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Diego Tosi 9/7小提琴獨奏會 感想2

看板clmusic作者 (無相為相,是為實相)時間13年前 (2010/09/13 02: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有人評論曲目第一首的巴哈和第二首的帕格尼尼都顯得遲滯、畏縮, 認為這是Tosi熱琴不足,還是錯估場地坐滿觀眾造成音響效果打了折扣,因而沒有自信。 上文已經辯駁過,這種錯誤不是不可能犯,但以其演出經驗,怎麼會嚇到失常。 朋友提到我們所熟悉的Tosi音色其實是他八年前的錄音, 何不比比最近出版的兩張薩拉薩泰專輯~ 這的確是一針見血。 一聽之下,雖然我們以為薩拉薩泰的風格狂放,可Tosi反而拉得比較沉穩。 其實薩拉薩泰的曲子本該在奔放中不失滄桑,否則流浪者之歌深度何在。 當然在Tosi的這個年紀就有如此沉穩的琴聲,毋寧是有點老氣橫秋、過於內斂。 然而放眼一切技藝的境界,若是持續成長, 都會經歷外放與內收、飛揚與世故,然後臻於收放自如。 這樣看來,Tosi 也許已經經過炫技的階段,走到自內省思的那步, 演奏中收起多餘華麗的表現,試圖給予更深刻簡練的內容。 這自然是一種早慧,而且是更為難得的早慧。 油兔上可以找到Papavrami演奏帕格尼尼隨想曲24的錄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_MMaOZF6G4
和 Tosi一比,兩人對帕格尼尼隨想曲24處理細節不盡相同,可是還真有種相似。 那就是段與段之間的切割非常分明,每一段落要處理的技巧重點都清清楚楚,絕不重複。 再者,他們演奏速度都不是非常快, 儘管我們很清楚,Papavrami是有那個本事可以拉得超快來炫耀, 這首曲子的演奏他卻一樣多了幾分謹慎。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速度不是最被看重的技巧, 不是只要每個音都拉到而且拉得越快就越厲害。 技巧和音樂性之展現未必要在速度上逞能 我們都喜歡聽痛快淋漓的音樂,不過,痛快淋漓並不是聆樂爽度唯一的指標。 比較是殘酷的、也是下策,但我的耳朵太健忘,不得不比以顯出真相。 我再次聽了海飛茲和帕爾曼的帕格尼尼隨想曲2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cnGrie__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CePRgqO-HI&feature=fvsr
必須得說一聽之下,耳朵很爽,可是並不耐聽。 最粗淺的來說,油兔錄音上音色的細膩掌握與氣質都輸Papavrami和Tosi 而且我幾乎不會注意每段有何不同重點,只是呼攏成一團地、不甚專心地聽完了 回過頭來,當然會感動於Papavrami和Tosi 如此仔細而認真來處理這首曲子 精緻與痛快,就好像頂級藍山咖啡與可樂,各有所好, 但我願意更花時間來欣賞前者。 之二的後記 同學看過我寫的感想之二,認為說的不無道理, 但又說Tosi的帕格尼尼隨想曲24給他的第一印象確實是當天曲目中比較薄弱的, 說:「我倒覺得他不需要精通各種曲目類型啊!」 想必很得意自己的寬大為懷。 然而,這是看似言之成理的謬論,鄉愿害人不淺! 用理性思考一下就知道。 一位音樂家可能有所偏好或擅長,但沒有不能演奏的,否則如何當音樂家? 其次,在基本功層面,當然是不受限制、愈廣愈好。 巴哈無伴奏是進音樂院必考,帕格尼尼隨想曲是演奏家試金石, 哪一位獨奏家敢說自己不熟! 況且,誰會自找麻煩在「獨奏」音樂會上演奏自己不精通的曲目? 所以,所謂對該曲目演奏較為薄弱,在普通業餘演出是可能的。 但在職業、專業又自我要求嚴格的TOSI身上,不會發生這種可笑的事! 有些評論看似合理,為自己所聽到的不完美找尋開脫,還自以為幫音樂家緩頰。 不過,對專業的音樂家而言,不啻是天大的侮辱!! 在刮別人的鬍子之前,先看看自己的鬍子刮乾淨沒有。 音樂家會有問題、場地會有問題、樂器會有問題...... 難道聽眾的耳朵與認知不會有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1.237 ※ 編輯: SkyDancer 來自: 140.112.231.237 (09/13 02:19)
文章代碼(AID): #1CZHWLBF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