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王浩威 走出傷痛 矢志當療癒者

看板ck-youth作者 (在密西根)時間15年前 (2009/06/06 12: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星期人物-王浩威 走出傷痛 矢志當療癒者 邱祖胤/專訪  (中國時報20090530) 「要不是有那段苦澀的經歷,我不會是現在的我。」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從 一個調皮、叛逆的富家少年,歷經重病、家族事業破產的難關,最後憑著意志力與 自癒力走出陰影,跨領域活躍於醫界與文壇。  王浩威說話不疾不徐,很難讓人與他口中「沒耐性、經常惹禍」的少年王浩 威產生聯想,「我是個很難帶的孩子,『嬰兒氣質』很糟,經常無理取鬧,還會偷 爸爸媽媽的錢。」  王浩威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家人騎腳踏車載他,他吵著要喝米漿,家人不從, 他二話不說就從腳踏車上「跳車」,把家人嚇壞;還有一次帶著鄰居小朋友一起烤 地瓜,烤到整片竹林起火,必須出動消防隊才平息這場災難。  重病、家道中落 叛逆小子變文藝青年  所幸王家在當地也算有頭有臉的人物,家裡一切都順著他。王浩威的祖父在 南投竹山開紙廠,交到父親手上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紙廠事業愈做愈大,王家 的小孩在街上走路都有風。國中時家裡安排他北上念延平中學,卻因感冒併發慢性 腎臟炎,必須休學。好強的他覺得不甘心,便要求回竹山老家繼續學業。  這段長達三年的養病過程,讓他比較有時間看課外讀物,「當時一口氣把《 紅樓夢》看完,感動得不得了,卻不認為自己可以寫東西。」真正讓王浩威愛上文 學,是受到就讀師大附中、參加校刊社的哥哥王浩一的影響,「不是因為他叫我看 什麼書,而是我看到他們校刊社的人都很會『把馬子』。」後來王浩威考上建國中 學,便加入校刊社編《建中青年》。  不過這段看似平順的日子,卻在王浩威高二時發生變化,父親的紙廠事業面 臨危機,到處跟地方的人借錢,以前在鎮上走路有風,突然變成千夫所指。這樣的 劇變對王浩威的衝擊很大,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回老家。有一天,王浩威的姊姊 突然告訴他,要好好念書考上醫科,「我們家以後要靠你了。」王浩威頓時覺得自 己的責任跟壓力變得很大,「原本一直想念建築,當時還很狂妄,覺得自己隨便考 都考得上成大建築系。」但被姊姊這麼一激,王浩威當下決定非考上醫學系不可。  不過更大的打擊則來自高三轉到自然組後,位居全班倒數第五名的王浩威並 不氣餒,「我是個很沒耐性的人,那時只要想到如果要重考,所有的書都要再重念 一遍,我就會抓狂。」於是王浩威開始發奮,每天在學校念書念到關門才走,就這 樣成績三級跳考上高雄醫學院。  服務醫界、活躍文壇 就想回饋社會  王浩威憑著意志力走出家道中落的陰影,大學時代則將抑鬱已久的熱情都投 注在寫作上,由於參加學生文學獎的關係,與焦桐、侯文詠、陳克華等人混得很熟 ,才華洋溢的文藝青年聚在一起,生活過得很波希米亞,常常「今天喝酒喝到天亮 ,明天一早就去爬山」。  王浩威最早受到陳映真的小說《將軍族》、《第一件差事》的影響,覺得寫 文章就應該如此。大學時則迷上七等生的作品及楊牧散文集,最後發現寫詩寫不過 陳克華,寫小說又因課業繁重無法專心坐下來發狠寫,因此決定以自己的醫學專業 領域,長期寫作「抒情式的知性散文」。  當時那一世代的文藝青年都有極強的社會及人文關懷意識,都很想為社會做 點什麼,王浩威受到《飛入杜鵑窩》一書及「龍發堂」事件的影響,驚覺國內精神 醫療環境的匱乏,「那本書對全台灣的精神病院作普查,當時全台的精神科醫師竟 然只有八十幾位。」王浩威恨不得馬上就能進入醫療體系,最後如願取得精神科醫 師執照,如今全台灣精神科醫生已達二千多名。 --    現代人不是要去發現他自身、他的秘密和他的內隱真理,     而是嘗試去發明他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42.79.48 ※ 編輯: den 來自: 68.42.79.48 (06/06 12:55)
文章代碼(AID): #1AAVQC5w (ck-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