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介紹 8

看板ck53rd324作者 (the falling leaf)時間15年前 (2009/05/20 13: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環境 建國中學之校園規劃以操場為中心,各校舍皆圍繞操場興建。日治時以紅樓為靜態教學區 ,其餘為宿舍、風雨操場、武道館等活動區域。光復後,由於學生人數增加,逐漸改建為 靜態教學之校舍。 已消失建築 第一學寮:日治時期興建。在今日格物樓與籃球場位置。 第二學寮:日治時期興建,舊址位於今天活動中心。光復後稱勾踐樓。 校長官舍:又稱「校長小樓」位於今日自強樓南方,回收場旁的空地。2002年331地震嚴 重毀損,後來被悄悄拆除。 武道館 風雨操場 游泳池 禮堂與生徒控室 前建青社與槍枝保管室:臨近南海路圍牆邊,現已不存。 目前建築 南海路正門 建中正門。電子媒體報導建中時必取之景。 合作社二賣場與麵食部 1955 為一排一層樓之教室。目前為合作社二賣場、麵食部、資訊社、信望愛社與大傳社社辦, 另外還有交通隊的器材間。二賣場與麵食部每到中午時間,總是人滿為患。遇到段考、新 生入學時更是如此。 二賣場與紅樓的花圃皆種植杜鵑花,每至春季,萬紫千紅,為建中美景之一。 天地心雕塑 待考 位於合作社二賣前方的紅樓花圃內。曾被《建中青年》調侃:有錢設奇怪的雕像,沒錢更 新麵食部菜色。 蔣介石銅像 1975 位於大門廣場,紅樓前方。原為水池,後改為花圃。1975年蔣介石總統去世後,全校募款 樹立銅像以為紀念。而後大門也抬高,以使銅像不被阻擋。 紅樓 1909 為該校最早落成之建物(1909),是該校之精神象徵。二次大戰時西側曾遭燒夷彈擊中, 戰後重建,與東側相比,能見到其磚塊砌法較為粗糙。早期被稱為「大樓」,光復後漸漸 被拆除,改建新大樓,今日正誼樓(民國64年落成)、致知樓、誠正樓、莊敬樓之所在地 即為原來紅樓的後排與東、西、中列。民國六十二年教育當局鑑於紅樓破舊,欲拆除改建 ,黃建斌校長大力反對,使其得以保存,後幾經修葺。2005年為最近的一次重修,該次工 程將外牆、屋頂梁架與屋瓦等做了大幅度的修復。關於其建築風格與詳細沿革,請參看: 建國中學紅樓。紅樓目前主要作為行政使用: 一樓穿堂兩側有教師會、校友會、家長會之辦公室,其正上方為校長室。 東側一樓依序為輔導室、生涯資訊室、大輔導室,二樓為校史室、藝廊。 西側依序為總務處、人事室,二樓為會議室與台北市資優教育中心。 莊敬樓 1977 高四層樓。原紅樓後側中央部分改建。日治時為生徒控室與禮堂所在。 一樓:學務處、教官室、教務處。 二樓:教師辦公室。 三樓:校史室(辦公區)、教師休息室、教師辦公室。 四樓:會議室(音響效果極差,重要會議多至紅樓會議室舉行)。 致知樓 1967 高四層樓。民國41年,國防部借用部份教室作為駐地,並援款105萬新台幣於建四層樓教 室,稱為「新四樓」,後更名致知樓。 早期作為高二教室使用,後因高三所在之正誼樓緊鄰國語實小,過於吵鬧,乃將高二高三 教室互換,現為高三教室。 正誼樓 1975 高四層樓。原紅樓後側西邊部分改建。現為高二教室。地下一樓為合作社第一賣場、辦公 室、文具部、早餐部與理髮部。 誠正樓 1958 高三層樓。原作科學大樓,西北側牆面仍可見字跡遺留。 一樓:健康中心、建中會(退休教師聯誼會)辦公室、舊建青社辦(曾用作班代大會議場 ,目前供各社團活動使用)。 二樓:建青社與天文社、電研社辦、軍訓教室。 三樓:英語教室、數學教室、國文科教室。 生態池 待考 應屬誠正樓附屬建物,可能為同時完工。曾經長滿植物,有養魚,而後可能是因為清洗池 底造成原先被青苔堵塞的裂罅暴露,因此開始漏水;目前是空的。旁邊的小亭是致知樓東 側高三生討論、打牌的好去處。 科學館 1975 日治時原址為「風雨操場」。於2007年7月~12月間進行外牆整修工程,目前外觀為類似紅 樓之磚紅色。 地下一樓:紅樓詩社與生研社社辦、儲藏間。 一樓:浩然數學電腦教室、地科教室、視聽教室、設備組與特教組、資源教室。 二樓:化學科實驗室三間、準備室兩間、視聽教室、教師研究室、藥品室、廢液室、暗房 (2006年拆除)。 三樓:物理科實驗室三間、準備室兩間、視聽教室、教師研究室、儀器室。 四樓:生物科實驗室三間、準備室兩間、視聽教室、教師研究室、師生研究室。 頂樓:天文台。 資源大樓 1994 高五層樓。時稱「新紅樓」。日治時原址為手工室與倉庫。光復後為蒸飯間與「道南樓」 ,「道南樓」為僑生宿舍。 地下一樓:設計為停車場,目前作為儲藏空間使用。 一樓:為圖書館、文康室、國文科、數學科、英文科、社會科及自然科教學研究室。 二樓:為圖書館、教材製作室及團體視聽室。 三樓:為電腦教室、地理教室及遠距電腦教室。 四樓:為網管中心、教材製作室及公民科教室。 五樓:禮堂,設有舞台一個,投影幕三個。是建中目前較好的活動場地。重要活動如紅樓 文藝營、英語科話劇比賽、各資優班成果發表等皆會使用此場地。 自強樓 1981 高四層樓。目前為高一教室,二樓有一年級教師辦公室。地下一樓為班聯會行政部門辦公 室,以及部份社團社辦。 自強樓旁空地 2002 原校長宿舍所在地。2002年校長宿舍因331地震而嚴重毀損後遭拆除,目前為空地。校方 並未開放此處供練習棒球使用,但常有學生違反規定在此打棒球。 排球場 待考 一共三個標準排球場,時常可看到學生使用。每學年學校也會舉辦班際排 球比賽。不過因為靠近樹蔭大道,時常發生球打到樹上去的狀況。 樹蔭大道 待考 共有兩個。一個位於明道樓前,樂旗隊之旗隊常在此練習;另一個位於 科學館與自強樓前,東側有椰樹與黑板樹,西側為榕樹,並設有石板凳。平時可見學生練 習排球。 網球場 待考 日治時期原為游泳池。目前為網球場。現為網球隊與網球社共同使用。 格物樓 1967 原日治時期第一部第一學寮所在。位於籃球場及學生活動中心旁,今為藝能科教室所在, 地下一樓有部份社團社辦。因為有著三角星形的裝飾,被暱稱為「賓士樓」。 籃球場 待考 一共四個標準場地,15個籃框。是建中學生日常運動的場所。 學生活動中心 1982 高四層樓。原址為日治時期之木造學生宿舍(第一部第二學寮),光復後稱「句踐樓」, 又稱「木樓」。 地下一樓:第一桌球室(有桌球與撞球臺)。 一樓(挑高):游泳池與體育組、樂旗隊打擊室、(供體育班使用的)健身器材。 二樓:第二桌球室、社團空間。 三樓(挑高):大禮堂(兼室內籃球場)、社團空間(樂旗隊、管弦樂社)。週會及新生訓 練於大禮堂舉辦。 四樓:社團空間。 明道樓 1965 高三層樓。現作為一年級教室,二樓有一年級教師辦公室。 明道樓後空地 原有木造的「武道館」。目前為棒球社練習之空地。 是建中目前唯一開放供學生練習棒球的地方。 操場 在李大祥校長任內種植草皮前,每逢大風便黃沙滾滾,據說如果窗戶不關,可使明道樓與 自強樓課桌椅上覆蓋一層厚厚的沙土;而建中生自稱「駝客」,也與這片「沙漠」有關。 校友與校友組織 校友會 建國中學校友會成立於1981年,現為第十屆,理事長為現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先生(2007年3月12日選出)。 麗正會 日治時期台北一中之畢業生組成之校友會,以鄰近學校之南門(麗正門)為名,稱麗正會 。麗正會與建中有長期的往來交流,並且捐獻許多珍貴日治時的學校文物與校史室。並捐 助100萬成立麗正會校友獎學金。由於成員年事已高,麗正會於2007年解散,5月12日於東 京舉辦最後一場同學會。 大學校友會 建中在台灣多數主要大學均有校友會運作。在部分大學成立建中校友會(例如國立清華大 學、部分海外地區),並與友校聯合舉辦活動;在部分大學則與北一女共同組成建中北一 女校友會(例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部分海外地區),簡稱建 北會。 木樓合唱團 1998年7月成立,以歷屆建中合唱團校友組成的合唱團。 青韵合唱團 以建中與北一女的校友組成的合唱團。1973年9月由「台大建中北一女校友合唱團」改組 而來。團址為台北市溫州街 79 號 B1。 中山建中校友國樂團 成立於2003年,為建中與中山國樂社畢業校友組成之國樂團,每年定期舉辦「洄瀾」公演 。 電影中的建中 建中雖然是一個以數理見長的高中,也沒有藝術類的專門課程,但絲毫不影響建中人對電 影的興趣。校友中出現不少的導演和影評人。這些導演也喜歡以自己的成長歷程為題材, 使得建中也成為一些電影的素材。早期改編自校友吳祥輝著作《拒絕聯考的小子》的同名 電影,即以建中校園環境為題材,實地拍攝於淡江中學。 1980年代中期有一部電影《國四英雄傳》,探討台灣的升學考試問題,除了一幕戲在建中 和北一女校門口取景外,更有一名徐姓高一資優班學生在電影中客串演出一名建中學生。 另外導演王正方的《第一次約會》以其求學時代的建中為背景,在建中取景並有許多建中 學生入鏡。 而以建中為背景的電影中,最著名的就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該片以楊德 昌就讀中學時發生在建中夜校生的情殺事件為題材。其中校園部分都在建中取景,並刻意 避開不符合時代感的校景,試圖重現數十年前壓抑封閉時代的凝重感覺。 此外,由著名文學家、亦是建中校友白先勇所撰寫的文學作品「孽子」,其故事男主角李 青所處的校園場景一般認為即是建中校園。由公共電視製作、曹瑞原導演的同名電視劇「 孽子」,男主角李青(范植偉飾)與趙英(楊祐寧飾)在校園內的情慾衝突場景,就是在建中 紅樓兩側的拱型穿堂下拍攝。為了延續建中的電影拍攝風氣,目前高一學生皆有生活科技 課程,而課程的宗旨就是拍攝趣味的影片。同時所有學生的影片作品都會上傳到建中生活 科技網站「深耕頻道」上公開播放,並共同競逐「駝斯卡」校內影展獎項。 <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40.54 ※ 編輯: dRick 來自: 220.139.40.54 (05/26 10:59)
文章代碼(AID): #1A4v1WtE (ck53rd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