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戀戀火金姑》首映 黃緣螢生態揭密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沉潛)時間14年前 (2010/07/18 12:4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聞來源: 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artid=20100717abcd005 (郭泰淵)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和張博均先生共同出資拍攝「戀戀火金姑」生 態紀錄片 ,十六日下午在誠品信義書店六樓視聽室舉行記者會暨首映會,DVD光碟同 步於誠品書店及政府出版品展售處銷售。 林務局顏仁德局長指出,國內有許多非營利的民間團體或個人,基於愛台灣、保護自 然的理念,不畏艱辛、出錢出力,長時間投入參與台灣地區物種、棲地與自然生態環 境等相關議題的影像紀錄工作。 林務局肩負國內最高林業及保育主管機關,秉持維護國內自然生態永續與平衡,也為 了鼓勵這些不計名利的付出者,民國九十六年特別訂定「自然生態影片紀錄補助實施 要點」,每年編列約五百萬元經費,辦理徵選優良生態影片拍攝計畫,提供入選者( 包括個人或團體)部分經費補助。 顏局長表示,張博鈞先生九十七年度以「戀戀火金姑」拍攝計畫參加徵選,由於張導 演從小就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高中時以螢火蟲生態研究,獲得第三十一屆全國中小 學科學展覽會生物科第三名,目前雖以經銷蔬果為業,然而對於昆蟲攝影之熱愛未曾 稍歇。此一堅持與用心感動了當時擔任評選之專家學者,對其提出的拍攝計畫給予高 度的肯定,因而獲得九十萬元的補助。在歷經一年多的努力與拍攝,完成了這部五十 分鐘的生態紀錄片。 顏局長強調,「戀戀火金姑」以水生螢火蟲-黃緣螢的生活史為拍攝主題,台北縣石 門鄉老梅村黃天機老先生為故事人物,及其耕作的梯田為拍攝場景,環境中豐富多樣 的鳥類、爬蟲類、兩棲類、甲殼類、水生昆蟲,以及梯田中的農作一一入境,呈現有 機農耕與生態環境其實是可以並存的。影片內涵包括了節慶、人文、生產、生活、生 態等元素。同時運用超景深廣角鏡頭,將細緻、微小的水生物生態,放大呈現國人眼 前,帶大家透視平時不易發覺的各式水棲昆蟲生態,其中尤以紅娘華孵化的過程最讓 人驚豔。 顏局長說,「戀戀火金姑」分國、台、英語三個版本,國語由音樂才女雷光夏小姐配 音;台語由影藝界大哥蔡振南為影片獻聲;英語則請到加拿大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代 言。未來除了在國內推廣外,還希望能將影片推向國際,讓國際人士也能觀賞到台灣 豐富多樣的水生物生態環境。 「戀戀火金姑」影片配樂選擇了充滿台灣味的笛子、月琴,與來自現場的夏蟲嘶鳴、 泉水汩汩現場聲音。同時,也將民謠“西北雨”重新編曲,襯著孩子的合唱,主題曲 最後的四段變奏,巧妙地連接童謠與劇情,讓觀眾的思緒彷彿回到童年時漫步在田野 觀賞火金姑的畫面。 「戀戀火金姑」DVD光碟於首映會後在誠品書店 ,以及政府出版品展售處五南文化廣 場、國家書店同步銷售。顏局長特別強調 ,為了讓民眾有懷舊的感覺,DVD光碟採黑 膠唱片方式設計製作,外包裝為厚牛皮紙極簡設計,為響應環保,使用大豆油墨印刷 ;為讓國人瞭解螢火蟲及其生存環境中其他的水棲生物,特別以海報方式,編收了影 片中出現的主要水生物介紹 ,和導演張博鈞先生拍攝本影片的心情故事,隨同於DVD 一起發行,呈現給大眾一個兼具感性與知性的火金姑生態作品,希望喚起國人重視火 金姑的生態環境保育工作。戀戀火金姑影片及相關知識性資訊於首映會後同時公開在 林務局影音平台網站,歡迎大家上網觀看。 灣的螢火蟲 螢火蟲是一種既美麗又神秘的小昆蟲 ,全世界有2,000多種,而在台灣,已確知的種 類則有54種,分別屬於四亞科十一屬,其中水棲的種類只有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及條 背螢三種。 牠與金龜子一樣,是屬於鞘翅目的昆蟲,一生必須經歷卵、幼蟲、蛹與成蟲四個階段 ,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牠的生長的時間相當長,大部分種類為一年一代,並以幼 蟲期、蛹期或卵期越冬,幼蟲期長達10個月,而成蟲卻只有20天左右的短暫生命。 黃緣螢 Luciola ficta 成蟲因兩片翅鞘的邊緣具有黃色線條故因而得名,幼蟲黑色,前胸背板有四枚白點, 體壁柔軟,具特化的氣管鰓以適應水中的生活。雄蟲體長7.6~8.8公釐,腹部末端有 2節乳白色長橢圓形的發光器。雌蟲形態與雄蟲相似,但體型略較雄蟲大,且僅有1節 發光器。 黃緣螢分布於全省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水域中,主要生長於水田與灌溉溝渠等水流較 緩的棲息地中 ,幼蟲以水中的螺貝類為食。成蟲夜行性,發黃色光,發生期為3~10 月間,是早期台灣平原中常見的螢火蟲。目前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有生存上的危機。 水蠆 豆娘及蜻蜓的稚蟲通稱。六隻腳、頭部都跟身體縮在一起,通常為了避天敵以及捕食 獵物,體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綠色,跟環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種保護色。沒有翅膀, 腳和觸角比蜻蜓長一些,腹部具有鰓組織,可以直接從水中吸取氧氣,如果水中溶氧 不足,會爬到水面外的枯葉或岩石直接呼吸新鮮的空氣。 喜歡捕食小型水生昆蟲及牠們的幼蟲,一般潛伏在溪池泥底或殘枝敗葉下,靜止不動 地等候獵物光臨,然後緩慢潛進到很近的距離,才突然將下唇向獵物彈射出去,獵物 就手到擒來。 田鱉 田鱉又稱水知了,屬半翅目田鱉科,成蟲體長63~67公釐,寬25~27公釐。身體長圓 形,略扁平,呈褐色至黑灰褐色。頭小,近三角形,第一對足特化成和螳螂一樣的鐮 刀狀,用來補抓獵物,主要以捕食水中小魚、小蝦等活的小生物為食;口器為刺吸式 口器,在抓到獵物後會將有毒的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溶解獵物的組織後再行吸食。 平常都是停棲在水草或水中的枯樹枝上等待不小心的獵物經過,會不時的將腹部末端 的呼吸管露出水面換氣呼吸。 田鱉號稱「水生昆蟲之王者」,原因就在於擁有巨大身形的田鱉連青蛙都能吃。早期 在台灣的水田、池塘裡非常常見,但由於農藥的濫用及環境污染,現在較少到他們的 蹤跡了! 紅娘華 紅娘華是台灣常見的一種水生昆蟲,長的很像蠍子,在分類上屬於蠍椿科,體長約45 ~50公釐,體色呈黑褐色,體型為扁長橢圓形,前腳發達呈鐮刀狀,腹部末端有一細 長的呼吸管,可伸出水面呼吸。牠是肉食性動物,善於捕捉獵物,是水域中兇猛的捕 食者,捕食時,成蟲會附著於水生植物上,將腹部末端的呼吸管貼於水面上,身體靜 止不動,一發現獵物,頭部先定位,前腳立刻加以攻擊,是蝌蚪的天敵,在有蝌蚪或 蛙卵的地方經常可以發現牠。 當牠遇到騷擾時會將足部伸直,隨水漂流的假死習性是很好的偽裝,就像一片掉落水 中的枯葉,不仔細觀察,還真找不到牠呢!紅娘華生長在乾淨的水源裡面,所以他們 也可以稱作是「水源乾淨指標動物」。從前常出現於水稻田及灌溉溝渠中,但是由於 農藥的大量使用,在野外已經不容易看到了。 本片中令人震撼、驚豔的紅娘華孵化鏡頭,是導演張博鈞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多 次不眠地守候,才換到的精采畫面,同時也是從未被報導的完整的紅娘華孵化紀錄。 負子蟲 水棲昆蟲,在水田等靜水區域常見,體長約14至17公釐,身體圓而扁平,也就是一般 俗稱臭蟲的椿象,但是負子蟲並沒有討人厭的臭味,為了適應水中生活,牠的前腳特 化為捕捉腳,利於捕捉其他小型動物,後腳則特化為游泳腳善於游水。 雄蟲在交尾後會背負由雌蟲產下許多像小饅頭似的球體,且很有規律地緊密排列著的 卵粒,而卵就牢固地粘在雄蟲的體背上,直到幼蟲孵化後才會脫落,因而被稱為負子 蟲。 負子蟲的家庭生活獨特而有趣,生兒育女分工明確、合作無間。雄蟲常會背著雌蟲, 在水中悠閑漂游,捕食任務也由雄蟲擔任。雌蟲產卵時,會爬上雄蟲的體背,用前足 緊抱雄蟲的胸板,用後足蹬在雄蟲腹部的翅上,支撐起身體,腹部末端向下彎曲,開 始產卵。 雄蟲會馱著卵在水中游來遊去生活,默默地擔負起養育兒女的重任,一方面尋覓食物 以維持強健的體魄,好使背上的卵寶寶在父親這張體背上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 躲避敵害,確保卵的安全。 負子蟲是住在水中且充滿父愛的昆蟲,說牠是模範丈夫和超級老爸真不為過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7.83.166

07/20 10:37, , 1F
大推這部 拍的很好
07/20 10:37, 1F
文章代碼(AID): #1CGeQC6T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