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研究所9大趨勢‧企業最愛研究所評鑑

看板graduate作者 (redflower5)時間9年前 (2014/09/25 10:10), 編輯推噓-4(043)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陳芳毓 http://goo.gl/wjlWMj 少子化風暴來襲,大學吹起整併減招風,研究所未來會更難考?讀碩士可以不用寫論文? 博士比碩士容易失業?報考研究所之前,九大趨勢你不可不知! 碩士供過於求,企業主重視實作能力,技職人才比國立大學畢業生搶手。《遠見》與1111 人力銀行合作,邀請企業主管選出「最愛研究所」,觀察企業用才偏好,提供選所參考, 為你開啟成功之鑰。 少子化風暴來襲,各大學紛紛吹起整併、減招潮。2013年與2014年,每年都有一所學校消 失。畢業時,你的母校還在嗎?這將如何影響錄取率? 讀碩士一定要寫論文嗎?讀博士真的等於失業嗎?為了挽救少子化缺額並填補學用落差, 教育部及各大學紛紛端出新政策。如果,你明年即將報考研究所,一定要知道這九大趨勢 ! 趨勢1〉碩士入學考人數遞減,錄取率增 近幾年來由於學歷貶值論,各大學研究所報名人數持續下降中。台大、政大、成大等頂尖 大學,每年都減少了2000~3000人,報名人數創歷史新低,但平均錄取率也會因此提高, 從個位數提高到兩位數。以台大為例,碩士班一般入學考試人數在99學年度達到2萬2000 多人後,開始逐年下降,今年只剩1萬3000多人,四年內減少超過四成。 造成報名一般入學考試人數降低的原因很多,包括各校提高甄試人數、景氣不佳,學生只 挑有把握的研究所報考,或是升學觀念丕變,學生優先考慮就業、甚至創業,不急著讀研 究所。但在歷經近十年搶讀研究所風潮後,或許報考人數減少,才是回歸正常。 趨勢 2〉48所大學主動減招1萬650人 遇上「虎年」出生的新生入學,2016年大學入學人數預計將遽減5萬人。各大專院校為提 前因應,103學年度有48校主動申請減少招生名額,人數達1萬650名,頂尖大學如台大、 成大、清華、交通也在列。 申請減招的48校中,共有30所一般大學,但減招人數最多的是技職體系,頂尖大學減招的 人數則多在碩、博士班。由於就業市場不佳,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就先進入職場卡位,繼續 深造的比例逐年降低。如果學校連續多年招生未達一定的比例,將可能被視為辦學成效不 彰,被教育部永久扣減招生名額。 因此,今年教育部度首度開放學校主動申請減額,將名額「寄存」在教育部,未來可以恢 復,讓學校有時間調整招生策略。今年僅減少1萬多名招生名額,與兩年後將出現5萬名 缺額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可見許多學校仍抱持觀望的態度,未來兩年招生名額,預計將會 持續遞減。 趨勢3〉大專院校將從164所減至153所 過去20年來全台大專院校暴增,近年雖減少,但2013年仍有161所。但眼看少子化衝擊將 至,教育部於2012年訂定「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推動大專院校整併,預計今年減至 153所。最先受衝擊的是南部私校。去年已有一所退場,另一所被勒令停招一年。今年8 月,屏東永達技術學院也宣布熄燈。 公立學校也在緊鑼密鼓整併中。去年8月,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與台北體育學院合併成「台 北市立大學」;屏東教育大學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也已經完成合併,8月1日正式更名為「 國立屏東大學」。 仍在進行中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三合一」合 併案,最受矚目。若合併成功,將是第一個三校整併案例,學生人數突破2萬7000人,僅 次於台大,是全台灣最大的科技大學。 趨勢4〉整併太難,大學組跨校系統聯盟 其實,整併困難重重,但資源整合又勢在必行,許多科系專長互補或地緣相近的大專院校 ,便轉而組成「大學系統」,類似美國大學「長春藤聯盟」的概念。 台灣目前共有六個大學系統。2008年,清華、交通、中央與陽明大學率先組成「台灣聯合 大學系統」;隨後,中南部的成功、中山、中正與中興大學,也組成「台灣綜合大學系統 」。 這股趨勢銳不可擋,資源最豐沛的台灣大學,今年也宣布與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 籌組「國立台灣大學聯盟」,9月起,三校學生可跨校修課扣抵學分、跨校借閱圖書,未 來可望一張學生證通用三所學校。 對研究生而言,研究所聯合招考是大學聯盟最吸引人之處。例如,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的學 士班與碩士班轉學考,便以分領域分組方式辦理四校聯招,考生只要一次報名、一次筆試 ,就可以選擇多個校系組為就讀志願。國立台灣大學聯盟也計畫在碩、博士班合作招生。 趨勢5〉基礎人才缺,55所科大向下改制 立法院5月通過「專科學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讓從高職、專科升格為技術學院或科 技大學的學校,可以「向下改制」,意即專科可改回高職,技術學院及科大可以改回專科 ,讓學校選擇最適合經營與招生狀況的學制。學校若辦學績效不佳,且限期內未改善,教 育部也可勒令改制。 這項法令適用於現有55所科大、21所技術學院及14所專科技職體系學校。高職與專科學校 ,原是為了培養基礎的工業人才而設立。1996年時共有70所,如今卻僅剩14所,其餘學校 多升格為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但是,大學生愈來愈多,基礎人力卻日益空洞化,加上少 子化,學校招生困難,便想回復原本擅長的學校經營模式,以避開競爭。 趨勢6〉「產學小聯盟」一次接觸多產業、多企業 為縮短產學落差,2013年科技部推動「補助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簡稱「產學小聯盟 」。截至去年底,共有509家中小企業、1715位大學生及碩博士生參與計畫(表6)。學生 因畢業時已具備實務能力,起薪也跟著墊高。 產學小聯盟與一般產學合作的差異在於,後者合作對象多為大型的企業,學生只能與單一 廠商合作,屬於「點對點」接觸;而產學小聯盟則是校方或教授透過一項核心技術,讓學 生一次接觸多個產業、多個企業,屬於「點對面」的嘗試,不僅能增強實務經驗,也可以 提早設定畢業後的職涯目標。 產學小聯盟服務的是國內近140萬家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97%,他們研發資本有限,更 需要學界協助;而產學小聯盟屬「技術型服務」,不會把論文產出當指標,更貼近實務需 求。 趨勢7〉鼓勵深造,產學提供博士獎學金 由於前兩年就業市場不佳,加上媒體不斷報導博士生「畢業即失業」,是故,近兩年的博 士生人數比高峰時期減少近3000人,而且全數集中在科技類系所,讓亟需研發人才的科技 公司,急得跳腳。 為縮短博士教育產學落差,讓研究生專心研究,不用擔心就業問題,科技部徵選「鼓勵企 業參與培育博士研究生試辦方案」,企業提出支付博士生獎學金的研究方案通過後,政府 也會同步補助參與的每人每月1萬元獎學金。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也在今年啟動「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預計每年提撥 100億元、三年內補助300名博士,期望為生技產業提供生力軍。 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等博士班,已開始此項計畫,如與清大化工系合作的有達興材料 、永光化學等七家公司;頂新集團也與台大食品科技與農化研究所合作。企業每月提供2 ~4萬元不等的獎學金,持續1~2年,讓學術研究成果可為企業所用,取得獎學金的研究 生也可以直接進企業服務。 趨勢8〉實務學術分流,畢業可不寫論文 為落實適才適教、加強就業,教育部去年提出的人才白皮書,便提出碩士分流概念,將學 位將分為「學術型」及「實務型」雙軌制,實務型碩士將不必寫論文。 立法院在今年初通過「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確認這項提案的法源依據,實務型碩士可 以用技術報告或製作專案代替,體育類碩士班的論文則可以用成就證明及書面報告代替。 其餘各科畢業的認定標準,則由各大學自訂。 今年初,台大、政大、交大、逢甲、大同、元智等29所大學,共提出了39個碩士課程分流 計畫;大同大學的機械、化工、電機、資工、工業設計等八個研究所,102學年度下學期 便開始試辦,預計103學年度,四個學院的所有科系都將加入雙軌制課程。 趨勢9〉青年失業率高,學校建實習平台 青年失業率偏高,「暑期實習」已成為研究生的就業卡位前哨站。今年,台大與104人力 銀行合作,成立「TIP台大實習計畫」平台,整理出跨系所的實習機會供學生應徵,即使 非台大學生也能看到所有資訊。168個學系與研究所,也都指定一位行政人員與一位教授 負責實習相關作業,預計明年能將實習人數提高到每年1500人以上。 至於技職體系的實習也有了法源依據。7月剛剛通過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法」草案,便明 令企業必須提供實習名額,若是聘雇實習生,也能夠獲得獎勵。 這部法令是台灣首部技職教育專法,可以彌補「大學法」不適用於技職體系的缺陷。大專 院校為提供學生實習機會,或協助學校研發成果商品化及技術移轉,也可以成立「衍生企 業」,讓實習內容更擬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58.19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raduate/M.1411611057.A.A51.html

09/25 10:39, , 1F
廢話好多
09/25 10:39, 1F

09/25 10:46, , 2F
有些叫做已發生事實,不是什麼都叫趨
09/25 10:46, 2F

09/25 10:46, , 3F
勢吧
09/25 10:46, 3F

09/25 12:08, , 4F
廣射大學 豐功偉業
09/25 12:08, 4F

09/25 12:45, , 5F
台政成青椒一樣不變啦 爛新聞
09/25 12:45, 5F

09/25 12:49, , 6F
ZZZ
09/25 12:49, 6F

09/25 21:43, , 7F
高科要崛起了 台科皮要繃緊了
09/25 21:43, 7F
文章代碼(AID): #1K8tcnfH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