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所考試經驗分享與心得建議(含甄試)

看板graduate作者 (Les Miserables)時間19年前 (2005/02/28 15:2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文將另貼於我的blog,以及戴然網站學長姐建議區) 前言 各位學弟妹大家好!  去年此時,我正如同各位一樣,對於自己的未來茫然無所知,也對於研究所充 滿著期待與想像,一心希望能夠考取研究所,獲得更多教育資本的機會。我能體 會各位的心境,在此,也願意提供一些經驗與想法,給各位學弟妹做參考。  在準備考試的期間,由於我本身大一大二時的成績不盡理想(許多學校在報名 時已經限制大學成績的門檻,以及在口試面試時老師們對於成績可能的要求), 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時候,一度想放棄研究所甄試這條路。不過,由於有幾所學 校並沒有這些門檻,所以我也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選定了幾間我真的想念的研 究所投考之。所以,在這裡也先告訴各位,不要因為總成績稍差,就放棄了一個 可以入學的管道。如果你真的有心進入研究所學習,就讀大學時也在研究上或實 務上有一些很好的表現,或是時常投書報章雜誌與媒體機構獲得刊登等,不需要 怕不可能,放手一搏試試看,說不定也許就有機會上榜。  不過,也在這裡先強調,碩士班甄試只是入學的其中一種管道,在整體的準備 上,仍要以四月的一般入學考試「為主」,不要因為準備甄試而顧此失彼,到頭 來可能會是兩頭空而得不償失。也不要因為某所(些)學校的甄試考不順利,而 影響了自己準備其它學校甄試考試,以及一般研究所入學考的進度與心情,甚至 因此而無心考試放棄機會,這都是需要去注意的,稍後會對這些作深入說明。  以下是我的經驗分享與心路歷程。 讀書方法 1.有關傳理與新聞學(橫向閱讀,觀點的整理與比較) 此方法,乃為師大大傳所陳炳宏老師所傳授之讀書方法。  當我們在念傳播理論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市面上有很多個不同版本的傳播理論 教科書。而每一個版本,其內容都有所差異,而且關注的焦點與方向都不盡相同 ,也因此,當我們在讀傳播理論的時候,都會因為沒有所謂的標準教材而備感艱 辛。也因此,我們可以以橫向閱讀方式,閱讀傳播理論。  如何橫向閱讀?橫向閱讀並不是要你一本一本傳播理論,從頭到尾讀完它。而 是,當你在閱讀某一個理論或章節的時候,同時翻閱不同版本的傳播理論,翻看 各不同版本中,對於該理論章節論述解釋的異與同做比較分析,並且筆記紀錄之 。舉例,當你在閱讀傳播效果萬能論(或稱魔彈論、皮下注射理論)時,同時翻 閱McQuail版、翁秀琪版、林東泰版、羅世宏版、李金銓版、楊志宏版等〔註〕 「傳播理論」,比較各版其中對於傳播效果萬能論的論述與解釋。第一次粗略翻 閱,第二次細讀各版,第三次比較分析各版異同並且做之以筆記,第四次閱讀並 且徹底了解該章節該理論的假設、定義、批評等,第五次熟記之。  也因此,橫向閱讀即以同一章節理論不同版本比較閱讀而稱呼之。其優點,在 於可以了解各版本傳播理論對於同一個理論章節的解釋與分析其間差異,此對於 各位在答題的分析能力與深度上,有明顯的幫助,而且,此方法又可以幫助你同 時記憶各版本對於同一理論的定義,一舉數得。只是,此方法較為耗費時間,並 且要花心力在重複閱讀身上,大多數人會快速失去耐性,而且感到壓力繁重。  另外,每個版本的教科書必定有其遺漏的理論,此方法可以補足各個版本的傳 播理論教科書間的不足與遺缺,不會因為只讀某一版本的傳理,而失去了了解其 他並沒有在該本書中提到(或者只有約略帶過)的理論的機會。 〔註〕閱讀傳播理論,有幾本「必備」的傳播理論教科書,以下為其書目清單: (1)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証           三民書局 (2)羅世宏譯(Tankard)-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  五南出版社 (3)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              三民書局 (4)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              師大書苑 (5)陳芸芸等譯(Denis McQuail)-特新大眾傳播理論   韋伯出版社 (6)程之行譯 (Littlejohn)─傳播理論         遠流出版社 (7)翁秀琪主編-台灣傳播學的想像(上下冊)      巨流出版社 (8)楊志弘等譯-大眾傳播理論 基礎、發展與未來    華泰出版社 不必然必備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 2.有關傳播(社會現象)問題分析(筆耕筆耕再筆耕)  新聞傳播所的筆試,尤其是傳播(社會)問題分析這一個考科,由於沒有所謂 的教科書與可供依循的準備方法,也因此,常常令準備考試的學生感到頭痛萬分 。傳播問題分析這科,老師要考你的,不外乎是你的立論與分析能力(類似社論 短評投書)、對於新聞社會時事與傳播議題的認知了解與敏感度,以及對於理論 的了解與應用的能力。從這一科的考試,就能看的出來你是否適合成為一個「傳 播」研究所的研究生。  如同戴然在課堂上所告訴各位的,「筆耕」是很重要的!筆耕,顧名思義就是 要大家勤於寫作、勤於思考。面對這一科,各位要做到的,是大量且廣泛,並且 長期的閱讀報章雜誌,勤於剪報,並且勤於針對各位所看到的社會重大議題或者 傳播議題,向各大報章雜誌或網站投書投稿。各位甚至可以訂閱傳學鬥電子報、 媒觀電子報,常逛媒體改造學社、媒體小舖等,看看老師與研究生們如何對於社 會與傳播議題作深入的論述分析,並且學習之。  以我而言,在準備考試的這段時間,就經常投書《目擊者》、《新新聞》、《 中國時報》、《聯合報》,以及《傳學鬥電子報》,並獲刊登。  在寫作的同時,它會觸發你的思考,促使你思考如何論述文章、如何關注議題 ,並且使你更上一層樓,它亦能使你在答題時,了解老師們要問什麼,而你們要 如何答題才能得心應手。傳社問這科任何一個題目都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它只 有問你如何去思考,也因此,平時的閱讀、剪報、各種議題的資料收集,都要去 下工夫,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筆耕」,切記!切記! 3.論文與參考資料(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研究生的碩論、老師們的升等論文與著作、各大組織學會與學校研討會論文、 各大社會學與傳播領域相關期刊論文、老師們的國科會計劃與研究專長領域、各 大相關議題報章雜誌剪報與評論,都是準備研究所考試,以及考上後,研究生生 涯中重要的閱讀資料,因此,各位要努力的去收集你所要了解的議題的相關資料 ,此能幫助你對於理論的吸收,以及相關議題的了解,並且,亦提供了未來研究 所口試面試時撰寫研究計劃的泉源。 如何閱讀論文?  就一個考生而言,如果是因準備考題而閱讀論文,則閱讀的重點在於論文中文 獻探討(也就是理論的整理)的部分,而結論與動機則為次要。文獻探討因為已 經將理論整理過,也因此,提供了一個傳播理論閱讀與整理的材料。而動機,則 為該論文的原始出發點,此可了解研究者如何去思考與提出問題,以及其試圖找 出解決問題方法的方式。結論,則是提供考生一個解決問題的通則與方法,歸納 其建議,整理後便可成為自己的一套知識與答題架構。  其實,最重要的在於如何整理這些資料。一旦獲得了資料,而不去閱讀與整理 ,那與其如此,不如專心閱讀教科書即可。這是我的一些建議! 如何組讀書會  考研究所的過程中,讓我得到最大的經驗,就是如何搞讀書會!雖然到最後考 試前痛苦煎熬的日子,許多其他讀書會逐漸分崩離析的情況下,本人的讀書會還 能持續集會,這或許是真是令人安慰的吧?你會說我考試不好好準備,居然把心 放在搞讀書會上,這樣行嗎?當然,讀書會辦的好則可對考試有一定的加分效果!  說到讀書會的心得,我個人是認為要讓讀書會的成員有個共識與目標。每個星 期照著大家有共識的的進度走,在相互分享閱讀心得、彼此勉勵相互鼓勵的提攜 下,使讀書會成員產生凝固的向心力!所以,讓成員知道他的讀書會要做什麼? 他能得到什麼?是維持讀書會很重要的關鍵!而且每一次的集會都必須要有明確 的進度,不能讓成員有毫無目的的感受,這樣才能使讀書會發揮其功能而且常保 討論的氣氛。  就先說我怎麼安排讀書會吧,其實也得謝謝那幾位尊重我安排讀書會進度的這 群可愛的同學們(其實讀書會的成功也必須建立在成員彼此的包容與尊重上,自 然在互信的基礎上很快就能建立)!首先是讀書會要定出一套遠程計畫,將讀書 會成立到考試前分成幾個階段,而定清楚這幾個階段所要完成的工作是什麼!在 來就是依計畫,安排每週所必須執行的進度並且安排值星讓大家可依自己所重視 的重點安排讀書的書目!以下是我的安排方式,提供大家做參考:  (一)讀書會人數以五人一組為最佳,此既可在考試時多多比較,也可在閱讀 分享上同時有較多元的書目閱讀!    (二)遠程目標分兩階段。從9月初至12月底為閱讀分享期。此期每週一主題, 列出以此主題所撰寫之不同書籍,讓每位讀書會成員選擇其中一本閱讀,並且在 下次開會時分享其閱讀心得;同時,此時期每週必須開始練習論述的能力,因此 每週出一題每週一問,讓成員在該週內對此題作資料整理以及寫作,並於下週後 與讀書心得一同分享予其他成員!  12月底至3月初為考試準備期。此期開始每週練習考古題,由原先一週一題逐 漸增加至每週考滿100分鐘。每次考試後,成員立即相互討論彼此寫作方式,爾 後考題交由老師訂正,以求成員自己對考題答案的完整度與豐富度。  (三)資料與資訊分享:從讀書會開始到結束,每週都必須要有值星或日每個 成員分享她們所蒐集之資料!蒐集之資料包括每日報紙之民意論壇、專家評論、 社論以及重要新聞報導、新聞分析、新聞辭典等,還有一些對於傳播與政治或社 會有所評論之雜誌、電子報、學術期刊及網頁資料,另外也須注意重要的研討會 時間及其內容,安排成員前往聆聽與索取論文資料。  (四)如果可以,安排一位指導老師從旁協助以及指導同學的讀書會,以免無 法抓住讀書會重心,以及在分享理論觀點時因為不理解而造成之誤解。 以下,則是更精確之讀書會規劃時間表: 1.7~10月 議題式閱讀:  以每兩週輪一次值日生,值日生負責提出一個有關某一傳播相關議題(比如全 球化或消費,流行文化等)提出該議題之相關書籍,分配給每位同學各閱讀一本, 兩週後請?位同學導讀他所讀之書籍並寫出該書書摘與大綱印給其他同學。 2.7~11月  閱讀傳理教科書:  依照戴然暑期班傳播理論的進度,大致跟著戴然的教學進度閱讀傳播理論教科 書,所以希望大家都有幾本市面上以有的傳理教科書。另外,每週的進度可依照 讀書方法來進行。 3.9~12月 每週一問:  自9月起,開始進行每週一問的出題!每週一位值日生,由值日生出題,隔週 交出每週一問所寫之答案,並且交給戴然老師改,在戴然改好後收回並分享其寫 作之內容。(戴然開始出題時,則可寫戴然之題目。) 4.9月以後 解釋名詞收集與查找:  9月以後,每週一值日生,由值日生出解釋名詞題給每一位同學,由每一位同 學查找名詞之意思!並且在隔週後交出分享之! 5.研討會或平時剪報、網路資料,論文資料等分享:  讀書會的資訊分享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安排讀書會成員,對於特定報章雜 誌或是期刊論文,做剪報與蒐集資料的任務。 6.12月到考前 每週考古題模擬考:  12月開始到1月中,先每次考1題至2題,每題配分多少就考多久。考完後 先分享自己的考題內容,再交給老師改,1月以後,每週考滿100分鐘,考完後相 互分享考題寫作內容,再交給老師改。  以上這些,是我的讀書會做的到的部分,但是我覺得可能還不夠,還有社會學 與英文等其他科目需要讀書會鞭策。英文我有提議:每週1位值日生,值日生工作 是每週找一篇新聞英文,由值日生負責找出該篇新聞英文之單字,在隔週的讀書 會上,分發給每一位讀書會成員自己所查好的新聞英文單字與解釋,在下次會中 翻譯並解說該篇新聞英文給大家(這是我大學時新聞英文老師的上課方式)。  雖然如此,以上方案依然可以取捨之,不一定歸讀書會全部都能做到以及做好 ,也不一定每個讀書會都有相同的需求,學弟妹們可以斟酌參考之。 p.s.關於每週讀書會詳細進度安排,可參考我的blog (http://www.wretch.cc/blog/attemborough)其中「研究所考試讀書會」的文 章分類。 研究所推甄準備 一、確定自己(確定為何而戰,以此自省之) 確定自己為何要念,確定自己想念什麼,確定自己為何要念該所  這個是每個考生都要自己去思考與了解的事情。研究所不是大學,每個老師各 有其專長領域,每間學校也各有其發展取向,一旦不是你所要的,一旦不是你所 想的,你將會唸的很痛苦。  以及,各位在準備備審資料及口試面試的時候,亦必然要清楚該校該所的研究 取徑,因為一但備審資料不合該所要求(以我的例子來說,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 傳播教育,我大學時候的報告亦跟新聞有關,只有少數的電信與電訊傳播相關報 告與評論。此資料拿去中正電傳所,就在第一階段的資料審核中,被以與該所走 向有差距,而就此落榜。),將無機會進入該所就讀。口試時,老師亦會問與其 相關的問題,也因此,必然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而考,為何而戰?  如果不清楚是為了什麼而考?為什麼而選擇該校?不但在考試時難以準備,且 易讓老師看破手腳;即使幸運進入研究所,在選擇指導老師撰寫論文,以及一般 修課,甚至未來就業,都亦將可能會有大大的阻礙,而難以持續就學之,希望學 弟妹在考試前能夠仔細想清楚。(一般生考試亦然) 如何了解各研究所的研究取向以及差異?  最簡單者,莫過於上網到各大研究所的網頁上查詢該所的修課內容、師資專長 、成立宗旨等。再者,亦可前往各大bbs或留言版,到該所的班版所版閱讀文章, 並且試圖發問以從學長姐口中了解該所近況、老師的種種問題。  當各位確認過自己要的是什麼後,就能夠順利的準備後續的考試準備工作。 二、審核資料之準備(大致的格式,請自行斟酌參考之)  備審書面資料,如以往的學長姐所講的,是一個用來呈現自己個人特色、專長 與能力的有利證據。儘管每個學校要求的形式與比重不同,但是,備審書面資料 的成功與否,會給老師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影響口試時老師對你期待以及所 問的問題。各位學弟妹務必要熟悉自己備審書面資料裡的任何內容,口試的時候 許多的問題都將會從中提出。  另外,備審資料需要注意幾個問題:其一,編輯的排版與美觀是重要的。清晰 單純而且清楚的資料,可使老師一目了然,最好在資料中編頁碼,製目錄,讓審 查的老師容易翻閱查詢。其二,資料量上份量要適中,不宜過多;質上則以重要 的夠份量的大學報告、評論、作品集,以及優秀的歷年證明為主。 我推甄是以輔大為主,以下是我的備審資料格式與目錄:(僅供參考) 1.自傳(7~9頁,約3000字)  其中包含家庭與求學背景、個性、就學或就業時之豐功偉業、相關精采可期之 經歷、未來就學就業之期許與初步規劃。 2.報考動機理由(1頁半~2頁,約1000字)  包含自己對於就讀研究所的動機與期許,為何要挑選該所就讀之,以及對於該 所有多少了解。 3.讀書計劃(8頁~10頁,約3000字)  在讀書計劃撰寫之前,要先看過該所課程、師資專長與其當前研究內容,以及 該所修課相關規定。本節內容,包含短程計劃(考上至入學前)、中程計劃(研 一上至研二上)、長程計劃與目的(研二至論文撰寫,整體研究所規劃)、自我 評估與計畫之評估、結論。撰寫讀書計劃時,務必圍繞該所之修課課程、該所方 向與老師研究專長撰寫之。  在撰寫讀書計劃時,也請務必對自己進行自我評估,不可天馬行空過分吹噓與 誇大,在資料中告訴老師,自己就讀研究所或者進行學術研究時可能的優點與缺 點有哪些?以及,要如何克服這些缺點。 4.研究計劃(12頁~14頁,約4000~5000字)  研究計劃,也就是你未來要進入研究所時,希望能夠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也 可以說是整個備審書面資料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口試時,口試老師多半會 從研究計劃中提出問題。一旦你對於自己的研究計劃不夠熟稔,或研究計劃隨意 亂寫又或者寫的不夠縝密,當老師針對你的研究計劃炮火四射的時候.將可能功 敗垂成,這是考驗你是否有資格做研究生的一個重要關卡。  研究計劃,亦可以說是論文大綱。它包含了,「研究題目」、「研究動機目的 」、「研究範圍」、「文獻探討」、「研究架構、設計與方法」、「研究價值、 預期限制、預期結果與發展貢獻(也就是結論)」。  你必須清楚知道你的研究取向與該所是否契合,是否有老師對你的研究計畫的 領域頗為專精,你也必須持續得思考你的研究題目是否具備足夠的創新性與可研 究性以吸引老師的目光。撰寫研究計劃要做的準備,是持續的閱讀期刊論文資料 、持續與學長姐以及老師討論該研究計畫的可行性與縝密度,不斷的修正再修正 。研究計畫的撰寫,是個比較漫長而且需要用心準備的過程。 5.有利之報告作品與紀錄(適中,不要過多的離譜)  此部分,就是盡力展現個人能力與優秀成果的部分!可分為優良事跡與作品集 。以我而言,我將我的投稿作品與大學四年內較好的報告放在前面,而大學四年 內甚至從小到大的優良事蹟與獎狀,則放在整個備審資料的最後。  切記,此一部分者,拿出最好最具可看性的大學研究報告或者優良實務作品, 在量上面適中即可,因為過多的資料老師可能無法全部看過。  在此之後,一旦通過資料審核,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考驗了。 三、筆試(思考與時間為兩大關鍵)  有幾所學校在甄試的時候,是要經過筆試的篩選的。由於我只有考輔大,因此 ,本節較針對輔大的推甄筆試說明之。  考輔大的時候,輔大只考「傳播基本概念」一科,而輔大的考卷上即標明著: 「本次筆試,要看的是你的思考與邏輯組織能力,而不是看你背誦理論的能力, 請盡力作答之。」類似的話語。(詳細內容我也忘了)也因此,輔大(其實其他 有筆試的研究所推甄考試亦復如此)的筆試,與一般考試的差別,則在於要寫出 一套自己有系統有邏輯脈絡的想法,而不單純只是對於理論的背誦、解釋與套用 。出題者希望的,是你對於傳播與社會議題的整體歷史脈絡有所理解。  也因此,思考的脈絡以及時間的掌握,是研究所甄試筆試的兩大關鍵所在。由 於甄試筆試的題目都很多,大題中有許多小子題,因此,每一小題的時間掌握更 為重要。另外,考試時,不要立刻埋頭苦寫,先給自己5分鐘閱讀所有題目,並 且思考每一題要如何做答,之後,再開始依序作答,才不會慌亂以及盲目的論述 答案。 四、口試(輕鬆面對最終關鍵戰役) 對自己的話誠實、對自己的資料熟悉、對於理論熟稔、準備概念性問題的回答、 對老師的態度誠懇、對自己要有信心、對未來要有熱忱  碩士班甄試的最終最大關鍵,在於最後的口試階段。其實說不緊張,要平常以 對是絕對不可能,不過,還是盡可能的以平常的態度,來面對口試!緊張,只是 給自己壓力,讓自己無法發揮實力而已。老師在口試的時候,都使聊天的方式進 行,所以,各位不妨以聊天的方式,與老師進行對話與面試,不過,要記得是在 口試就是了喔~!  輔大的口試,會有三到五名口試審查老師,口試時間總共10~15分鐘。其實輔 大的老師都很溫馨,在考試之前,會先送你一跟棒棒糖祝福你聖誕快樂,緩和情 緒之後,才正式進入口試。前面有說過,各位一定要對於自己的備審書面資料( 在任何口試皆是如此)。在口試時,老師們會不斷的翻閱你的備審書面資料,從 中提出問題發問,如果沒有記熟,那就尷尬了不是嗎?另外,老師可能也會請你 論述一下你為何會想考本所,為何不考其他或自己學校的研究所?以及,大學時 代的課程,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你必須要有所準備,但請記,請勿誇大, 請勿說謊,請誠實面對自己的的回答。在回答先前老師所說的問題時,請各位盡 量多去引導老師與你的對話,多告訴老師你的看法,多促使老師去跟隨著你翻閱 你的資料,被你的言詞所感動(不過還是以誠懇與誠實為前提)。  輔大甄試口試,一向都會有英文口試。這個部分,各位請放心,老師不會用很 難的英文刁難各位,老師問的都是非常概念性的問題,比如說:研究所與大學有 什麼不同?老師在研究所的角色是什麼?…等等的。各位同學可以不必擔心,只 要流利的有條理的,觀點獨特可被接受的回應,必然夠有好的成果。  口試中,傳說中的黑臉必然會有幾個人假扮之。其實,不需要害怕,只是因為 口試的必要,所以不得不為。說精確一點,也不算是黑臉,只是他在面對你的資 料與問題時,會以比較嚴謹的態度去面對你,以便試出你的應對進退的能力。如 果你對自己有信心,對資料很了解,並且已經準備好接受問題的詢問,那麼我想 這些都不會再是問題。 五、如何兼顧準備一般考試與碩士班甄試(魚與熊掌兼得的正確態度與方法)  如何兼顧一般考試與甄試,我想這是很多人很疑惑,以及煩惱的問題。我個人 認為,甄試只是一個管道,它不是主要也不是最好的!也因此,當你在煩惱該如 何同時兼顧的時候,應該反問自己,為何要甄試?  另外,甄試考在一般考試之前,它可以是一種一般考試的模擬訓練,也可以當 做提早準備書面資料的一個過程。在同時準備甄試筆試的時候,其實也是同時在 複習一般考試的筆試內容,在準備甄試備審書面資料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提早準 備一般考試口試前的備審資料,或是報名時(前)要交的備審資料,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看待甄試,不要看的太重,全心只投入甄試的準備,畢竟甄試有運 氣與不公平的成分在其中,不該看待的太重。另外,在考完甄試與放榜之間的時 間,必定要靜下心用功唸書,才不會因為沒有考上而就此無心繼續準備一般考試 ,而喪失了未來可能的機會。 六、如何看待甄試失利(東山再起的幾點叮嚀)  如上節所述,我們不應當把甄試看的太重,甚至看的比一般考試還重,或者幾 乎是以此為絕對入學管道。甄試的入取率雖然較一般考試為高,但是只是因為報 考人數較少,入取人數仍然非常的緊縮。  也因此,我們看待甄試失利,應該有幾個想法: 其一,甄試失利不是絕對的絕望。 其二,甄試失利不是因為你不好,而可能是因為你的臨場表現失靈,或是有疏漏 的地方,反省之後在下個學校的甄試或者一般考試改正即可。 其三,前一所學校失利了,不要因此而立刻放棄其他學校仍有的機會,趕緊改變 心情,積極面對才是正確的。 其四,不要因為甄試失利,而對該校該所有所芥蒂,這會影響日後的考試或種種 未來的問題。 其五,甄試失利,讓我能夠有面對研究所考試更強的心理準備,而不至於沉浸在 一個虛幻不實的幻想情境之中。 結論  以上,是我的心得經驗與看法。甄試是一個值得一試,可是卻又容易使人受傷 的入學管道。它是可以嘗試,只是我們要以一種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它準備它,它 會給於各位一個豐富的經驗。考上了的話,記得,要持續唸書喔~! 以下是我的blog,有問題歡迎蒞臨前往: http://www.wretch.cc/blog/attemborough -- 「所謂歷史,並不是在過去就完全結束了,它將種下日後的種子,終於有一天 開花結果」-----楊威利 《銀河英雄傳說外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05.134

219.91.108.155 02/28, , 1F
謝謝
219.91.108.155 02/28, 1F

210.85.40.236 02/28, , 2F
一起推~大家都傳播人啊^^
210.85.40.236 02/28, 2F

10/05 14:59, , 3F
收入精華區
10/05 14:59, 3F
文章代碼(AID): #128iQRnO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