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茲基(Henryk Gorecki)

看板clmusic作者時間16年前 (2007/09/16 01:3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篇總覺得翻的不太好,請指教。 by AMG 12.06.1933 亨利‧葛瑞茲基是現代作曲家中的稀有動物:一首超暢銷作品的作者。 90年代早期,倫敦小交響樂團與女高音Dawn Upshaw錄製的交響曲第三號 在英國登上流行音樂排行榜的首位。 他出生於1933年,波蘭 Silesia地區的小鎮。 他一開始被教育為小學老師, 在他22歲進入卡托維采(Katowice)國立高等音樂學校之前,他沒有正式的嘗試作曲。 他在巴黎學習過一段時間並接觸當時西方最新的潮流。 魏本(Webern)、史托克豪森(Stockhausen)、梅湘(Messiaen)等人的作品 當時因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政策,在波蘭當地是是被禁止的。 上述作曲家,尤其是梅湘,對於葛瑞茲基早期創作影響甚大。 他回到卡托維采任教並且獲得官方的認可,升到校長的職位。 葛瑞茲基的音樂深深根植於他的波蘭背景,並常帶著對二次大戰暴行的情感衝擊。 他在70年代末期與當局衝突, 他為了抗議政府拒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拜訪卡托維采而辭去校長的職位。 他還為表彰受傷的勞工團結運動者作曲。 他拋棄了他早期符合當時西方超現代主義,以新潮聲響與織體為主的作曲風格 (例如他1959年的作品Scontri),這使得他的抗議看來更加的有力。 1960年代,他的音樂可以視為二十世紀末當代音樂主流--折衷主義--的先驅。 舉例來說,作品Genesis表現極微主義的特質, 三首古風小品操弄形式(modal?)與全音音階, Lerchenmusik則參考了貝多芬(Beethoven)。 之後葛瑞茲基開始對波蘭民俗音樂表現興趣, 且研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音樂。 1976年他的第三號交響曲『哀愁之歌』就是融合上述特點的作品。 這首約一小時長為女高音跟交響樂團而寫的作品共有三個樂章, 採用古老宗教與民俗音樂的歌詞跟曲調。 前十二分鐘從弦樂的卡農展開,有著類似西方極微主義的效果但有著不同的精神起源, (例如葛瑞茲基對天主教的虔誠信仰) 這部作品被灌錄多次,1993年的發行獲得熱烈的歡迎, 或許是此曲恰巧符合當時廣為宣傳的『神聖極微主義』(holy minimalism?) 葛瑞茲基並沒有因為高知名度而改變他由心而發的創作風格。 他在80、90年代的作品多是合唱與室內樂作品。 為美國知名Kronos弦樂四重奏團譜寫的『業已黃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 62, 將他的聲名更推進一步。 此曲用文藝復興時期的曲調為素材, 譜成不協和但平靜的讚美詩,而後轉為民俗風的舞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4.111.131.18

09/16 02:03, , 1F
Katowice通常與實際上的音都比較像卡托維采
09/16 02:03, 1F
謝啦~ ※ 編輯: ChaosCreator 來自: 204.111.131.18 (09/16 03:33)
文章代碼(AID): #16x1Z0m5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