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外系考哲學所

看板graduate作者 (名字背過又忘記)時間10年前 (2014/04/05 05:37), 10年前編輯推噓17(1819)
留言28則, 2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背景: 大學理工科, 在學時修過三門哲學系的課(通識1選修2), 畢業完當兵,接著寫了近兩年程式; 去年越寫越不爽於是爆氣辭職...自己放自己假XD 考試結果: 台大 - 備取(西哲) 政大 - 正取 東吳 - 正取 陽明 - 備取 清大 - 太早截止報名忘了報(X!)。 // 從以前到現在, 我深深覺得考試是「方法論」加上「運氣」的組合, 下面我會分享自己準備文科考試的經驗。 另外從考試的定義可以發現沒有「實力」, 因為我認為實力好也可能大意失荊州, 實力不好也可以透過其他方面的補救而有超水準演出; 而這也代表即使我有學校念了也未必真的懂哲學, 事實上我對哲學的認識超薄弱啊... PS.請不要寫信考我,我會GG。 §運氣 真要說這方面要如何掌握的話, 我只拜行天宮 xD 理由? 雖然行天宮沒文昌, 但它是我所知道遊戲規則最簡單的一間, 前後拜兩個爐就可以收工吶, 真開心~ 有些大廟相當繁文縟節, 跑來跑去還得按順序上二樓、上三樓, 頗不方便...||| §方法論 這部分理論的分層架構如下: 1.計畫面 (a).觀念 核心觀念只有一條:〈兵在精不在多〉 所有行動的依據都不能違反這個觀念。 我認為念書的多寡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考試的時候能記得多少」, 由此衍生的具體目標是: [i] 如何使得有念的書都能記起來? 但如果再把這個追求精緻的觀念推到極致, 就會發現,即使你記得所有知識, 但使用一個很糟的論述方式(七拼八湊的陳述、前後沒有條理), 對於分數也還是有影響, 因此終極目標應該是: [ii] 如何使得有念的書都能扎實的轉為分數? 這才是念書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事, 看起來很功利?一點都不真材實學? 兵不厭詐,這就是考試(攤手)。 (b).策略 也就是讀書計畫, 不能太詳細,因為要保留彈性以因應各種變化。 大約在準備中期要做一件事, 對照所讀的書和考古題(也就是開書考), 檢查能不能完整回答問題, 如果還寫不出正確答案,就要馬上找原因, 至少有兩種可能: [i] 你太弱,看書也找不到答案。 [ii] 書本內容和出題方向不一致。 如果是[i]就不用說了,各人造業各人擔; 如果是[ii]那就慘了,勢必要陣前換將, 讀書計畫得大改版。 2.資訊面 (a).考科取向 考古題只是基本,因為大家都會載, 光有考古題對於真正有在準備的族群來說, 彼此間沒有明顯優勢。 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因素是「主場優勢」, 最好能神到該校上課講義或者使用的教科書。 (b).學校取向 各校的八卦、考試外的知識, 多知道些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湊巧我台大、政大、東吳都各認識一位哲學系的人, 可以提供我小道消息,必要時還可以借我書。 3考試面 (a).正規考試技巧 可以應答時就老實作答, 不太有把握時就要考慮非正規技巧。 (b).非正規考試技巧(取分奧步) 以下為不負責任發言,僅供參考... 我自己有使用[i]、[iii]、[iv], 不敢說絕對有用但應該也不至於烙賽吧!? [i] 考堂間快速補充體力可以吃香蕉, 大學時期足球比賽中場大家都狂吃。 [ii] 高中時補習班老師說, 考前含一顆糖在舌下, 因為考試時大腦需要糖分, 最快速接收運輸糖分的方式是舌下微血管而不是消化系統。 [iii] 高中補習班老師又說, 讀書時若要聽音樂不要聽有歌詞的會分心, 如果聽古典的話最好聽莫札特(bj4)。 [iv] 隨機應變, 留待下面各校應考時解釋。 // 在擬定準備方針時, 我就已經知道各校的出題風格、題目類型、甚至給分標準絕對差很多, 想要充分準備每間學校根本不可能, 因此我的藍圖是: 準備上完全以台大為基準, 接著在曾經接觸過的範圍內盡量將知識量擴充、涵蓋政大, 東吳只打算練習考古題, 陽明連考古題都不公布,大家走著瞧。 有了藍圖後就要選定書目, 一開始最基礎只有四本: 基礎邏輯(彭孟堯)、知識論(彭孟堯)、倫理學(林火旺)、形上學(王文方), 可以看到前三位都是台大教授, 王文方老師雖然是陽明的, 但如果對台大的八卦面有瞭解, 就會知道彭孟堯老師和王文方老師私交甚篤, 他們在形上學的基本講述其實不會差太多, [6~所以這四本書可以說幾乎都是台大體系的產物。 我的企圖是盡量取得「主場優勢」, 看台大教授寫的書我覺得不夠, 我採取更進擊的做法,旁聽。 主要因素是外系生沒門沒路弄不到上課講義, 雖然要花時間早起, 但是這樣做的好處是免費補習, 臉皮厚一點跟助教混熟, 就可以打聽到一些消息面的東西。 上學期我聽三門課: 知識論(梁益堉)、形上學(彭孟堯)、西哲史二上(彭文本); 邏輯沒開、倫理學衝堂。 其實台大已經沒考西哲史了, 選擇聽是為了準備政大。 所以去年的9月-12月, 我的生活就是聽課、睡過頭翹課、慢慢擬定讀書藍圖雛形。 最後大約確定自己要念那些東西後, 就開始落實排讀書計畫。 附上我第一版也是最後一版讀書計畫... http://ppt.cc/l~hU http://ppt.cc/Sv0M 天數估算是這樣的, 總天數 - 無法念書的日子(自己放假、有事) - 總複習(4科各2天) - 其他安排(政大前兩天臨陣磨哲學史) = 可以讀書的天數 再依據狀況(對該科的掌握度、已經讀了多少)分配, 對於各科只有事先安排好天數, 標註的章節(除了總複習先排好)其實都是讀完後寫上去而已, 而每天讀什麼是看天氣、看心情決定。 至於為什麼這麼晚(1/15)才寫讀書計畫? 一個因素是放假的感覺太爽了還沒回過神... 另一個更重大的因素是, 我12月底重新檢查了一次考古題, 其他科都已經能約略知道在考什麼, 唯獨形上學出現很嚴重的狀況, 即使已經聽了兩個月的課加上讀了點書, 依舊完全沒有任何解題的方向。 我研究考古題兩次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歷年台大形上學的出題本質其實是「歐陸形上學 + 歐陸哲學史」, 但彭孟堯老師和王文方老師都是做分析的啊!! 想用分析哲學的語彙去回答歐陸脈絡的題目對我實在太困難了。 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對形上學出題本質的假設, 我調查了台大學制(資訊面的展現), 發現大四應考的這一屆, 他們當初(大三)必修形上學的開課老師「只有陳榮華老師」, 而陳榮華老師是歐陸體系的... 因此我斷定, 至少今年的形上學出題仍然會是歐陸脈絡, 因為學校不可能搞自己的學生, 教歐陸考分析一定被幹譙到人仰馬翻。 所以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彭孟堯老師的課也不聽了、王文方老師的書也不看了, 剛好陳榮華老師(就這麼剛好救了我)出了本形上學, 我從頭轉讀那一本。 這個決定正不正確? 畢竟王文方老師的書我沒讀多少, 我無法確定讀了有沒有效果, 但至少今年形上學第四題, 幾乎就是陳榮華老師形上學事物同一性那章抓出來的。 但是... 第三題關於Causality陳榮華老師的書就沒有談, 反倒是在分析形上學必定會談這個問題... 沒辦法我所知太有限了, 有些題目出來我連要到哪找答案都不知道... 話說回來, 台大現在大三這一屆的必修形上學, 上學期只有彭孟堯老師開課, 下學期有彭孟堯老師和陳榮華老師同時開課, 無論如何,已經有學生接受了分析形上學的訓練, 所以台大明年怎麼出題似乎相當值得玩味。 回到我的讀書計畫, 我每天平均大概只能讀個一章, 到考前只能剛好都讀一遍加總複習而已, 為什麼這麼慢? 為了確定「有讀的書都能盡量記憶起來」, 所以我看書時會自己打摘要, 以知識論來說長這樣子: http://ppt.cc/6-xO http://ppt.cc/Hc69 一本三百頁的知識論在我讀完一次後, 精華成41頁簡明扼要的論述; 在知識論單科總複習的兩天內, 我就是專注在和原本對照研讀、檢修文檔的錯誤和摘要合理性, 並且再標一次重點。 台大考堂之間休息時間是40分鐘, 如果只看最後重點的話, 我其實可以再複習一遍兩科內容。 另外眼尖的人應該會發現, 第二張圖命中今年知識論第三題xD 我的準備階段大致如此, 看起來頭頭是道, 事實上執行起來效率還是有落差(80%), 我原本註明要看的額外補充其實大都沒看, 最後時間上還是短少3天, 我把虧損全部挪給邏輯, 結果是述詞邏輯只會翻譯不會推論, 命題邏輯只會證明(什麼樹枝法啊只看過但沒實際操作過), 從往年來看似乎還可接受, 不過今年考台大和陽明時整個哭哭。 // §應考台大 邏輯/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就不多提, 沒什麼特殊奧步可以用。 我原本以為形上學/倫理學會是三科最高分, 但結果出來卻是最低分, 虧我花最多時間在形上學, 說到底還是被哲學的女王給婊了。 事後想想也是有其他種可能, 倫理學第一題我劈頭就寫: 對於康德來說辛德勒應該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這個宣稱似乎太強然後我又沒好好論證, 滿心以為老師應該懂我的意思吧!? 又或者因為西哲史常翹課導致英國經驗論完全空白, 對於Berkeley的認識是從其他書七拼八湊出來, 那麼形上學第一題也有可能被打槍。 比較有得凹分數的反而是英文, 我英文很爛(指考可能只有40分),有多爛? Part2 (1) 有個單字"matter",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no matter"的"matter"。 翻譯都快寫完了,看到文章出處寫了亞里斯多德, 我想想讀過亞里斯多德什麼有名的理論, 嗯...質形說...!! 靠杯"matter"是質料的意思, 整段砍掉重寫, 我把我那時的答案寫上來讓大家參考。 題目:http://ppt.cc/zcDd 「實體」這個字在使用上至少有四種情況: 對於本質、共相、殊相、托基,托基本身不指涉任何事物。 由於我們必須從本性來判斷, 主要來說,托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體」。 現在,一種情形是把托基視為質料, 或者視為形狀,或者兩者兼具。 質料,舉例來說像是bronze; 形狀,就是形式的置換; 而兩者兼具的、堅實的事物,則如事態。 因此如果形式具有比質料更優先的存在地位, 基於相同的理由, 它也會優先於兩者兼具的東西。 看起來好像有在談論一些事情, 但光是對照原文其實可以發現, 我有少翻幾句、自行增加一些潤飾用語; 讀過哲學的人如果仔細研讀我的翻譯, 也不會瞭解論述的邏輯是什麼, 因為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對我來說逐字逐句翻譯不是一個好方式, 只會暴露英文不好的事實, 重點是要翻出一個看起來通順的中文敘述, 即使這個敘述和原意脫節也在所不辭(取分奧步)。 因此翻譯就是三種東西的結合: 「基本哲學術語」+「模仿教科書寫文章的風格」+「自己憑空想像的文意脈絡」, 用自己的憑空想像連貫那些哲學術語? 沒錯,我只要求我翻譯出來的東西「表面上流暢」, 英文不好,就用中文技巧修飾。 這樣還不夠, 實力不足要有非常方法; 書寫時要盡量讓字體工整漂亮、結構整齊分明, 塗立可帶的地方就不要寫字, 讓它空白在那裏繼續寫在後面的紙面上。 因為寫在立可帶上面的字容易寫破, 也怕墨水慢乾手抹到造成汙漬, 這樣可以保持答題卷的美觀整潔, 答案都寫這麼鳥了就別再讓閱卷老師有任何不蘇爽的機會。 這麼做真的有用嗎? 我的回答是,這不是有沒有用的問題, 而是魄力的問題。 如果沒有這種不顧一切榨取(詐取?)任何可能分數的決心, 還是別來考了。 另外, 最後一科開始考時, 我赫然發現握筆有點抖, 原來是寫完兩科後指肌開始疲乏!! 這是我屎尿未及的事, 所以不習慣寫長篇大論的人應考前可能要稍微鍛鍊一下, 顆顆。 講這麼多, 最後還是沒能考上, 和錄取標準差7分; 有想過要複查, 但...我和最低門檻也只差7分 =.= 意思是如果複查結果多8分我就逆轉勝, 少8分就直接再見連備取也沒有。 最後複查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現在想起有點後悔,應該賭一把的。 §應考政大 政大其實比較早考, 我的讀書計畫有顧慮到這層而做些因應。 所以我盡量在考前先把知識論、倫理學、形上學讀完, 自己打的摘要也差不多有個樣子(只是還沒複習所以沒檢誤跟劃重點), 並且留兩天給中/西哲學史, 只留兩天,兵在精不在多,真的看不完就要果斷放棄。 整體來看, 政大關於中哲的出題(哲學專業語文、中/西哲學史)涵蓋儒、釋、道, 佛學很少(10%吧)而且非常單細胞, 儒、道大約各占剩下的一半。 個人覺得投資道家比較划算, 因為道家只有老、莊兩本, 了不起加上魏晉(印象中只考過一次), 儒家有孔、孟、加上宋明那一整票, 個人覺得很難搞。 #哲學基本問題這科# 邏輯最少考而且似乎沒有述詞邏輯, 知識論、倫理學考的不深入, 有時候甚至只要說明理論內容就好, 不像台大說明之餘還要叫你評論、詳述提供正反意見; 形上學最麻煩,康德從頭到尾都很重要。 這樣的出題傾向和學校風格有關, 政大偏歐陸體系,分析哲學的理論肯定不會涉獵太深。 以歐陸幾個大哲學家來說, 黑格爾太難,所以康德就容易出線, 當代歐陸幾乎不考可以略過, 後現代歐陸連在做研究的老師都沒幾個更不可能。 另外綜合台大和政大的出題可以知道, 歐陸形上學和歐陸哲學史真的切不開... 特別是偏歐陸的政大, 能怒吞近代西哲史最好。 #中/西哲學史這科# 因為我原本就打算考西哲組, 所以罩門顯然就是中哲。 西哲史靠台大旁聽, 中哲史靠大學時代修過的先秦道家哲學, 儒家掰掰、禪宗掰掰。 考試當天, 第一題考儒家功夫論,跳過; 第二題考一個不知道在問什麼的道家,也先跳過; 於是我發現剩下兩題我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來寫唷~ 然後我的滿分也只剩50了啾咪。 #哲學專業語文這科# 很雜,中文閱讀能力英文閱讀能力都要, 不過對於英文不好的人來說, 似乎寧可面對文言文。 筆試分數: 哲學專業語文 60 哲學基本問題 56 中/西哲學史 31 =ˇ= #口試# 直接被電爆XD 到現在還不太想回憶這段經過。 教授的問法就是根據研究計畫, 但我要念書哪有時間寫什麼研究計畫, 交上去的垃圾只有一兩百個字, 再附上一篇大學時代對於第三批判散文性質的感想。 政大口試千萬不要亂提哲學家, 因為教授馬上會問你對他有什麼瞭解, 我莫名其妙扯康德出來就很淒慘了, 後來又不知為何居然嘴賤提海德格!! 系主任(笑笑): 那你覺得要讀懂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我(狂汗): 呃...要讀海德格的話就要懂一點現象學, 但是現象學(胡塞爾)又是從康德來的, 嗯...所以... 系主任(打斷): 嗯好,看得出來你沒有任何哲學背景。 我(燒毀): ...(這不是看我畢業證書就能知道的嗎)... 然後也不能提一些太冷僻的哲學家, 因為教授不熟,只好問那些普遍來說重要的哲學家, 而讓教授掌握發問主動權是很崩潰的一件事。 像我有提到卡謬的理論, 教授聽完問我: 那你覺得康德blablabla... 各位觀眾,康德真的很重要(嘆)。 說實在我覺得教授們態度上都還算親和, 很仔細聽你講話,不會刻意擺臭臉, 但或許正是這種認真嚴肅的態度以及提問方式讓考生備感壓力啊!! §應考東吳 準備方針就是做考古題,我選邏輯; 東吳五年來考卷的形式只有兩種, 姑且稱之為A卷(形式邏輯+古典邏輯)、B卷(偏形式邏輯)好了。 由於前兩年都是B卷, 最後時間不夠我投機只練習B卷, 結果考出來是A卷顆顆。 從這裡再次證明主場優勢真的很重要, 彭孟堯老師的基礎邏輯雖然寫的很詳盡, 但內容上完全只有形式邏輯, 我對古典邏輯的淺薄認識, 還是靠前一天晚上隨便查找了一下wiki而來, 想當然爾,一拿到考卷我就確信要被打臉了。 §應考陽明 陽明靠山且地處偏遠, 心智哲學所又在最上面, 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不公布考古題所以沒什麼好準備); 因為考試當天我冒雨騎了20km到明德站, 再叫計程車開到考場, 搞得異常狼狽還遲到30分鐘, 心情極度惡劣。 英文我覺得不太好寫, 出題方式有點像指考,單字相當生硬; 倒數第二題要求對一篇文章用英文做摘要, 這裡有個奧步可以用, 我直接找文章裡的重點句子然後抄上去, 最後由於遲到太久作文沒寫。 邏輯就純粹只考形式邏輯了, 我覺得出題很活,許多題型(命題邏輯)連彭孟堯老師的書裡面都沒有, 需要觀念清楚才有可能解題, 但好處是幾乎都選擇題,不會還可以猜。 然後述詞邏輯的推論大約占40分~45分, 其中20分用證明來考,剩下用選擇題形式出。 整體而言,我覺得難度還稍勝台大邏輯, 但畢竟台大100分鐘要寫兩科, 題目再難也有個上限(或者說不會出太誇張), 相對來說陽明真的需要扎實功力。 筆試分數: 英文 48 (作文...) 邏輯 78 (疑似改很鬆) #口試# 有了政大的教訓, 這次準備的研究計畫嚴謹了些、對答也從容了些, 只能說陽明的教授都是佛心來著的, 他們會有耐心地傾聽你講述想法, 甚至會稍微和你討論(透過分析你的論證以及溫和的評論), 提問的感覺有種引導你說話的意味, 如同聊天一般使人備感溫暖QQ 稍微要注意的是, 往年有出現過教授要求英文自我介紹。 最後沒有正取的主因應該是死在口試, 畢竟口試占總成績70%,筆試說真的無關痛癢, 這也代表想念陽明最重要的關卡, 是如何讓教授喜歡你xDD 我歸納一下陽明教授可能會重視的問題(非哲學的部分): 1.英文好不好? 我:以前有考中高級,雖然這幾年忘光了,但要練應該不難。 2.有多少閱讀哲學原典的經驗? 我:非本科所以相當少。 3.對心靈哲學熟不熟?排不排斥讀腦神經科學方面論文? 我:不熟,畢竟心靈哲學就連台大也不常開課; 雖然超久沒接觸生物領域知識(高中二類),但願意嘗試。 4.有上其他學校嗎?XX學校跟陽明會選哪間? 我:政大,會仔細考慮。 由於陽明歷屆其實收不少外系生, 我猜多少也有和我程度相近的, 也就是說問題1~3可能不是口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 我真正沒回答好的應該是問題4, 以及,或許我表現得太歐陸了... // 就考試面來說, 專業科目仰賴平日準備和讀書方向, 而英文/哲學語言則尚須奧步搭配著用。 我個人的奧步整理如下: 1.翻譯的「流暢度」優先於「精確度」。 2.盡量利用考卷的資訊,文章標題是一個很大的指引, 如果知道在談論的是哪個哲學家, 先回想那個哲學家說過什麼, 會出題多少和那個哲學家有名的理論相關, 因為不有名的理論不僅沒有教育意義, 所使用的哲學語言也難免冷僻, 這樣考試的難度會太難, 然後視情形把那個理論塞一點到自己論述的脈絡中。 3.如果要做英文摘要可以直接抄題目省時間, 或者抄前面題目的片語、句型、該題目的哲學單字。 4.翻譯太弱就先練字,至少美觀一點。 5.非得要用英文寫作時,寧可選擇智障式英文, 例如:It is blabla... // 下面順便分析一下各校的走向和優缺點, 由於我自己稍微傾向歐陸, 所以資訊蒐集也以北部大學的歐陸系統為主。 §台大 #風格# 綜合型,中哲、歐陸、英美都有, 看起來相當平均, 但陳文團老師今年退休, 陳榮華老師也即將退休, 如此一來研究專長在近代到當代歐陸的教授, 只剩下楊植勝老師、彭文本老師、文哲老師。 再看基礎科目的授課教師, 邏輯、知識論都是英美的老師在授課, 倫理學的話,攤開林火旺老師寫的倫理學目錄, 似乎只有康德、亞里斯多德算是純粹的歐陸哲學家, 其他多少和英美有些關係, 或者超越歐陸/英美的脈絡。 如果陳榮華老師退休後形上學由彭孟堯老師開課, 那麼就考科而言幾乎都是英美老師的天下了。 這麼看來, 我覺得台大歐陸似乎有式微的跡象@@ 不過當然也有可能往後補充歐陸的教授啦。 #優缺點# 台大的優點是資源豐富、老師和學生素質高、位處精華地段, 不論從期刊訂閱量、圖書館藏書量到溫水游泳池, 放眼全國應該都是所向披靡。 而我旁聽時的博班助教實力很強悍, 人也友善,還說倫理學有問題可以直接寫信問他。 如果真要挑缺點的話, 現在台大哲學系因為要蓋大樓所以被發配邊疆, 系館丟到水源校區去,教室少又非常破爛。 §政大 #風格# 偏歐陸,中哲也有一點。 相較於台大歐陸「貌似」凋零, 政大至少還有兩位現象學大師蔡錚雲老師、汪文聖老師。 而且就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來看, 政大哲學還排在台大哲學前面唷(排名51-100)。 http://ppt.cc/7VEG #優缺點# 根據我一位唸過台大和政大的朋友說, 姑且不論學術能力,政大的硬體設備相較台大超級弱, 體育館辦證手續繁瑣,似乎各項事務的申請流程多半還是仰賴人工。 人家台大在蓋大樓,政大只能蓋電梯, 危樓也沒錢修,連研究生宿舍都還是鐵床。 不過這也不能怪政大, 平平是國立大學, 五年五百億計畫台大一年領30億, 政大連2億都不到,又缺乏最賺的理工科, 所以沒有有錢校友贊助。 但是依照幾次去政大的經驗, 我覺得政大校園特有的人文風情真的樂勝台大啊, 文科大樓百年樓的風景更是靜謐文麗(不過要走路爬山)。 雖然校園地理位置不太方便, 但或許地偏就能心遠,反而可以專注做研究, 台大周遭有夜市有鬧區,誘惑反而太多。 §東吳 #風格# 綜合型,但是教授也不太多。 目前有大老林正弘老師坐鎮, 歐陸的話似乎陳瑤華老師(做康德)不錯, 據說知識量很夠,開課很受學生歡迎。 #優缺點# 我朋友說雖然東吳是私立, 但是碩士班兩年以後只要繳學分費, 所以像我這種兩年肯定畢不了業的人, 算下來學費其實和國立大學差不多, 加上還有許多獎學金方案可以申請、課堂助教可以接, 錄取通知單上有寫說前幾名第一學期可以免費, 第一學期成績平均85以上第二學期免費, 似乎沒有比較貴。 不過東吳哲學系在外雙溪校區, 通勤的話會是個阻礙。 §陽明 #風格# 偏英美的心靈哲學, 有王文方老師在,想做形上學也可以。 #優缺點# 同樣地處偏遠,不過離捷運站近, 校園內坡度很陡,光靠走路應該會死人。 教授人超好、辦學超級認真!!!! 在陽明心智哲學所的網頁是我看過最有誠意的, 每個教授都有完整簡介且附照片(這樣就能確認陰我的教授是誰), 除了張貼所內公告外也會公布研究所考試相關訊息和連結, 去年年底還有辦一場招生說明座談會, 我沒看過哪個大學有這麼做的。 總之, 陽明給我的感覺是相當貼心的一所學校, 而且據說陽明相當歡迎外系生, 我也只能大心淚推了。 §清大 還是稍微提一下這間報名行程與眾不同的學校好了... #風格# 歐陸/英美都有, 由於忘了報名所以沒深入打聽XD #優缺點# 我對清大沒什麼意見, 校園不錯,感覺蠻純樸實在的; 最近蓋了新圖書館, 裡頭新穎現代化到有點假掰。 但是我對新竹這個鬼地方非常有意見~~~~ 當了近兩年工程師, 我完全喪失在新竹久住的意願。 這已經不是學校或學生素質的問題, 而是地區性資源的問題。 台北有國圖、市北圖、台大圖書館啊哩啊紮的, 新竹我只知道清交圖書館; 台北好吃的夜市、小吃一堆, 新竹的夜市只能用弱智來形容, 如果清大夜市也能算夜市, 我看南陽街也差不多了。 生活上東西貴又沒那個價值, 平日休閒娛樂大概只有看漫畫、租電影、睡覺。 天氣沒比台北好多少, 風倒是挺大的。 科學園區上班人口太多, 上下班時間光復路擁擠的跟沙丁魚一樣, 週五往台北、周日台北往新竹的交通方式(火車、客運)很容易滿載, 高鐵站又遠的莫名其妙。 星期六整個城市唱空城計, 有許多店家是公休禮拜六的, 但星期六林杯還是要吃飯啊!!! 另外雖然看起來也是個適合做研究的學校, 但整個新竹也就清大有哲學所, 獨學而無友總會有點空虛寂寞覺得冷。 §各校綜和評價&選擇 雖然我不想很沒骨氣的說因為是外系生所以有考不上的理由, 但台大基本上是無望了。 陽明會去考的應該都是目標明確的人, 備取也等於無望。 陽明給人的感覺真的很好, 也已經有看到教授的研究領域蠻吸引我的, 不過也只能殘念了。 正取的政大和東吳, 沒意外應該是政大吧。 // 最後, 給那些End的人, 我想大家最有興趣的問題應該是, 到底哲學在念什麼?? 「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我實在不敢回答, 不如舉例說明我學到什麼好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而這要怎麼解呢~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是先有雞, 因為如果沒有雞的話你怎麼知道那顆蛋是雞蛋? 我認為亞里斯多德的論證沒有問題但有點偷吃步, 因為我問的是「在生物學上」到底是先有雞這個東西還是雞蛋這個東西, 而他的回應是「在邏輯上」必須先有「雞」這個概念, 由「雞」這個概念才能衍生出「雞蛋」這個概念。 亞里斯多德的偷吃步解法給我的啟示是: 當遇到兩難時,請放棄原有看待問題的角度, 從其他角度來看問題就有可能有解。 這個講法或許太抽象,讓我用實際狀況說明: 假設今天我和女朋有吵架, 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此時我就陷入一個兩難情境; 按照亞里斯多德的啟示, 我不應該繼續就這個兩難情境思考誰對誰錯, 應該要試圖從其他角度來解決問題。 什麼角度呢? 如果從男女交往的角度來看, 我,身為一個男生,先道歉就對了, 這才是唯一合理而且正確的解答....(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239.16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raduate/M.1396647466.A.D1D.html

04/05 06:10, , 1F
推清大哲學
04/05 06:10, 1F

04/05 07:02, , 2F
唸哲學不必讀哲學系 唸哲學系不必讀大學部
04/05 07:02, 2F

04/05 08:05, , 3F
推興趣!!我好後悔當初我沒念自己想念的…
04/05 08:05, 3F

04/05 08:25, , 4F
有程式可寫不好好賺跑去念哲學 ㄏ
04/05 08:25, 4F

04/05 08:43, , 5F
清大環境差哲學不差
04/05 08:43, 5F

04/05 09:27, , 6F
強~~~
04/05 09:27, 6F

04/05 11:07, , 7F
詳細推~~
04/05 11:07, 7F

04/05 11:11, , 8F
台大蓋大樓也蓋不到人文大樓,還是您只是純欣賞建築物?XD
04/05 11:11, 8F

04/05 11:15, , 9F
抱歉抱歉,上一推講得有點重。可能還是先想一下研究題目
04/05 11:15, 9F

04/05 11:15, , 10F
以免錄取後找不到找指導教授。看到同時報政、陽有點傻眼
04/05 11:15, 10F

04/05 12:57, , 11F
幽默哎
04/05 12:57, 11F

04/05 13:30, , 12F
超強者我朋友 大學台大電機系 哲學研所 能文皆能武
04/05 13:30, 12F

04/05 13:53, , 13F
什麼能文皆能武拉 企業會這樣看嗎?
04/05 13:53, 13F

04/05 14:09, , 14F
有人規定他以後一定要進企業嗎?
04/05 14:09, 14F

04/05 14:48, , 15F
04/05 14:48, 15F

04/05 15:48, , 16F
推!!!
04/05 15:48, 16F

04/05 20:18, , 17F
清大分析歐陸約各佔一半 應該算創所以來的均衡方針
04/05 20:18, 17F

04/05 20:20, , 18F
推倒數第二句XDDD
04/05 20:20, 18F

04/05 21:49, , 19F
強大推
04/05 21:49, 19F

04/06 00:14, , 20F
強大推
04/06 00:14, 20F

04/06 00:15, , 21F
強大推
04/06 00:15, 21F

04/06 00:15, , 22F
強大推
04/06 00:15, 22F

04/07 15:41, , 23F
推文裡有少數功利主義者,可悲。
04/07 15:41, 23F

04/12 01:03, , 24F
04/12 01:03, 24F
※ 編輯: ghkckhg (114.43.254.80), 04/14/2014 22:42:07

06/27 21:01, , 25F
06/27 21:01, 25F

07/07 00:20, , 26F
http://ppt.cc/yJ2B rock說謊被起底 羞羞~
07/07 00:20, 26F

07/07 11:55, , 27F
中正校友 一個說謊(rock)一個求饒(cjls)
07/07 11:55, 27F

07/07 11:55, , 28F
非頂尖不意外 回家種鳳梨囉!Ya~
07/07 11:55, 28F
文章代碼(AID): #1JFoOgqT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