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印尼大屠殺二部曲】《殺人一舉》:身為消失

看板documentary作者時間8年前 (2016/06/22 14:39),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印尼大屠殺二部曲】《殺人一舉》:身為媒體人,我的職責就是讓大眾憎恨受害者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2186 -- http://i.imgur.com/MJL2kvi.jpg
Photo Credit: 美昇國際影業 -- 張硯拓 專職影評人,文章散見於紙本與線上媒體,也為 udn.tv【藝想世界】節目常態來賓。 曾舉辦多次演講,經營【時光之硯】部落格及臉書粉絲團多年。 信仰: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年執行大屠殺的重要「劊子手」們,許多都還在世,而且根本對「當年勇」津津樂道。 於是在《殺人一舉》裡,歐本海默刻意忽略受害者的聲音, 以不點破的態度訪問加害者,甚至邀請他們拍一部電影「重現當年豐功偉業」。 -- 前言: 《殺人一舉》與《沈默一瞬》是 6 月 17 日上映的兩部非常震撼的紀錄片, 在此以兩篇文章各自介紹並推薦。 -- 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浩劫,無疑是人類史上最巨大的惡行。 而如果我說,在那之後二十年,還發生過規模類似、只是受害人少一點的事件, 你大概不會驚訝,畢竟猶太人有無數電影幫他們「記住」,其他民族沒有。 但如果我說: 那事件的加害者至今不但絲毫沒有受到懲戒, 還被當局默許、塑造成英雄,甚至一直沾沾自喜呢? 這讓人噁心的驚恐,正是導演約書亞歐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的紀錄片二部曲 《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沉默一瞬(The Look of Silence)》的主題。 第一部從加害者角度, 第二部從被害人家庭的眼光, 看一段歷史暴行,兩相襯反道出了現實的荒謬,和正義的難以伸張。 http://i.imgur.com/Fl5N7g5.jpg
Photo Credit: 美昇國際影業 事件場景在印尼,時間則是距今半世紀前的 1965 年。 當時,已經掌權 20 年,被視為「印尼國父」的總統蘇卡諾(Sukarno) 因為立場越來越靠向共產陣營,成為「西方世界」在東南亞的眼中釘。 1965 年 9 月 30 日,印尼發生史稱「九三〇事件」的軍事政變, 然而發動政變者失敗了,被立場傾向西方的戰略後備部隊司令蘇哈托(Suharto)擊退, 後者順勢定調這次事件的主謀是「共產主義份子」,從而發起對共產黨的大清洗。 在這過程裡,假清洗之名,行剷除政敵和種族/階級屠殺之實, 凡是反對蘇哈托的軍事政府者,一律被打為共黨份子。 這造成不只印尼共產黨員,還有無數的知識份子、佃農、甚至華人,都被逮捕處決。 保守估計在 1965 至 66 年間,至少有 50 萬人被殺害, 而電影片頭字幕寫著「逾百萬」,甚至有報導估算到 300 萬人之譜。 那之後,蘇哈托進一步架空蘇卡諾,數年之後奪權,當了 30 年的印尼總統。 也因此,當時「剿共」有功的人都變成英雄, 至今沒有人真正追究他們在大屠殺過程犯的戰爭罪。 歐本海默關注這事件,原先想拍的是受害者的心路,沒想到調查開始後, 他發現了更棒的紀錄對象: http://i.imgur.com/KEaIZIo.jpg
Photo Credit: 美昇國際影業 當年執行大屠殺的重要「劊子手」們,許多都還在世。 而且一副怕別人不知道的樣子,根本對「當年勇」津津樂道。 於是在《殺人一舉》裡, 歐本海默刻意忽略受害者的聲音, 以不點破的態度訪問加害者,甚至邀請他們拍一部電影「重現當年豐功偉業」。 這造成兩個讓你我驚訝/驚嚇的層面: 一是半世紀過去了,這些惡魔的惡行完全沒有受到制裁; 二是,他們真的一點都沒意識到自己做了錯事,毫無悔愧! 電影開始於一個非常魔幻的畫面。 在一個大概是廢棄遊樂園的地方,從一個巨大金屬魚的嘴裡, 一排歌舞女郎沿著軌道緩緩舞出,不知道是生存者的足跡,還是死靈的語句。 《殺人一舉》聚焦兩個主要的戰犯, 一個是安華(Anwar Congo),另一個是赫爾曼(Herman Koto)。 前者像個比較高瘦的曼德拉(但人品完全相反),後者則是個粗胖長髮男。 整部片看他們滔滔不絕,更讓他們過足戲癮。 開場沒多久,安華就帶導演到他當年殺害數百個受害者的某屋頂, 興高采烈地示範他「研發」的鐵絲繞頸殺人技巧: 「這樣比較人道,也不會流那麼多血。」 觀眾看到這已經得提高警覺, 因為安華竟然真的叫一個人來表演受害者,把鐵絲繞上他的頸部,作勢要用力扯。 事後,他觀看自己「演出」的這段畫面,懊悔地說: 「我不該穿白色長褲,看起來像要去野餐。 那時候的我都是穿深色褲子。 而且應該要演得很暴力才對。」 http://i.imgur.com/XGzNg5J.jpg
Photo Credit: 美昇國際影業 整部《殺人一舉》看下來, 根本是恐怖行刑模擬(除了鐵絲還有割頭)以及讓人想砸爛銀幕的錯誤言論大全。 不只安華,他的朋友赫爾曼是準軍事部隊(黑幫)的領袖人物, 想參選國會議員故上街拜票。 他對著鏡頭說: 「等我選上了,而且進入建設委員會,就可以對這些人(村民)揩油。 我可以因為一棟樓矮了十公分就下令拆除,他們為了向我求情,就會給我錢。」 還有個受訪者是報社高層,當時許多人的定罪就是靠他捏造的。 他說: 「我是個新聞從業人員,我的職責就是要讓大眾憎恨他們(受害者)!」 赫爾曼加入的「五戒青年團(Pemuda Pancasila Youth)」 是《殺人一舉》裡一再出現的重要組織。 這群人穿著橘黑色的火焰服,自詡為社會秩序維護團體,實則是自外於體制的流氓群體。 他們的領袖在年度大會上說: 「外頭有人說,我們五戒青年團是個幫派…… 如果這是個黑幫,我就是最強的幫派老大!」 ——句中的語氣轉折,讓人下巴快掉下來。 http://i.imgur.com/YNWDttB.jpg
Photo Credit: 美昇國際影業 而在那場大會上,連印尼副總統都到了。 他上台致詞的時候感謝青年團當初剿共有功,他還說: 「黑幫的存在有助於社會安定,因為黑幫在體制外,可以更有彈性地執行許多事。」 當這個團體的成員上電視受訪,有人提問 「難道,都不怕受害者來尋仇嗎?」 結果他得意洋洋地回答: 「不會,因為他們通通被我們殺光了!」 ——底下的小弟們熱血地鼓譟、歡呼,不可一世。 然而看電影的你我,必定熱血不起來。 笑不出來,甚至連憤怒都覺得無力。 為了拍印尼大屠殺,歐本海默花了六年的時間取材, 再把素材切分成加害者(殺人一舉)、受害者(沈默一瞬)兩卷。 但兩相對應,並無法帶來光明與黑暗的對比。 因為兩邊都一樣黑暗。 http://i.imgur.com/vThydBm.jpg
Photo Credit: 美昇國際影業 在《殺人一舉》,你我還看見各種惡人的樣貌, 有的一直在提當年,有的還在汲汲吸取功名, 有的早已吃香喝辣一輩子,一直在鏡頭前面炫富。 還有的在當老師,灌輸偏差的史觀給下一代。 這些人唯一的共通點,是他們都對弱者毫無同情,亦即「沒有人性」。 其中有個人說: 「殺人是最嚴重的罪,如果不想有罪惡感,就得為自己找到藉口。 比如:人家託我去殺人,而且開出來的價錢很合理——這樣想就對了! 道德標準,本來就是比較級。」 當然還有一種言論是我們很熟悉的了: 「太多民主只會造成混亂。 在軍事獨裁之下,一切都會比較美好,經濟比較繁榮,安全也比較有保障!」 http://i.imgur.com/Ex4zy9t.jpg
Photo Credit: 美昇國際影業 回到安華與赫爾曼身上。 這兩人真的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幹了一番大事業, 現在終於有機會留下紀錄讓全世界看見。 「不只是在雅加達放映而已,還有英國倫敦!」 多年來在好萊塢,我們看多了「兩個蠢蛋」的類型片, 真難得可以看到兩個惡魔的紀錄片。 而《殺人一舉》最讓人發毛的,是在那些「演戲」的過程裡, 殺人魔被釣出了他們內心的某種真實,熟練無比,而且享受其中。 雖然事後帶著點惶然,但你我的印象已經難以磨滅。 至於導演,則是高於這一切的操偶人。 在《殺人一舉》最後,他刻意剪進了一點安華的低潮: 他因為在一場戲中演出受害者,而體會到某種無助和恐懼,於是一度問了自己: 「我是不是做錯事了?我會不會遭到報應?」 身為觀眾,只因為這樣的回頭就感到一點點釋懷,說實話,真的不甘心啊! https://youtu.be/9zrjm_LDDpI
--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4.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ocumentary/M.1466577545.A.4FA.html

06/23 23:49, , 1F
謝謝這篇評論,光是報導就這樣讓人心碎,不知道在畫
06/23 23:49, 1F

06/23 23:49, , 2F
面中,在那樣的歷史和現世裡又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06/23 23:49, 2F
文章代碼(AID): #1NQZA9Jw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