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紀辛的鋼琴獨奏會

看板clmusic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4/04 12:21),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第一次看到他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 LD 他仍然是個小孩子,不過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三十五歲 的大人了,不過臉上仍待著幾分稚氣,是娃娃臉嗎?:) 今天的曲目相當精采: 上半場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op.2-3 鋼琴奏鳴曲 op.81a《告別》 下半場 蕭邦:四首詼諧曲 安可:((慷慨地給了四首)) 1. 據說是史克里亞賓的曲子 2. 蕭邦:練習曲 op.10-4 3. 李斯特:第十號匈牙利狂想曲 4. 蕭邦:馬厝卡舞曲(編號?) --------------------------------------------------- 這場音樂會給我的感覺是,太恐怖了.... 貝多芬的奏鳴曲向來以嚴謹的結構和深邃的內容著稱,紀新這次 演出的詮釋讓我相當驚訝,全程踏板的使用並不多,使得音群所 發出的音響非常乾淨(也可能是我坐的位子的關係),強音聽起 來仍然非常舒服,不至於像許多演奏者經常發出的爆裂音色,弱 音就像春風吹過臉頰一般,滑順暢快。另外,紀新在表現多聲部 線條的處理上極為出色,有很多地方聽起來就像一個默契絕佳的 室內樂團一般,層次分明、各司其職卻不乏緊密的網絡,特別是 Bass 的部分,常可聽到紀新抽離出賦予樂曲不同風貌的線條。 告別的終樂章是我非常喜愛的一個樂章,這個樂章有皇帝協奏曲 的影子,豪邁奔騰、雷霆萬鈞的氣魄完全在紀新的指尖下流洩, 十分過癮!! 強烈的對比張力在下半場的蕭邦四首詼諧曲中完全展現,據我所 知,蕭邦這四首詼諧曲不論在技巧上和音樂性上都是難度非常高 的曲目,紀新在對抗完這四頭怪獸後仍能慷慨地為觀眾獻上四首 的安可曲,體力十分令人欽佩。 話題回到張力處理上,首先,紀新十分細緻地處理蕭邦所記載的 每一顆音符,並將線條的對話與交疊蒙上一層嶄新的生命力,第 一號詼諧曲慢板段落的聖歌,他居然能夠在右手的分散音群上再 製造出二重奏的對話效果,這是我從前欣賞這首曲子所沒有注意 到的;第二號詼諧曲是幾乎被演到爛掉的芭樂曲,但是他開頭的 處理真的非常「詼諧」,乾淨俐落的斷句:「想說什麼話,又收 回去,阿!!原來是在開玩笑」,慢板的鬆軟激動的 Coda,也讓 我坐在音樂廳的椅子上,思路卻隨著四處滑翔、搖擺。第三號開 頭似乎有點不肯定,踏板用的有點太多,還有少數錯音,不過瑕 不掩瑜,雷霆萬鈞的氣勢依舊不減,中間段落的雙手下行音群非 常困難,紀新卻毫不費力的「摸」過去,像摸一塊柔軟的絨布, 只能用「傻眼」形容。最後,第四號是蕭邦詼諧曲中規模最龐大 、技巧也最困難的段落,然而結構依舊不脫離快—慢—快的基本 結構,但紀新卻憑藉高超的手指技巧輕鬆秒殺了,精緻、輕盈, 我似乎看到音符躍動在史坦威鋼琴上,慢板段落也讓我差點流下 了眼淚,那是一種寂寞、孤獨的獨白,卻在結尾回到現實,把自 己包裹在陽光情緒的糖衣下... 奏畢,音樂廳歡聲雷動,我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的聲音了... 紀新也很大方地送了台灣聽眾四首精彩的安可曲,包括難得 聽到演奏家公開演出,技巧非常艱難的蕭邦練習曲op.10-4 以及李斯特的第十號匈牙利狂想曲,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 狂想曲的滑奏段落的精彩演奏更贏得了觀眾的驚訝之聲此起 彼落.... 最後,不能不提的就是那個簽名隊伍,從音樂廳三號門向後延 伸到音樂廳的迴廊上,本人還是第一次看過這麼長的簽名隊伍 ,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要到了親筆簽名,也握到了紀新那雙 柔軟的大手。 的確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奏,果然是大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16.88

04/04 12:44, , 1F
好棒的心得...不知道他下次來是什麼時候了
04/04 12:44, 1F

04/04 12:46, , 2F
簽名隊伍啊,我想我應該遇過更長的XDDD
04/04 12:46, 2F

04/04 20:10, , 3F
安可曲第一首據說是齊瑪諾夫斯基的曲子
04/04 20:10, 3F

04/05 13:02, , 4F
比上面那篇寫的要好多囉^^~
04/05 13:02, 4F

04/06 00:00, , 5F
我也好想握他的手 .. 不知道握一握功力會不會增加
04/06 00:00, 5F

04/06 01:09, , 6F
那個隊伍真的很恐怖...我一邊排一邊聽到音樂廳警衛
04/06 01:09, 6F

04/06 01:10, , 7F
在哀號說這是誰?害他們要過12點才能下班了 XD
04/06 01:10, 7F

04/06 13:16, , 8F
有圖嗎...
04/06 13:16, 8F
文章代碼(AID): #14CVHJgg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