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社會類所心得文

看板graduate作者 (HeyKristy)時間13年前 (2011/04/05 07:22), 編輯推噓16(16027)
留言43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好,會想來版上寫下心得,自然是希望提供日後考生一些經驗,但我也會先把自身狀 況交代清楚,並且,在以下的這篇心得文當中,也帶有許多個人經驗的反省以及賭注性的 挑戰,在上榜之後,或許我只能僥倖的說賭注成功,但也深深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打破許 多既定的考試走法,給大家一些參考。 先簡單說明自己備考狀況。首先,我是重考生,以去年來講,我則是跨考科系,大學並非 社會類所考生,在大四的時候以補習方式備考。至於今年的榜單,是考上清大社會與交大 社文,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兩所很不相同,但對我而言,準備的過程基本上很相近,只是在 撰寫題目時所引用的文本有所不同,主要還是因為有想發展的研究主題,所以基本上便圍 繞在此主題做開展;另外,這兩所共同重要的考科就是英文。 簡單來說,重考之路,我試圖打破之前的唸書方式,因為,大學四年的我並不是唸理論出 身,我發現必須重新學習”如何唸書”這件事,並且,這真的很重要。考社會類所的學生 ,必須清楚掌握論述能力,這種論述能力,不是概念的背誦與詞彙的堆疊,而是在腦海中 建立一套具有歷史脈絡的思想體系。 舉例來說,學習馬克思,你要清楚早年馬克思是在與神學做劃分,所欲對抗的是神權與王 權,所以他講異化,講反客為主;1845年之後你會發現他從政教批判轉向社會批判,這個 階段的著作有費爾巴哈提綱與德意志意識形態,在講勞動生產觀,因為當王權與神權不再 被人們所認可後,真正的平等卻仍未到來,權力轉移到市民社會之中持續進行鬥爭,所以 馬克思開始訴求從實踐勞動之中獲得力量;1848年革命失敗之後,馬克思逐漸明白,缺乏 科學分析,革命仍然不會成功,所以他開始與政治經濟學派對話,試圖從李嘉圖和史密斯 的經濟學觀點中進行釐清,那麼你就該知道使用價值和勞動價值並不是馬克斯最早提出來 的,而他所提出來的使用價值和勞動價值與Simth提出的差異又是如何,並且1867年開始 寫資本論的馬克思,又為何從提倡勞動生產的現實觀,走向抽象分析的轉折,你是否又能 解釋這之間的脈絡。(上述寫的不好請見諒,我承認考完之後真的會得失憶症) 因此,我希望有補習的同學們可以想想,你真的有時間消化所有補習的內容嗎?並且老師 給的所有課程都是你需要的嗎?在時間、體力與精神壓力上都耗費許多不必要的成本,如 果我們有能力,是否可以不要以補習班老師給的進度為進度呢? 我會這樣說,並不是要與補習班對抗,畢竟我自己走過那條路,我很感謝老師教給我許多 基礎,但是,在重考這一年,我想我體會了另一種學習模式,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試試看 ,或至少相信,準備考試其實有很多種走法。 *** 首先,是理論的部分,去大學部旁聽,收穫會相當大,一個學期下來,你會發現老師試圖 帶領同學們進入文本脈絡,並且,老師所摘出的原典段落,都是他消化過後的精華章節, 你只要跟隨課堂的筆記,搭配回去反覆理解指定的段落,當然有興趣的話可以延伸,把前 後文也找出來嘗試閱讀。另外,古典三大家是基礎,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還不會走就想要 飛,當代囫圇吞棗念了一堆,拼拼湊湊只抓到瑣碎的概念,但其實他們很多都是在跟古典 對話,而古典思想家又回頭不停與形上學和神學對話,那是因為處在古典三大家的時代, 社會學還非常努力想尋找自身的定位,所以重點並不是說哲學家的思想也要閱讀,而是” 脈絡”,以三大家所處的時代、面對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現況出發,去看他反駁的是什麼思 想、而同時代與他一起反駁但提出不同解決之道的又有什麼思想(例如馬克思時期所提出 的革命,其實像社會主義也有許多思想家提出不同藍圖)。先抓出這些脈絡之後,再去看 他之後的發展,以及到了當代這些繼承學派演變為何、分支為何。 *** 另外,在理論的書單方面,建議二手詮釋書籍真的不要亂看,我當初因為很難抓到脈絡, 看了很多二手,(R版楊版宋版等),雖然淺顯易懂,但後來當我開始讀比較好的詮釋書籍 ,或是直接讀原典後,我才明白二手詮釋的觀點有很多錯誤,或者是說,你讀了二手簡單 的概念闡述,你的論述能力就容易僵化和片段化。你以為你抓到概念了,其實那些概念可 能出自於一個思想家完全不同時期的思想發展;那還不如,把概念放置在作品中進行描述 ,其次,再帶入歷史脈絡會更完整。 *** 接下來,我想要提及研究主題和研究計畫的撰寫。先說明我自己的情況是完全拼這個部分 ,像統計和研究法,在重考路上我也就放掉了,這是我個人的情況,考社會類所的同學應 該能明白我的弦外之音,就是說如果你的志趣是質性研究和文化歷史取向的社會類所,你 應該會喜歡我的備考方式。(在此我也無意帶入質性和量化研究的論戰,請姑且就當我們 各有所好,並且我也並非鼓勵放棄量化學習。) 首先是鼓勵大家多參加研討會、多逛書店,有助於掌握每年的學術主流,至少我今年在這 方面受益相當多。我個人的研究興趣,幾乎是在參與完社會學年會之後,見識了各方學者 的研究計畫和發表後,激發出許多靈感,並且也將之前從學術期刊中讀到的零散主題概念 與發表內容進行很好的連結、對話。當然,這前提是你之前已大量閱讀許多期刊文章,並 已累積了一定程度對某個領域的好奇心,那麼在研討會中,你一定能獲得非常大的幫助, 並且找出你認為論述能力清晰的學者其過往文章來讀,試圖走進他的論述邏輯,採用的觀 點和流派(甚至回頭閱讀他的參考文獻),最好能找出與之對話的文章,把一來一往不同的 觀點進行釐清,試著站在你支持的觀點為之反駁,思考如果是你會怎麼回應質疑者。 以上所有的思考,都能夠化作清楚的論述內容,在考試的時候,這些你讀過的文章就成為 你最好的材料,考試時就是把你整理過的想法寫下:誰的著作中抓住了什麼主題進行研究 ,他所引用的理論有誰,結合的具體現象是什麼,在研究法上他採用了什麼方法;與之對 話的評論者是誰,採用的理論是什麼,為什麼不同,而你同意不同意。只要在考前把這些 你感興趣的材料釐清,在考題中便能盡可能發揮,特別是針對需要試寫研究計畫的題目。 *** 書單方面,我想就針對自己的領域進行推薦,他們都是很好的書,只是如果各位的考試取 向與我不同,參考即可。另外,此為選擇性的推薦,因此並非以完整度為標準。 (一) 社會學與社會思想 1. 社會學大有用,葉欣怡,群學。(去年的讀本) 2. 群學爭鳴,謝國雄主編,群學。(去年的讀本) 3. 發現社會之旅-西方社會學思想述評,Randall Collins,中華書局,北京。 4. 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Peter Berger & Luckmann,巨流。(第一章) 5. 社會學導引-人文取向的透視,Peter Berger,巨流。(淺顯易懂) (二) 當代 6. 文化與社會,Jeffrey C. Alexander與Steven Seidman主編,立緒。 (各家文章選集,很經典,注意選集的文章年代對照作者所處的理論發展階段。) 7. 文化社會學的實踐,Edles, Laura Desfor,韋伯。(文化研究的方法論參考) 8.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畢恆達,小畢空間。 (三) 主題性 * 女性/婚姻與家庭 1. 跨國灰姑娘,藍佩嘉,行人文化實驗室。 2.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Ulrich Beck與其妻,立緒。 * 國族主義/國族建構 1. 想像的共同體,Benedict Anderson,時報。(建議有人帶領閱讀,或讀書會) 2. 回歸現實,蕭阿勤,中研院社會所。(注意從現代性的觀點與之對話) 3. 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Harald Welzer主編,北京大學出版,北京。 最後,po上這篇心得,其實算是鼓起不少勇氣,畢竟我知道版上高手雲集, 但還是本著將自身經驗和學習心得提供給日後考生參考的心態, 希望讀者不要嫌棄,若觀點上有任何不同意之處,歡迎回應:) 社會類所總是需要有熱情的人才能持續走下去, 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熱愛這條路的人們加入我們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96.2.118

04/05 07:25, , 1F
推一下
04/05 07:25, 1F

04/05 07:36, , 2F
加油
04/05 07:36, 2F

04/05 12:12, , 3F
等等大概又會有外行人來說這篇在炫耀
04/05 12:12, 3F

04/05 12:25, , 4F
怎不考台政社會所,比較好
04/05 12:25, 4F

04/05 12:29, , 5F
呃,其實這幾間社會所不是像樓上想得那麼簡單,照大學聯考
04/05 12:29, 5F

04/05 12:30, , 6F
排名排就好啦。據說每個所的走向不太一樣的。
04/05 12:30, 6F

04/05 13:03, , 7F
我覺得社會科學其實並沒有什麼理論的差別 只有途徑差異
04/05 13:03, 7F

04/05 13:43, , 8F
回R大:我也覺得走向很不同,但現實情況是每台政清重榜情形
04/05 13:43, 8F

04/05 13:43, , 9F
都會出現不少。
04/05 13:43, 9F

04/05 13:44, , 10F
還是有基本科目可以拼,只是我今年並不是走這條路。
04/05 13:44, 10F

04/05 14:20, , 11F
社會人推一個 社會所到後來研究方向會決定你的志向
04/05 14:20, 11F

04/05 14:31, , 12F
量化已經有一大票人在搞了 質化(真正的不是抄書的)更應該
04/05 14:31, 12F

04/05 14:31, , 13F
多推廣,不需要害羞或怕什麼量質化之爭
04/05 14:31, 13F

04/05 14:52, , 14F
根本不需要分啥質量化吧
04/05 14:52, 14F

04/05 15:47, , 15F
推!!!!
04/05 15:47, 15F

04/05 17:02, , 16F
我知道u大意思,我面試的時候也被老師這樣嗆過
04/05 17:02, 16F

04/05 17:03, , 17F
的確是不應該在觀念上就先二分
04/05 17:03, 17F

04/05 17:33, , 18F
是不是炫耀文差那麼多,感覺三樓好像分不大出來?
04/05 17:33, 18F

04/05 18:28, , 19F
因為雖然他們算是有各自體系 但是太八股也不好
04/05 18:28, 19F

04/05 23:40, , 20F
推!
04/05 23:40, 20F

04/06 16:52, , 21F
APROC 顯然你根本看不懂我在說啥
04/06 16:52, 21F

04/06 16:52, , 22F
還是你覺得你自己就是我推文所謂的"外行人"?
04/06 16:52, 22F

04/06 16:53, , 23F
要戰麻煩也先看清楚別人的論點 省得自己丟臉
04/06 16:53, 23F

04/06 21:08, , 24F
推!!
04/06 21:08, 24F

04/07 01:27, , 25F
我的媽呀...STS又出現了....
04/07 01:27, 25F

04/07 14:15, , 26F
回樓上,我列出的領域是個人有花時間鑽研,並且從中獲得
04/07 14:15, 26F

04/07 14:16, , 27F
許多觀點上的收穫,他們可以與眾多理論對話,同時處理的
04/07 14:16, 27F

04/07 14:18, , 28F
的通常是兩三條以上的軸線,我認為可以提供很好的思維訓練
04/07 14:18, 28F

04/07 14:19, , 29F
所以也如我在文中所提,是經過選擇後才列出的,僅供參考囉
04/07 14:19, 29F

04/11 20:48, , 30F
非常感謝這篇文章!我正在準備社會所
04/11 20:48, 30F

04/11 20:48, , 31F
但我剛剛查了交大社文讓我很感興趣
04/11 20:48, 31F

04/11 20:49, , 32F
我想知道您怎麼同時念社會學又同時念文化研究阿
04/11 20:49, 32F

04/11 20:51, , 33F
我還好奇您的社研和統計怎麼考的...
04/11 20:51, 33F

04/12 23:40, , 34F
哈哈回樓上,你有看到我強調"弦外之音"嗎?
04/12 23:40, 34F

04/12 23:40, , 35F
我第一年的時候全力拼社會所,但是我統計還是很差,
04/12 23:40, 35F

04/12 23:41, , 36F
概念與觀念能掌握,但計算還是很差;那第二年的準備,
04/12 23:41, 36F

04/12 23:42, , 37F
等於是耙梳期刊和著作,從中去整理出這個作者的研究方法
04/12 23:42, 37F

04/12 23:43, , 38F
但由於我聚焦的主題比較屬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的方向,
04/12 23:43, 38F

04/12 23:45, , 39F
基本上從理論到研究的開展是來回循環的邏輯,蒐集的資料
04/12 23:45, 39F

04/12 23:46, , 40F
也比較多是處理敘事分析、口述歷史分析等等等,
04/12 23:46, 40F

04/12 23:48, , 41F
這個就是前面推文的朋友提到的"取向"和"興趣"問題
04/12 23:48, 41F

04/12 23:49, , 42F
統計我也還是有練基本的,太難的我也就放掉了。
04/12 23:49, 42F
※ 編輯: shodok 來自: 175.96.2.118 (04/13 00:15)

04/13 18:54, , 43F
沒有理論質量之爭?等你久了就知道學界生態了~顆顆顆
04/13 18:54, 43F
文章代碼(AID): #1DcbAX2-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