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改革與紀錄片的開放性──兼回應潘朝成先ꔠ…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小鹿亂撞花亂飛)時間17年前 (2007/07/16 23:1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blog.roodo.com/docunion/archives/3670685.html 社會改革與紀錄片的開放性──兼回應潘朝成先生 作者:卡夫阿隆 謝謝潘朝成君的指教與回應。必須先說明一點﹐我在中時投稿的文章原題是<水蜜桃阿嬤 與紀錄片工作者>﹐編輯改為<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或許會產生我想為楊力州君或紀 錄片工作者代言的感覺﹐但我並未得到任何授權﹐也只想發表個人看法而已﹐還請諒察。 其次﹐文章一開頭提及商周難脫奸商形象、楊君強調善意、高金團隊被某些論者認為潛藏 血統論與原住民沙文主義意識形態﹐都是我從網路、楊君團隊與周邊紀錄片界朋友得到的 綜合印象﹐不是我個人看法﹐請潘君再詳閱我的文章語氣。今天就是因為三方團隊中都有 我熟識的人﹐我認為事件的發展有點變調﹐導致某些人事已經被簡化或汙名化﹐所以才會 多管閒事的提出提醒和建議﹐目的不在批判高金團隊或潘君﹐所以潘文第二段質疑我在為 楊君辯護﹐第三段則以為是我本人在指責高金團隊﹐其實是完全誤讀我的文章。 事實上﹐高金團隊提出對商周與水蜜桃導演的批判﹐我並無意見﹐因為不管是否全部贊同 ﹐我認為都是未來討論紀錄片倫理的不錯教材。為什麼特別針對潘君要求楊君對台灣所有 人道歉(原文是:楊力州導演應該向阿嬤與家屬道歉、向泰崗部落道歉、向泰雅族道歉、 向原住民族道歉、向社會大眾道歉)提出看法?是因為擔心潘君的論述方式正好落入前述 外界對高金團隊的意識形態批評﹐除非楊君是一位前科累累、惡名昭彰的紀錄片工作者﹐ 否則真的很難不讓人產生其他聯想。不過潘君既已澄清他的重點是阿嬤家族﹐也無意推演 成漢人紀錄片工作者與原住民族群的奇怪對立﹐我想算是我多慮吧。 作為紀錄片工作者之一﹐我比較關心的是我們可以從這個事件學到什麼?而不是去分辨誰 才是壞蛋。也許是厭倦台灣政治場域中非黑即白﹐非敵即友的無聊邏輯﹐很不願看到紀錄 片場域也被前述邏輯與陰謀論滲入﹐這對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將是一大傷害。潘君提到紀錄 片工作者的弱勢不能與原住民族的弱勢相提並論﹐前者與階級有關﹐後者與種族有關﹐的 確屬性與主動性不同﹐但弱勢者應無高下﹐問題只是如何結盟。跨越自我限制紀錄不同族 群的故事﹐原本難度就很高﹐希望可以聽到更多建設性的意見﹐而非令後來者卻步的殺伐 之氣。 另外一點﹐紀錄片的功能在此事件中被特別提出﹐我同意潘君提出英國紀錄片之父葛里遜 的論點相當重要﹐具有社會改革意識的紀錄片或電影往往能發揮很大的影響﹐但問題是我 們有無權力將紀錄片功能因此定為一尊?就好像文學場域中有嚴肅文學、通俗文學等類別 一樣﹐我們對紀錄片的想像能否再開闊一點?我自己的作品屬性可能常會被歸類為社會改 革派﹐但我從不會要求別人要路線一致﹐也不會認為作品中有社會意識就夠了﹐一個作品 是不是好作品﹐還有很多的關卡要通過。社會改革意識或政治經濟學的概念有沒有在其中 ?可能是重要﹐但絕對不是全部或唯一的標準。 為什麼我甘冒被罵的危險強調這一點?因為紀錄片工作者如果對彼此都缺乏開放性﹐如何 可能對你面對的題材、被拍攝者、創作形式等重要環節具開放性?紀錄片工作者即使有少 數成名導演﹐多數仍是收入不如白領階級的窮藝術家與真影像勞工﹐哪有力氣因為創作意 識不同再去分門別派﹐黨同伐異? 我想最重要的是﹐不管你的創作意識是什麼﹐自己的作品為誰所利用?如何被利用(尤其 在商業脈絡中)?可能是不宜再被輕忽的問題﹐因為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對紀錄者自己與 被紀錄者造成傷害。在<水蜜桃阿嬤>事件中﹐我認為與其追究紀錄者是否惡意或影片是 否政治正確﹐不如多去思考或檢討紀錄者與商業機制的合作出了什麼問題?有無以商業機 密為名的不合理限制﹐或失控的過度操作在其中﹐導致創作者兩面不是人?我以為這是對 紀錄片工作者或社會大眾更具參考價值的地方。 後面都是我自己延伸的想法﹐已與潘朝成君的文章無關﹐如果潘君相信我的評論並無惡意 ﹐請不需再費神回應﹐您的部落紀錄工作與教學工作更值得費心耕耘。 (作者為紀錄片工作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03.251

07/17 14:28, , 1F
卡夫阿隆…… XD
07/17 14:28, 1F
文章代碼(AID): #16cumMXj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