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惡劣的王羲之一家

看板gallantry作者 (非也)時間15年前 (2009/03/25 16:35), 編輯推噓22(2208)
留言30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上次「王獻之與郗道茂」的討論串,我又發現幾條可以參考的資料。 《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 王右軍郗夫人,謂二弟司空、中郎曰: 「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屣;見汝輩來,平平 爾。汝可無煩復往。」 王羲之娶郗鑒女,名璿(音玄),字子房。 她的兩名弟弟即郗愔(官司空)、郗曇(官中郎)。 郗愔即郗超之父。 郗夫人說,王家那些小鬼頭看到二謝(謝安、謝萬), 就「傾筐倒屣」,款待周至,十分熱情, 見到兩位舅舅,則「平平爾」,勢利地十分明顯。 所以她對兩位弟弟下達不需再往來的指令,是很正常的。 王家人勢利的嘴臉在郗超死後表現得更明顯。 前引《世說新語‧簡傲第二十四》不免要再引出來對照一下: 王子敬兄弟見郗公,躡履問訊,甚脩外生禮。 及嘉賓死,皆箸高屐,儀容輕慢;命坐,皆云:「 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賓不 死,鼠輩敢爾!」 郗超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是因為桓溫的關係。 《世說新語‧寵禮第二十二》: 王珣、郗超並有奇才,為大司馬所眷拔;珣為 主簿,超為記室參軍。超為人多須,珣形狀短小; 于時荊州為之歌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 ,能令公怒。」 大司馬即桓溫。 正因為郗超有「能令公喜,能令公怒」的本領,所以當時能有呼風喚雨的本領。 甚至謝安身為三公(官太傅),都不敢惹這位「髯參軍」。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 欲去。謝曰:「不能為性命忍俄頃?」 謝安都如此,王家那些小鬼又怎能不給這位表哥面子呢? 事實上郗超本身確有其過人之處。 《世說新語‧識鑒第七》: 郗超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 、岐,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 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 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勳。」元功既舉,時人咸歎超 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可見要不是郗超為謝玄講話,恐怕謝玄這場仗會打得很不安穩。 同篇緊接有這樣的記載: 韓康伯與謝玄亦無深好,玄北征後,巷議疑其 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戰!」玄聞之甚 忿,常於眾中厲色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 事君親故發;不得復云為名!」 兩相對照,可見韓康伯的度量遠遠不及郗超。 所以當時人盛稱「江東獨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賓」。 但是後世的評價都認為王坦之比起郗超,根本是望塵莫及。 相較之下,王家從王羲之以下,則有許多劣跡被一一記載。 《世說新語‧簡傲》一篇,多記述王子猷(徽之)兄弟目中無人的頑劣事跡。 甚至身為父親的王羲之,也有許多心胸狹窄的惡劣言行。 略舉數端以見王家的惡劣行逕,如《世說新語‧簡傲第二十四》: 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 ?」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 」桓又問:「官有幾馬?」答曰:「不問馬,何由 知其數?」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 生,焉知死?」 居官而如此尸位素餐,可稱一絕。 又同篇: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 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及酣燕園中,而王遊 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 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 不足齒之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展 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箸門外,怡然不 屑。 這是王獻之去人家作客,頤指氣使的無禮模樣。 最後被主人趕出去,一個人孤孤單單坐在轎子上倉皇四顧的模樣,真是大快人心! 《世說新語‧仇隙第三十六》: 王右軍素輕藍田,藍田晚節論譽轉重,右軍尤 不平。藍田於會稽丁艱,停山陰治喪。右軍代為郡 ,履言出弔,連日不果。後詣門自通,主人既哭, 不前而去,以陵辱之。於是彼此嫌隙大構。後藍田 臨揚州,右軍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參軍詣朝廷 ,求分會稽為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為時賢所笑 。藍田密令從事數其郡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為 其宜。右軍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王羲之在王述喪母的時候對喪家無禮,結下嫌隙, 後來又異想天開,想把會稽郡獨立為越州, 免得身在仇家治下,而欲與王述分庭抗禮。 事既不成,難免「大為時賢所笑」。 之後王述探知他任郡守之「諸不法」,必然實有其事, 只以私下的方式秘密告訴他讓他好自為之,已是十分顧全他的面子了。 所以羲之不得不「稱疾去郡」。最後「憤慨致終」, 可說完全是他自己罪有應得。 由以上諸資料看來,王羲之父子雖然在書法上享有盛名, 但人品的確不怎麼樣。 後來王獻之身為駙馬,又是后父,所以地位貴顯。 但是種種劣跡歷歷在冊, 則他臨死所說「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離婚」, 只是他對生平行為的惡劣毫無自覺,只記得對待妻子及舅父一家這件是虧心事而已。 -- 《施氏食獅史》 趙元任 ┌──┐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 │施石│ 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 │氏室│ 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 └──┘ ,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試釋是事。 ψ 非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54.185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4.185 (03/25 16:37)

03/25 16:44, , 1F
其實也還好吧 看起來也不過就是高傲了點而已
03/25 16:44, 1F

03/25 16:45, , 2F
這樣就惡劣 那這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惡劣的人
03/25 16:45, 2F
王子猷居官不知所署何事、子敬遊園而傲主人,俱是以貴驕人。 王述與王導為平輩,算起來都是王羲之的從父, 而王羲之在喪禮上對王述無禮,以陵辱主人,除了無禮,更是不孝。 徽之、操之、獻之對待母舅郗愔的態度更是令人不齒, 凡此種種,如果不能算是惡劣,那真不知道惡劣的標準在哪裡了。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4.185 (03/25 17:05)

03/25 17:14, , 3F
清談風 盛行 高傲不羈 也不能全然以現今角度去看
03/25 17:14, 3F
魏晉雖然崇尚清談,但也仍盛行孔教。 所以對於禮教也仍十分重視,尤其對於家諱謹守甚嚴。 要是有人犯其家諱,就會毫不假辭色的反擊回去,至不濟,也不會給人好臉色看。 小如桓玄聞「溫酒」而大哭,大如鍾會兄弟對答司馬師、司馬昭的事都是。 則王羲之故意在喪禮上對王述無禮,是大大觸犯忌諱的事。 更何況躺著的死者是王羲之自己的從祖母! 這不但是大大的無禮,更是大大的不孝。 晉朝號稱「以孝道治天下」(雖然是為了政治目的的表面宣傳), 輿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種行為。 另外獻之兄弟對待母舅的不孝及勢利,平日以貴驕人的態度等等, 這都不能以「清談風盛行」就能善意解釋為「高傲不羈」的。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4.185 (03/25 17:32)

03/25 20:23, , 4F
作官不管事,一問三不知,不正是當時居高位的"清官"所應
03/25 20:23, 4F

03/25 20:25, , 5F
為?如果管這管那反而會時人所恥笑。高官尸位素餐才是被
03/25 20:25, 5F

03/25 20:26, , 6F
認為"分內事",其他都不是"清官"所當做的。
03/25 20:26, 6F
何充說:「我不看此,卿輩哪得存?」 在什麼位置就要做什麼事呀。 做宰相可以像王導那樣寬縱,因為宰相要有能撐船的肚量。 要是做個宰相都要像諸葛亮那樣事必躬親, 到後來上面的人一倒,底下的人都不知道事情該怎麼做了。 但是每個人都用這種態度處事,事情就都沒人做了。 就算像王導的寬縱,也並不是不做事,他在大事的決斷上還是會親自處理的。 每個人在什麼位置上就有什麼樣的事情要去做,你王徽之自認為勝得過伯祖父王導嗎? 所以所謂「清談誤國」也是指這種情況。 人人都想要不做事就坐大位,當爽兵,開Jaguar,領高薪,哪有這麼好的事呢?

03/25 21:08, , 7F
還好吧?只是比較高傲而已 禍國殃民才叫惡劣
03/25 21:08, 7F

03/25 21:19, , 8F
我也覺得沒那麼嚴重 有點用放大鏡檢視的感覺
03/25 21:19, 8F

03/25 23:16, , 9F
只能說是人品普通,大大比不上他們在書法上的成就
03/25 23:16, 9F

03/25 23:18, , 10F
不過這也正常啦,藝術成就和人品的正相關也不高
03/25 23:18, 10F

03/25 23:19, , 11F
趙孟頫就因為吃元俸而黑掉...
03/25 23:19, 11F

03/26 01:49, , 12F
他還好吧 因人品爛完全黑掉的大書法家是蔡京
03/26 01:49, 12F

03/26 02:40, , 13F
王鐸也很黑
03/26 02:40, 13F

03/26 05:22, , 14F
書法家容易黑掉是因為整天要使用墨汁的緣故啦(誤)
03/26 05:22, 14F

03/26 13:21, , 15F
嗯 蔡京父子黑翻天了..
03/26 13:21, 15F
好啦,我承認我是比較從「孔教」的立場去看他們。=3= 但是身為士族,他們對待親人(王述、郗愔等)的態度真的很差勁.... 而且對待權貴(二謝)與其他人的態度也大小眼了。 那是剛好謝安本身的品行很好,但是他們真的是敬重謝安本身的德行嗎? 看看王家兄弟對母舅的態度就知道,他們是「以勢利交者,以勢敗疏之」。 對謝家就畢恭畢敬,對其他人就頤指氣使,則他們根本是典型的勢利眼啊! 當然啦,要說到同時期的人,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人品的高下不是從跟人比較來決定的不是嗎?=3=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4.185 (03/26 16:05)

03/26 16:29, , 16F
嗯…I版友可以看看田餘慶的東晉門閥政治,就可以知道大家
03/26 16:29, 16F

03/26 16:30, , 17F
要在眾家族環伺中混口飯吃不容易,而且我們陳郡謝氏並不
03/26 16:30, 17F

03/26 16:32, , 18F
像這篇說的那麼有權勢,另外,火氣別這麼大嘛(茶)
03/26 16:32, 18F

03/26 22:09, , 19F
我也想像祖先一樣當個貴族(遮臉)
03/26 22:09, 19F

03/27 01:16, , 20F
我家家譜上22個進士(淚
03/27 01:16, 20F

03/27 01:58, , 21F
話說隨便追都可以追到貴族後裔啊~~
03/27 01:58, 21F

03/27 11:58, , 22F
我們家最出名的大概只有傳說中活了八百歲的老祖公……
03/27 11:58, 22F
說到這位彭祖,讓人想到《封神榜》裡八百諸侯居然有個「彭祖壽」。 彭祖壽這個名字怎麼來的?真的很好笑。 大家來自報家門好了XDDD 我家應該是魯公伯禽的後代,伯禽後代有公子施父,見於《左傳》。 (算起來也是周公姬旦的後代啦=3= ) 其後有施孝伯,老婆被晉國郤犨搶去。 孔子有弟子施之常。 元明之際有施耐庵,以及施君美。 有人說是一人,但更常見的說法是不同的兩人。 此時施氏已設籍江南甚久。 清代有施琅、施世綸父子,但是跟我家的不同支。 施世綸的後代在今鹿港一帶仍是大族, 但是我家是在祖父那一代才由福建惠安遷來的。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4.185 (03/27 14:09)

03/28 11:21, , 23F
姓施的推一個
03/28 11:21, 23F

03/28 12:10, , 24F
自爆家門嗎? 我爸說我的祖先是四知楊氏 有楊震和楊修
03/28 12:10, 24F

03/28 16:14, , 25F
過一陣子要好好爆家門...資料有點龐大..
03/28 16:14, 25F

03/29 20:15, , 26F
報一報會不會發現有些人的祖先是被其他人祖先幹掉的
03/29 20:15, 26F

04/02 22:52, , 27F
聽說原PO有不能和姓鄭的結婚的家規,是真的嗎?
04/02 22:52, 27F

04/02 23:53, , 28F
我家也不能和姓曹的連姻啊
04/02 23:53, 28F

04/29 22:31, , 29F
我們家的祖譜寫我們是施琅後代 也確實不能和姓鄭的結婚
04/29 22:31, 29F

07/08 12:54, , 30F
姓施的推一下 不過道德不跟人比 難道有絕對的道德嗎?
07/08 12:54, 30F
文章代碼(AID): #19oUp26I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