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

看板clmusic作者 (Beatlemania)時間18年前 (2006/05/20 17:4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書上架囉....一定買一本回來看看....:)) 封面是慕特與交響樂團的合奏 【責任記者/邵冰如、戴安瑋】 這是「紐約時報」專欄集結的一百篇古典音樂賞析,音樂評論家亞倫‧柯金 提供了最佳的收藏家指南,為撼動我們靈魂的作曲家與演出者,編寫了一部 豐富編年史。柯金帶領讀者穿越巴哈、莫札特、貝多芬等大師作品的核心, 也顧及舒伯特等超脫世俗的藝術歌曲,還有德佛乍克、西貝流士的音樂裡, 那種由民謠激發的高貴。 除了樂曲本身,柯金更探索每一作品的個別與歷史關聯性,也對於現今最引 人注目的音樂唱片進行短評,對古典音樂入門者來說是收藏的實用導引;即 使不是古典樂迷,此書也有如另一種面向的人類文化史,讀來仍有收穫。 莫札特 安魂曲 約翰.阿迪斯合唱團/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交響樂團/ 指揮:柯林‧戴維斯爵士 女高音:海倫‧唐納特 女低音:伊鳳‧敏頓 男高音:瑞蘭‧戴維斯 男低音:賈爾德‧尼恩史德特 1967 年錄製 彼德‧沙佛的《阿瑪迪斯》電影中重要的戲劇奇想之一,便是作曲家薩利耶 里想要毒死莫札特,並盜用他匿名委託莫札特所寫的安魂曲。在沙佛的故事 中,薩利耶里打算讓莫札特活到這首作品完成,只要莫札特一死,就對外謊 稱安魂曲是自己所做,如此一來,後世就會因為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而記得 他。當然,這只是想像,是沙佛將它貼上這樣的標籤。 電影版本中,沙佛對於莫札特的描述以及對史實的隨意,讓他遭到評論家和 音樂學家毫不留情地批評,而沙佛始終堅持,他的作品並不是要為莫札特寫 傳記,而是以莫札特與他的音樂光環,作為對於天才與凡人本質冥想的出發 點。 當然,沙佛絕對不是第一個以戲劇性的虛構,包裝這首安魂曲歷史的人,不 同之處在於他的說法沒有被認為是事實。早期為莫札特作傳的人並沒有如此 謹慎,幾個世代以來的音樂學家,一直忙於除去這些人造的神話外衣,例如 被死神纏身的莫札特相信是在為自己寫安魂曲,因為精神壓力而發怒的故事 。 1791 年 7 月,一位匿名的贊助者委託莫札特寫這首安魂曲,而這位委託 者並非薩利耶里,而是法蘭茲‧封‧瓦爾薩格─史都帕赫伯爵,他打算在妻 子的追思儀式上,假裝這首作品是自己寫的。由於莫札特忙於《魔笛》與《 狄托的仁慈》的作曲、排練與首演,一直到秋天都沒有時間寫安魂曲,也因 為他最後的一場病(一般認為莫札特死於風濕性發燒),讓他不得不放慢創 作的速度。 戴維斯爵士於 1967 年使用聚斯邁爾的版本,偕同英國廣播公司(BBC)交 響樂團演出。這首安魂曲的專輯,非常能夠解釋為什麼他的莫札特演出受到 如此高的評價。 這個演出的精神,來自戴維斯在力度、結構以及速度上使用對比的程度,凸 顯了這首作品的雄偉。有些人會反駁這些對比手法接近浪漫思想的概念,但 對我來說,它們卻描繪了深刻表達信仰的輪廓。 最重要的特色是在演出中的一種急迫性,在「進堂詠」與「賦格垂憐經」中 已經明顯可見,在「末日經」中更加誇大。戴維斯以快速與幾乎令人窒息的 力度,全力表現「神怒之日」的可怕。 在之後的赫赫君王樂章中,也製造了類似的效果,但在速度上更為誇張;在 判決惡徒中,男低音與男高音的激烈表現,與天使般女高音與女中音交互演 唱的段落,製造了大部分的對比。 【2006/05/20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READING/X2/3318618.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83.98

05/21 19:15, , 1F
我有...
05/21 19:15, 1F

05/22 02:57, , 2F
好嗎?有點想買。
05/22 02:57, 2F

05/22 10:35, , 3F
那100張CD裡面我只有一張XD
05/22 10:35, 3F
文章代碼(AID): #14RkIAvG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