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政北公行所/政治所公行組上榜心得

看板graduate作者 (蛞擴擴)時間13年前 (2011/05/16 22:19), 編輯推噓10(1001)
留言1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關於讀書的問題可以直接寫信給jimmyet926(閃光帳號), 另外閃光國軍Online中,預計101/7/9號登出! 所以回信速度不會太快,放假的時候才會回喔! --------------------------- 考上的不是我,是我家閃光,( ̄□ ̄|||)a 閃光雖然三間都是正取,但是不知為何依然覺得自己很弱。 在我這個小弱弱的眼中他根本強爆了! (偷偷說雖然我覺得我比阿閃聰明科科~) 閃光考上靠的除了自己努力、努力和非常努力外,還有同學及學長姊的幫助, 後來我拜託他可以寫篇自己的上榜心得,盼啊盼的終於生出來了~~(  ̄ c ̄)y▂ξ 希望藉此可以幫助有心想要考取的學弟妹,也感謝所有幫助過阿閃的人。 更期待阿閃可以看見自己的優勢,對自己更有自信! 以下幫我家權限不足的阿閃po文~~~ -----------------正文即將開始分隔線---------------------------- ◎前言:打這篇心得算是對我自己負責,記錄我自己的一些心得與過程。猶記準備期間那 不安的心情,時常會去志聖的網站與研究所版看考上的學長姐的心得。希望以下的心得能 對學弟妹們有所幫助。 ◎背景介紹: 北大本科系延畢生。原本預計大五修完法律輔系學分,然而因為一些因素,選擇放棄輔修 資格,畢業學分變得只差一門通識學分。毅然而然轉而投入研究所考試! 我個人的優勢在於整個大五,我只有修一門課,外務上我也只有一個星期八小時的打工而 已。因此時間極多!劣勢在於我整整到了9月中確定放棄輔些後才開始決定考研究所。且 我沒有補習。 準備期間我大部分的書都是借來的或是買二手的,我非常感激剛好這一年台北大學跟其他 學校有合作13校校際借書服務,許多書我都是用借的!其餘我也印了一些書改版所新增的 章節,例如丘昌泰老師的新公民治理、政策行銷;陳義彥政治學意識形態一章。另外我也 向去年考上的同學借了他補習的講義與用書。 ◎讀書習慣:我個人的讀書方式,乃是藉由廣泛閱讀,找出我自己覺得寫得最好,最能幫 助我理解的資料後,加以整理進我的筆記中。因此我的筆記是不斷在成長與修改的。我認 為我們讀書都已經是經過他人消化過後的二三手資訊了,因此同一個概念不同的作者常常 會有不同的取捨。如果只讀一本,我總會發現某些東西,他寫得太淺了,或是有些東西她 又寫得太深奧,讀不懂。因此我建議一本書碰到讀不懂的地方,可以試著找相關的其他資 料,看看別人怎麼說。 ◎論文:此又涉及到讀論文的方式,人家說考研究所要讀論文,我也有讀,但我的作法乃 是先將論文下載下來(台、政、北的期刊),分門別類。當我在打考古題,或是有些概念不 了解時,再從資料夾關鍵字中去搜尋論文。讀論文時最重要的是文獻分析,往往會將其理 論依據作一闡述,因為論文是將理論作為應用,所以讀的時候,能更清楚。同樣的方法, 請大家也善用谷歌大神,從關鍵字中找出論文來讀。 ◎筆記製作技巧:我的筆記常常是不同科目混雜在一起,且不會將教科書的東西照單全收 ,我的習慣是用電腦打。好處在於你可以不斷修改你的字句,編排也較美觀。同樣寫考古 題也是如此。在寫題目時,我重點不在於練筆,而是將題目當作是課堂報告一樣,蒐集相 關資料,好好回答題目。尤其好的題目,非常的活,常常需要仔細思考。過程中一題常常 花我半天的時間!最後你將會發現,你打考古題的內容其實可以進一步整理成複習筆記, 最後我用電腦所打的字數各科加起來近9萬2000字、WORD近110頁! 考前我將這些資料再縮小字體一面印兩頁,就成為我的複習利器,再酌以考古題題目,上 考場時我根本不用帶課本去! ◎準備期間我沒有安排讀書計畫,過程乃是且戰且走,一直找好的東西來讀,事實也證明 有些書讓我很驚豔,也學了很多,以下記錄我自己的讀書過程: 9月中~10月中─基本教科書讀完一遍、複習以前講義 10月中~11月中─基本教科書的筆記製作(空大行政學、陳義彥政治學) 11月中~12月底─借專書閱讀並做筆記(全球化、治理互賴、管理學、跨域治理、國家理論 、發展型國家理論、行政學研究方法) 1月~過年前─讀完行政救濟法部分,開始用電腦打考古題 過年期間─跟家人出去玩一周,期間只有寫英文考古題 過年後到考試前一周─整理行政法考講義(高點)、將相關時事題整理、將過去打個考古題 整理成筆記形式 考試前一周:將該校研究所考古題外、在職班或推甄的考古題都縮小印出來,直接在上面 列點擬答 各科準備心得: (一)英文 高中升大學120句型 高中單字7000 Word people use Times 單挑1000 (google搜尋的到pdf版) Vocabulary 10000 (學習出版社) 高中指考模擬試題(考大學時沒寫完的9回) 各校研究所英文考古題大概23份 1. 從高中單字著手: 如果太久沒接觸英文的話,複習高中單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把之前準備指考的資料拿出 來重讀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自己就把高三時買的7000千單重看完了一遍(上廁所時看 啦)。 PS. 因為當初在挑單字書時,發現很多標榜研究所或是多益的單字書,其實列了許多高中 的單字,而且頁數又厚,因此往往容易讀不下去,還以為自己都會了…所以我建議以高中 7000為基礎,再找一本幾乎你都不熟的單字書來看就好。 2. 向進階單字前進A: 單挑網路上既然找得到,我就直接從他中級與高級的部分著手;而學習出版社的書好處在 於他的單薄,所以很容易在進度內讀完。別看他標榜10000字而已,當初我就是翻一翻發 現她單薄,卻非常有料,很多單字我不認識,我才買的。 3. 向進階單字前進B: 政大用的Word people use我用偷吃步的方式全看完了,這本書收錄了500個單字,並且每 50個單字湊成一單元,後附有由這50個單字湊成的選擇題。我的讀法是直接讀題目把答案 抄上去,當作例句直接讀。如此讀書的速度會加快很多。 4. 句型複習: 我沒有看文法書,但是我有看句型書,把一些公式複習複習,應該就能應付文法上的問題 了。另外網路上也搜尋得到句型的總整理講義,考前看還蠻有效率的。 5 考古題練習: 我個人強烈以為買一本二手的就可以了!由於不像專業科目重視最新趨勢,英文只要熟 悉題目與多看文章即可。而一本歷屆考題一般學生應該作不到1/3。所以我覺得應該可以 買到不錯的二手書。 而我當初是隨便在學校附近買到92年的研究所歷屆考題(編得有夠爛…)這本我大概寫了14 回吧!每次我寫考題時,我都很慶幸自己錯這麼多,因為錯了才特別有印象,慶幸我是現 在不會而非上考場了還錯。 直到考試前大約兩周我會再另外印近幾年(四年)我所要考的學校的題目,而ptt上也都搜 尋得到答案。 Ps. 我個人很特別的是當我讀不下專業科目時或是心情不好時,我就寫英文考古題,所以 我寫得愈多其實也代表我的另一種逃避吧?但至少也蠻有收穫的。 6. 閒聊: 一開始我也沒有特別準備英文,那本單字10000,我一度卡了一個月沒有進展(因為都背不 起來),後來我就改掉我的讀書習慣。我不再要求我背起來才再繼續往前背,因為會一直 忘,所以後來我乾脆一天讀50字,就是一直拿筆畫,這樣子一本書大概2個星期以內一定 讀完,目的是增強自己的成就感,並且即使只有看過的印象,當我愈看愈多次,或是寫考 古題時,就會不斷增強我的印象,最後她就變成我的了! (二)政治學 Heywood 政治學 政治學(五南,陳義彥等) 全球化下的公共管理(吳英明/張其祿) 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陳恆鈞) 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陳敦源) 除了教科書部分,我自己還有複習大學時修的西洋政治思想史、意識形態、國際政治經濟 學、政治社會學與國家理論的講義筆記。 1. 教科書精讀: 指前兩本而言。陳義彥那本我是睡前在床上讀完的。兩本我大約第一個月就讀完了。 2. 筆記製作A─基本觀念: 作筆記前提是這本書的某些觀念對你而言非常有益處,能幫助你釐清一些觀念的情況下, 再著手做筆記。因為我看過太多的書,對我而言沒有意義,我常常覺得有其他的書寫得更 好。因此即便是專書,我一定是有某些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的東西我才另外整理下來。 例如新制度主義、國家理論部分,我認為陳義彥那本對我來說我完全不清楚他在寫甚麼, 因此我是參考了仁德厚政治學「國家論與系統論」那章以及陳敦源那本後,又看了一些論 文後才一併做筆記的。 3. 筆記製作B: 我以陳義彥那本為主做筆記,這本寫政治經濟學、意識形態、選舉制度、政黨制度部分我 覺得寫得不錯。其餘關於利益團體、多元主義與菁英主義模型、政治參與、民意、政治傳 播等我會將他與公共政策一起念。尤其是民意表達的方式那邊很亂,經常不同的書會有不 同的分類方式,因此建議書讀多一點後才開始做筆記。而關於公共選擇學派的公共政策與 行政學都會提到,我都建議整理在一起。(例如Downs中位選民理論、Niskanen官僚預算極 大化模型、Arrow不可能定理、Buchanan共識決模型、Williamson新經濟制度主義、Olsen 集體行動邏輯等) 4. 政治學內容A─意識型態: 因為我看的都是上課的講義所以無法推薦讀物,陳義彥那本新加的那一章寫得非常好。因 為意識形態涉及資本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彼此的對話,此又涉及自由主義的流變,與歷史因 素如經濟大恐慌後的修正式自由主義與70年代的新右派極端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概念, 因此非常精彩。連全球化的爭辯、國際政治經濟學、依賴理論到實務上的我國大陸的開放 與主權爭議、2008年的金融海嘯等都得回歸此來解釋。 5. 政治學內容B─國家論: 關於政治學的研究從最早的哲學憲政研究到後續行為主義、系統論、到70年代末的新國家 主義直至目前的新治理的概念。我認為有必要對整個歷史脈絡有所了解。例如系統論時涉 及到美國學術圈流行的多元主義與公共選擇學派,國家理論的興起又涉及國家發展理論與 新制度主義以及統合主義的模型。爾後治理的概念又可對應到公共政策上的政策網絡理論 。因此我認為了解到政治學研究由國家中心→社會中心(50's)→國家中心(70’s)→治理 互賴的脈絡是重要的。 (三)行政學 行政學(空大 吳定等) 行政學(三民,吳瓊恩) 行政學(三民,林鍾沂) 行政學(三民,張潤書) 新公共管理(一品,孫本初) 公共管理(智勝,丘昌泰) 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五南,吳瓊恩) 研考會與行政院網站新14部8會3獨立機關變革內容 1. 教科書「速讀」: 前述我有提到,我做筆記的原則是這本書的一些概念我覺得很重要、架構清楚,能幫助我 理解後,我才寫筆記。然而行政學往往流於瑣碎,很少有教科書我覺得寫得好的(大部分 都是條列式後,一直掰),所以我很少作筆記。我的讀書方式是借很多教科書來讀,讀的 方式也是很快的一直瀏覽下去。以下分析一些各版本我認為的優缺點: A空大: 一開始我是從空大的行政學開始讀,讀的方式是一天一章,在睡前床上讀!這一本架構邏 輯清楚、簡單,卻不失於繁瑣。關於行政倫理、公共利益、責任政府、公共服務面向、組 織病象、行政政治關係、Peters的政府未來治理模式等我都是以這本作筆記。 B 吳瓊恩: 人家說這本很難懂、很玄,只有要考政大才要看。但我認為這本是行政系學生必讀的!吳 老師重視行政學的中國化,實踐在他的教科書中,我認為這本是所有教科書中,我覺得用 字遣詞最使我感到共鳴者!大推前幾章中關於行政學的研究途徑、典範、行政學的核心概 念、研究方法等介紹,並且可以輔以林鍾沂那本關於典範的概念做對照。 我認為吳老師將行政學分為管理、政治、文化途徑的區分方式就像是一張地圖對應了行政 學價值中的效率、回應與前瞻力。如此一來行政學相關章節都可以有所對應了。例如傳統 官僚模型、行政管理學派、人群關係學派及至新公共管理可以放入「管理途徑」;而新公 共行政學派、公共政策中Lindblom的漸進主義、Kingdon的多元流程模式即屬「政治途徑 」;最後Harmon的行動理論、第五項修練、組織發展、組織學習以及吳瓊恩老師所強調的 人本主義的行政等即是行政學的「文化途徑」。 C 林鍾沂: 特別注意該書行政倫理責任、公共利益這兩章。我認為寫的蠻有深度的,特別是Hormon的 面對面的互動觀(又被稱為動態的公共利益界定)與Frederickson的公共利益界定模式值得 參考。這本書的另一特色在於引述了Morgan的《組織意象》這本書,以不同隱喻的方式來 理解組織,是一個非常具創新的嘗試,更呼應了吳老師所說的所思即所見。 D 新公共管理: 有人說準備研究所,教科書看這本就夠了,我覺得有一部分是對的,就像你買了一本補習 班的書一樣,所有相關概念都涵括了。優點在於融合各版本精華。缺點在於雜亂無章,沒 有結構,只讀這本容易失焦,無法建立系統化的知識。 這本書對我就像是參考書一樣。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策略管理、組織學習、組織發展、 非營利管理、危機管理等,我會從這本書中擷取我所認為的核心概念作筆記,重新條列重 點。反正真正考試時已經是如何加以應用了,所以不需死背。但必須知道他的特色、優點 、缺點。 2. 治理結構比較: 吳瓊恩、孫本初兩本都有提到這個概念。即1. 公共行政─官僚組織;2新公共管理─市場 ;3新公共服務─網絡。這部分必須要特別注意他們之間的理論基礎、認識論基礎、人性 假設、運作機制、課責對象、對於公共利益認定等差異。 尤其關於網絡這部分,目前是是顯學,舉凡跨域治理、審議式民主、政策網絡、民主行政 等都必須與政治理論、公共政策等互相參照一起讀。 3. 筆記製作: 行政學是我花最多時間打筆記的一科,總計有25000字左右。行政學瑣碎,然而真正考的 時候,往往是要加以運用,而非考你死背的題目,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抓住各個概念的 重點核心概念加以闡述,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建議筆記可以依照行政學的研究途徑、治 理結構作為架構。將相關概念,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說明,需列點者,請自行條列,不要將 教科書的內容照單全收,能夠加以整合成幾句話就解決的請不要硬給他背個五點七點。如 此才能將書本的東西變成你自己的。 4. 閒聊: 這一科是我一開始最排斥的科目,大學時就覺得行政學極其無聊、繁瑣。因為盡是些背誦 的東西,一個概念往往有N個點要背,尤記以前考期中期末考時,短期記憶之下,常常以 口訣的方式背誦,考試時再亂掰,但考完就忘了…總覺得怎麼會有人研究這種無聊的東西 呢? 但看看上面所打的內容,就知道這一科其實也可以是很有架構與邏輯的。尤其公共行政最 新的發展往往不能脫離前述治理結構、政治研究途徑等脈絡,因此掌握住架構,就不會出 現見樹不見林的弊病了。 (四)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巨流,丘昌泰) 公共政策(空大,吳定) 公共政策(智勝,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 跨域治理:理論與個案分析(五南,林永吉) 跨域治理(五南,林水波) 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陳恆鈞) 公共政策辭典(吳定) 1. 教科書: 基本上丘老師與吳定老師的書是最基本的,兩本皆必讀。智勝那一本是我們老師要求的用 書,我也看完了,有一些新的觀念也蠻不錯的,ACF架構只有在這本書才有看到。至於林 水波老師的跨域治理,我認為有必要讀一讀,了解他的架構即可,不用死背。 2. 理論對話: 我自己在準備時有回去複習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課本講義。關於公共選擇學派、公共財、不 可能定理、官僚極大化模型、共識決模型、寡占與獨佔、福利經濟學、外部性等概念都可 以從經濟學的圖型作解釋。 至於垃圾桶模型、多元流程模型、漸進決策理論等與行政學的政治途徑有關;反之階段論 的決策途徑即屬經濟學的經濟人的假設,與行政學的管理效率途徑有關;而最新的協力治 理、網絡治理、跨域治理與參與民主的決策制定又與行政學的網絡結構有關。 3. 蒐集時事資料: 這科可以是我讀最少也可以是我讀最多的一科。少在於公共政策許多觀念很簡單,不需要 花太多時間找相關資料來理解,並且可以跟其他科一起讀,整理在一起。然而由於她必須 被應用,所以考試期間準備相關時事資料花的時間也相對可觀。 我的方式是訂閱聯合報的電子報與論壇報,好處在於他會固定寄到你的信箱,不怕漏看新 聞。平常我看到相關新聞我就會剪貼到word上,將之分門別類。例如白玫瑰運動、北非革 命、國光石化、霸凌案、二代健保、蘇花高、五都大選、組織再造修法等議題。到考試前 ,我的資料庫已經很可觀了。 另外我也會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網站蒐集學者的看法與評論並剪貼到上述資料庫 中。 考試時如何在短時間內寫的有深度,沒有技巧。我的作法是「考前猜題」!身為未來研究 政府部門的研究生,對於我國地方制度改制與組織再造推動的具體落實,能不知道嗎?考 前這些議題我都已經自己針對可能的出題方向,以所學寫過擬答了,等到真正考出來時, 當然是游刃有餘囉! (五)行政法 行政法(志光,林清) 行政法十大庫型(新學林,劉劍成) 行政法高點總復習講義(跟去年補習同學借的) 1. 精讀課本: 林清的課本我只認真的劃線看過一次,然而在看的過程中必須把每個細節皆弄得很清楚 ,並且可以跟前後的相關章節能對照。因為愈看到後面,愈容易跟前面讀過類似的觀念 、釋字等相雜。所以我真正讀完一遍時,已經1月了。 2. 去蕪存菁: 後期我開始將高點的總複習講義當作我的底本。薄薄的一本將重要釋字列出與觀念對照。 沒有相關資源的同學,我建議從考古題著手,將每一章節的名詞解釋、概念對比、條號 整理在一起。例如盡量試著用自己的話與表格解釋法律保留原則(443)、信賴保護原則( 540、570)、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裁量瑕疵類型、訴訟類型、國賠類型、管轄權 中委辦委託委任職務協助區別、復審與申訴、行政處分的瑕疵與效果等。 3. 考古題A─觀念闡述: 同樣我以電腦打考古題的方式逼自己將法律概念用語,用自己的話打一遍。有時候條號都 知道了卻不知如何闡述。我會建議建立一套你自己的說明方式,因為你會發現人都會有一 套思考與說明的方式,與其一再將自己的頭腦背別人的理解與闡述,等到要用的時候寫 不出來,不如一開始就檢視自己將如何闡述,並且把她修正到合乎邏輯。 4. 考古題B─題型分析: 其實行政法的考題是有跡可循的,當你愈寫你會愈知道考來考去就那幾種類型。所以一旦 上述的基本功做得札實。例如講到行政處分的定義你很清楚他的條號與內容,連她的瑕疵 類型的條號與效果等都很熟了並且可以加以闡述以後。剩下的就是多看題目。尤其是實例 題的部分,題目千變萬化其實考的就是那一條或是那一爭點而已。考前就熟悉他,上考場 就不怕了。例如一般處分與事實行為的救濟與區分(涉及反射利益)、國賠的實例題、行政 救濟的續行轉換確認訴訟等。 5. 注意時事與修法: 例如寒假前釋字684出來,結果幾乎每所學校的憲法或是行政法都考出來了(連高中學測都 考了,身為準研究生的你能不會嗎?),另外,組織四法通過(現在第五法─行政法人法都 通過了)與五都所產生的組織保留的問題、公務員保障問題、管轄權爭議你能不注意嗎? 最後提醒一下,原本去年(2010)年初行政訴訟法大修,原本以為會考出來,但是似乎沒有 ,難保明年就考了。所以相關時事需密切注意。 6. 閒聊: 這一科是我準備最少的一科,卻也是我最有把握的一科。因為公行所的考試行政法不難, 所以只要把重要觀念搞懂,法條背熟即可。 7. 法條: 行政程序法、行政執行法、行政罰法、訴願法、國賠法、行政訴訟類型等條文一定得一讀 再讀。往往許多小爭點都必須回歸到法條上去解釋。但是一旦條文你不熟或是沒讀過相關 例題,就掛了。建議到了考試前一天條文仍是非常值得再複習一次。 (六) 後記: 考上了有點夢幻的感覺,我常覺得考上的話,怎麼說都對;反之,落榜的話,說什麼都是 屁。一路走來,我是真的很有興趣,在求知的慾望下去念書的。所以有時候往往一周都只 念某一科,或是某本專書,只為了在還書的期限前,將之看完,並做成筆記。 常有同學跟我說,我讀這麼多書,考試時也寫不出來,不如熟背內容就好了。的確在考試 的時間壓力下,很容易慌。因此在廣泛閱讀後,消化並且做成筆記,最後加以運用在考古 題上,乃是不可少的步驟。當這些基本功夠紮實的話,考試前真的就不會一直死背,而是 已經牢牢的記在腦中了。 另外,我必須要藉由看新聞的方式回歸到現實,一直準備考試往往覺得很枯燥,直到將理 論運用在新聞事件中,我才覺得我所學的並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無聊五點、七點。 最後,說實話,放榜前真的很緊張自己會落榜。考台大時,曾經一科換了三種筆,也出現 過一再空行,以為會有時間往前補,最後出現一頁只寫三四行的狀況,好幾科的解釋名詞 也完全寫錯,但老話一句,你不會的,其他考生跟你也一樣,平常心就好,但考完後,一 定要記下不會的部分,以免下一間學校再考出,再度失利。 考政大時,要注意他的頁數只有四大面,要小心留行數給其他題。我雖然寫政大時每科都 很順,但是英文因為看不懂而太緊張,一度以為自己會被英文刷下…考北大時,考前一天 竟然失眠,隔天更發生將科目順序搞錯的狀況,甚至因此緊張到考卷沒寫完。索性最結果 都不差。附上成績供參考: 台大 政治系丙組 政大公共行政系 北大公行系甲組 英文(A) 76 英文 61 *0.25 英文 58 行政學 55 行政學 49 *0.25 行政學 46 公共政策 62 公共政策 62 *0.25 行政法(A) 65 行政法 74 行政法 67 政治學(A) 57 政治學 77 國文 75 總分 390 366 171 最低錄取標準 376 270.75 1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26.194.254 ※ 編輯: kaejen 來自: 120.126.194.254 (05/16 22:41)

05/16 22:28, , 1F
北大書真的少的可憐~辛苦了!努力是有價值的
05/16 22:28, 1F

05/16 22:32, , 2F
05/16 22:32, 2F

05/17 00:15, , 3F
寫得很詳細
05/17 00:15, 3F
※ 編輯: kaejen 來自: 114.24.147.3 (05/17 01:05)

05/17 01:00, , 4F
政大有口試嗎 不然那些成績加起來 怎樣才會366 =
05/17 01:00, 4F

05/17 01:02, , 5F
應該是三個乘 1.25
05/17 01:02, 5F

05/17 01:14, , 6F
非常詳細推~
05/17 01:14, 6F

05/17 08:34, , 7F
哇 終於出現了!! 神手推推推~~~
05/17 08:34, 7F

05/17 10:49, , 8F
推,好豐富的心得
05/17 10:49, 8F

05/17 14:36, , 9F
恭喜 恭喜
05/17 14:36, 9F

05/17 15:52, , 10F
阿智好強!!!
05/17 15:52, 10F

05/17 20:35, , 11F
強者!
05/17 20:35, 11F
※ 編輯: kaejen 來自: 125.231.219.222 (09/24 12:18)
文章代碼(AID): #1DqJACN5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