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Emily Martin工作坊

看板female_club作者 ( )時間19年前 (2005/05/22 15:13),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閱讀Emily Martin 工作坊 日期:2005 年 05 月 28 日 時間:02:00 PM ~ 05:00 PM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系401會議室 簡介: 流動的隱喻--身體、科學與文化 閱讀Emily Martin工作坊 議程表 ----------------------------------- *14:00-14:45 Medical Metaphors of Women’s Bodies: Birth 主持與回應 / 傅大為 (清華大學歷史所) 導讀 / 吳嘉苓 (台灣大學社會系) ------------------------------------- *14:45-15:30 卵子與精子--科學如何建構了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 主持與回應 / 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 導讀 / 王秀雲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 ----------------------------------- *15:30-15:45 補充體力再接再力 ------------------------------------ *15:45-16:30 Flexible Bodies--Science and a New Culture of Health in the US 主持與回應 / 陳政亮(世新大學社發所) 導讀 / 郭文華 (陽明大學通識中心) -------------------------------------- *16:30-17:00 綜合討論 ------------------------------------- 文章索取請至台大社會系320-A室或與洪菁勵聯絡並備有托育服務, 意者請洽聯絡人 ---------------------------------------- 作者簡介 Emily Martin 人類學家,現任教於紐約大學人類學系。早期研究田野在台灣進行關 注在各種身體文化之探討,著有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 (1973)及Chinese Ritual and Politics (1981)。之後則偏 重於性別醫療與科學文化研究,這方面的著作包括The Women in the Body (1987) 及 The Flexible Body (1994), 主要探討科學如何藉由 隱喻使人們建立其對自身的身體想像,並有時因此疏離自己的身體。 近期研究主要為價值衡量及人類理性方面的探討,她的近期研究將會 於六月初在台灣舉辦的「身體與認知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 (會議網址http://www.hrc.ntu.edu.tw/body9.htm) 做為一個人類學家,Martin從人類學的觀點提出一個切入科學文化研 究的角度,她認為做為解釋自然真理的科學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群體, 反而只是像在城堡之內,但是其整體生活環境仍是和外界相通的,在 這之中相通的即是各種比喻與類比的語言,也就是Martin 明確指出的 「隱喻」。透過對這些語言中的隱喻與意象分析,她為我們指出,那 一向標舉著「客觀中立」的科學,如何借用其生活世界的語彙想像著 自然世界,她把科學活動放到文化的脈絡下來觀察,試圖從文化的觀 點提供一個對科學活動強而有力的描述與批判。 本次閱讀工作坊選讀Emily Martin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以及90年 代後期三篇代表作,考察其科學文化研究立場,並且跟隨其「隱喻」分 析來看身體、科學與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 --------------------------------------- 選文與導讀 1. Medical Metaphors of Women’s Bodies: Birth 出處:The Woman in the Body. 1987, Boston: Beacon Press, p54~67 母性身體vs.生產機器---醫療科學隱喻下的身體 女性身體在生產過程中,自17世紀開始就被比喻為生產機器,而整個生 產的醫療行為就被想像為一幅工業化的場景:工程師(醫師或接生士)透 過工具(產鉗或近代的手術)及技術自巨大的生產機器(女性身體)將產品 拿出(嬰兒),生產困難則是機器有問題且有賴於工程師的技術去整修。 這樣一幅宏偉的機械運作圖騰,乍看之下似乎生動有趣甚至還帶點俏皮 意味。但是我們不禁要問所謂「客觀中立」的科學事實似乎巳被包裹在 這樣工業文化的隱喻裏,其中所涵蓋的不單只是詞彙上的比喻或轉換, 還反映了其醫療操作背後的文化理念。Martin從文本裏挖掘醫療科學對 生產的隱喻,帶我們去細察「客觀性」的科學是如何帶上文化的眼鏡為 我們宣稱女性生殖的「事實」。 2. 卵子與精子--科學如何建構了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 出處:STS讀本II 科技渴望性別 台北:群學,2004,頁199~224 原文出處:”The Egg and the Sperm: How Science Has Constructed a Romance Based on Stereotypical Male-Female Roles” Signs 16:3(1991), pp. 485-501. 主動與被動之間的性別隱喻 在一般的健康教育的教科書裏,我們常閱讀到被動的卵子與不畏艱難的精 子,如何在微乎其微的機率裏達成結合並孕育出下一代。這種所謂的「科 學描述」似乎再現了社會之間男女互動的模式,難道自然界的「事實」也 有相似的性別之分,在科學家的觀察之下將之客觀地反映出來? Martin在這篇文章中,即要從這種科學描述,分析其中的性別觀念,從中 省思複製刻板性別角色的自然法則描述,如何可能強化了社會原有的權力 關係。 3. Flexible Bodies--Science and a New Culture of Health in the US 出處:Health, Medicine and Society Key Theories, Future Agendas. 2000, New York: Routledge, p123~145 (輔助譯文 陳惠萍譯) 「健康」或「適者生存」---彈性身體的形塑 在這篇文章中,Martin探討一種在美國社會逐漸顯現的身體概念,她稱之 為「彈性的身體」,由此概念將引領出新的身體規訓與強制。新的身體觀 不再將身視為整套機件組,而是一種非線性的複雜系統,而這正是從免疫 系統的概念而來,並逐漸成為人們目前思考「健康」的線索。 Martin試圖檢視人們的新身體概念是如何透過醫學、科學、健康和社會等 各領域的影響而發展出來,新的一波身體價值被塑造,某種對身體的單一 /菁英式的規訓也隨之展開。 聯絡人: 洪菁勵 聯絡方式:02-33661238      artemis7@mail2000.com.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90.225

59.112.39.55 05/22, , 1F
1097貼過了耶
59.112.39.55 05/22, 1F

59.112.39.55 05/23, , 2F
我發現了 這一篇比較完整
59.112.39.55 05/23, 2F

140.112.102.4 05/23, , 3F
也把禮拜五女研讀書會的資訊貼上來吧
140.112.102.4 05/23, 3F

140.112.202.151 05/23, , 4F
哈哈哈...被發現我都沒仔細看了
140.112.202.151 05/23, 4F
文章代碼(AID): #12a34LgR (female_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