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英國紀錄片導演阿格蘭德:為猩猩唱歌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傾城之雨)時間16年前 (2008/07/30 22: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眾時代(南方週末)  2008.7.25 英國紀錄片導演阿格蘭德:為猩猩唱歌 ◎張英、李邑蘭 1969年,16歲的少年阿格蘭德被一隻迷路的小鳥深深吸引,他後來從書本上得知這 只小鳥來自遙遠的中國。 許多年以後,阿格蘭德成為一名電視人。獲得過三次艾美獎的他來到中國的時候, 是應上海電影節的邀請。憑藉電影《叢林人》(Woodlanders) ,阿格蘭德獲得第 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最佳電影獎。再後來,他來中國拍攝了紀錄片《 雲之南》(China: Beyond the Clouds)。 ●穿行在非洲雨林 1986年,阿格蘭德花了六年時間拍攝完成的第一部紀錄片《克魯勃:非洲雨林》( Korup: An African Rainforest)。 喜歡把玩攝影機的阿格蘭德從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攝影技能、電影知識的培訓,畢業 於英國赫爾大學的他,大學主修的是與電影不沾邊的地理學。大學畢業以後,阿格 蘭德開始周遊世界,來到了非洲中部的喀麥隆。 阿格蘭德每年冬天會在喀麥隆待三個月,剩下的時間,他就在美國西雅圖做粉刷匠 ,通過這樣的方式維持自己的拍攝工作。「雨林是一個拍攝環境非常艱難的地方, 拍出來的東西光線會非常陰暗,我必須爬到40米高的樹上去,用攀岩的長繩上下。 那非常危險,如果掉下去了,我可能會死。」阿格蘭德這樣描述拍攝的環境。 事實上,這之前已經有兩位元生物學家因此而死去了。阿格蘭德經歷的最危險的一 次,是結束拍攝準備離開雨林的一個雨天。那天雨下得特別大,來了40個左右的非 洲搬運工,他們過來幫忙搬運攝影設備,還要渡過一條非常湍急的河流。「我坐在 河岸上,非常擔心我的攝像設備,我就這樣靜靜地望著他們,足足20分鍾。周圍還 不時有眼鏡蛇出現,它有一個巨大的鉤,如果咬你,你一定會當場死去。」 圖:英國電影導演阿格蘭德穿行在非洲克魯勃雨林裡,他的電影之路從這裡起步。 還有一次,雷電交加的夜晚,阿格蘭德的帳篷就架在一棵巨樹下,閃電劈開了這棵 大樹,大樹直接向帳篷倒了下來,擊倒了阿格蘭德,所幸沒有傷得很嚴重,但是帳 篷裡的桌子、器械全都被壓碎了。 阿格蘭德說,現在想起這些經歷,會很害怕,但在當時竟然是渾然不覺的,甚至還 覺得有些刺激和有趣。比如大猩猩,雨林中的大猩猩一般有兩三米高,如果它們捶 胸「嗷嗷」叫,非常嚇人。「這個時候,我想到了唱歌。大猩猩們聽到我的歌聲, 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你還不能用眼睛盯它,因為如果你盯著雄猩猩,它會覺得你是 在挑戰它,所以你需要盯著地面看。」 阿格蘭德說,「我知道我必須要講故事,能夠讓不同國家的人都對我的故事感興趣 。」為了講好故事,阿格蘭德在克魯勃雨林執著穿行了六年,如果算上得到當地政 府許可的時間,應該是九年,也就是說,他花了三年的時間去說服政府。 ●不會想明天的巴卡矮人 1984年的一天,阿格蘭德再次來到克魯勃雨林。這一次他待了三個月,發現了「雨 林的孩子」–巴卡矮人(Baka Pgmies),這些矮人平均只有1.3米高,住在雨林深 處。 阿格蘭德與他們共同生活了兩年,拍出了紀錄片《巴卡:雨林人》(Baka: People of the Rainforest),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播放。 「他們是非常非常好的人,是我遇到過的最美好的人。他們常常會笑,他們每天為 著這一天而生活,不像你我,我們總在擔心未來,我們會擔心我未來要做什麼,有 太多的東西要想,而他們都不會想明天,甚至都不會想下午,他們只看重現在能夠 做什麼。」 阿格蘭德最唸唸不忘的,是一個叫阿里(Ali) 的小男孩,他也是紀錄片裡的主角 之一。拍攝的時候,小阿里還只有四歲。阿里的母親懷孕了,生弟弟的前夜,爸爸 告訴阿里,他的弟弟就要出生了。 第二天早上,阿里起床了,看到了一個新出生的小嬰孩,躺在他平時坐的地方。之 前還是母親抱著阿里,現在母親卻抱著這個陌生的小傢伙。阿里覺得很悲傷,非常 不高興。他說,那我坐哪裡呢?他就皺起了眉頭,然後蹭蹭媽媽,試圖鑽到媽媽和 嬰孩之間。被媽媽阻止的阿里走到爸爸面前,問爸爸,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嬰孩丟了 ?爸爸笑了,問他為什麼,要當垃圾一樣扔掉嗎?阿里說,是的。 ●在麗江「找人」 1999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英國,在唐寧街十號首相府會見了來自英國的幾位藝 術家,菲爾‧阿格蘭德就是其中之一。江澤民記得阿格蘭德,是因為他拍攝的紀錄 片《雲之南》。 阿格蘭德和他的製作團隊1989年來到了中國,時隔20年,這是阿格蘭德第一次來到 年少時「邂逅」的小鳥的故鄉。他們在麗江生活了一年。 在麗江的前六個月裡,他什麼都沒有拍,只是在不斷地「找人」。 阿格蘭德認為,安靜的人是不適合鏡頭的,因為他們什麼也說不出來。所以他第一 個中意的人,是集市上賣豬肉、嗓門很大、很健談的穆屠夫。還有鄉村教師、針灸 師,他們都是每天會遇到很多人,善於與人交流的人。 《雲之南》中最具戲劇性的情節,莫過於穆屠夫的侄子被殺害的一幕,這展示了生 活的殘酷一面,阿格蘭德說,這是他「不想強調的消極一面」。故事發生在一個兒 童節,穆屠夫年僅16歲的侄子被一群持砍刀的少年砍傷了,送到醫院不久,侄子就 去世了。砍人事件迅速傳遍了整個村落,村子很小,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全村人都 知道。阿格蘭德一路跟隨警方,見證了調查、取證、審訊的整個過程,也觸及了事 件背後尖銳的社會問題,比如青少年吸毒、酗酒。事情發生以後,一個老年婦女, 因為驚嚇過度,拉住25名員警,央求他們租住自己家周圍的房屋,才覺得安全。整 個村裡各色人的種種反應也被阿格蘭德的鏡頭記錄下來。 「當人們在聊天的時候,他們說什麼我是不懂的,他們也覺得我不會明白他們講的 東西,所以他們就不會有所戒備,聊天就可能會變得更加輕鬆,更加自然。」阿格 蘭德拍紀錄片的時候,也不會直視被拍攝者,「我只是拿著我的攝像機,我的眼睛 盯著的是鏡頭,儘管鏡頭對著的是他們,但是他們不會感覺到是我在看著他們」。 阿格蘭德對麗江有著很深的感情。1996年,麗江發生地震的時候,阿格蘭德還回去 看望過那裡的人們。「他們還是積極地面對生活,他們有了機場、飯店,還因為旅 遊業變得富足了,他們的生活態度很積極。」 不過,讓他難過的是,紀錄片裡的老奶奶們和那位被砍傷的少年一樣已經去世了, 唐針灸師也因病離開了人間,只剩下穆屠夫還整日穿梭在集市裡,大聲叫賣。 「紀錄片就是關於人性的故事,我來中國,不想展現很宏大的東西,我所有的電影 都是在仰視人們的生活。」阿格蘭德說。 1995年,紀錄片《上海員警》(Shanghai Vice) 開機,這是一部全面展現中國公 安制度的紀錄片,內容涉及許多「敏感」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阿格蘭德用了兩 年的時間獲得了政府的許可。 ●在上海「與魔鬼共眠」 阿格蘭德拍的第一部電影《叢林人》(Woodlanders) 是根據英國悲劇作家湯瑪斯 ‧哈代寫於19世紀的小說改編的。 阿格蘭德說,讀《叢林人》的時候,他發現了小說中的故事和非洲雨林裡的巴卡矮 人很多相似之處,對於阿格蘭德來說,這些封閉環境裡的人,才能比較完好地保存 好現代文化的「根」。 阿格蘭德的下一部愛情故事《與魔鬼共眠》將在2008年10月開拍。故事的背景發生 在1930年代的中國。17歲的女主角瑪德琳的父母都是蘇格蘭人,但是她出生在上海 ,她所有的朋友都是中國人,她的第一語言是漢語,周圍的人總會把她看成是外國 人,她卻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瑪德琳愛上了一個年輕的中國男孩,他們彼此相愛, 但是沒有人理解他們的愛,因為她是一個外國人。故事聽起來像是現代版的羅密歐 與茱麗葉,但阿格蘭德說,「故事是關於女孩心靈的成長故事,去搞清楚自己是誰 。」 http://mass-age.com/wpmu/blog/2008/07/25/406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153.98
文章代碼(AID): #18a7KqaS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