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爸爸爹地的成家之路(好文分享)

看板gay作者 (阿cool)時間10年前 (2013/08/27 19:42), 編輯推噓11(1100)
留言1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網址:http://pots.tw/node/11908 (來源:破報) 多語種、多族裔、雙重國籍──爸爸爹地的成家之路 蘇盈如 — Thu, 2013-08-22 22:36 文/蔡雨辰 圖片提供/陳子良 在陳子良的臉書相簿裡,滿是他和同志愛侶以及兒子愷樂的成長照片,照片裡,愷樂總是 擠眉弄眼、扮著鬼臉向鏡頭大笑,表情純真而滿足,身後的爸爸們寵溺地抱著他,幸福而 溫暖。十年前,陳子良與Stuart獲得了他們的小孩陳愷樂(Kalani Chen-Hayes),他們 的成家之路,得從一個前同運時代的生存故事說起。 十九年前,來自台灣的陳子良和Stuart在芝加哥第一次約會。初見面,Stuart便拋出了震 撼彈──「你想不想要有小孩?」這個直接的問題讓子良嚇了一跳,他自陳:「我年輕時 也曾幻想自己能當個帥氣的爸爸,但當意識到自己是個同志後,就放棄這個夢想了。」 Stuart的問題並不是個試探或幻想,他們在一起六年多後,子良覺得自己「準備好了」, 才開始踏出製造小孩的第一步。同志成為家長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人生選項,陳子良語重心 長地說:「我們並不會像異性戀伴侶那樣『不小心』蹦出一個小孩,成為家長前,我在心 裡做了很多審視,需要準備。」 其中一項,就是出櫃。 陳子良今年五十歲,出生在一個大家庭,他是么子,上有六個哥哥兩個姊姊。子良和 Stuart交往一年多後,考慮和家裡出櫃,一起回台灣見父母。九○年代初的台灣幾乎沒有 任何出櫃的資源,沒有清楚的資訊,沒有任何支持團體。於是,他寫了一封萬言家書,內 容包括關於同志的知識以及自己的認同歷程。他先寄給哥哥姊姊們,兄姊們開了家庭會議 後,考量父母年事已高,實在不能受此打擊,「於是,回台灣時,我只能介紹Stuart為『 室友』」,不過,天下母親從來不是省油的燈,她似乎看出一二,子良返美前,母親將他 拉到房間內,什麼話都沒說開,卻哭了一場。最後,母親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了子良,「她 向我父親說,我和Stuart是不結婚的怪人,但會彼此照顧一輩子。我認為出櫃有很多方式 ,不一定要用一張標籤貼在自己身上,而是讓他們理解和接受你的生活方式。」 一九九七年,儘管美國還無任何一州通過同性婚姻,他們還是歡天喜地雙雙穿上白紗,辦 了一場婚禮。婚後蜜月,他們來到夏威夷,在那裡認識了一個很美的辭彙──Kalani,這 是夏威夷語的從天上、天堂來之意,也成為他們未來孩子的名字。 然而,兩個爸爸可以獲得小孩的方式其實有限,他們本想去中國領養,然而中國政府不允 許同性伴侶申請領養,他們只好把眼光轉回美國,但在尚未承認同性合法關係的當年,申 請領養也是困難重重。最後,他們決定做代孕,幸運的是,在開始走代孕的過程中, Stuart的妹妹主動聯絡他們,表示願意當代理孕母,出借肚皮,以陳子良的精子和Stuart 妹妹的卵子結合,讓小孩能夠擁有兩個爸爸的基因。妹妹的決定為他們省去不少法律問題 ,畢竟代孕在當時的美國並不是每個州都合法,但孩子出生後,兩個爸爸獲得親權認定的 過程還是坎坷。 愷樂出生後,醫院立刻認定Stuart的妹妹為小孩的媽媽,她唯一能為兩個爸爸做的就是宣 稱小孩為私生子,否則妹妹的先生會即刻被視為生父,而後再透過法律程序讓陳子良「成 為」父親,而後Stuart的妹妹再主動拋棄撫養權,Stuart再以共同家長(co-parent)的 身分提出領養。一連串令人頭暈腦脹的取消、審查、辦理後,還有一項挑戰是更改出生證 明,愷樂在北卡羅來納州出生,因此得回到北卡州辦理。但北卡州從來沒有遇過嬰兒出生 紙上列兩個爸爸、沒有媽媽的前例,陳子良和Stuart特別為此聘雇律師處理,所幸沒受到 特別刁難,他們的成家之路終於踏上起點。「這個法律過程將近一年,當時只要我出了意 外,愷樂很可能會成為孤兒。」因此,子良一直相當強調法律的保障是他們成家的基礎。 隨著美國逐步通過同志婚姻,兩人也在去年於紐約完成婚姻註冊。 法律的認定之戰結束後,教養之路才要開始。子良和Stuart的教育原則是完全誠實,完全 出櫃,他們並不設定小孩幾歲才能知道什麼事,而是從小就以家庭相簿告訴他出生的故事 。「之前聯合報的記者問愷樂,兩個爸爸的家庭和其他家庭有什麼不一樣?愷樂愣住答不 出來。顯然,如果他的世界裡從來只有兩個父親,是無從知道『差異』和『問題』的,我 認為親子關係的好壞與否才是重點。小孩就像一張白紙,歧視和偏見都是後天學來的,更 不要輕忽他們『懂』的能力。」 同志家庭和異性家庭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究其到底,其實是這個社會提供的支持系統。異 性戀夫妻生小孩後,從國家提供的社福津貼到親友家人給予的祝福關懷,方方面面都在支 撐鼓舞「正常家庭」內的生命誕生。相反地,同一件事在同志家庭卻成了出櫃與歧視的難 題。面對這樣的生養環境,子良與Stuart選擇憑自己的力量打造適合愷樂生長的環境── 他們從找家庭醫生開始,便建立了一套「面試」方法,面對醫生、保姆、托兒所,他們向 來會直接詢問對方:「我們是同志家庭,你會怎麼支持我們?」作為投入的家長,他們認 為理直氣壯的態度才能得到尊重。此外,他們也會自己辦滿月party,將孩子介紹給鄰居 、親朋好友,或是在幼稚園的親子說故事時間,自己帶著繪本講述多元家庭的故事。他們 向來主動出擊,勇於挑戰,所以,他們也樂於被採訪,分享自己的成家故事,甚至帶著愷 樂參與研討會,讓愷樂自己介紹他的家庭。 子良的工作是物理治療師,Stuart在紐約市立大學李曼學院,專攻學校輔導教育,他們握 有相當的知識和經濟資源面對種種挑戰,讓他們的故事得以積極、自信、成功、幸福。在 男同志的世界裡,「生一個小孩」牽涉的不僅是醫療科技,更得挑戰法律,抗辯倫理。在 台灣,當代孕尚未合法,同志伴侶不能領養小孩,便意味著一對本土男同志若希望能生養 小孩,唯一之途就是出國施行代孕,這樣的成家之路不僅具一定門檻,代價更為高昂。誰 能成家,誰有資格成家?也許,這不只是性別的問題,在現下的台灣,更是階級問題了。 ------------------ 蠻感人的一篇文章,親妹妹自願當代理孕母,讓小孩有兩人基因,家人的支持滿分。 (難怪網頁的圖片上小孩五官跟子良很像) 不一定每個人都想要這樣的家庭模式, 但如果想要的人,應該可以從這篇文章得到一些鼓勵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9.7

08/27 19:53, , 1F
推妹妹! 歧視和偏見都是後天學來的
08/27 19:53, 1F

08/27 20:10, , 2F
推!同志在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8/27 20:10, 2F

08/27 20:18, , 3F
08/27 20:18, 3F

08/27 20:46, , 4F
閱後只覺得感動想哭
08/27 20:46, 4F

08/27 20:54, , 5F
推!這條路走的如此艱難,披荊斬棘!
08/27 20:54, 5F

08/27 22:03, , 6F
08/27 22:03, 6F

08/28 01:24, , 7F
好羨慕!!!
08/28 01:24, 7F

08/28 17:24, , 8F
感人
08/28 17:24, 8F

08/28 20:10, , 9F
也來叫我妹借肚皮,哈,感人
08/28 20:10, 9F

08/28 21:39, , 10F
好感人的妹妹
08/28 21:39, 10F

09/02 00:55, , 11F
推學長!
09/02 00:55, 11F
文章代碼(AID): #1I792PHM (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