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輔導金威而鋼,國片發春?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勇氣量販店工讀生)時間16年前 (2008/06/17 23: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om_syllabus 看板] 作者: fancying (勇氣量販店工讀生) 看板: com_syllabus 標題: [轉錄][分享] 輔導金威而鋼,國片發春? 時間: Tue Jun 17 22:49:07 2008 ※ [本文轉錄自 NTUA_AMA96 看板] 作者: ed727 (et27) 看板: NTUA_AMA96 標題: [分享] 輔導金威而鋼,國片發春? 時間: Sun Jun 15 23:55:40 2008 電影輔導金向來是國片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它成了許多導演圓夢的目標。然而,輔導金 對國片的幫助究竟有多大?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特別邀請林正盛、張作驥、林靖傑、林書宇 等四位導演以及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處副處長張裕然,在朱全斌教授的主持下,於「賽博光 廊」學術研討會中,以官、產、學的角度針對輔導金與振興台灣電影產業的關聯進行討論 。 在這場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舉辦的「輔導金與振興我國電影產業之關 聯」座談會中,張裕然副處長表示,目前政府將輔導金的金額設定在2千萬左右的額度, 主要原因是較容易獲得回收。另外,他也說明行政院最近也在推廣「策略性補助」,針對 規模在三千萬以上的影片,尤其是同時能考量到大陸市場甚至合製的大片,提供更多的金 額輔助。針對此一說法,張作驥則認為,即使政府願意補助這些設定在3千萬到1億台幣的 大片,相對的花費光是邀請偶像明星演出就可能已捉襟見肘,這筆額外的補助金對所謂結 合大陸市場的影片在實質上幫助並不大。 針對同一議題,林書宇也認為若要促進台灣電影工業的發展,不應該以「哪裡有洞補哪裡 」的短視態度來面對。他認為若一昧應合大陸或全球市場,將造成台灣電影作品缺乏屬於 「自己的」或「國家的」主體性。對此,林靖傑也表示,台灣電影應該朝「小而美」發展 ,長期以國際合作等方式來經營國片,將會導致國內電影業幕後工作者的大量流失。 電影輔導金是給予導演個人而非整個團隊的補助。對此,張作驥也提到,在產業萎縮的情 況下,導演想要聘請適合的專業人員加入工作團隊是件很困難的事,即使找到了適合的人 選,也未必能有足夠的資金分配到這些人員身上。因此,張導演建議輔導金應當分配至不 同劇組的每個層次,除了導演之外,也應透過輔導金來培養更多優秀的剪接、攝影等專業 人員。 此外,林書宇也提到,雖然輔導金對於新銳導演而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對缺乏 電影工業的台灣電影界而言,新導演雖然對電影抱有熱忱,卻缺乏經驗的培訓,因此在獲 得輔導金之後,未能直接地發揮作用,反而是依靠輔導金來學習拍片。因此,他認為輔導 金固然重要,但是扶植整個電影產業生態的發展也應該受到重視。 近年來,雖然國人欣賞電影的品味隨著全球化的影響而口味愈趨好萊塢化,這對國片的發 展帶來更多阻礙,但是導演林正盛則認為實際上造成國片票房低靡的主要原因在於商業機 制的失衡。他表示,在缺乏放映平台的情況之下,國人接觸國片的機率才會隨著降低。此 外,林靖傑也補充「政府在擬訂政策時,不應該只考慮如何衝高票房,這件事讓片商擔心 就好,不是新聞局需要管的事,反而應該設法活絡台灣的電影工業。倘若國片的放映天數 獲得保障,電影有機會上映,消費者購買力才會提升,同時也讓電影產業的供應穩定,這 樣才能改變台灣電影市場的不良循環。」 同時,林正盛在這場座談會中也提到,目前台灣的電影公司過於依賴輔導金,而缺乏獨立 的企劃思考,因此造成許多電影創作者一昧迎合輔導金評審的品味,影響國片在內容上的 多元發展,而讓許多創意無從發揮的現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51.193 ※ 編輯: fancying 來自: 218.169.51.193 (06/17 22:4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9.51.193
文章代碼(AID): #18LzaMW9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