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介紹 3

看板ck53rd324作者 (the falling leaf)時間15年前 (2009/05/17 23: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校園生活 建中2005紀念徽章飲食篇建國中學一向以「自由」為傲,但近來校方對於「自由」之詮釋 往往偏重於學習(自由學風),而學生則較為偏重生活、行為。由於對於自由認識的不同 ,學生與校方往往有所衝突。但相對於臺灣其他高中,該校對於學生之約束較少,例如中 午時間可讓學生出入校園。如同其他名校一般,該校學生往往以「會玩又會讀書」自詡。 從社團活動的豐富多元與班際活動的參與上可以略見一二。 該校的課外活動中,由校方或教師主辦的有一年一度的校慶創意進場、園遊會、班際合唱 比賽、高二英語話劇比賽、班際橄欖球比賽、紅樓文藝營、紅樓文學獎。而該校的學生自 治團體班聯會也定期舉辦電影欣賞會、社團聯展、校慶舞會等等活動。而除此之外,影響 學生最多的莫過於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 「不入社團,猶如未入建中」是該校一句流傳許久的話。建中社團的發展歷史悠久、取向 多元,社團活動相當活躍。校方有紀錄的社團在2006年共有72個。校方未對社團活動之參 與做限制,因此社團活動有相當高的自由度。但也因此,社團人數與發展並不平均,大社 可達百人以上,而小社團人數可能只有十餘人。一般來說,目前偏重娛樂性、大眾性的社 團發展較佳。不過隨著升學主義的高漲,多數社團都擔憂或面臨人數減少的問題。 建中的社團可大致分為服務性、音樂性、綜合性、學術性、技藝性、體育性等六類。社團 活動的蓬勃發展,使學生盡情發展自己的興趣,或在課餘能夠學得技藝,獲得自我認同。 社團活動中學長與學弟的緊密互動、春遊、寒訓、暑訓、成發等社團活動,都是許多建中 人心中難以抹滅的青春記憶。不少人在畢業之後,成為社團活動背後的支持力量,為建中 社團的蓬勃發展繼續努力。 除了社團各自舉行的成果發表展以外,每學期的社團聯展(尤其是上學期的迎新社團聯展 )與校慶時的社團靜態展覽是相當重要的展現舞台:社團聯展由班聯會行政部門辦理,以 具舞台表演性質的社團為主,每年參與社團大約在12個左右,並且會邀請友校社團穿插; 社團靜態展則由校方辦理,在校慶時於高三教室作靜態展示。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 各類社團,該校在新生入學時會舉辦社團博覽會,以及發放由班聯會行政部門編輯的社團 簡介(《建社望友》)。 自治活動 建中學生的自治活動以班聯會為主,另外為畢業典禮相關活動成立之畢聯會、畢籌會也算 是學生自治活動的一部分。 班聯會,正式名稱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班聯會」。約在1960年代建立,迄今約40餘 年。早期由班長組成。1970年代逐漸發展,形成今日班聯會的基礎,各式活動也多在此時 期建立,如報刊型校刊《建中人》之發行、今日之社團聯展(迎新、送舊與校慶音樂會) 、電影欣賞會等。1980年代由於行政團隊與其他班長的分化,而形成了今日行政--議會分 立的局面,但在此同時也引發兩份章程問題,行政--議會分立的體制並沒有受到當時校方 的認可,但班聯會仍以該體制行事。1987年舉辦台灣高中第一次的自辦舞會(1987/2/9) 。今日班聯會之體制於1992年正式確立,同時並確認全體學生皆為班聯會員。但1990年以 後班聯會並不如以往活躍,活動的數量較以往減少,學生對主席普選的參與也日漸冷淡, 《建中人》也數次停刊。今日多認為部份班代素質與行政部門的封閉是班聯會弊病的主要 原因。但不可否認的班聯會作為建中之學生自治組織,對於學生權利的維護有一定的功效 。知名政界人士如孫大千、陳學聖在建中時都曾參與班聯會活動。 目前班聯會之行政部門仍擁有一間專屬空間,位於自強樓地下室,主要業務有舉辦社團聯 展(迎新、送舊)、電影欣賞會(目前與北一女中班聯會合辦,稱「建北聯合電影欣賞會 」)、校慶舞會、校慶紀念品、畢業紀念品、《建社望友》社團簡介編輯等。班代大會主 要業務有審議預、決算、監督行政部門、舉辦班聯會主席選舉(實為班聯會行政部門選舉 )。近年班聯會進行一連串的變革,但成效仍待觀察。 <下集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40.54
文章代碼(AID): #1A42feyW (ck53rd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