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激進左派的中間樂評

看板clmusic作者 (Down with love)時間14年前 (2009/12/21 10:5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開卷嚴選-激進左派的中間樂評 2009-12-20 新聞速報 【楊照(作家)】   這樣一本書,如果作者不是薩依德,應該是沒有機會在台灣翻譯出版的。不過話說回來, 如果不是薩依德,這些談論古典音樂的文章,也不可能以專欄形式出現在美國的《國家雜 誌》(The Nation)上。   《國家雜誌》是美國最老牌的激進左派周刊,長期批判體制、批判美國帝國主義、批判資 本主義,支持工運為中下層人民發言。這樣的雜誌,和古典音樂太格格不入了吧?   只有薩依德能穿越這種看起來再堅實不過的矛盾壁壘,出入其間。他身上流著巴勒斯坦的 血液,同時對西方文學傳統再精熟不過;他運用對西方文學的理解,卻建構了尖銳嚴厲批 判西方帝國主義的「東方主義論」,成為 80 年代多元文化陣營的標竿旗手,然而同時他 又是個純西方式古典音樂的熱愛者。   他當然沒有採取粗魯的身份論、立場論來看待古典音樂,將古典音樂視為貴族文化或資產 階級文化的代表。但他也不可能採取天真、單純,「就音樂論音樂」的樂評態度,在老牌 左派刊物上寫古典音樂。薩依德找出的一條中間、超越的觀念路線,是去解釋、辨認古典 音樂內部的真與假、核心與邊緣。從宮廷到沙龍到商業運作的音樂會形式,這是附屬在音 樂上不斷改變的外圍機制,然而剝開這些外圍機制的運作操控,我們可以、我們更應該去 探尋音樂的內在,一個多采、嚴肅而誠實的音樂傳統。   《音樂的極境》書中的文章,是在薩依德去世後才收集的,薩依德本人來不及進行真正的 整理工作,因而各篇之間有許多重複的地方。不過透過這些重複,我們可以更清楚看出薩 依德與音樂之間的個人關係與偏見偏好。   例如他對貝多芬的歌劇《費黛里奧》有著特殊的感情,不只一次表示:「幾乎任何《費黛 里奧》的演出,都值得一看。」他最鍾愛、長期念茲在茲,彷彿永遠說不完說不夠的演奏 家就是顧爾德。在顧爾德之外,他最喜愛的鋼琴家是波里尼、巴倫波因和席夫。在歌劇和 鋼琴曲之外,他對其他器樂就沒有投注那麼多的興趣與關注。   任何一個愛樂者都不可能全盤同意薩依德的偏好偏見,像是為何演奏風格和音樂表現方式 差別那麼大的波里尼和巴倫波因在書中總是並列出現,就讓我百思不解。然而,通讀全書 ,至少有一件事是明顯明確的,那就是薩依德堅持:即使在資本、商業體系層層包圍箝制 下,古典音樂仍然有其可以拿來表達生命真情的空間,音樂家必須努力尋求呈現不被體制 異化、不淪為人云亦云的音樂思考的方式,唯有如此的音樂,才能真正與聽者溝通,也才 能贏得尊重。   他之所以不客氣不留情表達了對於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帕華洛帝及霍洛維茲的厭惡,就是 出自這樣的標準判斷。當然,他更討厭、更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和大都會一樣保守無聊, 努力模仿帕華洛帝、霍洛維茲卻還製造不出那種媚俗效果的其他音樂人了。   這樣的價值態度,和薩依德對於音樂內在精神的細膩認真挖掘緊密相連。這是薩依德最珍 貴的生命教訓,也是這本書能夠給讀者帶來最多思考與感情判斷的關鍵素質。 資料來源: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 051303+112009122000051,0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16.207

12/22 17:16, , 1F
我記得Said好像也有批評Gould的"演出"說...
12/22 17:16, 1F
文章代碼(AID): #1BBkHj4t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