, 是讓音樂行進變的更刺激的方式之一,最後用Dm7-Dm7/G作為5級轉回到C大調,也就是最 後一次的副歌。 ----------------------------------------------------------------------------- 終於歌曲要結束了,最後的轉調出現在最後一次副歌的結束。 https://imgur.com/jDTTY1J
這一段應該不用再多解釋了吧?最後一次副歌的結束後, 用了E7sus4作為5級進入A大調,然後一直到全曲結束。 ----------------------------------------------------------------------------- 【陰天】整首歌心機處處、步步驚心, 扣人心弦的編曲及漂亮的歌詞與旋律, 完全不浪費聽眾的時間,是一首非常令人折服的歌曲, 在這首歌中,雖然用了很多看似複雜的樂理技巧, 但這些東西,在大量的中外歌曲中都曾出現過, 而在應用時請記得: 轉調的目的是讓音樂的行進更好聽並符合想像的情境,並不是在表演或解釋"轉調"這件事 理論是工具,唯一能讓歌更好聽的,是耳朵的品味與敏銳度。 也正如歌詞裡說的 "這歌裡的細微末節就算都體驗 若想真明白 真要好幾年” 謝謝你真的把全文看完了~ 以上小小心得分享,或有觀念不周或筆誤,還請前輩琴友多多海涵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2.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uitar/M.1557496155.A.B7E.html

05/10 23:34, 5年前 , 1F
05/10 23:34, 1F
※ 編輯: bluealone (111.243.2.219), 05/10/2019 23:54:06

05/11 03:24, 5年前 , 2F
推爆
05/11 03:24, 2F
※ 編輯: bluealone (111.243.1.104), 05/11/2019 08:17:17 ※ 編輯: bluealone (111.243.1.104), 05/11/2019 08:19:35

05/11 16:14, 5年前 , 3F
05/11 16:14, 3F

05/11 21:53, 5年前 , 4F
學到很多 感謝推
05/11 21:53, 4F

05/19 18:33, 5年前 , 5F
05/19 18:33, 5F

09/10 23:57, 4年前 , 6F
推!
09/10 23:57, 6F
文章代碼(AID): #1SrO5Rj- (gui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