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Arturo Toscanini

看板clmusic作者 (給我紅包其餘免談)時間21年前 (2003/07/30 15:0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同位朋友在高中的簡介 == 托斯卡尼尼是1867年出生在義大利的帕爾馬。考慮到馬勒生於1860年, 理察‧史特勞斯生於1857年等情況,他出生的年代在許多著名的指揮家之中是比較少見的。 1901年當威爾第留下眾多歌劇傑作去世之際,他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指揮了威爾第的 追悼演奏會,1908年和馬勒一起站立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指揮台上。但是到1954年的 演出季節為止他然活躍在舞台上,而去世是1957年的事情,享年八十九歲,可以說是 本世紀最長壽的藝術大師了。 托斯卡尼尼登上舞台的際遇只能以傳奇二字形容。1886年他以大提琴首席的身分 和一家歌劇公司前往南美洲表演,到巴西時聘請了當地的一個指揮。不料該指揮的 功力平庸至極,團員最後無法忍受於是將他開除。此舉引起了巴西觀眾的反感,並且在 公開表演時給於難堪,噓聲此起彼落。當全團手足無措之時,指揮棒被強行塞到 托斯卡尼尼手中,他合上總譜憑著記憶繼續指揮。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完全被他的 指揮功力所折服,結束時全場陷入了一片瘋狂。毫無意外的剩下的場次都由他一個人 包辦了。現在仔細想想托斯卡尼尼的出現是必然的,因為他除了首席的工作之外也 幫忙訓練歌劇公司裡的歌手,早把該季要表演的十二齣歌劇背的滾瓜爛熟。 托斯卡尼尼憑著記憶指揮在當時是前所未見的。他後來不斷地提到作為一個真正的指揮家 ,音樂應該是在腦子裡,而非總譜上。這樣的習慣也引起了一股風潮,深深影響了現代 指揮。然而這樣偉大的成就的由來其實是屈就於現實的無奈多過於音樂的高深哲學。 托斯卡尼尼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近視,無數的照片顯示他再看譜時,整個臉完全貼在上面。 如果不把譜背起來,實在很難想像他要如何在台上指揮。 回到義大利後,托斯卡尼尼繼續他的大提琴工作,並且參與了威爾第親自指揮歌劇 《奧太羅》的首演。他生為一個優秀指揮的傳聞不斷地遠傳,這段期間他指揮了普契尼的 《波西米亞人》等名歌劇的世界首演。然而到了1896年他才首次以交響樂指揮的身分初次 登台,曲目包括了舒伯特的《第九號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布拉姆斯 的《悲劇序曲》與華格納的《萊因河黃金》的選曲。以今天的眼光看來,這似乎 非常保守的編排在當時是非常之大膽。事實上《胡桃鉗》四年前才剛完成,而布拉姆斯 的序曲是義大利的首演。這些現在的古典音樂,在1896年可是最前衛流行的。由此可見, 針對托斯卡尼尼排斥現代音樂家如馬勒、荀柏格的批評,只能說是他晚年的特性。就好比你 自己父母年輕時的偶像,現在不也是退流行的嗎?同樣的,有人批評托斯卡尼尼的曲目 之狹窄。他在晚年的時候的確把精力放在一些他較負盛名的經典曲目上。但根據記載, 1898年他曾經在義大利杜林四個半月中,準備了213場音樂會,共計133首54位作曲家的 作品。不論何時看來,這樣的精力是超人的,更不用說全是背譜演出了。慢慢地 托斯卡尼尼將交響樂擺入事業的中心,但就這段時間而言,他主要是活動於歌劇院。 在同一年,托斯卡尼尼也接下了米蘭史卡拉歌劇院 當時歐洲最著名(當時歐洲最著名 的劇院)指揮一職,他在那裡立刻樹立了自己的風格。首先他禁止了一切的安可曲和無理 取鬧的加演。接著,他把樂團隱藏起來並且要求歌劇院其他的燈光關掉,使得觀眾能專心 觀看舞台上的表演。如果劇團的水準一有滑落,他也會立刻的取消演出。就在這樣嚴苛的 要求下,托斯卡尼尼鞏固了他不可動搖的地位,也為現在歌劇演出立下典範。1908年 他到了大都會歌劇院,在那裡他的事業和國際聲望不斷提昇。世界第一次大戰期間, 他都待在義大利舉行勞軍義演。 1926年托斯卡尼尼到了美國,並且和福特萬格勒、孟根堡,同時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從1929年到1936年,他更擔任了該樂團的專任指揮,將紐約愛樂的水準提昇到無與倫比 的境界。期間,他在歐洲的活動包括了成為德國拜魯特音樂節的第一位非德裔指揮, 也參與了薩爾斯堡音樂節的演出,皆獲得好評。這時他也認識了還是記者的墨索里尼, 並被他愛國之心感動,給予了他許多的援助,甚至和他一起參加競選。然而當墨索里尼 法西斯的原形畢露時,托斯卡尼尼公開表示反對,並且拒絕在音樂會前演奏法西斯的國歌 。他因此受到法西斯的攻擊,並且護照被其沒收。此外,他也曾經發過一篇電報給希特勒 ,抗議其對猶太音樂家的迫害。結果希特勒下令禁止托斯卡尼尼他的入境和唱片 德國發行。1936年他離開紐約愛樂時,他推薦當時柏林愛樂的福特萬格勒接任,希望這樣 優秀的人才能離藉機離開納粹德國。不料卻遭到了拒絕,托斯卡尼尼於是從此認定 特萬格勒是納粹的幫兇,拒絕再與他來往。這段期間,托斯卡尼尼是最大的反法西斯 支持者,即使義大利放話要暗殺他仍然不收分文地義務指揮由猶太音樂家組成的巴勒斯坦 愛樂(現以色列愛樂)。 六十九歲的托斯卡尼尼,在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盛名後,實在沒有理由不選在此時退休, 但是他卻選擇了一個更偉大但也更艱鉅的計劃。1937年美國RCA的總裁David Sarnoff 為他特別量身定作了NBC交響樂團,網羅了全美最優秀的音樂人才。在那裡,托斯卡尼尼 留下了最多的錄音。最顛峰時期的唱片,它們無比的刺激、充滿著義大利的熱情 。然而,許多他最有名的曲目,卻也辜負了他早期的成就。在NBC龐大的商業機器運作下 ,托斯卡尼尼被塑造成神一般的形象,導致後來對於他的種種言論攻擊。 托斯卡尼尼最後的一場音樂會和他的第一場一樣傳奇。1954年4月4日在一場華格納音樂會 上,我們偉大的指揮家在唐懷瑟》時突然腦子裡一片空白,終止了指揮。他懊惱的掩蓋住 自己的臉,樂團先是聲部逐漸分解隨之停止了演奏。對音樂要求一向嚴苛的托斯卡尼尼 ,頓時感覺到自己已經無法達到自我完美主義的水準了。過了幾十秒後, 他呆板地打完剩下的拍子(雖然訓練有素的樂團還是演奏的很熱血)。當音樂的最後一個 音符結束後,他的指揮棒掉落在地上,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舞台。從此他不再指揮.... -- To some it is Napoleon, To some it is philosophical struggle, To me it is ALLEGRO CON BRIO! ----Arturo Toscanini on "Eroic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6.65.129

推140.115.221.185 07/30, , 1F
Wand、Stokowski、Giulini似乎活更久 :P
推140.115.221.185 07/30, 1F
文章代碼(AID): #_9syqGN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