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政大新聞所榜首、重榜台/交大準備心得

看板graduate作者 (米人)時間13年前 (2011/04/16 00:20), 編輯推噓21(21013)
留言34則, 2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過去受惠於此板頗多, 因此發願考上後要好好寫篇心得文(本文很長), 希望幫助有志於新聞傳播的朋友一些準備方向。 ● 基本背景─ 我本身唸新聞系,但我認為準備考試講求的是效率和技巧, 且因大一大二時忙著玩社團、跑報, 課業成績慘不忍睹,直到升上大三後才逐漸收心, 將心思回歸課業上(但大多修外系的基礎課程), 而考試科目如傳理、研方等皆為大一大二必修, 多半已不復記憶,因此我選擇以補習來快速建立考試知識。 我是個比較阿信的人,沒有特別的讀書竅門, 就是八個字「下定決心,全力以赴」。 我報考了四間學校, 政大新聞所(正取一)、台大新聞所(正取十四)、 交大傳播所甲組(正取五)、師大大傳所(備取十六), 以下是各校考試成績: 政大: 國文 70 英文 76 大眾傳播概論 63 社會問題分析 67 書面審查 87.8 口試 86.2 考試總分 76.04 最低錄取標準 66.44 台大: 中文能力 75 (前40%成績為75分) 新聞學 69 專業英文(E) 67 (前50%成績為38分) 社會學與新聞 46 口試 70.4 (口試資格:筆試總分231分以上) 考試總分 264.38 最低錄取標準 264.38 交大: 傳播理論 52 傳播英文 83 傳播科技概論 76 社會學 62.4 口試 91.5 加權總分 456.40 師大: 原始 計算後 大眾傳播理論 52 13 社會現象分析 30 7.50 社會科學研究法 54 13.50 國文 65 8.13 英文 62 7.75 總分 49.88 正取標準 51.63 在分享我的準備方式前, 非常建議大家可從過去學長姊的心得文中, 選一篇你認為最棒、最合口味的「準備範本」, 以他的準備方式為主要骨架, 再依自身需求調整,盡量向他看齊。 我的範本是去年台大新聞所榜首的學姊, 但我到準備每周一問時就跟不太上她的進度了(她真的太強大了), 但每當感到沮喪、沒有方向時, 看看學姊的心得文總會給我一些鼓舞, 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樣達成目標,也在此謝謝學姊! ● 各時期的大概方向─ 1. 暑期班(七月-九月): 暑假的基本要求是每周認真上課, 非必要絕不缺課,即使缺席也要盡快補起來。 上課時不用錄音筆,專心聽老師講課、抄筆記, 並於下次上課前至少複習過一次。 記筆記的部份,我沒有用活頁紙的習慣(終極筆記才有), 而是每科各買一本筆記本,將上課內容先抄在筆記本上, 回家複習時再謄到講義上,這樣就可做兩次筆記以加深記憶。 有時老師講課速度很快,我又不喜歡筆記很醜很亂, 而看到講義上滿滿的整齊筆記心情就會很好(純粹個人喜好)。 除了每周複習講義外,每天看報紙是必要的(這時期只看一份), 以及聽彭蒙惠英語、看一兩則China Post新聞、背單字。 基本上,我在此階段未投入太多準備, 因周一至周五皆須實習,周末兩天補習, 可自行調配的時間不多。 起初我很擔心是否會因實習而輸在起跑點, 尤其害怕自己是本科系還考不上感覺非常丟臉(對我來說啦)。 但後來發現開學後的真正收心才是主要關鍵,暑假其實不用太嚴肅, 只要理解每周上課內容、每天看報、保持對英文的熟悉感這三項基本功, 有餘力再吸收其他知識即可。 2. 秋季班(暑期班結束-十月中-隔年一月課程結束): 開學後就要調整好心態,將自己視為非上不可的考生, 盡量避免接觸與準備考試不相干的人事物。 在暑期班結束、秋季班開始前,約有兩三個禮拜不用補習, 我在這段時間重新溫習暑假所學, 並搭配五本傳理教科書一同複習。 但當時有點把進度排太緊,秋季班開始上課了我還未複習完, 建議大約在每周一問開始前唸完即可, 重點是一定要徹底複習過一遍。 秋季班的開始是一個轉折點, 此後讀書會、每周一問、考古題、模擬考等接踵而至, 還要顧及大四上的課業,事實上有些分身乏術, 需要很堅強的耐心與毅力才能持之以恆。 我屬於單獨唸書型,不喜歡被外力牽制, 而身邊同樣要考研究所的朋友不多, 因此即使感覺很累很焦慮, 也不知可以和誰說(也從不跟家人說,怕他們擔心), 覺得沒有人可以幫我,常常一個人偷哭、拼命壓抑, 後來寫考古題寫到最後差點後繼無力。 建議大家有壓力時主動找人聊聊, 或去拜拜跟神明說、求平靜, 不要像我這樣什麼都自己默默吞掉,老是在大哭。= = 3. 考前一個月: 坦白說,這段期間我的狀態反而較為平靜, 因學校放寒假了,讓我覺得「終於可以心無旁騖的唸書了」, 過年也沒回家,因我家的慣例是除夕回南部,初三才上來, 但我覺得時間太長會打亂進度(我承擔不起啊), 且今年各校又更提早考了,所以除夕夜我是一個人在宿舍吃麥當勞配電視。 不過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只要記得自己還是非上不可的考生就對了。 考前一個月我每天約七點多起床, 八點多到圖書館唸書,晚上九點半再回宿舍。 考前十天則提早至六點十五起床, 以下是當時的時間分配: 早上(約八點-下午一點):背終極筆記(綜合傳理、電媒、新聞學) 下午(約兩點-六點多):社會學、社會問題分析 晚上(約七點多-九點多):英文、國文(考政大前幾個禮拜開始加入) 睡覺前(約十二點):上網看國外新聞網站、練習英翻中 此時期我仍每天看報紙(開學後天天看四大報,這時回到只看一份即可), 主要利用吃飯時間邊吃邊看。 雖然大家都會猜考題應在過年前就出好了吧, 但我認為像台大中文能力、政大師大的社問真的很難預料, 例如台大今年就出了對江國慶案、大陸富豪陳光標來台灑錢的看法(中文能力五選一), 英文也出了Hosni Mubarak、Tahrir Square等名詞描述, 非常與時俱進,所以考前除了背終極筆記外, 一定要至少接觸國內外媒體各一種,保持對時事的敏感度。 ● 各校各科的準備─ 1. 傳理 先前提到我暑假可運用的時間較少, 因此這段期間只有將講義的基礎打好而已; 暑期班結束後重新複習傳理,除了講義和參資, 我另外借了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 Tankard《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 McQuail《McQuail's特新傳播理論》(真是太俏皮的名字了)。 複習方式是先唸講義,再根據講義內容尋找各書中相關的章節, 若講義上沒提及再自行補充。 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內容淺顯易懂,建議暑假時即可搭配複習;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Tankard《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則較詳盡, 尤其Tankard這本我特別喜歡,推薦大家一定要讀; 至於McQuail我是挑章節唸,因它的涵蓋範圍很廣,有些內容較深, 以準備考試而言,我覺得當參考就好。 其他專書的部份,例如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台灣傳媒再解構》、成露茜《批判的媒體識讀》、 李天鐸譯《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陳學明《文化工業》、 Bauman《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等, 我其實未涉獵太多,也是挑章節唸, 有些則是系上課程讀物,不一定和準備考試有絕對正相關, 但有餘力多閱讀還是會有幫助的。 考試科目的話, 我覺得交大傳理考題非常適合用來檢驗自己是否能活用理論, 例如它會考網路與傳理的關係、理論如何在當代進行創新運用等, 即使沒有報考交大,也可藉由練習它的考古題來思考傳播理論的應用。 2. 新聞學 新聞學較生活化,多與時事結合, 可藉由不同社會現象來反思此學科的應用。 除了講義外,李茂政《新聞學新論》、 彭芸《21世紀新聞學與新聞學研究》也是值得推薦的讀物, 但基本上我覺得看講義和參資就夠了, 重點在於多思考,寫考題時偏重「應然面」, 意即「應該怎麼做會比較好」(縱使實際上很難達到),比較理想化就對了。 3. 電媒 坦白說我對新科技興趣不大,因此著墨不多, 不過除了唸講義和參資外,有時候會瀏覽數位時代、動腦的網站, 準備每周一問時也還是累積了近九十頁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我覺得網路和匯流仍是很熱的議題吧,這部份可持續注意。 至於考試,交大特別喜愛新科技, 政大似乎也有這樣的趨勢(從去年的電子書到今年的google)。 其實看到交大傳科概成績我有點嚇到, 因我覺得這科是我當天寫得最不順的, 連題目都有點看不懂,心想有三十就要偷笑了吧, 且我並未針對此科目特別準備、也沒有寫考古題, 而交大今年出的題目剛好是學長姊輔導課上提到的(但也只有一些些), 所以得到這個分數有點心虛,還是其實大家都差不多這個分數?XD 奉勸大家輔導課還是要去上,因為搞不好考試就真的出了。 4. 社會學 我本身對此科目很有興趣,大三時修了一學年的社會學, 算是有些基礎,不過因為是以台政為目標, 而看台大過去的考題又不是那麼的「社會學」, 所以我是有點臨時抱佛腳,唸得斷斷續續,最後台大的分數果然不太好看。 之前修課用的書是王振寰《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我另借了葉啟政《當代社會思想巨擘:當代社會思想家》、 瞿海源《台灣的社會問題》、 林瑞穗譯《社會學》、張君玫譯《社會學的想像》, 不過除了王振寰老師的那本有讀完外,其他多為參考用。 至於考題,只零星地寫了台大98-99年、交大99年。 臨時抱佛腳的方法是, 我把台大和交大90-99年的考古題印出來, 分析兩校的考題類型與方向, 例如台大常考社會學的想像、交大喜歡三大家、消費文化方面等, 針對常考題型作加強。 另外,考前一個月我徹底讀了一遍王振寰《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搭配之前學校老師的上課講義一起複習, 並針對我認為較有可能考的章節如社會階層、偏差與犯罪等另做筆記摘要。 我自認這樣的準備方式有點僥倖, 但也還好之前修課時很認真,因此考試成績低空飛過, 建議這部份參考其他強者的準備方式,感覺會較踏實些。 5. 社問 我沒有上趙鈞老師的課, 平時也未規劃「現在要來唸社問」的時間, 準備這科只能靠平時廣泛地閱讀, 尤其是報紙,建議每天看四大報, 培養對時事的敏銳度與看法,並養成剪報的習慣, 如此累積到考前一個月就差不多可以猜題了, 準備方式在下面終極筆記的部份會再提到。 6. 英文 我的英文程度普通,考上大學後沒有持續保持唸英文的習慣, 直到大三上為了準備多益聽了一陣子的空英, 大三下則每天看一兩則China Post。 而暑假一開始求好心切直接硬背GRE單字其實很痛苦, 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 卻還是不出那幾頁……(我是買俞敏洪《GRE字彙紅寶書》) 大概到十月中左右我就放棄紅寶書了。 因此,除了《單挑1000》必背之外, 我還會推薦許章真《最重要的100個英文字首字根》, 這本書對於背單字很有幫助,可較有效率地提升字彙量且不易忘記。 文法則是重新複習高中用的劉銘《突破高中文法句型總整理》; 作文的話,因我設定的目標是拿到基本分即可, 在大四上也特別去修了一堂英文寫作, 雖然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每個禮拜都要寫一篇, 但透過閱讀許多範例、背一些句型和諺語, 寫出一篇有基本樣子的作文應該不會太難。 針對各校的英文,台大今年考名詞翻譯、名詞描述和文章英翻中, 建議名詞翻譯的部份一定要做考古題, 像stem cells今年又出了, 看到這題時當場超想自殺, 明明就在考古題上看過這個詞啊但當時卻偷懶沒去查, 然後當下又想不起來是什麼意思。= = 名詞描述則是出人名、地名或組織, 用英文解釋它是誰、什麼意思、有哪些特色等等。 因我從十一月開始每天收看BBC、TIME、CNN、China Post、Newsweek的文章, 每個網站挑一至兩篇或top news story閱讀, 直到考前都是如此, 非常幸運剛好今年來考,看到這大題整個覺得得救。XD 英翻中的部份, 我也是在十一月中左右開始每天練習, 選材自美國之音中文網(如下), http://ppt.cc/hNlX 每天翻譯一至兩則, 因為是廣播稿,每則都短短的, 但中英對照,每天練習對準備台、交大的英翻中蠻有用的。 至於政大英文,除了平時盡量接觸英文外, 建議要練習考古題,尤其字彙、文法選擇題, 我寫了政大英文93-99年(不含作文)、台大英文(A)、(B)各96-99年, 並將不會的單字片語抄在活頁紙上, 考前密集背這些單字,感覺比較不會沒方向。 7. 國文 台大的中文能力等於社問分析,就不再提, 這裡指的是政大和師大的國文, 我主要是靠高中考大學的底子吧, 大概考前一兩個禮拜才開始準備, 主要練習政大95-99年考古題、 《搶救國文大作戰》的字音字形和成語, 另外看了一兩遍吳亭誼《活用古文選》。 作文的部份,因之前跑報常寫文章, 雖然體裁不同,但運用文字的能力尚可, 沒有特別練習寫作,建議可多看範本、多背佳句。 ● 講義之外的準備─ 1. 大四修課 我大四上修了十學分(四堂課+一堂旁聽), 五堂課中有兩堂是系上課程, 其他皆為英文授課,分別為聽力、口語、寫作訓練。 我覺得大四上的選課很重要, 因它可能會影響你對研究所考試的準備。 多選英文課的好處是,你去上課也等同於為你的研究所考試做準備, 因為沒有學校不考英文, 且當多數人皆補習、專業科目的訓練相差無幾時, 英文絕對絕對是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 過去台灣的教育體制可能會讓我們覺得英文只是一個「科目」, 但我認為應試著將英文當作生活中的一部份, 只要與英文有關的人事物皆可多接觸,畢竟考試題目也是沒有範圍的。 2. 報章雜誌與網站 開學後我每天看四份報紙,看到重要時事或評論便會影印, 並買了很多文件夾做歸檔整理,方便日後查閱。 戴然老師常說「報紙等同於講義」,確實如此, 後來我的許多考古題答案皆參考自各報投書,且長期閱報對社問考科也有幫助。 雜誌的部份我則著墨較不深, 沒有定期閱讀如天下、遠見、新新聞、數位時代等雜誌期刊的習慣, 只有偶爾到圖書館去做一次「巡迴」, 剛好看到重要報導才會影印保存, 以及後來整理每周一問和寫考題時,才會再去搜尋需要的資料。 網站的話特別推薦NccWatch和立報, 前者會整理重要的傳媒時事,可節省蒐集資料的時間, 而後者則可看到較不被主流媒體重視、但卻很重要的議題, 其觀點也值得借鏡。 3. 讀書會 我原本沒有打算組讀書會, 因覺得自己的個性較獨來獨往, 但後來到了準備每周一問時,頓時覺得壓力實在太大, 且我對自己要求太高,一心想要包山包海(事實上哪有可能), 結果準備第一周時整個累得半死,但卻事倍功半, 因此後來還是和系上兩位同學共組讀書會。 我們的讀書會每周一次,運作方式為針對每周一問的問題, 先整理出報考學校的相關考古題(關鍵字), 由題目去找適合的論文及報刊雜誌, 聚會時分別印給大家並講解自己找到的資料, 回去整理消化成個人答題庫後,再給戴然老師批改。 對我而言,讀書會最重要的功用是蒐集每周一問的資料, 提升答題庫的豐富性,同樣的問題每個人觀點不同, 呈現的資料自然較多元。 建議有機會組讀書會的話比較好, 雖然我的兩位戰友後來皆順利推甄上研究所, 只有我一個人走到最後,但我仍然很感激當時大家相互幫忙, 使得準備每周一問也沒那麼艱難了。 4. 每周一問 因為今年有些學校又更提早考了,變成「每周二問」, 壓力也會比較大一些。 我有買去年學長姊的每周一問,但主要還是自己整理(買心安的), 學長姊的就當作是其中一份參考資料。 我每周一問資料以新聞學研究和中華傳播學會的論文為主, 再搭配報章雜誌和專書。 當時整理每周一問真的很累、有種永無止盡的感覺, 且即便資料已經厚厚一疊了, 寫考古題時還是得常補充新東西進去。 建議一定要先仔細分析過報考學校的考古題, 想像一下大概可以怎麼寫這個題目,找資料時也會較有方向可循。 5. 考古題 除了英文,勤練考古題也是上榜的關鍵之一。 剛開始寫考古題時很挫折, 因過去練習申論題的機會不多, 寫一題總是花上好幾個小時。 我寫考古題是不計時間、皆開書寫, 因為我希望能寫出最理想的答案,之後再統整至終極筆記裡。 我總共寫了: 台大新聞學 93-99年 政大傳理 93-99年 交大傳理 96-99年 師大傳理 96-99年 三次模擬考 我認為寫考古題沒什麼訣竅,就是多寫多賺, 寫多了自然就會慢慢抓出每個學校的脈絡, 例如我覺得政大的題目通常很大, 有種飄忽感(有時候寫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交大則偏好新科技和理論創新等。 多寫考古題就可將這些雷同處累積起來, 遇到類似的題型便能派上用場。 此外,建議多背學者們的名言佳句, 一題通常請一兩位學者幫你站台就行了, 可使答案看起來較有說服力。 6. 模擬考 如同戴然老師所說,模擬考的功能是發現自己還有哪些地方疏忽了, 趁早將漏洞補起來,以免真正考試時出錯。 因此無論有無準備,每次補習班的模擬考一定要去考, 分數高低則不必過於在意。 想當初十二月底的模擬考我只拿到37分,一度感覺很難過, 但後來想想與其浪費時間自怨自艾, 不如趕快重寫一遍自己滿意的答案比較快, 只要記得「寫了這題就是你的了」, 以後再碰到類似的題目就可以先暗笑三聲,馬上打趴別人。 7. 終極筆記 我的終極筆記只有一本,主要來自過去寫的所有考古題, 不分學校、科目,是以主題進行分類。 舉例而言,我有個分類是考「報導不實」, 我先將寫過的考古題中有關「報導不實」的題目找出來, 分別為台大96年第一題(考報導不實)、 台大94年第一題(考查證)、 師大97年第一題(考何謂真實)、 政大97年第一題(考客觀性意理)、 政大94年第一題(考網路消息來源), 將答案精華謄到活頁紙上,並針對戴然講義以及每周一問做地毯式掃描, 例如Bennett認為當今新聞產製的扭曲與偏見、 寫作不完整的原因、多元化報導等與「報導不實」相關的資料, 再以3M便利貼補充。 使用活頁紙可隨時補充新資訊進去, 且我建議手寫終極筆記, 當時我花了約五個早上的時間整理近一百題考古題, 寫到後面手都在抖、字跡有夠難看, 但好處是可更進一步加深印象,訓練答題手感。 至於社問,因之前每天做剪報, 考前一個月即可自行猜題, 列出二十個今年很可能會出的題目, 例如我當時就列了置入性行銷、兒少法、名嘴、陸生來台、霸凌等等, 再從剪報中尋找可用作答題的資料。 我覺得準備社問實在需要一些運氣, 因為真的很難拿捏各校會出什麼題目, 只能多看報紙、作筆記, 以一種「備而不用」的心態來面對吧。 8. 媒體作品(第二階段) 因本科系的關係,已累積了一些作品, 因此我在投書方面不甚踴躍, 只有偶爾有感而發才會去投。 但多投書總是好的,另外也建議本科系生, 若校內成績或媒體作品還不錯的話, 可多嘗試申請獎學金、參加比賽, 例如聯合報王惕吾獎學金、李政育新聞獎等,讓自己的經歷更加豐富。 ● 口試 我覺得模擬口試真的很重要, 補習班的好處是有學長姊幫忙, 若方便的話盡量面對面口試, 因對方可將你的臨場反應、儀態看得清清楚楚, 也有較大的進步空間,這部份是電話口試難以達到的。 我的口試經驗比較極端, 因各校口試風格差異很大, 雖然身為本科系生, 並不表示一定占有優勢(有時候反而是個劣勢), 重點在於「報考動機」以及「自己到底想要從這間學校獲得什麼」。 由於我在研究所考試前,幾乎沒有口試經驗, 都是一路考考考上來, 因此這部份只能提供一些拙見,希望大家別犯這些錯, 至於如何精進口試時的表現,則有賴其他強者分享了。 1. 交大 交大口試可自備PPT,這對我來說較有利, 因過去的一堂旁聽課幾乎每周都要上台報告, 而口試只是台下觀眾變成老師而已。 我自認口條不是很好、又容易緊張, 因此花了不少時間把PPT做得較精緻些, 上台自我報告時也會較有自信。 交大老師的問題包括:目前各校報考情況(建議誠實以報); 如果都考上了會選哪一間、為什麼; 在校成績起伏的原因(我大一大二成績超爛,大三回歸課本並於下學期拿了書卷一); 畢業後有什麼規劃; 我從大學中獲得最多的是什麼、並舉例說明。 2. 台大 台大分為個別口試和團體口試, 台大老師的風格比較aggressive, 會一直追問或打斷你說話。 我自認沒有準備得很好, 因此面試時有種節節敗退的感覺, 後來又不小心講到自己不熟的東西, 結果就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了。= = 另外,台大老師會用英文問問題, 因此英文口說的部份也要多加強。 至於團體口試, 建議一定要參加學長姊的模擬訓練, 事先認識可能同組的夥伴, 了解大家的應答情況。 基本上只要有模擬過流程就ok了, 主要還是看抽到的題目內容與臨場反應。 3. 政大 除了基本的自我介紹, 政大老師的問題包括:自認的專長是什麼; 各校報考情況;以後有興趣的研究領域;有無補習等。 如同之前的學長姊所言, 政大老師會仔細閱讀備審資料, 因此一定要對自己交出去的東西非常熟悉。 ● 其他─ 1. 考前:拜拜 我是去芝山巖惠濟宮(在芝山站附近), 沒有特殊偏好,只因我弟之前考試時都去拜這間,所以我就跟著去了。XD 我覺得拜拜是求心安啦,考前還是去一下比較好, 當然也不是說拜了就一定會上,自己認真努力還是最重要的。 2. 考試時:護腕 戴然老師有建議可以去買, 因為筆試考一整天手真的會很痠, 所以我就真的去體育用品店買了(店員還問我是要打什麼球……), 不過實際上就算戴了手還是一樣會痠啦。 雖然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但我覺得戴著寫考卷會讓自己心定很多, 好像有什麼力量在加持一樣, 我默默懷疑考師大時是不是因為懶得戴結果就只有備取。XD - 以上是我非常冗長的心得分享, 若有其他問題歡迎連絡我,我會盡力幫忙。 祝福大家明年此時也能金榜題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227.162

04/16 00:23, , 1F
推~
04/16 00:23, 1F

04/16 00:24, , 2F
今年的新聞所好完整阿XDD
04/16 00:24, 2F
※ 編輯: qing2140 來自: 61.56.227.162 (04/16 00:24)

04/16 00:32, , 3F
你交大口試的成績太強大了!(跪)老師都問我現在薪水多少XD
04/16 00:32, 3F

04/16 00:35, , 4F
台大團體口試趴呢推^^ 妳真的好厲害!!!!!太強大了!!!
04/16 00:35, 4F

04/16 00:40, , 5F
學伴推!
04/16 00:40, 5F

04/16 00:42, , 6F
推!! 好棒!!
04/16 00:42, 6F

04/16 00:54, , 7F
用心推
04/16 00:54, 7F

04/16 00:59, , 8F
推!!!!!!!!!!!!!!!!!!!!!!
04/16 00:59, 8F

04/16 01:01, , 9F
推你強者!!!!!!!!!!!!!!
04/16 01:01, 9F

04/16 01:12, , 10F
我也是拜芝山岩那間... 政大跟清大都上了XD
04/16 01:12, 10F

04/16 02:05, , 11F
推 心得很用心
04/16 02:05, 11F

04/16 03:09, , 12F
推!!!!!!!!!!!!!!!!!!!!
04/16 03:09, 12F

04/16 10:23, , 13F
今年新聞所心得文好多而且也太完整!該不會是被伊媚給激起~
04/16 10:23, 13F

04/16 11:34, , 14F
推認真的文章!!!:D 雖然我完全不是這個領域XD
04/16 11:34, 14F

04/16 14:48, , 15F
認真心得文 推
04/16 14:48, 15F

04/16 15:40, , 16F
可以請問強者原PO會選擇哪間就讀嘛~
04/16 15:40, 16F

04/16 19:00, , 17F
希望原po決定後其它間可以去放棄 非常謝謝^^
04/16 19:00, 17F

04/16 20:29, , 18F
nicolas也超強的啊,以後可以照常去家聚(還是太老了?XD)
04/16 20:29, 18F

04/16 20:30, , 19F
bevis期待明年看到你:)
04/16 20:30, 19F

04/16 20:31, , 20F
嗯,我會選擇政大新聞所。
04/16 20:31, 20F
※ 編輯: qing2140 來自: 61.56.227.162 (04/16 20:32)

04/16 23:14, , 21F
真的是強者我同學 親友團大推~
04/16 23:14, 21F

04/16 23:22, , 22F
大推認真的學妹!!!!!!!!!祝妳大放異彩!
04/16 23:22, 22F

04/17 00:17, , 23F
樓上QQ 你也是,但如果太冷要記得穿外套啊~XD
04/17 00:17, 23F

04/17 13:18, , 24F
各位板友,真的很對不起,我昨晚話說得太快,雖然是以政
04/17 13:18, 24F

04/17 13:18, , 25F
大為優先考量,但父母那邊目前仍在溝通中,若造成板友困
04/17 13:18, 25F

04/17 13:18, , 26F
擾,本人深感抱歉。
04/17 13:18, 26F

04/17 19:23, , 27F
大推腥吱人
04/17 19:23, 27F

04/23 02:35, , 28F
推!!!!!!!!!! 你真的太棒了
04/23 02:35, 28F
※ 編輯: qing2140 來自: 140.119.138.102 (07/05 00:44)

07/09 03:15, , 29F
1 中正(非頂大)校友當老師公然罵髒話,最
07/09 03:15, 29F

07/09 03:15, , 30F
07/09 03:15, 30F

07/09 03:15, , 31F
2 中正(非頂大)校友公然說謊,還不敢面對
07/09 03:15, 31F

07/09 03:15, , 32F
07/09 03:15, 32F

07/09 03:15, , 33F
3中正(非頂大)校友後段私大,洗上非頂大
07/09 03:15, 33F

07/09 03:15, , 34F
尾巴翹高高,笑笑 http://ppt.cc/Y9w0
07/09 03:15, 34F
文章代碼(AID): #1Dg7176W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