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筆記] 6/4亞洲各國愛滋現況分享

看板gay作者 (杯特豆)時間7年前 (2017/06/05 01:19), 7年前編輯推噓9(900)
留言9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lesbian 看板 #1PD3yYMI ] 作者: bettordoe (杯特豆) 看板: lesbian 標題: [筆記] 6/4亞洲各國愛滋現況分享 時間: Mon Jun 5 01:10:55 2017 (豆按:這是在同光同志長老教會辦的講座,所以會提到基督教。) 同志平權之路正經歷腥風血雨時刻,愛滋總是被反同陣營拿來大肆攻擊。 每個人都需要對愛滋有一定的正確瞭解,你的身邊有與愛滋共處的弟兄姊妹嗎? 多元性別講座-亞洲愛滋事工現況分享 講者:吳宗泰(妖妖) 時間:6月4日下午2:00-4:00 地點:同光教會 大堂 1981年愛滋病在美國被發現病例時,第一批照護志工就是來自教會,並和同志義工們一起 學習照護,直到死亡、舉辦喪禮。報紙訃聞版每天都是親友鄰居同學逝世新聞時,教會組 織更多志工進行家戶拜訪與哀悼,那是愛滋尚無藥物的哀傷年代,卻也是信仰和使徒們用 溫柔信念撫平遺族和社會哀淒的年代。是基督徒與哭泣者站在一起的年代。 當亞洲的經濟變動、內戰牽連,所連帶引發的婦女兒少愛滋議題、毒品議題,成了燙手山 芋。以緬甸為例,24萬感染人口僅有不到兩成的愛滋感染者能獲得治療,其餘只能坐以待 斃。 有些教會與信仰者選擇起身而行,也有些教會和信仰者選擇將愛滋議題刻畫成驚世駭俗不 得好死。 耶穌醫治的不只是身體的苦痛,也包含靈性的修復,當亞太教會將愛滋、同志議題列為需 要牧養的信徒時,我們對愛滋議題又了解多少?我們身邊是否有與愛滋病毒共處的姊妹弟 兄?我們如何將他們拉近而非推遠? 講者-吳宗泰(妖妖) 關注公衛政策、性別教育、城鄉差距、移民。從體制外理論批判到體制內紮點實踐,不同 場域找尋和創造讓世界共好的方法。核心報導在於愛滋與毒品政策、醫療改革、國際醫療 制度比較。自由記者、性別平等講師、愛滋講師、信仰者。 講者 著述: 零歧視零隔離的愛滋教育 https://goo.gl/CYcX6f 階級、族群和經濟—為什麼總是這些人得病(上) https://goo.gl/0zfUV3 那些吞不下的藥—談愛滋藥物副作用和「好好吃藥」 https://goo.gl/zv6Ynw 講者稍早在燦爛時光書店的分享: Mar 19 2017【燦爛泰國】吳宗泰:與愛滋共處的努力與哀愁-「愛」在泰國 https://youtu.be/NJ_h42ZHqfg?list=PLNBeFp0B6nFZ9ZiTnsP_9OXQ-rwrOttc8
==== 阿豆筆記 ==== 緣起: 去年在泰國清邁舉辦了一場會議,關注亞洲各國的基督徒進行愛滋防治的現況,講者參與 報告台灣的愛滋防治,並帶回各國現況與大家分享。 (講者積稿許多,目前尚未有相關文章發表可供勘誤orz 因此以下筆記僅供參考。) 愛滋的傳染途徑: * 母嬰垂直傳染:自然產時嬰兒接觸到母親的血液才會傳染,剖腹產不會 * 現在母嬰幾乎0傳染(零星個案皆是久遠前感染未被發現的個案,沒有已知是愛滋媽媽 在醫療照護之下傳染給嬰兒的個案) * 血液、精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物、未服藥愛滋婦女的乳汁對嬰幼兒(嬰幼兒免疫系 統未發育完整,乳汁對成人沒有傳染力) * 汗水不會傳染,淚水不會傳染,口水也不會傳染(要喝下6300cc的口水,才有機會被傳 染),而且病毒暴露在空氣中,半分鐘到一分鐘就死掉了 * 蚊子不會傳染,因為蚊子有兩個口器,一個吸血,一個吐出酵素,病毒通過口器之後, 就死掉了,所以不會傳染 * 就算愛滋患者在游泳忽然流血,游泳池裡面有氯,病毒就死掉了,並不會造成傳染 * 假如規律服藥控制病毒量,就算發生不安全性行為,也不容易傳染 美國:愛滋研究的開始 * 1981年12月1日,愛滋「被發現」,但在1900s的非洲應該就有了 * 最早發生在美國的海地移民及黑人(有段時間美國人以為黑人比較容易得性病),然後 發生在男同志社群 * 1983愛滋燭光日(每年5月第三個周末),1988年世界愛滋日(每年12/1) * 愛滋藥物的發展曾經直接受到來自政府的阻力:美國總統雷根的牧師表示,假如我們研 發出治療愛滋的藥物,就會讓同志濫交,而且愛滋是上帝給同志的天譴 * 1994年美國CDC為當年的不當宣傳道歉:愛滋不只發生在海地移民、黑人、和男同志, 是不分族群和性傾向都會感染(講者表示:愛滋最民主了orz) * 1995年,何大一博士發明雞尾酒療法 * 一開始致力於愛滋議題的是一群女同志 * 一開始不知道傳染途徑,每天報紙都在報導死訊,護理師不敢照顧,男同志運動者自己 都得病,結果是女同志來照顧,而且男同志也怕污名跑到自己身上 * 好萊塢、百老匯也死了一堆人,所以他們也很積極募款,作為一種慈善事業,演藝人員 都搶著收到邀請卡 * 接著疾病回到非洲 非洲:愛滋的大宗 + 醫學研究盛行的地方 * 病毒的傳播:戰爭會造成流血,開刀器具都消毒後重複使用,而且有些病不及治療,造 成潰瘍傷口,因此造成病毒傳播。戰爭的性暴力也是重要原因。 * 大家去非洲做實驗,不需要倫理審查,也省錢 * 2002年開始,WHO說在非洲做研究還是要倫理審核,但實際執行...??? 泰國:性教育具體,皇室、演藝人員都樂意推廣、關注愛滋議題 * 泰國積極進行愛滋防治,是因為身為交通樞紐、性產業發達、國家又窮,所以主動提出 讓WHO做研究接受新藥,政府買單3成、WHO買單3成、藥廠買單3成、西方善心人士1成, 所以可以免費吃預防性投藥,國家也有法律禁止歧視愛滋感染者,但民間還是會有把愛 滋機構趕走的情形 * 台灣有34000感染者,泰國比率大概5倍 * 泰國有一個受人喜愛的大公主也是在推廣愛滋防治,年輕人喜愛的明星也樂意拍攝宣導 短片,學校教育也會融入保險套的實體教具教學 * 講者曾經和感染科醫師一起演講,確發現該名感染科醫師自己其實沒有使用過保險套, 我們的教育不像泰國,真的有教具去練習 * 在泰國的愛滋篩檢普遍,鼓勵篩檢,篩檢並不丟臉 * 對青少年的整體效果是不錯的 印尼:對同志不友善的地方,黑數多,愛滋的盛行也更嚴重,防治更困難 * 全世界第四大國,千島之國 * 來分享的印尼事工大媽直接示範用嘴戴保險套,她們以非常實用的方式來教育性工作者 * 愛滋黑數很多,因為政府動盪,所以也沒有把真實狀況上傳到WHO * 較多是男同性戀及婦女,性工作者反而比較少 * 印尼因為對同志不友善、男同志弱勢缺乏資源,所以容易得病,婦女亦然 * WHO宣布,東南亞的良家婦女(House wife)反而才是需要關懷的對象,因為這些人正 是暴露在最高的風險之下 * 因信仰保守,所以難以宣傳安全性行為 * 印尼對同志執行鞭刑影片讓人很焦慮,讓同志更不敢出來,衛教無法滲透 * 印尼政府完全是被動在做愛滋 * 印尼給藥率只有27%,而且政府沒有給一毛錢 * 印尼男女分校,性教育無法進入校園 * 印尼疾病都分布在旅遊區 馬來西亞:同印尼,對同志不友善,黑數多、防治困難 * 給藥率60%,但預估黑數有80% * 崇尚男性氣質的國家,男同志很難出櫃 * 男性感染者以靜脈注射藥癮者為大宗 * 馬來西亞真的是對同志很不友善的國家: 大馬官方驚人之舉 徵求「預防」同性戀影片 https://goo.gl/TVqW1z 緬甸:性別不平等 * 因為種姓制度+婦女地位很低,所以也很難進行愛滋防治、安全性行為宣導 柬埔寨:戰爭因素 * 給藥率13%,因為戰爭,所以國際機構送食物都有困難了,更別說送藥了 印度、尼泊爾:真的很窮 * 印度給藥率23% * 尼泊爾32% * 真的很窮,錢也都是全部來自國際NGO * 來治療就可以額外得到一頓飯 * 性工作者有發免費保險套,可是客人多給10美金要求不戴套,還是無法做到安全性行為 * 愛滋收容所是沒有給藥的,整個營養不良等死 中國:政策問題、政治問題 * 政治問題,黑數很多 * 曾經有政策鼓勵民眾賣血到國外,但因為共用針頭,因此變成愛滋村 * NGO原本受社會部門管理,現在改由公安管理,上下交相賊,所以帳面數字很漂亮、要 配合做假資料,讓NGO很難做,開始陸續退出中國 * 性教育的宣導足夠 * 但中國不會固定驗愛滋,沒發現就不知道 * 最近中國為愛滋學生設了獨立的高考考場... o_O 為愛滋感染者設獨立高考考場引熱議 當地教育局回應 https://read01.com/n3ELkJ.html 韓國:宗教因素 * 非常保守,基督信仰人口7成、佛教2成、薩滿信仰1成;與會事工本身非常天真、以為 婚前守貞、婚後專一就可以完全沒有愛滋風險,信任同樣基督信仰的伴侶也非常專一 * 完全沒有性教育 日本:性別不平等 * 以為性觀念很開放,可是篩檢很少、黑數很多,浮出檯面的反而是老人家,因為在照顧 其他疾病時篩檢出來,近幾年才開始推廣篩檢(男同志、婚前篩檢) * 小五就有性教育,有保險套的知識、有錢,文教省有保險套販賣機,但卡在女性無法開 口談性,無法開口說服性伴侶 台灣:基督教致力於愛滋領域的現況 * 基督教的「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照顧愛滋寶寶、愛滋感染者,可是很多教會不會幫忙 宣傳、募款,不幫忙分發刊物。12月第一個禮拜的奉獻,會註明是捐獻給愛滋關懷,但 捐獻通常會變少。 * 「露德協會」因為天主教不能教避孕,所以從教會脫離 * 講者曾詢問露德的謝修女說,妳真的不教避孕(安全性行為)嗎?謝修女說:我的信仰 告訴我的是對人的關懷,因為我不教安全性行為的話我說對不起我眼前的這個人,我看 到他的苦難,假如我沒辦法改變他的生活,至少要給他們安全的保護、願意接納他安慰 他。 * 在青少年聚會,教安全性行為是有可能的嗎?在醫療非常缺乏的地方,不教安全性行為 的話真的會死,可是在台灣呢?好像沒那麼迫切? 污名化:台灣的愛滋防治,最嚴重的是污名化導致延遲就醫的問題 * 每年仍有30-40個青壯年人口因愛滋死亡,但他們若早點接受治療,就不致於此 * 明明知道自己得病,卻因為怕曝光而不敢就醫 * 有一位居於偏鄉的阿北,雖然藥是免費的,但光是車錢200就覺得很貴 * 另一位阿北希望講者不要再來訪問他,因為怕人家會發現他們是「這種人」(講者:很 久沒有聽到用「這種人」來代稱同志了) * 這是我們成長的年代:前衛生署長張博雅曾在衛生署的宣導短片開頭講,愛滋是活著難 看、死了難堪、失去尊嚴、家人蒙羞的疾病,她也拒絕魔術強森來台,如此個人的道德 觀也影響到政策的形成 * 在外國會鼓勵告知感染身分,讓醫師多注意消毒,以保護免疫力不好的愛滋患者,並注 意開立適合的抗生素等等 * 但在台灣,告知後通常得到不友善的就醫經驗(巧立名目轉診、放在最後一號看) * 醫院拒收的原因:當勞動環境差,容易造成針扎(扎過病人的針頭再刺傷醫護人員)、 人力緊繃,就容易排擠嚴重疾病、愛滋等讓人麻煩的case,因此改善醫療勞動條件,有 望讓醫護人員照顧愛滋患者的意願提昇 * 此外還可能遇到拼績效的瘋狂個管師(「是否告知家人」是一個品管指標 =_=) *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上任後,致力於愛滋防治與去污名化,加油~ 羅一鈞醫師原本就長期投入愛滋防治,可以看看他之前經營的網站: 心之谷 http://heartvalley.blogspot.tw/ 教育、心理:就算有所謂的求助管道,愛滋患者仍承受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 同學前往心輔中心,資料單寫著得知愛滋要通報?後教育部行文,若已就醫就不用通報 * 愛滋感染者因為怕曝光,連尋找資源求助都說不出口 * 社會情境仍不友善,憂鬱比率高 * 講者認識的愛滋朋友,不是在用毒品、在看精神科,就是自殺 orz * 不夠友善的同儕:有個學弟跟講者出櫃說自己是愛滋感染者,原因是臉書800多人,只 有他一個人會po正面的愛滋資訊(真是讓人汗顏... 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 不友善的校方:國防大學愛滋退學案件:用巧立名目(但不是愛滋)的方式把他退學 他是愛滋病患,他被軍校退學,但仍然言必稱「我們軍人」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815-taiwan-ndu-aids-students/ ==== 阿豆總結: 各國有各國的難題,我們可以向他們借鏡:譬如貧窮的人連飯都吃不飽、遑論治病?性別 不平等之下,就算有保險套,仍無法落實安全性行為;紙上談兵的性教育,連醫生都不知 道怎麼戴保險套,是要怎麼教病人?以及在台灣最大的問題:疾病的污名化,導致延遲就 醫,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的。 在台灣,截至106年05月的統計資料,共有34,514個確診HIV陽性的本國個案,除以台灣總 人口23,550,077,差不多每682人,就有一個是HIV陽性。這還不包括尚未診斷的,也就是 說假如把在無知或者懼怕當中尚未診斷的患者也納入,可能每2~300人就有一個;你我的 親朋好友裡,肯定就有不只一個。(除非你沒朋友... 那我給你拍拍 orz) 我們可以怎麼做?首先,可以做功課,多了解正確的愛滋常識:與愛滋患者握手、擁抱、 一起游泳、一起吃飯共用餐具、一起被蚊子叮,真的都不會傳播愛滋;消除了心中過度的 恐懼後,再進一步的勇於在自己的社群轉錄關於愛滋的文章,這樣小小的動作,就是照亮 愛滋患者黑暗世界的微光。 (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29.1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sbian/M.1496596258.A.592.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bettordoe (223.140.129.190), 06/05/2017 01:19:02

06/05 01:44, , 1F
好文推
06/05 01:44, 1F

06/05 06:49, , 2F
06/05 06:49, 2F

06/05 08:40, , 3F
06/05 08:40, 3F

06/05 09:37, , 4F
06/05 09:37, 4F

06/05 10:02, , 5F
推學長~~
06/05 10:02, 5F

06/05 18:09, , 6F
06/05 18:09, 6F

06/05 21:07, , 7F
06/05 21:07, 7F
修改錯字、加上總結 ※ 編輯: bettordoe (223.140.208.236), 06/05/2017 22:16:54

06/06 03:15, , 8F
好文推
06/06 03:15, 8F

06/06 11:00, , 9F
推推!
06/06 11:00, 9F
文章代碼(AID): #1PD447YQ (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