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代PO 臺大應力所 (甲) 考取心得

看板graduate作者 (KERKER)時間6年前 (2018/04/11 12:45),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7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ichale5566 信箱] 作者: BLAX (台南人) 標題: [心得] 代PO 臺大應力所 (甲) 考取心得 時間: Wed Apr 11 11:06:15 2018 學經歷背景 畢業學校 : 116工學院 - 自強校區四大金剛之一 在校成績 : 後 60% 左右 工作經歷 : 國內某某家電廠技術部 - 空調部門 擔任職位 : 機構工程師 (製圖、打雜、產線疑難排解) 報考動機(文長慎入) 這應該要從我求學階段講起。就後段高中的程度來說(雖然也是國立高中)能考上成大工學 院的系所,不是考運爆表就是實力超強但很顯然我是前者......,大學學測放榜後,我憑 著在校成績還有學測成績57級分以繁星計畫(當時才開辦沒一兩屆,希望這不會透露出我 的年齡)如願進到成大工學院的某系就讀(雖然不是我的第一志願,但人家好歹是成大),就 這樣我連想都沒想,就帶著師長們的祝福、同學們羨慕的眼光(E04 現在想想我當時真的是 好輕浮、好天真);大包小包行李帶著,就這樣殺到三百多公里外的臺南唸書去了。有唸過 大學的各位都知道,學校裡充滿各式各樣的活動,從大一的迎新宿營、抽學伴、系卡K、系 隊,到了大二還有傳情(XX週)活動、系上的營隊等等。大學生活固然自由,但天真的我卻 沒料想到這自由的意義背後其實隱含著自制。這兩年下來我就是玩,躺著玩、坐著玩、趴 著玩、各種玩,毫不節制;再加上參加溜冰社跟軟網校隊。上課時間大概有一半時間都在 睡覺,大一微積分、基礎物理都是低空飛過,到了大二上學期末才知道代誌大條。大二下 一開學,導師就拿了一張1/3不及格的成績單約談我,這時候我才稍稍有點驚醒......... 當下真的在問自己 : What am I fucking doing (黑人問號)???? 但此時為時已晚,常言道 - 少壯不努力;龜鄒海撩料,算一下這兩年以來我被當掉科目 就有工數(一)、靜力學、動力學,這還不包括其他通識課還有英文(真的hen扯淡),基本 上往後的日子就是在拼命地還債 and 修必修課,大二大三也沒有作專題的動力,唯一值 得一提的是在大四上的暑假我有到業界去實習,但充其量只有讓我看清:我不會想在這個 圈子裡面待著。 就這樣來到大四上學期,離畢業不到一年時間,我開始問自己到底要繼續唸還是出來工作 (出來工作?? 真想對當時的自己說 : E04~你能幹甚麼?? 你只能在旁邊打手槍啦 ),但由 於身邊的朋友、同學不是去臺大就是去清交成(推甄),所以龜鄒海撩料的我就只能準備考 試,當時補的是還在大碩教書的喻老的工數,動力學我就自己唸。我就這樣過著-暑假的平 日在高雄實習;暑假的周末回臺南上工數的日子。兩邊跑的後果就是吸收效率極差,說真 的上了等於沒上,開學後我就抱著半吊子的心態一邊弄課業一邊準備考試。 2月考完,3月放榜。恩,不出所料,沒上,連備都沒有(我只考本系,其他沒報)。6月底我 就這樣正式告別大學校園 當兵中間這一年就是把腦子交給部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偶爾murmuru一下排哨表的文 書、站哨的時候背個日文單語,然後時間到了拿腦子跟退伍令回家吃自己。(但其實當兵這 段期間可以幹很多事。有一個學長在當兵的時候把日文學好,退伍後直接殺去日本遊學) 再來就是談工作了,畢業後我很清楚自己其實甚麼都不會就拿著畢業證書從學校大門走了 出來,回想這四年裡面其實就只有唸書跟考試還有玩耍,沒了。有鑑於此,我對自己的第 一份工作其實並沒有太高的期望(不論是工作內容或是薪資待遇),但最後證實就是這種想 法拖累了我自己。我進到一間家電廠服務,說真的進來到這裡的前半年後,我就起了要離 開的念頭。促使我想要離職因素有很多從職涯發展、工作內容、公司文化、公司營運政策 等等......,於是在服務滿兩年半、存夠了錢以後我就離開了原公司,雖然這兩年半我都 有在自讀備考包括臺電、中鋼、臺船等等.....,但我是個沒甚麼定力的人,上完班後回到 家真的沒那個集中力來唸書,想要跳槽換跑道的念頭也只停留在"想去做"的階段。 至於真正讓我轉而報考研究所,繼續進修的契機,是看到這一段話 :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 只教我們如何解題,換句話說我們一直都停留在[ Learn to pass the exam ] 的程度,而 研究所則是將個人生平所學提升至 [Learn to invent] 的一個過程。有的人在大學時期就 開始這個過程,有的人則在研究所之後才開始。研究所這一過程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 決問題甚至是創新發明的能力。對於個人職涯發展而言這能力我認為是必不可少。而這也 是各大企業願意以高薪聘請研究所學歷的人的最主要原因。於是在自讀三個月的應用力學 後,我決定在六月底報名補習班專心備考。 備考過程及各科心得 補習班的選擇因人而異,奉勸每個要補習的人最好都是試聽過幾節課再敲定到底要上哪個 補習班、要上哪個講師的課,我是不知道在校生是否享有優惠,因為以我來說全科班一砸 就是四、五十張的小朋友,以現在臺灣短期補習班的管理法的規退費機制來說,是很不利 於消費者的。對於想要專心備考的考生來說,選到適合自己的老師更顯得重要,找到適合 的老師就定下來,專心上課專心備考(付了錢就是要好好上課,而且錢真的不好賺.....)。 動力學 : 我選擇的是大碩的張皓老師。個人覺得動力學的最大難處在於這個科目實在太貼近生活 同樣都是在玩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運動學(含剛體)、力動學(含剛體),再加上一些基本的 工程數學(微積分、ODE、矩陣),題目卻可以千變萬化,若以一個核心觀念來說考題的靈活 度動力學絕對獨占鰲頭,且各章節環環相扣(寫過臺大機械、應力所跟成大航太這幾間學 校的考題,你就知道我在說甚麼了)。至於老師的教學模式,個人最欣賞、最印象深刻 的是每當老師準備導入各章節關鍵的觀念時,老師會從講臺走到座位區一一詢問走道附近 的同學的想法,在課堂上的對與錯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作答前的思考過程,一次次的問 答強迫同學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前人整理好的資料,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出解題的 敏銳度,考試最怕的不是不會寫;而是認為你自己會寫,把時間都砸下去解錯的題目,然 後就收到兵單。考試就是這樣,把最後一次的錯誤留在教室、留給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 把題目寫對。 材料力學 : 同上,我也是選張皓老師。但材料力學就沒有動力學來得那麼變幻莫測,材力絕大部分在 玩 - 計算機械原件受負載後的變形量(or inversely)、組合負載下某個位置的應力態、畫 莫爾圓、畫剪力-彎矩圖、用積分法計算梁的變形曲線等等.....,材料力學比動力學好拿 分的地方在於材力的解題步驟通常離不開計算支承反力、計算原件內力後等等.....然後一 切就豁然開朗(除了臺大機械、成大機械的題目比較機車以外),基本上材料力學不難拿高 分。不像動力學,解題沒有絕對的SOP,材力在解題方面相較之下還比較有跡可循,至於老 師的上課方式也跟上動力學一樣,會走下來問問題。就一般人而言放榜時材力的分數應該 會是三個科目裡面最高的一個,我當初也是鐵齒,小弟我自詡為動力學小王子,要比應該 也會是動力學最高才對,但放榜後果真如老師所講,材力分數比其他兩科還高。 工程數學 : 說到這裡,我必須要跟歐大亮老師說聲抱歉,因為工數沒能成為我拿分的關鍵。這一學科 所涵蓋範圍之廣非常人所能想像,以一般大學的課程規劃來說,動力學以及材料力學(以上 兩科皆含靜力學)的內容是可以只用一門甚至是兩門(研究所會考到振動力學)就可以修完的 但工程數學卻要花費三到四門的課才能修完(真的不誇張,成大XX系就是四門),內含微分 方程、偏微分方程、矩陣、向量、複變微積分、傅立葉、拉普拉斯,其中微分方程跟偏微 分方程內容最多,各校又愛考。唸到最後,工數我處於一個半放棄的狀態,不是我不準備 ,而是半年的時間真的不夠我把這些念完,也許我資質駑鈍,單純算數學對我來說真的很 硬,所以關於這一科目給各位的建議是 : 從你看到這篇心得文後請立刻開始唸 (除非你TM是工數小王子,這我無話可說) 至於老師的教學會注重在解題的速度以及推導,所有老師獨有的解題方式(所謂的速解)都 會推導過一次才讓學生使用,而不是憑空射出一堆公式讓你死背,說到這裡不得不提老師 在教學上的熱忱,臺上講完近兩小時的課,在下課時間能夠不休息,然後窩在教室的角落 被一群死大學生纏著不放,然後時間到了繼續上課,我覺得這是對教書真的有熱忱的人才 幹得出來的事,更不用提熬夜解題的事情了,只能用一個字形容 - 狂 我覺得我在課堂上還算是低調,跟老師相處的半年來,問老師問題的次數是5次以內(真心 不騙),因為我都問我隔壁的,但沒想到放榜後老師竟然主動來問我考得怎樣,重點是還記 得我的背景.....當下真的是蠻感動的。但真的挺可惜的,為了榜上有名,我做作出的抉擇 就是犧牲工數。在考試之前,我錯過一個把工數學好的機會。 題庫班 此乃精華中的精華,以動力學及材料力學來說會在這階段大量解題,將短短一個暑假裡的 全部所學,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別於暑期的章節式分段教學,題庫班更強調解題的速度與 準確性,一張考卷發下來後,考生要有能力判別有哪些題目是能夠立即拿分的、哪些考題 試是很難拿分甚至無法拿到手的,考試時間100分鐘,你必須在這段時間裡面寫得快而且寫 對,你才有可能上榜。以計算量來說,材力絕對比動力要來的繁雜許多。 計算的準確性絕對能在題庫班得到提升,到時後包準按計算機按得你不要不要的 !!!!! 至於工數,歐老師強調的是全面性,任何近10年以內甚至試10年以前的經典題型都會收錄 在題庫裡,一個禮拜寫個一百題是基本款,若以教材的厚度來比,工數的量會是動力加上 材力(含靜力)的四到五倍(真心不騙),所以還是那句老話 - 少壯不努力;龜鄒海撩料。 工數不是不好拿分,而是要付出一定程度以上的投資,才會開始回本,我就是還沒到那個 門檻就先放棄了。 各校準備心得 臺大應力 甲 : 101~106年,每年的考題我至少寫兩遍以上 ( 不含工數..... ),比較艱深題目我會個別 拿出來,應力所的101~102、106特別硬且有挑戰性,怕重複出題的人建議多寫幾遍。 清大動機 丙 : 101~106年,一樣兩遍以上 ( 清大動機已經很多年沒考工數了,對我來說是一大福音 ) 107年跟106年一樣,靜力、動力、材力各兩題,總分150分。今年材力兩題都是前幾年的 考古題,看到題目當下龍心大悅,現場怒撈50分,所以說考古題能作就作,寧可錯殺不能 放過。 交大機械 甲 : 101~106年,一樣兩遍以上,交大的考題很難弄到手,請愛用GOOGLE,交大的應用力學通 常是三題出自教科書、一題教授自己出(較難,且需要作一堆假設) 成大機械 乙 : 101~106年,一樣兩遍以上,不得不說107學年度的考題,這四所學校裡面我認為就他出 得最有水準,也最硬(三科都是)。教授真的有用心在出題每年都有新的驚喜,材力喜歡出 那種需要考生現場自己推導一個model的類型,看到題目要沉得住氣。 放榜成績 臺大應力 甲 : 正14 工數 動力 材力 英文 總分 最低錄取總分 30 70 100 36(佔50%) 218 192 清大動機 丙 : 正 1 工程力學 科技英文 總分 最低錄取總分 120(滿分150佔75%) 59.5(滿分100佔25%) 104.88 61.5 交大機械 甲 : 備13 工數 應力 總分 正取最低總分 48 21 69 84 成大機械 乙 : 落榜 工數 動力 材力 平均 正取最低平均 備取最低平均 17 55 58 43.33 59.67 47.67 最終去向 : 臺大應力所 (教授也簽好了) 備考過程後記 以下這內容是專為願意看到最後的各位所寫。準備考試的這一年可說是背水一戰,我離職 前省吃儉用的錢砸了過半在這上面,我瞞著我爸偷偷離職然後每天到補習班報到,假裝自 己還在上班(幸好我跟我爸睡不同地方,不然一定 ㄅㄧㄚ ㄎㄤ)。 至於作息,就是每天早上就是七點起床唸書,除了到補習班報到就是在家裡或是圖書館念 書,從去年的三月到今年的三月,這一年裡面我花了近16萬的花費,含補習費跟生活費等 各種開支,少了工作的我自然沒辦法拿錢回家,全靠我老媽的掩護 (感恩老媽讚嘆老媽, 雖然你當初還反對我這樣幹)前面有稍微提到過為何要報考研究所,其實更重要的原因還是 錢。這又要從我的學經歷開始說起了,說句難聽的,我完全浪費了116這個學校所提供 的資源,即使是無心的,出了社會還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但前提是不滿於現況(月薪 35K不到,重點是十年後還是一樣),要是就此滿足(經濟狀況、個人價值觀不衝突的話) 也就不會有這篇心得了。至此,我想說的是,工作兩年半後我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為此 我付出的代價是五年的時間(大學都可以再念一輪了)跟16萬現金,現在才有機會能夠重新 開始(才剛拿到門票)。如果你現在也像我一樣,曾經或正在升學與就業的十字路口徬徨時 希望這篇文章能有給你參考的價值。 人生中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險,考上以後才是開始,期待在未來兩年內能夠過得更充實。 在此與各位考生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8.20.12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michale5566 (39.9.72.58), 04/11/2018 12:45:57

04/11 13:12, 6年前 , 1F
04/11 13:12, 1F

04/11 13:39, 6年前 , 2F
當初機動學怎麼過的啊?
04/11 13:39, 2F

04/11 18:21, 6年前 , 3F
推!工作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r!
04/11 18:21, 3F

04/12 09:43, 6年前 , 4F
同學好
04/12 09:43, 4F

04/13 02:54, 6年前 , 5F
成大四大金剛可以這樣躺著過四年的應該
04/13 02:54, 5F

04/13 02:54, 6年前 , 6F
是系名倒過來唸還是系名的那個系吧
04/13 02:54, 6F

04/14 17:56, 6年前 , 7F
樓上神人學姊
04/14 17:56, 7F

04/17 23:44, 6年前 , 8F
工工
04/17 23:44, 8F
文章代碼(AID): #1QpPC7dV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