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套劇本,順利帶失智長輩就醫

看板elderly作者 (光心)時間8年前 (2016/05/22 19:54),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9935 康健雜誌196期2015.03.01 作者:張靜慧 「我又沒生病,為什麼要看病?」失智患者缺乏病識感,家屬如何發揮演技,完成帶長輩 就醫的艱鉅任務? 爸爸近年來性格完全變了樣,白天看似正常,每到晚上就不斷咆哮罵人,還懷疑媽媽有男 朋友、有人打電話恐嚇他,最近已經嚴重到夜夜大鬧。我擔心他得了失智症 。 我曾去拜託爸爸的心臟科醫師勸勸他,結果醫生直言可能是失智症,爸爸聽了很難接受。 前幾天我跟爸爸攤牌,要帶他去看神經內科,醫師那邊已經打過招呼,但他很抗拒,覺得 我們最後會把他關在醫院。我該怎麼辦? 忘記剛剛吃過飯、出門會迷路、懷疑別人偷東西……, 失智症 鯨吞蠶食人的腦部功能, 表現出種種反常行為,家屬雖然覺得不對勁,卻勸不動長輩就醫,常爆發衝突,不僅傷感 情,也延誤了診治時機。 台灣失智症協會家屬聯誼會會長 周貞利 說,長輩不願就醫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病 識感,不覺得健康有問題,或者以為是正常老化,「人好好的又沒怎樣,為什麼要去醫院 ?」家屬一再勸說,只是讓他們覺得很煩、受辱。 家屬對失智症的態度,也直接影響長輩的就醫意願。有些子女直接對父母說:「你怎麼變 成這樣?老是忘東忘西的,可能生病了,趕快去看醫生!」長輩為了維護尊嚴,當然極力 抗拒被冠上記憶障礙的帽子,那感覺好像告訴他「你老了、癡呆了」。 周貞利 說,長輩已經很害怕自己 失智 了,兒女千萬不要再給他貼上「你生病了、快去 看病」的標籤,而是要認同、接受他的種種困難。 「家屬愈是不能接受長輩退化、失智的事實,表現出驚慌、排斥、憤怒的態度,長輩就愈 害怕、逃避就醫,」愚人之友基金會教育組主任趙素絹說。 「最先發現不對勁的,其實是患者本人,」趙素絹認識一位失智阿嬤跟她是同一所高中畢 業的,她問阿嬤︰「您是哪一年畢業的?」阿嬤指指旁邊的兒女說︰「你問他。」阿嬤可 能根本忘了,只是不願暴露出來,極力表現出正常的樣子。「他們心裡其實很害怕、無奈 。」 好態度是萬靈丹。趙素絹家有長輩輕度 失智 ,常抱怨忘東忘西,趙素絹跟她說︰「你80 幾歲了,這樣很正常啊。我比你小20幾歲,也常忘記。」用平常心接受長輩腦力退化的事 實,接著順勢表達關懷︰「要不要哪天我陪你去做健康檢查(不說看病),醫生會教我們 一些補腦養生的方法。」 每位長輩排斥就醫的原因不盡相同,需要家人用心了解。愚人之友基金會安康日間照顧中 心社工陳佩怡說,有些老人家很怕被關在醫院、怕被遺棄,這時就需家人一再保證「只是 去做檢查,檢查完就回家」,解開他在意的癥結。事實上,治療 失智症 確實多半不需住 院。 見招拆招,鬥智不鬥氣 照顧 失智 患者是在鬥智,十八般武藝都要練,才能應付種種狀況。 愚人之友基金會執行長李希昌說,如果長輩還能夠講道理,可以告訴他:「你現在只是記 憶力有點不好,趕快看醫生、多動腦、多運動,以後就不會變成失智症 。」避免憂鬱、 增加社會參與、運動都是預防失智症的方法。但如果講理無效,就需要多準備些「劇本」 ︰ 1.藉助權威︰ 埔里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暨長照醫學科主任詹弘廷說,老人家非常需要安 全感,比較信任跟他熟的醫生,因此建議家屬找原來幫長輩看診的醫師(如心臟科、新陳 代謝科、腎臟科等)幫忙,請原醫師告訴長輩「需要找別科醫生會診,我可以幫你掛號」 ,這樣長輩比較願意接受。 周貞利說, 失智者對家人和外人的態度不一樣,家人說什麼他都回答「不要」、為反對 而反對,但醫生的話他通常會配合。 2.藉助關鍵人物︰ 陳佩怡說,誰講話爸媽聽得進去,誰就是「關鍵人物」。比如父母的 兄弟姊妹、老朋友、老鄰居、某個兒孫等。比如爸媽最聽住在美國的女兒的話,就由這個 女兒去溝通,比其他人講都有效。 3.帶他去看別的病: 李希昌說,很多失智者伴隨其他慢性病如失眠,可說帶他去看失眠 ;老人常有關節退化的困擾,這裡痠那裡痛,也可帶他去看骨科。「看他抱怨哪裡不舒服 ,就帶他看哪一科,再請醫師跟長輩說需轉診。」 4.請患者陪另一位家人去看病︰ 周貞利照顧失智父親十多年,當初父親也沒有病識感, 生活可自理,很難無緣無故要他上醫院。但媽媽有失眠困擾,於是她想出一個法子,跟爸 爸說︰「你能不能陪媽媽去看失眠?因為你們睡同張床,醫生想知道媽媽為什麼失眠,很 多問題要問你才能明白。」父親欣然答應。 她也先寫信給醫師,讓醫師知道父親才是真病人。到了看診時,父親完全配合醫師的指示 ,因為他知道自己有任務在身:要幫醫生了解老伴為什麼失眠。 5.投其所好,說善意的謊言︰ 周貞利說,每位長輩的特性不一樣,如果老人家很節儉, 可以找他信任的人告訴他︰「衛生局通知有免費健康檢查,還送紀念品,只有老人才有的 福利喔!我陪你去!」先引起興趣,再順勢轉換話題,達到就醫的目的。 家屬先做功課,跟醫師合作「演戲」 李希昌提醒,有些「劇本」必須先跟醫師打過招呼、雙方有默契才會順利,最好在就診前 就讓醫師了解長輩的狀況。 周貞利在父親就醫前,寫了一封信陳述父親的症狀,並附上父親的基本資料、預約看診日 期及診號,寄給主治醫師。 也可自己先掛號,向主治醫師口頭說明,或者在看診當天,先進診間跟醫師說明,盡量不 當著患者的面說他的「事蹟」,否則他會覺得沒面子,極力否認︰「我哪有這樣!你亂講 !」在診間跟家屬吵起來。 「家屬事前準備,對長輩就醫幫助很大,」周貞利說,醫師已從信件初步了解爸爸的症狀 ,也清楚他是被哄騙來的,因此在場的醫護人員跟家屬一搭一唱,演出全無破綻。 李希昌建議,看診時多讓醫師跟長輩對話,醫師可以藉此判斷患者的認知功能。因為親屬 事前已跟醫師說明過老人家的症狀,此時親人就可以少發言,以免變成「箭靶」,「跟失 智患者辯論毫無益處。重點是讓長輩信任醫師,願意配合後續檢查。」 如果醫師問家屬問題,可用低調、不確定的口吻說︰「有一次……,不知道這樣算不算? 」避免引起患者反彈。 埔里失智症團體家屋「福氣村」社工督導張琇冠說,神經內科涵蓋很廣,建議找擅長失智 症的醫師(可從醫院門診表或網站查),他們會很有技巧地跟病人對話,不會當面宣判「 你得了失智症」,維護長輩的尊嚴。 最好找近一點的醫院,方便日後回診,並由兩位家屬(或主要照顧者)陪伴長輩看診。周 貞利說,很多失智者會躁動,等看診時不耐久候,會起來四處走動。最好一位家人陪他走 動,另一位家人注意門診燈號,快到號碼時再電話通知另一位家人帶長輩回診間。 懷疑是失智,需要做哪些檢查? 失智症 無法靠單一檢查就確診。除了醫師問診,還需一連串測驗及檢查︰ ˙簡短智能測驗︰ 包括定向能力(問今天的日期、這裡是哪裡等)、注意力及算術能力 (從100開始減7)、立即記憶及短期記憶(回憶3件東西的名稱)、語言能力(拿出幾樣 東西,要病人說出名稱、覆誦醫生的話)、繪圖能力等。 ˙知能篩檢測驗︰ 主要評估病人九大認知功能:注意力、集中力與心算力、近期記憶、 長期記憶、時空定向力、語言、空間概念及構圖、抽象與判斷及思緒流暢度。比簡短智能 測驗更複雜、範圍更廣。 ˙語言記憶測驗︰ 失智患者的核心症狀是記憶衰退,這個測驗的目的在測試記憶力。心 理師會告訴受試者一系列(9個、10個或12個)字詞或物品,然後讓他說出記得幾個。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簡稱CDR)︰ 評估失智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認知功能,包括六大項: 記憶力、定向力、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社區活動能力、家居及嗜好及自我照顧能力, 醫生除了評估患者,也需跟家屬或照顧者晤談。 ˙腦部影像檢查︰ 如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看腦部結構有無變化,及是否 有中風、血管阻塞、腫瘤等。 ˙其他常規檢查︰ 血液、肝腎功能、維生素B12濃度、甲狀腺功能等檢查。如果是因缺乏 維生素B12、甲狀腺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失智症狀,盡快治療,有機會部份恢復,甚至治 癒。 有些長輩在確診失智症後,覺得這病治不好,便放棄治療,家屬很無奈。 家屬用心陪伴其實是最好的「治療」。周貞利說,要盡力讓長輩感受到家人的愛與支持, 讓他安心,覺得自己會得到很好的照顧,而不是害怕被遺棄。「雖然失智症無法治癒,但 接受治療才有機會控制病情、延緩惡化。」 趙素絹強調,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份,盡可能鼓勵長輩參加活動(如日間照顧中心或瑞智 學堂的課程)、與人互動、接觸大自然,都有助保健大腦、維持活力。 有些長輩是因為藥物副作用(如頭暈、腳軟易跌倒、昏睡、沒食欲等)而不想吃藥,建議 盡快帶長輩回診,請醫師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 當父母的靠山,陪他返老還童 詹弘廷說,不能接受失智症的常常不是長輩,而是家屬。他們帶著老人家四處就醫,尋找 想要的答案,希望醫生說這不是失智症,他們害怕自己照顧不來,也不知道病程有多久? 該去哪裡找幫手? 李希昌的工作時常需要接觸失智長者,但是當自家長輩失智,仍是強烈的衝擊。他感嘆︰ 「印象中的他是那麼威嚴,卻退化到大小便失禁。家人難接受是人之常情,確實需要一些 時間才能調適。」 他慢慢轉念︰長輩是返老還童了,一步步退化到叛逆的青少年、懵懂的少年、天真的童年 ,也許不像小嬰兒般稚嫩可愛,「但你一定要相信,他還是能感受到你的愛。無論接不接 受,失智症已經來了,這是生命的過程。」 照顧失智者要靠家人團結,不能靠一人苦撐。怎麼樣讓全家都了解這個疾病、接受長輩退 化的事實? 周貞利說,如果只是偶爾跟長輩短暫相處、吃頓飯,不容易發現異樣。她跟爸爸共同生活 一段時間,親眼看到爸爸去郵局辦事,卻聽不懂工作人員的話、不會寫名字、不會洗澡… …,才相信曾是老師、聰明儒雅的父親已被疾病破壞到令人心碎。「我努力去認識失智症 ,開始接受父親失智了。他曾是我的靠山,但這座山即將崩塌。他愈來愈不能自理生活, 我必須跟他對換角色,成為他的靠山。」 跟她同住的婆婆也有失智症狀,但其他家人沒有感覺,於是她跟先生出國旅行8天,請大 姑照顧婆婆,大姑才發現媽媽已不會洗澡、刷牙,終於相信老人家病了,幫忙勸說就醫。 周貞利很幸運,全家人都支持她這位主要照顧者,幫忙找失智症的資料,有機會就分攤照 護工作,讓她喘息。「即使不是主要照顧者,也需要了解失智症,才能支持主要照顧者。 」 她並提醒,照顧者如果沒有家人支持,一定要向外求助,運用社會資源,「千萬不要單打 獨鬥,否則很容易跟患者一起陷入疾病的漩渦,兩敗俱傷。」 「能陪伴父母是福氣。我何其有幸,能給他們『盡力的陪伴』這份珍貴的禮物,」她說。 牽起父母的手,一起迎向生命的難關,儘管他們終將撒手遠去,但已無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10.133.1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lderly/M.1463918067.A.8E9.html

05/23 12:56, , 1F
05/23 12:56, 1F

06/01 20:40, , 2F
QQ
06/01 20:40, 2F

06/17 08:23, , 3F
我媽病了6年 最後1年 還能自己吃 可是吃很快 就會堵住
06/17 08:23, 3F

06/17 08:26, , 4F
我開始餵 控住吃的速度 後來不愛吃 我找注射管餵到嘴
06/17 08:26, 4F

06/17 08:31, , 5F
裡 她的表情 好像終於吃到東西了 醫生說末期會噎食症
06/17 08:31, 5F

09/10 15:35, , 6F
幫推
09/10 15:35, 6F
文章代碼(AID): #1NGPtpZf (eld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