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Diego Tosi 9/7小提琴獨奏會 感想3

看板clmusic作者 (無相為相,是為實相)時間13年前 (2010/09/21 17: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當晚薩拉薩泰的西班牙舞曲是內斂的熱情,甚至可以說是端莊的。 如果每一下弓法就像是繪畫的一道筆觸, 那TOSI勾勒的西班牙舞會男女是容貌嚴整、衣著得體, 整首曲子的結構清楚明朗,卻不過份誇張。 在嚴整的分際拿捏之中,時有絢麗的技法表現, 閃動著亮麗的色彩,帶出一些奔放流動的味道。 竊以為如此的西班牙風貌似乎更有深度, 也許不會一開始就讓人拍掌叫好,但肯定讓你印象深刻。 原本猜想TOSI無伴奏拉猶太悼歌,會拉將鋼琴聲部融入小提琴的改編版本。 那個版本多了原屬於鋼琴的和聲,聲響比較豐富, 但少了鋼琴聲部,對整首曲子的結構無損。 如同朋友所說的,這就是一首歌,如何詠唱得動人才是重點。 小提琴號稱是最為近似人聲的樂器,而猶太悼歌正需要表現出歌唱的音樂性。 我一直認為該曲應該令人感動又不能過份煽情,乃是其困難所在。 轉折太油就缺少情感,拉得撕心裂肺則過於濫情,同樣都是做作。 TOSI的表現就像是標準模範。 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點貶損,認為他缺乏自主、創見之類, 可是我們都忘記,忠實呈現作曲家的意圖(在譜上可見的音符與表情記號) 是多麼基本而重要; 更不要忽略,中庸、合度、適宜、恰到好處,是極高的美學要求。 打個比方的話,會想到李安的電影,或者汝窯的水仙盆。 翁帖末和序列是我特別專心聆聽的兩首現代曲目, 一方面我很擔心邀來的朋友能不能欣賞這兩首曲目, 一方面TOSI當晚的演出竟然能讓我專心在現代曲目。 前者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 不過這種跳脫一般認為「音樂就該有旋律」的曲子,還不是完全能被欣賞, 一位朋友坦承,翁帖末是她該晚最無法欣賞的曲子,其實我也是。 換個角度來欣賞,BOULEZ創作翁帖末的現代,可 說是什麼音樂元素都被揚棄過、顛覆過、實驗過了, 而人拉的小提琴能不能製造出電子音樂般的冷硬、機械、抽象、未來感呢? 我只能說TOSI的表演太有魅力,不只是琴音、連演奏的樣子都能抓住你的注意力, 就算不能理解,卻一樣聽得專注。 至於序列,作曲家試著在一首曲子中玩遍所有的小提琴音色, 看可不可以玩出新花樣, 而聽眾的責任就是,盡情享受曲子中各種聲響效果。 當放開想法去聆聽,就像是一場聲音的嘉年華派對,熱鬧無比 ---但依舊精準,完全在控制之下。 就像是曲子中那段無共鳴的弱音細微到你以為差點要聽不到, 其實根本清楚得很,反倒成功吸引你的耳朵去追隨那縹緲而堅韌的鋼絲~ 聽到易沙意第三號無伴奏,只有精彩、令人屏息的老套評語。 曲子本身容易聽又有表現力,而TOSI的表現力、音色、技巧、感情不在話下, 心中只是滿溢歡喜,喜悅得甚至有重量、有壓迫感。 沒錯,這種情況有人已經說過了, 因為太投入了以致忘記呼吸!! 聽得太爽,其實反而沒有清楚可分析的印象, 可是,全場瘋狂卻是不爭的事實! 安可曲的西班牙舞曲比起上半場來,感覺上更加精彩。 如果上半場的西班牙舞曲是內斂的熱情,那這首安可則是穿著大花蓬裙叼著玫瑰。 我想這是TOSI曲目安排的策略, 因為這首西班牙舞曲比起其他幾首,旋律性更強、也更為炫技, 當做安可一舉點燃結束時澎拜的聽眾情緒,再適合不過。 如果因為曲目安排策略太過成功,把聽眾導引得神魂顛倒, 以致以為上半場較為不high, 那真的是有點冤枉了。 總結TOSI的音樂會,就是充滿懾人的魅力。 魅力來自於他的氣質、他的演出、他的音色...... 然而若說這麼多要素內有個得其環中的道樞, 我會說是「精準的駕馭」, 如觀掌中菴摩羅果,了了分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237
文章代碼(AID): #1Cc7-7Gb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