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看醫生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離開)時間17年前 (2006/10/04 00:23),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有 雷 喔,不想看的人請跳出去。 先說明,我是現在正在精神科見習的醫學生,或許有一些用詞或觀念會比較和你的想 法不同,但是,我想包容與交流,是這世界存在的必要。 或許我不想討論影片的拍攝方式,因為有人討論得很好了。我想談一些比較深一點的 東西,也不一定是對的,或許有機會交流更是求之不得。 此外,我想提出一點,關於版上有人討論關於「不體貼的詢問自殺」的狀況。 我認為這樣的觀點該被質疑。 精神科問病史當中,最重要的一像是關於「是否有自殺想法?計畫?行為?成功與否 ?」或許會有人說,不該在憂鬱症患者面前問這些,但是根據調查與統計,papers告訴 我們,問了這些問題並不會提升病人自殺的可能性,反而會降低,因而找到他們解釋的 窗口。 所以,我認為很多事情在當下或許是會難堪的,但是結果不一定是你所想的。 再怎麼說,外人的批評都不是當事者本身。我不認為太假設性地位別人說話一定是好 的,也不一定是壞的。 只是我想,「武斷」是不夠適切的。 ==============================進入正文===================================== 看醫生。 這片名實在有些心懷不軌。當我問著我的lover,走吧!去看醫生嗎?好像在 問說,你生病了,我們去看醫生吧! 當然,我想這也是絕妙的隱喻,是的,我們藉由看電影來治療自身,是去「 看醫生」沒有錯。 其實他探討的議題太廣了,但是又不願意去狠狠的把傷口撕爛血濺,反而只 是大喇喇的打開,有流血就立刻止血,有悲傷就不再隱藏,故意的,給你看最沒 有激動情緒的,自白,或是更精準的,敘述。 除了崩潰、除了哭泣、除了許多psyciatric criteria(精神科診斷標準), 處理悲傷,總有一個更乾淨的方式。 這部片的力道是在看完後才出現的。 當下或許只會覺得,是呀,是這樣呀,真是奇妙呀,是呀。在一連串的,起 伏不太且不拖戲的驚嘆中,導演以他的敘事方式戲劇說著自己想說的故事。 導演的企圖是明顯的。 對照的兩個小男孩,偶看上去似不搭嘎,其實卻是互為表裡。 一個有neuroendocrine tumor, left lung nearly total collapse的小孩, 他知識不豐富,只是想要活下去,但你知道疾病預後差的很,遲早會死;跟一個 資優生,每天畫著上吊,看著切腹影帶不段重複播放的片段,一直模擬死亡的那 一剎那,不斷的想去挑釁死亡,最後不小心落入死亡手中的好奇寶寶。老師問了 ,要是你是他們父母,兩個只能選一個,你要哪一個? 我非常的感同身受,對於Fleix。我甚至在看完後,有「我就是他呀」的那種 感覺。說實話,我也想過自殺,不是不想活,而是很想知道,死掉之後去了哪? 我的爺爺死亡之後只剩一堆灰,我不知道什麼叫傷悲也不懂什麼就哭泣,「他消 失了或去一個很遠的地方」,沒人教導的我只能如此的解釋這一切。 但是,如果沒有靈魂,沒有思想體,死了之後,我就不存在了,那我會去哪 裡?我變的不再具體,變的不可預測,變成「不存在這個世界上」。 而Felix的生活畫面,我總認為,導演有他想說的話。男性性器官比喻成一條 起飛的康莊大道,第一次刮鬍子(成長)卻又突然放棄找更銳利的刮鬍刀,解說 的生前遺囑卻不一定能全盤實現,裡面對於死亡與生存都包容著許多解釋的可能 性。 或許吧,「他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活著,在我的心中或是每個他留下的痕跡 裡。」這種說法,充滿著太過浪漫的想望與期待。沒有對或不對,因為怎麼說都 是對的,對和對的東西為何需要比較呢? 是的,死亡教育還是個禁忌,我們不敢公開談死後的感情。我們只會說他的 過程,你怎麼不多注意,點個頭,請對方「節哀順變」。 為什麼要節哀順變? 哀傷就哀傷,我就想盡情的哀傷,憑什麼要我節制自己的情緒?變化就變化 ,我還是有我想要的抵抗與倔強,你又為什麼要叫我順應這些我不想要的變化, 只能接受他。 什麼叫做「尊重自殺者的意願」?你能說,他不是一個為了安慰在是親友的 藉口嗎?我找一個脫離罪惡感的理由,台階鋪好了,請下樓,跟我一起繼續生活 。 能不能說Fleix是自殺?若是有人名知道自己的病可以(可能有機會)治好, 卻拒絕所有的治療,任憑疾病自然地奪走自己的生命,這算不算自殺? 那麼,這些人,那些有suicidal attempt的人,我們都應該抓來,給一些 抗憂鬱藥嗎?這到底是一個disease還是一個transient status,但是這個status 要是撐不下去,也沒有未來可言了,所以,我們該給他們治療嗎? 給他們治療,是不尊重他們的想法嗎?或者是,其他人自大妄為地,想要破 解上帝的祕密,即使我們所知不多,但是誤打誤中,反正藥有用,給呀! 關於生命,永遠是一個太龐大的議題。你可以在這部片當中,看到幾種(不敢 說各種)面對生命的態度。因病死亡的或因意外(也可能是計畫性自殺,但是被包 裝成一個意外與夢幻)死亡的,他們的家人,還有自己,導演不斷以一種沈重的力 道提醒(或說,肯定地質問)我們:「你對於生命又是怎麼想呢?死亡呢?」 我還沒有一個好的回答,而我的人生也還沒完,暫時不打算回答。 但我猜,該繼續把這個議題放在心中,好好活下去。 -- 另一種角度。 我們看到的,是溫醫生心中的Fleix,偶爾被欺負,不太被瞭解,早慧聰穎,該 是一個正人君子的乖男孩。 而假若他是個,不被瞭解的gay....(這個想法是由版上看他人影評所提醒的) 一切卻又變的更加合理,一個被壓抑,不被接受(不論是宗教、學校或家庭), 充滿至會卻又無法使自己不思考,不斷試探著自我卻又害怕著面對的gay.... 那會是另一個更沈痛的故事。關於不被信任與重塑形象。 雖然逝者已矣了,我們無從瞭解真相。真相卻又對活著的人不一定那麼地重要。 「所以,算了吧,別提,讓我們活下去。」這就是本片另一個更沈痛的議題。 關於,逃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63.41 ※ 編輯: PinkPonyPig 來自: 140.129.63.41 (10/04 00:35)

10/04 20:50, , 1F
請問可以轉錄嗎?
10/04 20:50, 1F

10/04 23:28, , 2F
OK呀,不要改作者名就好。
10/04 23:28, 2F

10/09 20:35, , 3F
寶泥~
10/09 20:35, 3F
vitrobone:轉錄至看板 NDMC-M105 02/15 20:51

02/15 20:55, , 4F
謝謝轉錄~~
02/15 20:55, 4F
vitrobone:轉錄至看板 NDMC-BADMINT 02/16 12:49
文章代碼(AID): #158evmO3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