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歐洲絕對不是自動駕駛競爭的烏龜

看板car作者 (zxcvxx)時間5年前 (2018/11/06 15:34), 5年前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連結: http://bit.ly/2ANJrB9 原文內容: 歐洲絕對不是自動駕駛競爭的烏龜 對於歐洲經濟來說,從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以及外國公司的興趣(Waymo計劃擴展到歐洲和 Lyft在慕尼黑開設視聽中心)來看,的確是不能忽視的產業力量。 歐洲是汽車產業發源地,所以這一產業面臨破壞式創新時,歐洲汽車廠商不太可能處於打 瞌睡狀態,特別是德國。根據統計德國全部研發支出當中,高達30%是用於汽車產業。雖 然這些公司傳統上在工程硬體方面表現出色,但是隨著軟體和科技影響力愈來愈重要,其 就只能透過合作來強化其競爭力。 例如:戴姆勒和博世,英特爾、Mobileye和Delphi合作的BMW,FCA和Continental;福斯 汽車與Aurora,滴滴和蘋果合作;雷諾日產與滴滴; PSA與nuTonomy和AIMotive; Continental與英偉達的合作。 除了合作夥伴關係之外,歐洲大型汽車公司正將資金投入其中。福斯汽車計劃在未來5年 投入EV和自動駕駛研究高達3400億美元;雷諾日產已成立價值10億美元的“新行動”投資 基金;BMW iVentures(投資組合包括Nauto和Blackmore等);戴姆勒參與Momenta的B輪 投資。 雖然現今歐洲公司沒有像美國通用汽車或福特那樣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收購,但是據傳,福 斯汽車最近試圖收購Aurora。 另外,歐洲發展自動駕駛可能更傾向公共運輸工具。畢竟,歐洲的城市很密集,公共交通 系統很完善。最頭疼的問題是第一或最後一英哩的交通問題,這時候自動駕駛就可以發揮 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大多數世界都在談論個人化自動駕駛系統,但是歐洲的重點是讓自動駕駛當成公共交 通互補的部分。所以許多歐洲城市和運輸機構正在測試無人駕駛公共巴士(愛沙尼亞,巴 伐利亞州,瑞士與斯德哥爾摩)。 從社會和環境的角度來看,歐洲模式可以樹立一個重要的標準。由於自動駕駛將使運輸更 便宜,更容易獲得,因此這可能解決當前擁塞、污染碳排放的問題。 美國自動駕駛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監管。歐洲似乎採取了不同的方法。歐盟的21個 國家已經同意就大規模自動駕駛測試進行合作,並朝著泛歐監管的正確方向邁出一步。此 外,歐洲正避免錯誤的監管措施,以妨礙其發展。 整體來說,在發展自動駕駛的競爭中,歐洲的宣傳遠遠少於美國或中國大陸。但是這不表 示歐洲落後。因為歐洲嶄露頭角的創業環境,傳統公司,專注於公共交通,以及綜合法律 體系,都朝向不同成功模式前進。 心得/說明: 自動駕駛車仍在起步階段,透過垂直整合的商業模式自動駕駛車才有發展蓬勃的可能,如 同特斯拉從內部軟硬體整合至外部零售商,另外跨界的應用,販賣私家車和提供運輸服務 並行,我認為也是一個很好的獲利方式。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41489654.A.09F.html ※ 編輯: zxcvxx (203.145.192.245), 11/06/2018 15:35:06

11/06 15:34, 5年前 , 1F
歐洲是不是烏龜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納早就做出來只是不講
11/06 15:34, 1F

11/06 15:41, 5年前 , 2F
明明沒人討論,還拼命提納
11/06 15:41, 2F

11/06 15:56, 5年前 , 3F
卻是妥善率的烏龜
11/06 15:56, 3F

11/06 17:08, 5年前 , 4F
Bosch在自動駕駛投入甚多,但是較少對外發新聞
11/06 17:08, 4F

11/06 17:13, 5年前 , 5F
因為東西不是市售產品沒必要報給大家知
11/06 17:13, 5F

11/06 17:14, 5年前 , 6F
喔對了,Bosch不是上市公司,他報給買家(汽車廠主管)就好
11/06 17:14, 6F

11/07 01:27, 5年前 , 7F
記得AUDI、MB、Volvo不是都做很久了嗎
11/07 01:27, 7F
文章代碼(AID): #1RuKFs2V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