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潛水很久了2

看板eat-disorder作者 (在晴朗與和煦間滅頂)時間15年前 (2008/09/09 01:4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完成的論文部分 接在胖子部份之後更仔細的釐清 當成消遣看看也不錯~~ ----------------------------------------- 關於對主流的堅硬想像。 世界上有很多被嘲笑的胖子,但並不是每個胖子都認為非瘦不可。世界上也有很多為 身材煩惱的人,但並不是其中每個人都會以催吐做為手段。因此光是以肥胖的童年及 這個"物化女性身體的社會"簡單註明我飲食狀況的出處,似乎太過方便的閃躲了自己 身為個案的主體性。我企圖描繪的是,在成長經驗與外在認知之間,什麼叫做"我對主 流的堅硬想像",而它又如何將前兩者連結、進而主導了我的行為模式。 話要先說回我變成小胖子以前。 我一度是個長相討喜豔麗且行為逗趣的幼兒,加上身為家中第一個小孩,隨便做什麼都 可以活在長輩的掌聲之中(也因此助長了我好表演的性格),受寵程度可見一斑;對那 時的我而言,當公主是天經地義的鐵則。某日我跟幼稚園的同窗坐在教室裡,老師正在 講一個有各種典型正反派的童話故事,她一邊說一邊分派角色給班上的小朋友;我則眼 神熱切又流連的看著老師、希望她選我當公主——尤其當我喜歡的男生順利成為王子之 後。故事進行到公主出現,老師的眼神朝我晃了過來——當我心想我就知道﹑難免又有 點不好意思的同時,我聽到她選了班上一個超清純又沒有侵略性的漂亮小女生當公主— —我立刻感到失落不能自己;而在我還難以平復被跟王子拆散的傷痛當頭,那個擁有強 烈忌妒心的後母角色卻趁勝追擊似的,突然跟著我的名字一起登場:「那XXX,妳就當壞 皇后喔」。 現在我是大人了,已經有能力重新詮釋並認同壞皇后的形象、更可以暫時微酸的將公主 簡化為一個很平面的角色;而且想想我的幼稚園老師當年還真是慧眼獨具,很快就發現 我隱藏的不是很好的攻擊性及企圖心,或許她也給予這種動力高度的肯定,所以才特別 讓我擔任此種要角,只是當時可以對應的角色還沒那麼多樣化。但是我小時候沒有像現 在這麼堅強以及有所謂多元的視野,因此在老師宣佈角色的當下,我咬緊雙唇、任憑六 歲的小宇宙天崩地裂--出於掛名一個反派角色﹑我怎麼可能不是公主﹑以及認為老師這 麼做一定是討厭我--心中湧出一股委屈的憤怒,然後我就哭了 ,無論老師在一旁連忙補充後母長的多漂亮也沒用。可憐的老師出於無奈,被迫讓這個 故事出現第二個公主,我才破涕微笑;雖然公主B顯然是個戲份不如母后吃重﹑又完全 不知道加來幹嘛的角色。這段人生早期的回憶,除了讓我知道當幼稚園老師挑選劇本的 艱難之外,更可視為我日後逐漸社會化的幼幼版隱喻圖像——我並不是指這個小事件影 響了我之後的為人處世,這種說法太壓迫我當年的幼稚園老師了——不過這個切片很可 以拿來當成我認知外界的初期模型,往後我的行為脈絡根據這個模型的慣有認知長成了 樹狀圖。 如果真的要找一個用來說明模型的起點,我會從我年幼時又唱又跳的小星星表演性格說 起,那促使因為是家裡第一個小孩而本來就受寵的我,更加習慣成為被大人注意的焦點 ;這種爽日子差不多過到我四歲、家妹誕生的那一年。我不免俗的出現許多幼教心理提 過的老大情結,像失勢的後宮般偷捏新來的嬰兒被掌權者發現,同時對於「把妹妹送走」 這種制式說法感到戒慎恐懼;而我的父母也不免俗的以好姊姊的正面形象加持,使得我 可以因為實踐這樣的身分獲得肯定——我以此再次得到注視,而略過自我感覺不良好的 新手老大及矛盾四歲。 我不認為那時的我聰明到可以「發現」扮演模範的有效性並有意識的加以執行,那反而 比較像是出於某種小動物的求生本能;如果要定調成表演性格或環境使然,就會變成雞 生蛋蛋生雞這種迴路,總之這些就像千層派一樣互相交疊累積上來,我慣性的因為模範 的有效性(而我在讓這種有效性成立的單純環境待了好長一段時間)而演出。所謂模範 當然有很多樣貌,最基本款的像是公主、正妹、文藝少女、會被暗戀的小學女生或受同 學歡迎的女高中生;在這扮演模範的過程會由於許多變因而換軌,例如當我小學二年級 暴肥不能再靠著兒時豔麗的外貌獲得注視之後,我就開始發展 其他會被外界認可的形象,我相信別人會認為這些形象「應該要有」一個樣子,而我試 圖接近那個樣子而達到被注視的效果,即使那與別人真正認為「要有的樣子」有著重疊 但無法密合的誤差。那樣的差異在於,我堅信有一個叫做"主流社會"的東西,也就是我 認定某些特質是"主流社會"認可並在之中行之有效的,而且只有這些特質有效;無論我 的表現行為是試圖靠攏或抵抗,前提都是我以(我認為)牢不可破的主流社會為判準做 出反應。"主流社會"當然有其效力,但它作為一個邊界模糊的整體,其中尚存在著一些 可能性;我並非無法想像這些可能性,但卻難以逃脫執著於其明確標出有效的所在。 當我發現我在模範基本款的道路上通常難以優秀到成為他人辨識的座標時,我開始想辦 法反其道而行,在不至被整體太過非議的範圍內做出一些相當有限度的逆行,這種例子 多到不勝枚舉之餘又相當可笑。譬如說我上小學之後因為無法在公主界競爭,就開始討 厭粉紅色、將髒話及粗魯動作日常化;譬如說初中時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外邊走邊吃東西 ,我就在放學之後穿著制服自以為叛逆的邊走邊吃;譬如說不如女校其他少女那樣清新 可人,我就簡短頭髮穿跆拳道服、表演踢破木板給喜歡的人看;譬如為了證明我「不是 主流那種人」,就執意蒐集缺乏想像力的「非主流行為」,舉凡抽煙聲稱參與社會運動 看破報這些很文藝掛的舉動。由於我長期對表象的努力,我終於可以站在小小的岔路上 標示自己跟正軌的差異,並享受正軌之上的同儕頒予怪咖的殊榮;但不幸的是,這條岔 路仍舊很擠,跟我擁有類似想法的演出者太多了,而且大多不計風險的執行的比我更深 入徹底,於是我又被隱沒在另類主流的人群中。 我並沒有因此而喪志,因為我相信只要樹立鮮明的個人風格就可以繼續被身邊的人群注 視——我像用功的演員一樣謹記別人對我的形容,然後強化這之間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質 以及討喜的部份,非常用力的展現他人口中之我;我太過認真的在演我了,以致於入戲 太深,開始在自己的樣版戲中無法抽離,個人風格逐漸變得僵硬且不怎麼個人。而那些 我下意識認為上不了台面、並且應該硬撐在台下的部份卻不時漏餡;每當如此,我除了 感到無以名之的自我厭惡(os:我怎麼會這樣,我不應該是這樣)外,並沒發現厭惡從 何而來,直到觀眾不忍見我繼續混淆不清、自亂陣腳而投書說:不,妳的確是這樣,這一 樣是妳的個人風格——我才恍然大悟:喔,原來我是這樣啊(觀眾的眼睛真是雪亮亮), 十分詭異的依賴再從他們口中認識自我。為了被注視的個人風格演出、因為被注視而衍 生的個人風格,真是有夠喋喋不休的鏡像(用as…as造句:My 想像 of 個人 as 堅硬 as that of 主流社會,是嘛,社會影響個人嘛,我認為一樣堅硬是有脈絡的……屁話)。 這裡可以延伸許多關於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上的辯證,像是在大同小異的文化脈絡比較下 塑造個人典型有多麼虛幻、社會整體的想像有多麼不切實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這 種豁達的一般論;或是從被注視的女性意識出發討論形象多元的可能性。每當我對這些說 法產生一些認知上的樂觀、試圖(像許多心存善念但讀冊讀到頭腦壞掉的好孩子)理論先 行的來修正自己的偏見慣性時,往往樹立了更多新模範;這些新模範可以暫時出現抗衡或 抑制的效果,但並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樣取代或消滅了「不正確」的舊有模式——就像我在 四歲時雖然為了得到權威的關注執行好姊姊的新模範,但往後每當玩公主扮演的遊戲時, 我都堅持當年紀最小的公主:即幾乎所有童話範本中最漂亮、最無垢、最容易受到關注的 角色,作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得不成為老大的補償。年歲漸長,這些先來後到的形象糾葛 已不是玩玩小公主遊戲就能解套的狀況,我對於種種模範齊聚一堂、彷彿婆媳妯娌之間 所生的干戈嫌隙難以消化,所有個人歷史性矛盾帶來的內心戲症狀都由此衍生茁壯,加 上我很會說服自己為了顧全大局演出,因此這些拉扯的部份就在鴨子滑水的平面下更加 波濤洶湧。 暴食則是我這些模範之間扭曲部份的出口。當我一邊不屑一邊又無法逃離的將自己放置 在自我想像的模型之中,對於由此而來以及對自己本身不合規範的失控情緒無法吸收時 ,它像縫合這些「應該」形象間的異次元般啟動運作,無論就情緒上或身體上而言。它 消耗我的攻擊性、斷絕我身體上的過分吸收,成為一個因無法節制而強迫節制的機制; 也使我取巧的收割所有形象的正面特質,成為一個可以被想像群眾接受並喜愛的人,雖 然我知道在這些表演之下我交換的是什麼。藉由暴食我得以假裝社會化良好,但由於它 承擔了那麼多不應該,它本身變成不應該的本體——做為自我厭惡出口的同時,它成為 了自我厭惡的代罪羔羊;也因此做為一個「患者」,我嘗試在健康中心主義(無可抗辯 的身體價值)的名號下厭惡唾棄它,以為切割它之後,我的美好就會完整(謎之聲:殊不 知這是一體兩面啊);而在無法擺脫它的當下再次陷入自我厭惡。 現在我會想要這麼重新詮釋我的飲食情況:如果說我將暴食催吐視為我演出社會化的身體 對應,嘔吐在其中則標示著逆流,即對外界不適的徵兆,但在吃很多的偽裝下看似適應 良好;如此看來,我要處理的前提會變成我跟外界的關係——從回頭檢視那些對主流社 會的堅硬想像、承認我的確受其影響,到反省「無須表演的真實自我呈現」是否為一種 想像、並練習發展更能夠安身立命的方法——雖然我並不是一個可以因理解而超脫的人, 但我會將暴食看成我跟外在關係波動或改變的指標,那麼每當飲食狀況出現時,我可以 不要立刻將其對應到自我厭惡的來源而進一步加深自我厭惡。我無意再給予所謂的飲食 失調一個正當化的典範,我想陳述的是,它如何在想像外界的認知之下成形,並在同一 個邏輯下、受困於病理化的說法中被看待;理解了這些,才能不只是在生理上控訴消滅 它,或是將它滯留於浪費糧食的食物鏈窘境中。 以上的詮釋或許還是有點消極,我聽過最積極的說法是在某一次某社運團體小劇場的觀 後論壇中。這次演出有個橋段,是個平常有飲食狀況的女生演出她暴食嘔吐的情節;我 猶記戲劇結束後敝人相當努力的在吸住鼻涕眼淚故做堅強,這時某大學的某心理系教授 說了意思大概如下的話:「…嘔吐當然是一種抗爭,而且是一種最底限的抗爭,因為當你 什麼都不剩時,你就只剩下身體做為武器了…」當這句話出自一個沒有相同經驗的人口 中(加上我也不否認說話者在我心中有些權威性),我之前的努力當場功虧一簣,邊哭 邊想自己還真有點遜,因為我不敢像某大學的某心理系教授這麼帶種,無懼自己反撲主 流奮起鬥爭的說法被指稱為一種迂腐打高空的熱血行為,並冒著可能以跟自己無關、不 負責任種種落人口實的風險陳述之。這種詮釋厲害就在於它讓我不禁考慮,這種建立暴 食模範進而產生足以對外抗衡的有效性也許是最屌的方式了——就算我仍舊很俗辣的認 為樹立新形象可能會是個難以自圓其說並漏洞百出的路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33.42 ※ 編輯: lihuei 來自: 61.228.33.42 (09/09 01:48)

09/09 22:14, , 1F
推!
09/09 22:14, 1F
文章代碼(AID): #18nMIgzr (eat-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