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格診斷書》將登台 如企業是人 竟是「精神變態」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5年前 (2009/04/21 13:2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將登台 如企業是人 竟是「精神變態」 2009-04-21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由加拿大導演阿克巴(Mark Achbar)根據巴肯(Joel Bakan)《企業的性格與命運》一書所拍攝,影片對各大企業進行人格的檢查。診斷結果 ,如果企業是人,竟是「精神變態」。這部影片二○○三年推出後連續獲得日舞影展等廿 六項國際大獎,如今將在台發行。  電影採用「世衛組織國際疾病分類」、「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的診斷標準,對 企業法人的評斷包括對他人感受無動於衷、罔顧生物安全、無法產生罪惡感、無法遵守社 會規範與法律、不誠實等症狀,他們披「法人」外衣,與政府掛勾壓榨勞工、侵犯人權、 破壞地球。  片中最令人髮指的幾個片段,包括美國沃爾瑪成衣公司一方面以溫馨訴求,在商品 上告知消費者將部分所得將捐贈給慈善團體,另一方面卻在第三世界國家以極低的工資剝 削勞工,這類兩手策略便是知名的「沃爾瑪效應」。  一九九九年玻利維亞將供水的使用權交給巴特克爾(Bechtel)公司,人民不但喝 水要付極高代價,連雨水都不能私接,最後引發民眾群起抗議。政府為了捍衛巴特克爾公 司的權益,竟鎮壓民眾。最終人民獲得勝利,卻是以六條人命和上百人輕重傷的代價換來 。  不過企業是沒有道德良知的特殊人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在片中指出,人 在為爭取自身利益時鄉多少會受道德良知及法律的牽制,法人為了龐大利益,往往置之不 理。  這部片子透過多位學者專家呼籲,期待喚起人們的意識奪回自己生活的主權,並要 求企業作個「正常人」,而非「精神變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3.128

04/21 20:01, , 1F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好像也有賣這部影片耶
04/21 20:01, 1F

04/24 22:30, , 2F
剛看過的片子~推薦大家去看喔
04/24 22:30, 2F
文章代碼(AID): #19xLWYiA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