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盤點杭州2016年考古發現

看板gallantry作者 (K神我們巴西見)時間7年前 (2017/01/09 08:03), 7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文原文附圖連結 https://goo.gl/5UC1cs 2016年,杭州考古44項,挖了墓葬65座,出土文物近550件(套)。有什麼大發 現?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昨天發布2016年度盤點。      淳安王阜明代王珏夫婦合葬墓   這個男人很疼老婆,陪葬品好的都給了老婆      2016年,淳安王阜挖出了一個古墓葬,是一座較大型明代墓葬,面積有580 平方米,絕對是大面積戶型。      清理乾淨後,發現三個主墓室一個附室並列,從左至右分別埋葬著劉氏、 王珏、周氏、方氏。附室破壞嚴重,棺木無存;主室卻保存很好,棺木 完整,還有衣物、銀飾品、木梳等27件隨葬品。      根據墓碑文字記載,這個墓地建於明英宗朱祁鎮天順四年(1460年),王(王玉) 是男主人,淳安人,死於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九年(1496年),終年84歲。    考古人員還特地去翻了《太原王氏宗譜》,上面也記載著王珏死於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九年(1496年),終年84歲;先後有3個老婆,劉氏死於天順 二年(1458年),終年47歲;周氏死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五年(1469年),終年55 歲;方氏死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終年61歲。宗譜上寫的 都是“娶”,初步推斷是王珏的前後三任老婆。      不過,500多年前的這個杭州男人不“貪花好色”。這3個老婆,都是掂量 著自己的年紀娶的,原配比他大一歲,續弦和第三任老婆娶進門的時候,都已 經四十五六歲,在古代算是“祖母級”了。      考古項目負責人周學斌分析,這個墓地是劉氏死後兩年建成的,此時王珏 已經續娶了周氏,所以主墓室造了三個,把周氏的位置也考慮進去了。而方氏, 應該是墓地建成後才娶的,只好單立墓室,附於右室旁。      這樣看來,這個大戶人家的男人,在個人生活上真是蠻樸實的。    周學斌說,不但如此,王珏還很疼老婆,因為從發掘的情況看,左 墓室裡陪葬的有木梳、鐵剪刀半把、銀邊木篦、銀手鐲、銀耳環,還有3個銀 簪、6個銀戒指,有的銀戒指還是鑲寶石的;右墓室也有木梳、鐵剪刀半把、 尺子、銀邊木篦、銀簪、線箍、銀耳環等。而王珏自己的中墓室,只陪葬 了個帶一根銀簪的木製髮髻、一支毛筆、一把木梳,把值錢的都留給了夫人。   杭州常青古海塘遺址   杭州常青古海塘遺址 和長城、大運河媲美的工程裡有“杭州工匠”首創 的魚鱗石塘      常青古海塘遺址的成功挖掘,見證的是千年來抵禦錢江潮的歷史,這也是 杭州首次發現宋元時期的清晰石塘。      遺址位於江乾區政府西南部約1.4公里,秋濤北路西部、碑亭路兩側,第 一次覺得考古現場離我們如此之近。    這個石塘很像三層“石頭牆”,最上面是清代修築的,石條打磨得平平整整, 縱橫錯置平砌,像魚鱗一樣緊湊緻密,這種砌法叫“魚鱗石塘”,最早出現在 明嘉靖年間,是“杭州工匠”首創的;中間那層,石條比較粗糙,縱向錯縫平 砌,局部豎砌;最底下那層和中間層的砌法差不多,但年代更久遠,應該都是 在宋元時期砌築的。      錢塘江古海塘與長城、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是過去保護 太湖平原、寧紹平原免受洪潮侵襲的重要屏障。如今,它是研究錢塘江水流變 遷和杭州城市發展史的重要歷史地理坐標。      還有一個和水利有關的考古發現,在拱墅區西塘河附近,掘出了一條良渚 時期古河道,南北約45米,東西約9-20米,深約1.5米。古河道中出土了大量 陶片,有鼎、罐、壺、杯、器蓋等,還有少量石鏃、礪石等玉石器,木槌、木 陀螺、竹蓆殘片、麻繩等有機質遺物。      其中麻繩、木槌、竹蓆的手工藝令人驚嘆,看上去和現代工藝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丁家莊古墓群   首見白貝殼,是墓主愛吃的食物?        位於蕭山區湘湖丁家莊的丁家莊墓群,去年清理出漢、六朝、明代等不 同時期墓葬13座,出土文物158件(組)。其中有兩樣東西特別值得一提。      一件是在漢墓中的釉陶罐裡,發現了大量保存完整的淡白色貝殼,這是 “杭州地區首見”。考古專家說,這貝殼很可能是墓主生前愛吃的食物,反 映了漢代的飲食結構。目前還沒鑑定出是河鮮還是海鮮。      還有一件是在明代墓的壁龕中發現的,是兩塊方磚。一塊方磚是“買地券” ,一面用硃砂寫著券文,共存十六行,前十行為一順一倒交錯書寫,另一面用硃 砂繪製了一幅八卦圖;另一塊方磚是墨書墓誌,字跡看不太清楚了。      “買地券”俗稱“陰間土地證”,源於東漢時期,作為死者擁有陰間土 地的憑據。很多買地券上的券文都說,當墓主確立起對這塊地的所有權之後, 就可以不受鬼神的侵犯,這就是用“買地券”隨葬的原因。      該考古項目負責人楊金東說,“買地券”、八卦圖還是杭州地區首次發現 ,說明這個墓主人信奉道教。像這樣一個墓中“買地券”與墓誌放在一塊的情 況,是比較罕見的。   極地海洋公園二期古墓群      極地海洋公園二期古墓群 曾任廣西桂平市市長偕妻終老蕭山      蕭山區極地海洋公園西南側的墓群,含墓葬33座,墓葬所屬時代跨度較 大,由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      2016年,考古發現明代蕭山進士田惟祐及其夫人張氏合葬墓也在其中。 田惟祐,原名蔚起,官至潯州知府(今廣西桂平),相當於今天的桂平市市長。      他寫的《東源讀史錄》還被錄入《四庫全書》之中。 (原文刊於:《都市快報》2017年1月4日第A08版) 這篇報導寫的不錯 雖然腦補不少內容,可是寫的頗為有趣 對吸引讀者、推廣考古很有助益 考古本來就很有趣,而且思考考古現場出土文物背後的文化意涵,讓考古跟現代人的 生活產生共鳴,不再只是死物,它們就是時代的見證 畢竟很多人對考古有錯誤認知,認為考古是挖寶,並不是,考古是探索過去人類活動 的記錄,並讓人們重新認識過去的人類文化,希望有更多考古的推廣文章 不要被教科書嚇到,教科書的內容寫的令人感到乏味 強調記誦式對考古的理解並沒有助益 尤其考古是一個時常推翻自己過去的領域,隨著更多文物更深層的發掘 很多過去的見解會有不小的修正,甚至完全改寫 教科書反而是最跟不上考古進展的內容 知識或許有其目的 猜想的快樂卻總是大於知曉 by奧登〈考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83920193.A.019.html ※ 編輯: asdf95 (111.253.23.8), 01/09/2017 08:12:36

01/09 08:14, , 1F
01/09 08:14, 1F

01/09 09:03, , 2F
01/09 09:03, 2F

01/09 09:39, , 3F
推名言
01/09 09:39, 3F

01/09 11:44, , 4F
01/09 11:44, 4F
※ 編輯: asdf95 (111.253.23.8), 01/09/2017 12:10:36

01/10 15:09, , 5F
01/10 15:09, 5F
文章代碼(AID): #1OSjD10P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