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南部偏遠地區書店走訪錄

看板bookhouse作者 (ss)時間14年前 (2010/07/15 23:3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假裝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東部、南部偏遠地區書店走訪錄 「折扣戰烽火連天,誰倖存?」——反折扣戰&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研討會 時間:中華民國99年7月17日(六) 8:30~17:30 免費 地點: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敏隆講堂(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F)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 協辦單位: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 報名、議程、連署 請至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2797677.html 本文開始 文/沙沙貓 2009年春天,把書店工作丟給兩個可憐的工作夥伴,我往東部前行,開始為期九天的環島之 旅。跟我內在緩慢步調一致的鐵馬環島,不僅慢,而且還經常因為閒晃拖延,騎到入夜。每 天騎那麼幾十公里,進入小村小鎮也不急著通過,對騎腳踏車環島旅行的人來說,絕大部份 的人有個想要挑戰的天數、預設抵達的目標,而我的期望是,用我能夠的,最慢的步伐,沿 著東部蜿蜒或筆直的海岸線,能夠抵達的各村各鎮裡,尋找那些不知道藏在哪裡的、不知道 存不存在的書店。 東部每個村鎮,當然都有住人。書店,也如我們事先臆想,少得可憐。然而,「東部」,畢 竟只是一個相對於「西部」一詞,毫無個性、充滿西部觀點浪漫想像的稱呼。當我騎過一個 又一個的小村鎮,村落之間的距離以里計算,要越過好多好多的村落,才會進入大鎮,大鎮 裡,才會有書店。這些書店,文具禮品用品佔掉一半以上,書呢?我想任何一個慣於在台北 城裡,隨意進入任何一間連鎖書店買書的人,都會對這些在偏遠鄉區的書店架上的書,如此 稀少、更新緩慢而心有所感。 那幾天,我們繞過玉里,一個據說有二~三間中型書店的大鎮,往南直趨。夜晚抵達池上, 池上大雨。深夜從旅店步行,沿著小巧的街道撐著雨傘,買完鹹酥雞回頭的途中,瞥見一間 小小的書店「池上書店」。店內應是家庭式的經營,男主人在電視機前的小桌子上網,女主 人在櫃台後面跟小朋友說話。推門入進,發現店內雖小,卻有一整櫃絕版已久的洪範、大地 、爾雅的書。詢問為何店內還有這些書籍,女主人說,這間店是她公公留下來的,本來打算 要收了,後來他們一家決定從台北搬回池上經營。這些書,是後來經銷商倒閉,他們不知道 可以退回給誰,就一直留在店裡。而她也說,東部的經銷商經營也很困難,都快要倒閉了, 所以他們也不好要求什麼。 好做嗎,書店?我問。她苦笑了笑:「公公當年,一間書店可以養活一家子六口人,現在, 連他們三口都養不活了」,因此,她還兼賣D&B的花茶,是D&B在東部的零售推廣商。 好賣嗎?我問。她說,有機茶在東部價位太高,她是自己喜歡喝,所以就想經營看看。指了 指屋外閒置的小吧台,又說,近年騎腳踏車的人、觀光客比較多,她想在外面弄幾張桌子, 賣這些茶。 買幾本書,步出池上書店。風雨伴著淚水,在眼角打轉,喉頭哽咽,腦海裡浮現書店角落的 書架,插放著好多好多童書,她說,自己也有小朋友,希望能讓他們多看一點繪本,然而, 那並不是好賣、能賺錢的書。 再往南,進入台東,在更生路上修車時,經過一間很大的書店,叫三省堂。三省堂讓我驚異 的是它的選書相當不俗,無論是新書或者庫存書,都有很好的質量,以它的選書來說,就連 台東故事館的誠品,都遠遠不及。而它讓我更吃驚的,是它幾乎只賣新書,沒有二手書,連 其他用品或者文具商品都很稀少。有兩層樓的三省堂,只有開放一樓營業,二樓做倉庫。問 有沒有想要整理二樓作為活動空間,女主人略帶疲憊的說,人力不足的他們,光經營書店就 很累了,根本不敢想其他的。三省堂她是跟前一個老闆頂下來做的,現在很難經營。 一邊整理店內的陳設書籍,一邊說,店裡就她跟另一個工讀生兩個人,有時顧店根本走不開 ,中飯有時也只能延後吃。做這行,收,不捨,但繼續開,又不知道能做多久,臉龐眼底, 盡是無奈。 屏東市區,是我們一路往南書店最多的大城。沿著火車站邊就有好幾間。然而,叢書區已經 縮到極小,一間老字號屏東書城的老闆說指著「暢銷書全面八折」的書說,那些都是「賠錢 貨」,賣高普考、參考用書比較穩。問,誠品或網路書店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嗎?老闆說,誠 品還好,主要是附近有間書店折扣極低,影響比較大。問書店名稱,撇過頭不答,只說公園 路附近,大概以為我們是尋便宜貨的淘書客,瞬時冷淡下來。公園路,就手邊資料只有一間 書店,沿著彎曲狹小的路尋找,很快就看到:博克書局。門口擺放許多便宜的童書、幼幼書 ,店內新書、清倉庫存書各半,類型頗齊,一進門非會員八五折~八折,會員價格還能更低 ,跟台北水準、政大書城極為相似,店內往來的讀者絡繹不絕。至於老闆為何會有實力這樣 低折扣賣書,就不是我們問得出來的了。 畫的。無望中走進一間看來是賣國高中參考書的店,兼賣一些文具用品,靠櫃台旁竟然有兩 橫排的絕版書,其中還有三三書坊的書,拿其中幾本問年紀已大的女老闆,她瞥了我手上的 書一眼,沒回我價格,反而說,啊那些都是很好的書啊,以前賣很多。「後來怎麼不賣了呢 ?」眼睛看著電視,說,「啊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看這種書了」,沉默幾秒,「可惜啦但 也沒辦法」她又補了一句。「賣教科書比較好賺嗎?」「嘿啊嘿啊,我們學甲的父母喜歡栽 培年輕人啦,教科書賣得好,文具用品也不錯。」「退休之後呢,孩子要接書店嗎?」「哎 呦,他們對這個哪有興趣啊,都不看這些書了啦。」步出書店,想,還有幾年呢?像這樣年 輕的一代不接手,退休之後就收店的小書店,全台灣會有多少呢? 這些我們一一走訪過的小書店,都有幾個特點:要不是老一輩的已經退休,交給第二代或者 有心頂讓的人經營,不然就是等退休之後收店不做,新的書店未見有在這些區域開張的跡象 。另外,他們都跟區域經銷商進書,跟出版社直接往來是無法想像的事。跟他們談到他們書 店進書進折過高的問題(普遍是73稅外),或者因為書展折扣利潤折損的問題(賣79折,進 65稅外),都只能接受,要跟出版社反應或者談些什麼條件,聽都沒聽過。 一路沿著東部往南,再從西部往北直到嘉義走訪,加上在台北時,曾經對一些小書店有零星 的側面瞭解,閱讀人口流失的問題、進書鋪書的問題、折扣的問題,烏雲般地壓在心頭。 小書店的消失,真的是時代所趨嗎?書店,難道對我們來說,亦是適用「適者生存」的演化 理論嗎?適者生存之下的演化結果,若只剩下連鎖書店、網路書店、大賣場、超商,那麼這 樣的書店時代,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沒有答案,也不知道可以跟誰探問解答。面對自己的存亡亦是岌岌可危的窘境,我關切嗎 ?或許,面對這一路經營下來的疲倦、無力與孤單,日益「消瘦」的營收,無法給工作夥伴 合理的薪資報酬與美好生活的愧疚,我所感受到的是時時刻刻想著是否該放棄,是否不應該 再高談理想、堅持,與環境妥協、與生活妥協的那種煎熬與搖擺。 我夠堅定嗎?若不是那些還一直在線上奮鬥的人們,我還能因著我曾經眼見的美好,堅持下 去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110.101

07/25 10:38, , 1F
07/25 10:38, 1F
文章代碼(AID): #1CFoiOw- (bookhouse)