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書籍:書法創作學-兼論于右任

看板calligraphic作者 (快把估價單給我!!!!!)時間12年前 (2012/02/16 15:2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書法創作學:兼論于右任 作者:王士儀 出版社:大中國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19422 裝訂:平裝 原價:380元 這篇是廣告也是心得。 王老師寫書法的書齡大概從他會拿筆就不曾間段,國立歷史博物館為目前國內書展 之最高殿堂,要舉辦書法展的潛規則是至少作者得八十歲,但是王老師七十歲就殺 了進去,作品也已被館方列為永久收藏,已可說明他的成就。此外,老師同時也是 亞里斯多德創作學理論的權威,亞里斯多德可以說是西方藝術理論一切的根源,但 是已存在數千年、也是藝術一環的書法創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的本質是甚麼? 甚麼是創作?如何進行創作?本書就是透過創作學的理論來解釋書法創作。 如果各位去博客來的網站上搜尋,除了可以看到關於作者背景的簡介外,也可以看 到對該書有下的說明: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152 "本書作者是國人第一位使用創作學此學術專用術語者。因此書法創作學是一本創新 的書法創作論著,是在傳統書論與康有為《廣藝舟雙緝》之外,重新架構的一套書 法創作理論。為書法讀者、書法學習者及書友提升認知、欣賞與創作境界的一本必 讀好書...." 面對書法,存在著認知、欣賞及創作幾個面向,你的身分可能會是創作者、鑑賞者 或是評論者,一般為其一或多為其二,而王老師卻是三合一,對於各種角度或身分 的讀者來說,都能獲得滿足及啟發。雖然書名定位為創作學,但是淺顯易懂的說明 ,幾乎跟過去理論都是生硬難懂的印象搭不上邊,更多更多的是透過歷史作品、旁 徵博引的書法文典來表達,像是說故事一樣的說完了書法創作學這件事。 以下是比較貼近我自己的心得.... 我的書法能力僅有描紅,從古時候到現在都是,以本書的標準,嚴格的說,三種身 分都碰不到邊,但我想我也就不拘泥其中,說明一下從此書中卻得到很多我從小思考 已久的問題,其中最開始的就是: 描紅為什麼描得好的分數比較高? 這至少很切身。 小時候的書法作業,描紅,很多同學為了描不超過框框而一描再描,幾乎近於塗色, 但是我小時候如果這樣做的話,絕對會被罵,只能一筆寫好,但想也知道不可能一筆 寫好,但是就當時的結果來說,我的書法作業成績不理想也是真的。現在雖然懂了, 但是當時卻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麼。(說不定說了我也是不接受,因為還在為分數很低 而在地上打滾) 描紅完了下一步就是臨帖,這個結果更是如上所述,臨得越像分數越高,書法比賽都 是這樣,當時顏真卿、柳公權是王道,以小朋友的策略來看,我應該臨摹得越像越好 ,簡單,把字襯在下面照描即可,不用想,要是我這樣做大概又會被巴吧,所以,以 小朋友的思維,還是把作業寫完就算了,況且,每次手寫完都黑黑的,洗也洗不掉, 檢查指甲又會被記,就策略來說,書法END!! 可是腦子裏面還是有些疑問,一困好多年。 因為詭異的事情出現了,寫久了,你的字就會越來越脫不開顏柳的身影,就像你叫我 現在的硬筆字換個別的寫法、像別人寫的那樣看看,我又沒有常常自己偷簽聯絡簿, 怎麼都騙不了自己的眼睛,同樣的道理,這樣繼續寫下去的結果就是永遠只會是山寨 版顏柳,所以只好顏柳超越顏柳,那麼怎麼個超越、或突破法啊?至少絕對有人做到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至少首先他的字就絕對一眼望去就不是顏柳,但是根據硬筆字 理論,寫得字骨子裡就是顏柳啊?到底該怎麼做?這個念頭我絕對不會是第一人,因 為天下書法大家絕不只顏柳,就是有人做到了,那麼接下來又為什麼大家說那個人做 到了?寫得好、自成一家了?怎麼樣的創作怎麼叫做成功了呢?這就又讓我繞回到描 紅、臨帖到底是麼樣的一個入門定位,畢竟那就是讓你脫離不了顏柳的原因啊!那麼 你說書法入門不描紅,要幹嘛咧?就寫程式上來說,這叫無盡的迴圈.... 當然這是小朋友的迴圈,存在了很多似是而非的BUG,這一切卻在這本書裡面找到 我可以理解、豁然開朗的答案,也理解書法的創作就像練武一樣,可保健強身、或是 追求天下第一,是興趣或是自我突破,追求的層次不同所見的境界也可以很不同,可 以非常貼近生活,探究起來卻又是浩瀚淵博,從武藝到武德,從技術到藝術,更別說 書家立品的價值,能有個好的入門、得到好的提點、得到珍貴的武林秘笈,都會功力 大增,我想此書絕對有其價值。 現在電腦那麼發達,硬筆字都不見得寫得多了,寫書法的機會就更別講了,總希望讓 大家更了解書法,在此,就我自身曾在此獲得的感動,推薦給大家。 本書版友價八折,免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wcmwcm 來自: 140.115.62.232 (02/16 15:32)
文章代碼(AID): #1FFB01ub (calligrap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