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Tea for Two 紅襪 洋基 居然跟眼鏡蕭扯得上關係

看板clmusic作者 (Frederic.喬治桑)時間18年前 (2005/10/11 18: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aseball 看板] 作者: loh (loh) 看板: Baseball 標題: [聯合報] Tea for Two 紅襪與洋基的傳奇 時間: Tue Oct 11 15:15:08 2005 【焦元溥】 當年就是紅襪老闆法蘭茲鬼迷心竅,為了資助《No, No, Nanette》,將貝比魯斯賣給 洋基。這位傳奇球王不甘被售,轉身立下毒誓「紅襪從此別想得到世界大賽冠軍!」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貝比魯斯魔咒」…… 「有誰知道《No, No, Nanette》這齣百老匯名劇,對今日大聯盟所造成的重大影響?」 當我在佛萊契爾外交法律學院(The 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攻讀碩士時 ,有幸搶修到院裡超級熱門的「石油與全球經濟」一課。教授艾維瑞特(Bruce Ev-erett) 聰明風趣不說,身為熱血紅襪球迷,他每次上課都會準備一則「紅襪傳奇問答」,答對者 可得巧克力一包。 對一般人而言,《No, No, Nanette》此劇幾乎絕跡,但其中名曲〈Tea for Two〉 則紅遍大街小巷。當一九五○年《No, No, Nanette》改編成電影,更順勢更名成 《Tea for Two》,在桃樂絲黛(Doris Day)的美聲中傳唱不絕。 然而,對波士頓球迷而言,《No, No, Nanette》卻是永難忘懷的魔鬼誘惑。 是呀!當年就是紅襪老闆法蘭茲(Harry Frazee)鬼迷心竅,為了資助《No, No, Nanette》 ,將貝比魯斯(Babe Ruth)賣給洋基。 這位傳奇球王不甘被售,轉身立下毒誓「紅襪從此別想得到世界大賽冠軍!」———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貝比魯斯魔咒」,波士頓人永遠的痛。 通常,我總是在台下呆望同學搶答,唯獨這個問題我可當仁不讓,還能反將一軍——— 且不論貝比魯斯是否真有詛咒(他在棒球生涯最後仍回到紅襪),當年是否因他目中無人、 惹惱球隊才被轉售,事實是貝比魯斯在一九一九年被賣到洋基,但《No, No, Nanette》 卻在一九二五年才上演。若直接說法蘭茲賣魯斯以資助此劇,時間點就有問題。 「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法蘭茲在一九一九年就製作喜劇《My Lady Friends》,而此劇 的音樂劇版本正是六年後的《No, No, Nanette》。 《No, No, Nanette》只能說和貝比魯斯有「可能的間接關係」,並不一定是波士頓痛苦 的根源。 只是教授所不知道的,是在世界的另一角,魔咒未曾達到的列寧格勒, 《No, No, Nanette》竟也不甘寂寞,惹出一段有趣的音樂故事。 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巨擘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年輕時向來以聽力見長。 他不但耳朵好,膽子更大,常常和人打賭較勁。有一次,他到一位指揮家中作客,交誼廳 正放著一首輕快的美國狐步舞。「我喜歡這首曲子,但不滿意它的演奏方式。」 這句無傷大雅的小抱怨,被主人聽到後卻成了一次挑戰。 「唷!你不喜歡啊?好呀,你剛剛不是聽了一遍嗎?如果你還記得旋律,麻煩你幫忙編寫 成管絃樂,我來指揮演奏。不過,你得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才行。所謂天才呀,就是能在 一個小時內完成這首曲子。對!就是一個小時。讓我們看看你的能耐囉!」 這首膾炙人口的狐步舞,正是〈Tea for Two〉。蕭士塔高維契最後還真的完成了管絃樂 配器,不知原曲名他則按上《大溪地狐步舞(Tahiti Trot)》之名作正式發表。至於那場 賭局的結果呢?自傳裡,蕭士塔高維契冷冷地說:「我只花了四十五分鐘!」 「各位外國同學,你們要知道對美國人而言,棒球不只是運動,而是宇宙間是非善惡的 基礎!」 教授的「訓示」言猶在耳,就在去年,光明終於戰勝黑暗,紅襪在三連敗後奇蹟地擊敗 洋基,更以莫名其妙的八連勝打破魔咒,奪下世界冠軍。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波士頓那充滿 嘶喊、歡笑、淚水與啤酒的瘋狂之夜。 今年本當繼續為紅襪加油,偏偏王建民投奔邪惡帝國去也;動輒得咎,左右傷心,只能 乖乖待在房間裡聽著蕭士塔高維契的〈Tea for Two〉,在天才的手筆中遙想紅襪與洋基 的傳奇。■ 【2005/10/11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165.6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171.161
文章代碼(AID): #13IvB2gT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