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上古魚部("父"字韻部)念-a

看板gallantry作者時間13年前 (2011/04/09 15:35),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lw23.com/paper_77057431_6/ http://www.lw23.com/paper_77057431_7/ 比如,先秦魚部和侯部分立兩類,《切韻》麻韻字多數在魚部,少數在歌部, 這是根據《詩經》韻腳分的類。究竟上古魚部大致讀什麼音?例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朱熹給韻腳注的音是"華, 芳wú@④、呼瓜二反","家,古胡、古牙二反" ,(注:朱熹《詩集傳》P5"桃夭"一章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反切下字宋朝無、胡母音是u, 瓜、牙母音是a,至少他沒能說清楚上古魚部母音 到底念什麼。顧炎武告訴我們,"華,古音敷……家,古音姑……後人誤入 九麻韻",(注:顧炎武《音學五書》 P57,《詩本音》卷一"桃夭"一章注,中華書局, 1982。)話說得比朱熹乾脆,可是明末清初的人照著他的注音一念,准得把"家"念成ku。 梵漢對音到 這兒可顯出優勢來了,它能證明魚部有一批字直到東漢還對a,都對ta,屠對 dha,姑對ka,加對ka;侯部字這時候對u、o,句對ku,俱對gu,偷對 thu,樓對lo。可 以推定,上古魚部華、家什麼的,主母音是a,不是u。至於魚部在後漢該念什麼音,是另 外一個問題。 第三點,它能告訴語音歷時變化的情 況,因為漢譯佛經一般都有翻譯時間 的記載,不同歷史時期的譯經用字有些能透露語音歷史流變。比如:   梵音 pūrna ma@⑤jusri asura   晉譯 富蘭那 文殊師利 阿修羅   唐譯 布剌拿 曼殊室利 阿素洛 兩晉富字聲母念p,文字聲母念m,"古無輕唇",唐朝改成布對p,曼對m, 從一個方面反映輕重唇已經分化;晉朝修字韻母對u,反映侯尤部主母音念 u, 唐朝改用素字韻母對u,是侯尤音母音複音化,模韻主母音念u了。第四點,有 的漢譯佛經還能提供古代方言的消息。比如,唐朝高僧義淨(635-713) 和不空( 705-774)生活年代相近,義淨的語音大體上能反映北方東部音,不空的語音能代表北方 西部以長安為中心的音,他們恰巧先後翻譯過同一部經《大 孔雀明王經》,漢譯梵咒用 字上有不少差別,顯出兩大方言區聲、韻、調上都有不同的地方。(注:劉廣和《〈大孔 雀明王經〉咒語義淨跟不空譯音的比較研究-- 唐代中國北部方音分歧初探》,《語言研 究》1994年增刊。) .......................... -- -- Urah, hanevel, v'chinor! A-irah shahar! 琴瑟啊,覺醒吧! 吾將喚醒清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86.151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4.45.186.151 (04/09 15:44)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4.45.186.151 (04/09 16:14)

04/12 03:04, , 1F
請問唐初北方的東部和西部聲韻有哪些差異 我祖先是家鄉
04/12 03:04, 1F

04/12 03:05, , 2F
在河北范揚 不過有在洛陽工作過 不知道他講話腔調怎樣
04/12 03:05, 2F

05/30 01:25, , 3F
05/30 01:25, 3F
文章代碼(AID): #1De0nTJC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